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毛昌追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41-42,4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96例确诊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Kaplan—Meier分析伴发或不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的生存时间。以TNM分期为分层因素,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评价年龄、性别、ECOG体能评分及COPD分级对NSCLC预后的影响。结果伴发COPD共有38例患者,占所有病例39.6%。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生存时间8.0个月(95%CI7.0—9.0个月)较未伴发COPD的NSCLC患者生存时间11.0个月(95%CI9.1~12.9个月)显著缩短(P=0.009)。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COG体能评分(HR=2.35,95%CI1-214.56)、伴发中度(HR=2.65,95%CI1.44-4.85)或重度以上COPD(HR=4.659,95%凹2.04~10.65)可作为NSCLC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COPD影响NSCLC患者的预后,是一个独立的不良预后因素,对指导NSCLC个体化治疗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8月-2012年7月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收治的56例老年DLBCL患者的年龄、Ann-Arbor分期、B症状、体能状态ECOG评分、骨髓浸润、最大肿块直径、乳酸脱氢酶(LDH)、β2-微球蛋白(β2-MG)、国际预后评分指数(IPI)、细胞来源、Ki-67指数、治疗方案等临床资料,研究上述指标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56例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5.2个月,2年总生存(OS)率为49.7%,总完全缓解(CR)率为50.0%;CHOP方案组CR 13例(40.6%),利妥昔单抗(Rituximab)联合CHOP(R-CHOP)方案组CR 15例(62.5%),R-CHOP组的总有效率及CR率均优于CHOP组(均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80岁、Ann Arbor分期、骨髓受累、ECOG评分、最大肿块直径≥10cm、IPI、治疗前LDH值、免疫分型、治疗方案均与预后有关(P〈0.05或P〈0.01);COX回归多因素分析表明,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影响老年DLBCL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P〈0.01)。结论老年DLBCL具有肿瘤分期晚、合并疾病多、疗效差、生存期短等特点;IPI、骨髓浸润、免疫分型、化疗方案是老年DLBCL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R-CHOP方案能提高疗效及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诊断明确后进行临床分期,对其预后十分关键。而18氟-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仪(18F-FDG PET/CT)可显示病灶的形态、累及范围与代谢情况,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的诊断、临床分期、疗效评价和预后预测的价值非常有必要。目的 探讨18F-FDG PET/CT代谢指标对SCLC预后的预测评估。方法 选取2007—2016年在齐齐哈尔医学院附属第三医院和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行18F-FDG PET/CT检查的初诊SCLC患者86例,局限期45例、广泛期41例,记录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18F-FDG PET/CT检测局限期SCLC患者标准摄取值最大值(SUVmax)、平均值(SUVmean)、峰值(SUVpeak)、病灶固定阈值为40%SUVmax时的肿瘤代谢体积(MTV)与糖酵解总量(TLG),以及广泛期SCLC患者原发灶的SUVmax、MTV、TLG与所有病灶的最大SUVmax、MTV之和(MTVsum)、TLG之和(TLGsum)。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患者总生存时间(OS)与无进展生存时间(PFS)的影响因素。结果 局限期与广泛期SCLC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胸腔积液发生率、TNM分期、全身化疗、预防性全脑照射治疗(PCI)、乳酸脱氢酶(LDH)≥245 U/L、癌胚抗原(CEA)≥5 μg/L、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15.2 μg/L所占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限期SCLC患者胸部放疗(TRT)比例高于广泛期(P<0.05)。随访3~105个月,生存29例,死亡57例。中位OS、PFS分别为21.3、30.6个月,1、2、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0.9%、51.2%、29.1%,1、2、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1.6%、43.0%、32.6%。局限期SCLC患者生存24例,死亡21例;广泛期SCLC患者生存5例,死亡36例。