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红蛋白多肽螯合铁的抗贫血功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Wiser品系初断乳大鼠为缺铁贫血模型,研究了血红蛋白多肽螯合铁对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并与葡萄糖酸亚铁和氟化亚铁进行了对比.研究结果表明,血红蛋白多肽螯合铁可使贫血大鼠的体重、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清铁水平显著升高(P<0.05),说明血红蛋白多肽螯合铁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生长以及缺铁性贫血,并且其补铁效果明显好于葡萄糖酸亚铁和氯化亚铁.  相似文献   

2.
按照食品添加剂的国标要求,利用动物试验对甘氨酸亚铁的安全性进行评价。小鼠试验确定甘氨酸亚铁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2.15g/kg,95%可信区间为1.04g/kg-4.44g/kg。在此基础之上,建立了缺铁大鼠模型,利用甘氨酸亚铁进行恢复试验,并与硫酸亚铁的恢复作用进行了比较,对甘氨酸亚铁的功能性进行评价。试验结果表明,甘氨酸亚铁使患缺铁性贫血(IDA)大鼠的血红蛋白中总铁量、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等指标均有显著提高,并且优于硫酸亚铁的补铁效果。  相似文献   

3.
甘氨酸螯合铁对大鼠补铁效果的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分别比较了甘氨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对健康大鼠和缺铁贫血大鼠的补铁效果.对于健康大鼠,甘氨酸螯合铁较硫酸亚铁有更好的吸收利用效果.双倍剂量的甘氨酸螯合铁组血清总铁结合力(TIBC)显著低于双倍剂量硫酸亚铁组(P<0.01),甘氨酸螯合铁对肝脏指数和肝脏铁质量分数的提高都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于缺铁贫血大鼠,甘氨酸螯合铁补铁比硫酸亚铁见效快.补铁4 d,甘氨酸螯合铁组的血清铁质量分数、肝脏指数和肝脏铁平均质量分数均比硫酸亚铁组显著提高(P<0.05);补铁7 d,两种铁源血清铁水平没有显著差异,但甘氨酸螯合铁组血清总铁结合力、肝脏指数和肝脏铁质量分数显著高于硫酸亚铁组(P<0.05).  相似文献   

4.
将从鸡蛋中分离纯化的卵转铁蛋白与FeCl3结合,研究其在不同铁离子浓度、pH值、NaHCO3和温度条件下与铁离子的结合能力。通过色度仪、红外光谱仪、粒径分析仪、扫描电镜等仪器研究冷冻和喷雾干燥对螯合铁卵转铁蛋白理化性质的影响。在0.4 mmol/L FeCl3,120 mmol/L NaHCO3,pH 8.0,温度低于60℃时,卵转铁蛋白铁结合能力为91.5%,结合的铁含量为1.28μg/g。冷冻和喷雾干燥对螯合铁卵转铁蛋白的色度、粒径分布、完全溶解时间存在极显著的差异,而在水分活度和化学键结构方面无明显差异。建立缺铁大鼠模型,考察30 d内卵转铁蛋白对大鼠贫血的改善作用,结果表明:冷冻和喷雾干燥处理的螯合铁卵转铁蛋白对贫血大鼠体重和脏器指数升高有显著作用;对血常规中的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浓度、血细胞压积、红细胞平均体积均有正向促进作用(P<0.01),能够显著增加大鼠血液中血清铁含量,提高血清铁蛋白含量,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部分指标优于对照组硫酸亚铁。卵转铁蛋白可作为一种生物补铁剂显著改善大鼠的缺铁性贫血状况。  相似文献   

5.
目的 考察香菇、黑木耳提取液改善营养性贫血的效果。方法 将SD大鼠以缺铁饲料造成营养性贫血模型, 把大鼠随机分为低铁模型组、香菇提取液灌胃组、黑木耳提取液灌胃组、乳酸亚铁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 比较分析了各组大鼠的体重、摄食量、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游离原卟啉(FEP)含量、红细胞压积的变化。结果 实验4周后, 香菇、黑木耳提取液灌胃组大鼠与低铁模型组比较, 体重、摄食量、血红蛋白含量与红细胞压积均显著升高(P<0.05), FEP含量则显著降低(P<0.01); 与乳酸亚铁组比较, 中、高剂量组大鼠血红蛋白含量、红细胞压积明显提高(P<0.05), FEP含量显著降低(P<0.01), 体重、摄食量略有升高; 各提取液灌胃组各项指标均接近正常组。结论 香菇、黑木耳提取液均可明显改善营养性贫血大鼠症状。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甘氨酸螯合铁纳米脂质体作为补铁剂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补铁效果。通过对SD品系初断乳大鼠喂养缺铁基础饲料,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再用甘氨酸螯合铁纳米脂质体对缺铁性贫血大鼠补铁,并与甘氨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进行比较。结果表明,甘氨酸螯合铁纳米脂质体能够显著增加大鼠血液中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清铁含量,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并且它能够有效地促进大鼠肝脾组织中铁含量的增加。因而,甘氨酸螯合铁纳米脂质体可显著改善大鼠的缺铁性贫血状况,且比甘氨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有更好的补铁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究复合枣粉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改善效果。方法:用低铁饲料喂饲动物形成实验性缺铁性贫血模型,按血红蛋白(Hb)及体质量将缺铁动物随机分为低铁对照组、复合枣粉低、中、高剂量组(83、167、333 mg/kg BW)和阳性对照组(硫酸亚铁2 mg/kg BW),连续灌胃30d。在实验开始和31d测定大鼠的体质量(BW)、Hb、红细胞压积(HCT)和红细胞内游离原卟啉(FEP)。结果:各剂量组及阳性对照组与低铁对照组大鼠相比,初期的BW、Hb、HCT、FEP均无显著差异;实验末期,Hb含量及增量、HCT及HCT增量显著增高(P0.01),FEP含量显著降低,FEP减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复合枣粉能显著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苏氨酸铁(Thr-Fe)对缺铁性贫血(IDA)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作用。方法:以低铁饲料饲喂雄性初断乳斯泼累格·多雷(SD)大鼠建立IDA模型,设置3个不同Thr-Fe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低铁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每组6只,每天灌胃1次,连续给药21 d,Thr-Fe剂量组分别给予8、16、32 mg/kg·bw的Thr-Fe,阳性对照组给予32 mg/kg·bw硫酸亚铁。结果:较低铁对照组,Thr-Fe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及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等血液指标显著提高(p<0.01),血清转铁蛋白(p<0.01)和总铁结合力(p<0.05)显著降低,各Thr-Fe剂量组大鼠游离原卟啉显著降低(p<0.01)。Thr-Fe高剂量组IDA大鼠各项指标改善优于阳性对照组。结论:低铁膳食补充Thr-Fe可以改善IDA大鼠的铁营养状况,提高功能铁及贮存铁含量,促进机体铁转运。Thr-Fe对IDA大鼠体重及血红蛋白等的影响呈剂量相关性,Thr-Fe对IDA大鼠铁营养状况的改善效果优于硫酸亚铁。  相似文献   

9.
王立宽  乐国伟  顾博  李亮  施用晖 《食品科学》2006,27(12):735-739
研究缺铁日粮中补充蛋氨酸螯合铁与硫酸亚铁对大鼠铁利用及肝基因表达的影响。20只SD断奶大鼠,建立缺铁大鼠模型,然后均分成两组,分别饲喂加入等量铁(35mg/kg)的蛋氨酸螯合铁和硫酸亚铁日粮,补铁后4、7d后测定体重、血红蛋白,组织器官铁含量及血清总铁结合力;并提取大鼠肝组织总RNA,用Afymetrix基因芯片进行基因表达分析,研究硫酸亚铁与蛋氨酸螯合铁对缺铁大鼠物质代谢基因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蛋氨酸螯合铁组大鼠增重明显高于硫酸亚铁组,血红蛋白、总铁结合力含量有升高趋势。与硫酸亚铁组比较,蛋氨酸螯合铁组肝组织珠蛋白与转铁蛋白合成相关基因,以及胆固醇合成,脂肪代谢、ATP合成相关基因明显上调。补充蛋氨酸螯合铁动物铁代谢和物质代谢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牛磺酸对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铁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通过对SD大鼠喂养缺铁饲料,建立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再给缺铁性贫血大鼠和正常大鼠灌胃0.5 g/kg牛磺酸共21 d,比较牛磺酸对正常大鼠和缺铁性贫血大鼠铁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缺铁性贫血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清铁和铁蛋白含量,提高肝脏铁含量,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P<0.05);可提高缺铁性贫血大鼠抗氧化能力,在补铁的同时添加牛磺酸效果更佳。添加牛磺酸对正常大鼠铁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效果不显著(P>0.05)。因此,牛磺酸对缺铁性贫血大鼠铁的利用和抗氧化能力的提高效果优于正常大鼠。  相似文献   

11.
观察酶解猪血液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预防效果。40只6周龄雌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3d后按血红蛋白(Hb)和体重均衡的原则分为4组,每组10只。对照组和缺铁模型组分别喂饲正常饲料和低铁饲料(<10mg/kg)并灌胃10m L/(kg·d)去离子水;低、高剂量实验组喂饲低铁饲料并分别灌胃11.1m L/(kg·d)、16.6m L/(kg·d)酶解猪血液。每周测空腹体重(FBW),5周后剪尾取血测Hb含量,并取股动静脉血测血常规及血清白蛋白(ALB)水平。实验结束时,缺铁模型组大鼠FBW、Hb、ALB、红细胞压积(Hct)、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浓度较对照组均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低、高剂量实验组大鼠FBW均显著升高(P<0.05);高剂量组大鼠Hb、MCH及ALB均显著增高(P<0.05)。酶解猪血液可能具有预防大鼠缺铁性贫血的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  相似文献   