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表明,ECOG评分3~4分〔HR=3.118,95%CI(1.196,8.131)〕、TNM分期Ⅲ期〔HR=7.739,95%CI(2.017,29.691)〕、TLG〔HR=1.056,95%CI(1.004,1.111)〕是局限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TLGsum〔HR=3.898,95%CI(1.132,13.426)〕是广泛期SCLC患者O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LDH≥245 U/L〔HR=4.957,95%CI(1.080,3.353)〕、MTV〔HR=1.205,95%CI(1.008,1.440)〕是局限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ECOG评分3~4分〔HR=5.555,95%CI(1.697,18.183)〕、LDH≥245 U/L〔HR=2.898,95%CI(1.326,6.335)〕、TLGsum〔HR=3.898,95%CI(1.355,11.211)〕是广泛期SCLC患者PFS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体积代谢指标能有效预测SCLC患者的生存状况,其中TLG、MTV分别是局限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TLGsum是广泛期SCLC患者OS、PFS的独立影响因素,而SUVmax与预后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分型、TNM分期、Masaoka?Koga分期、重症肌无力、根治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2)、肿瘤直径(P=0.045)、WHO病理分型(P=0.051)、TNM分期(P=0.004)、Masaoka?Koga分期(P < 0.001)、根治性切除(P < 0.001)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3,危害比:10.151,95%CI:2.239~46.021)、WHO病理分型(P=0.045,危害比:3.376,95%CI:1.030~11.064)、Masaoka?Koga分期(P=0.009,危害比:5.621,95%CI:1.552~20.35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积极实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索中年肺癌患者临床特点并进行预后分析。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术后病理证实的126例中年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采用Kaplan-Meier法和Cox回归进行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单因素及多因素生分析。 结果 126例中年肺癌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FDS)和总体生存率(OS)分别为40.4%和45.2%。单因素分析发现患者的肿瘤复发与淋巴转移(P=0.002)、病理类型(P=0.031)和TNM分期(P<0.001)有关;而多因素分析提示TNM分期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肿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子,并随着TNM分期的增高相对危险度增加(HR:I期0.148 vs. II期0.227 vs. IIIA期0.421 vs. IIIB/IV期1)。同时单因素分析发现淋巴转移(P=0.007)、胸膜转移(P=0.001)和TNM分期(P<0.001)与患者生存有关;多因素分析提示胸膜转移(P=0.007)和TNM分期(P<0.001)为影响中年肺癌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 结论 TNM分期和胸膜侵犯与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相关,并且TNM分期是影响中年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回顾性分析基础腹膜溶质高转运特性的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新置透析导管接受腹膜透析治疗,且基础腹膜溶质转运特性为高转运的患者290例,随访记录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截止随访时间患者的生存状态将其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至随访截止日期,生存组患者249例,死亡组患者41例,病死率14.1%。死亡组患者年龄、Charlson合并症指数(CCI指数)、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APD)模式治疗比例、随访期营养不良率均高于生存组(均P<0.05),随访期超滤量低于生存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高龄(HR=3.368)、CCI指数高(HR=2.478)、CAPD模式治疗(HR=4.336)、随访期营养不良(HR=5.255)、随访期超滤量不足(HR=6.750)均是影响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临床表现不同的腹膜透析溶质高转运患者预后存在差异,关注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治疗措施或可降低其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腹膜假性黏液瘤的临床特点及术后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02—2011年收治的39例腹膜假黏液瘤患者的临床数据,回顾性分析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和预后影响因素。结果39例中,17例出现术后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43%,主要并发症有腹腔内感染及肠梗阻。25例术后复发,中位复发时间12个月。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astem Cooperative Oncology Group,ECOG)评分≥1发生术后并发症的风险增加(P〈0.05)。性别、年龄、手术时间及术后是否行腹腔内热化疗对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显示病理分型为弥散性腹膜黏液腺瘤病及治疗方式为手术联合热化疗对推迟术后复发时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ECOG评分≥1的患者应谨慎选择手术并应预防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病理分型为弥散性腹膜黏液腺瘤病的患者术后联合腹腔内热化疗可推迟术后复发时间。  相似文献   

8.
高玉海  魏云海  蔡炜龙  魏强  韩书文 《浙江医学》2021,43(22):2407-2410
目的探讨术前白蛋白(ALB)-Hb评分预测Ⅱ~Ⅲ期结直肠癌(CRC)患者预后的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湖州市中心医院行根治性手术的190例Ⅱ~Ⅲ期CRC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CRC患者预后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ALB-Hb评分与单独Hb、ALB水平预测CRC患者预后的效能。结果术前ALB-Hb评分0分103例,1分56例,2分31例。不同肿瘤直径、肿瘤部位、组织学分化的患者ALB-Hb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LB-Hb评分(HR=1.912)、TNM分期(HR=0.086)是Ⅱ~Ⅲ期CRC患者的独立预后影响因素(均P<0.05)。ALB-Hb评分预测CRC患者预后的AUC为0.684,高于单独Hb、ALB水平的0.626、0.652。结论术前ALB-Hb评分越高,提示患者预后越差;其预测效能优于单独ALB或Hb检测。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microRNA-107(miRNA-107)的表达对阴茎保留的阴茎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4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阴茎保留术的早期阴茎癌患者34例。应用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数据,并对临床参数进行Cox单变量分析及多变量分析,分析因素包括患者年龄、婚姻状况、吸烟史、组织学分级、TNM分期、肿瘤原发部位及miRNA-107表达。结果:miRNA-107的表达与组织病理分级相关(χ2=3.948,P=0.047),Cox比例风险模型单因素分析显示,组织学分级较高(HR=5.537,P=0.007)和miRNA-107高表达(HR=7.651,P=0.001)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Cox多因素分析显示miRNA-107高表达(HR=10.391,P=0.003)的阴茎保留患者预后较差。结论:miRNA-107是阴茎保留术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可作为阴茎保留术预后的重要分子标记物。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血清胸腺嘧啶核苷激酶1(TK1)水平与乳腺癌TNM分期及化疗疗效的关系。方法:收集68例乳腺癌患者,于化疗前检测患者血清TK1水平并进行TNM分期,化疗第二个周期完成后四周评定疗效。结果:不同TNM分期的乳腺癌患者,其血清TK1水平也不相同(P〈0.01),两者呈正相关(r=0.64,P〈0.01);疗效评定显示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39例、稳定(SD)21例和进展(PD)7例,SD患者血清TK1水平高于化疗有效(CR+PR)的患者(P〈0.01),PD的患者高于SD患者(P=0.01)。结论:血清TK1水平与乳腺癌的TNM分期相关,并可作为患者化疗预后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atidyl inositol 3-kinase,PI3K),磷酸化蛋白激酶B(phosphorylated Akt B,p-AKT)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87例晚期N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鳞癌组37例,腺癌组50例,并收集16例肺癌癌旁正常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PI3K和p-AKT蛋白在癌组织和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患者临床资料变量的关系及其对预后的影响。结果:PI3K和p-AKT在晚期NSCLC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P=0.001,0.005)。p-AKT表达与肿瘤的TNM分期呈正相关(P=0.016),而与肿瘤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体力状态(PS)评分无关。PI3K表达与上述临床特征无关。PI3K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优于阳性表达组[17.699月(95%CI 15.114-20.283)/13.426月(95%CI 11.832-15.021),P=0.004],p-AKT阴性表达组的中位数生存时间明显亦优于阳性表达组[17.134月(95%CI 14.927-19.341)/13.067月(95%CI 11.316-14.817),P=0.007]。多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PI3K (HR=2.128,P=0.009),p-AKT (HR=0.501,P=0.045),TNM分期(HR=4.808,P〈0.001),PS评分(HR=3.277,P〈0.001)是晚期N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I3K、p-AKT与晚期NSCLC不良预后因素密切相关,PI3K、p-AKT是晚期NSCLC预后的独立不利因素。  相似文献   

12.