12.
为开发牛血肽相关功能性产品提供理论依据,作者研究了含铁牛血肽对于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治疗效果。以低铁鼠粮饲喂初离乳雌性SD大鼠3周,建立缺铁性贫血模型。以含铁鼠粮为正常对照,以生血宁为阳性对照,用含铁牛血肽灌胃至血红蛋白质质量浓度达到100 g/L以上。结果表明:含铁牛血肽显著地改善了缺铁性贫血引起的大鼠体质量以及白细胞、红细胞、血红蛋白和红细胞压积等血常规指标的下降,同时改善铁代谢指标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低剂量牛血肽效果相当于生血宁,中高剂量牛血肽效果优于生血宁,证明饲喂含铁牛血肽可以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3.
为了研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影响。采用56只断乳SD大鼠,随即选取8只饲喂正常饲料,另外48只饲喂低铁饲料28 d,造成缺铁性贫血模型后随即分为6组。其中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为6,12,18 mg/kg)21 d,阳性组分别灌胃硫酸亚铁和氯化铁(6 mg/kg),缺铁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共21 d。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指标、脏器指数、血清铁、肝脏和脾脏的铁含量、抗氧化性能指标、血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鱿鱼墨黑色素铁各剂量组和阳性组均可提高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清、肝脏和脾脏铁含量、提高血清铁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受体含量,改善缺铁性贫血,比FeSO4和FeCl3的效果更佳。因此,鱿鱼墨黑色素铁可作为潜在的有效的补铁剂。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鱿鱼墨黑色素铁对缺铁性贫血大鼠的影响。采用56只断乳SD大鼠,随即选取8只饲喂正常饲料,另外48只饲喂低铁饲料28 d,造成缺铁性贫血模型后随即分为6组。其中3组分别灌胃不同剂量的鱿鱼墨黑色素铁(分别为6,12,18 mg/kg)21 d,阳性组分别灌胃硫酸亚铁和氯化铁(6 mg/kg),缺铁模型组和对照组分别每天灌胃等体积的去离子水共21 d。测定各组大鼠血液指标、脏器指数、血清铁、肝脏和脾脏的铁含量、抗氧化性能指标、血红细胞生成素、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含量。结果表明,鱿鱼墨黑色素铁各剂量组和阳性组均可提高大鼠血红蛋白含量,提高血清、肝脏和脾脏铁含量、提高血清铁蛋白和促红细胞生成素含量,提高血清和肝脏抗氧化能力,降低血清总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受体含量,改善缺铁性贫血,比FeSO4和FeCl3的效果更佳。因此,鱿鱼墨黑色素铁可作为潜在的有效的补铁剂。  相似文献   

15.
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饲喂低铁饲料方法制备大鼠缺铁性贫血模型,灌胃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及应用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分别探究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抗贫血活性及安全性。结果显示: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能够提高贫血大鼠血红蛋白(Hb)含量和红细胞数(RBC)等外周血指标,显著促进大鼠贫血症状的改善。LD50=7454.80 mg/kg,属于实际无毒性;Ames试验中TA97、TA98、TA100和TA102的4个标准菌株皆为阴性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因此,Ames试验、小鼠骨髓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结果均为阴性。表明带鱼蛋白亚铁螯合肽具有抗贫血活性且食品安全性良好,可作为食品添加剂进一步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芹菜叶绿素铁钠与其他补血剂对大鼠缺铁性贫血的效果。方法:采用低铁饲料建立大鼠缺铁性贫血(IDA)模型,给予叶绿素铁钠、血红素铁、NaFeEDTA和FeSO4,通过测定大鼠血液指标血红蛋白(Hb)含量、红细胞(RBC)数和红细胞压积(HCT),观察补血疗效。结果:在实验30d时,与模型组和FeSO4组相比,叶绿素铁钠组的Hb、RBC、HCT显著增加(P<0.05);与血红素铁组和NaFeEDTA组相比,差异不显著。结论:芹菜叶绿素铁钠对治疗实验贫血鼠有明显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为寻找一种新型的补血食品,研究了海鳗鱼皮胶原蛋白(PEC)改善大鼠缺铁性贫血活性。采用热提法制备PEC,分析其氨基酸组成、矿物质含量等理化性质。采用传统的饲喂低铁饲料并辅助尾静脉放血的方法建立缺铁性贫血(IDA)模型。将IDA大鼠随机分成模型组、胶原高低剂量组、铁剂组、铁剂+胶原高低剂量组,通过测定大鼠的血红蛋白(Hb)、血清铁和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 Tf R)浓度,红细胞数(RBC)和网织红细胞数等指标评价其补血效果。结果表明,PEC具有较高的纯度,其药效氨基酸含量占40.29%,Fe、Cu等矿物质元素含量丰富。PEC能够显著地提高IDA大鼠的Hb(P0.01)、血清铁含量(P0.05)和红细胞数(P0.01),降低网织红细胞数(P0.05)和血清中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含量(P0.01),缓解骨髓异常增生,较好地改善缺铁性贫血,还可以促进铁剂的吸收。结论:海鳗鱼皮胶原蛋白能够有效改善缺铁性贫血。  相似文献   

18.
利用SD大鼠饲养实验和体外消化/Caco-2细胞系培养模型,分别研究饮茶与否以及间隔时间对不同形态铁生物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几种形态铁均不同程度改善了大鼠体内红细胞总数(RBC)、血红蛋白量(Hb)、总铁结合力(TIBC)、血清铁、肝脏和肾脏铁状况,以EDTA-FeNa效果最好。饮茶降低了补铁各组大鼠血液RBC(P0.05)、Hb水平和肝脏、肾脏中铁含量。体外消化/Caco-2细胞研究表明,硫酸亚铁、EDTA-FeNa和柠檬酸亚铁组Caco-2细胞铁蛋白合成量分别较对照组(不添加铁)增加了78.57%(P0.05),202.79%(P0.05)和146.08%(P0.05);而用茶水孵育后,细胞铁蛋白量较相应铁组减少了39.52%(P0.05),29.73%(P0.05)和48.82%(P0.05)。补铁同时饮茶会严重影响铁的生物有效性,尤其是补铁后30 min内的铁生物有效性降低明显,而补铁45 min后再饮茶,对铁生物有效性影响不大。总之,不同形态铁的生物有效性也不同;饮茶可降低几种形态铁的有效性,尤其是补铁与饮茶同时进行时;建议补铁和饮茶应间隔一定时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铁过载人群外周血相关指标的变化及血清铁蛋白(SF)和铁营养、血常规指标之间的关系,为铁过载的诊断及分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96名铁正常人群(男SF:15~200μg/L、女SF:15~150μg/L)和226名铁过载人群(男SF:200μg/L、女SF:150μg/L)。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SF浓度,检测铁营养状况和血常规指标,分析血清铁蛋白和铁营养、血常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铁过载人群血清铁浓度22.93μmol/L和转铁蛋白饱和度36%显著高于铁正常组的17.83μmol/L和28%(P0.05),铁过载组人群不饱和铁结合力水平为40.69μmol/L和转铁蛋白浓度245.67mg/d L,显著低于正常组的46.97μmol/L和264.33 mg/d L(P0.05),两组间总铁结合力水平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铁过载组红细胞计数平均为4.98×1012/L和血红蛋白含量平均为155g/L,显著高于铁正常组的4.82×1012/L和147g/L(P0.05),铁过载组红细胞压积44%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31.17pg,显著高于铁正常组人群的42%和30.61pg(P0.05),两组之间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显示,血清铁蛋白与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与不饱和铁结合力、转铁蛋白水平和血小板计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中老年人群铁过载时,机体内血清铁、转铁蛋白饱和度、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含量均升高,不饱和铁结合力和转铁蛋白水平均降低;血清铁蛋白和血红蛋白呈显著正相关。因此,采用血常规检查和铁营养指标的联合检测来评价铁过载的程度,可为铁过载的早期发现、早期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酸枣多糖铁(ZJSP-Fe(Ⅲ))抗缺铁性贫血作用,为酸枣资源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采用紫外、红外、扫描电镜等方式对其形态及微观结构进行表征,采用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DPPH)自由基、2,2-联氮基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ABTS)自由基以及OH自由基对其清除率进行抗氧化作用研究,对于其体外铁释放率采用人工胃液及肠液进行研究,抗缺铁性贫血作用采取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进行研究。并比较给药前后大鼠血常规数据及血清中促红细胞生成素(EPO)以及Hepcidin含量,判断其改善IDA大鼠模型的效果。结果:合成的酸枣多糖铁中铁含量可达21.7%,对DPPH·、ABTS+·及·OH清除率的EC50分别为1.47、10.21、0.37 mg/mL,在人工消化液中保持3 h后释铁率可达89.28%,合成的酸枣多糖铁能够显著(p<0.05)增加缺铁性贫血大鼠模型红细胞数量(RBC)、血红蛋白含量(HGB)、红细胞压积(HCT)、EPO、Fe等指标,可显著(p<0.05)降低Hepcidin水平。结论:酸枣多糖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及体外释铁性能,能够有效改善IDA大鼠模型缺铁症状,有望作为一种新型功能性补铁剂进行继续研究,并需进一步对其抗缺铁性贫血机理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