背景 代谢综合征是一种多症候群的综合征,也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代谢综合征对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鲜见报道。目的 探讨代谢综合征对STEMI患者远期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3月-2015年3月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附属海口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的STEMI患者507例,根据是否合并代谢综合征分为代谢综合征组217例和非代谢综合征组290例。收集患者入院时一般临床资料、病情程度、住院时间、住院期间并发症发生率、随访1个月内用药情况及随访4年死亡、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代谢综合征对死亡和MACE的影响采用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结果 代谢综合征组与非代谢综合征组患者性别、年龄、吸烟史、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中心性肥胖、体质指数(BMI)分布、多支病变所占比例、SYNTAX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代谢综合征组患者住院时间长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1个月内,代谢综合征组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滞剂(ARB)、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和降糖药使用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随访4年,代谢综合征组患者心绞痛、靶血管血运重建(TVR)发生率高于非代谢综合征组,新PCI/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发生率低于非代谢综合征组(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代谢综合征组分数量者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年龄〔HR=1.057,95%CI(1.022,1.090)〕、肾功能不全〔HR=3.025,95%CI(1.180,7.759)〕、既往心肌梗死〔HR=2.430,95%CI(1.488,5.151)〕、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58,95%CI(0.923,0.995)〕、Killip分级≥Ⅱ级〔HR=4.641,95%CI(2.188,9.825)〕是STEM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年龄〔HR=1.029,95%CI(1.006,1.054)〕、肾功能不全〔HR=2.826,95%CI(1.229,6.496)〕、左心室射血分数〔HR=0.960,95%CI(0.934,0.987)〕、SYNTAX评分〔HR=2.138,95%CI(1.281,3.567)〕、Killip分级≥Ⅱ级〔HR=2.098,95%CI(1.131,3.893)〕、代谢综合征〔HR=1.833,95%CI(1.162,2.896)〕是STEMI患者发生MACE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代谢综合征与TVR独立相关〔HR=2.204,95%CI(1.273,3.815),P=0.005〕。结论 STEMI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PCI后住院时间更长,远期MACE发生率更高;代谢综合征与STEMI患者远期死亡无关,但是与MACE独立相关,尤其是与TVR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夏国庆  韩一平 《中国全科医学》2019,22(35):4322-4326
背景 小细胞肺癌(SCLC)具有高度的侵袭性,其临床特点为肿瘤倍增速度快、早期发生转移、治疗后易复发、预后差。在诊断时,仅有约30%的患者处于局限期(LD)。尽管SCLC对于放疗和化疗的敏感性高,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部分患者会出现耐药及肿瘤的扩散。故找出影响SCLC患者疗效及预后的因素,对于SCLC分层管理、改善患者预后将起到一定作用。目的 分析评价初治SCLC患者化疗前后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水平对化疗后效果及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15年7月—2016年7月上海长海医院呼吸内科收治并病理证实为SCLC患者103例,对其行4~6周期的初始化疗治疗。于化疗前及化疗后检测血清NSE、Pro-GRP水平。对患者进行随访,末次随访时间为2017-07-31,记录患者无疾病进展期(PFS)。结果 103例患者化疗周期结束后完全缓解(CR)7例(6.8%),部分缓解(PR)18例(17.5%),疾病稳定(SD)53例(51.4%),疾病进展(PD)25例(24.3%)。CR+PR、SD患者化疗后NSE、Pro-GRP水平均低于化疗前(P<0.05);PD患者化疗前与化疗后NSE、Pro-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CR+PR、SD、PD患者化疗后NSE、Pro-GRP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秩相关检验,化疗前NSE、Pro-GRP水平与疗效无相关关系(rs=0.019,P=0.845;rs=0.171,P=0.086);化疗后NSE、Pro-GRP水平与疗效存在相关关系(rs=0.342,P<0.001;rs=0.350,P<0.001)。化疗后NSE<参考范围上限(ULN)与NSE≥ULN者疗效分布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ro-GRP0.05)。不同肿瘤分期、有无肿瘤转移、化疗后NSE水平、化疗后Pro-GRP水平者PF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分期〔HR=2.19,95%CI(1.29,3.72)〕、化疗后NSE水平〔HR=2.67,95%CI(1.62,4.44)〕是SCLC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化疗后NSE、Pro-GRP水平对SCLC患者化疗效果有很好的监测作用,化疗后NSE水平可以预测SCLC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分析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昆明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2003年1月1日至2012年12月31日收治的HL的临床病理资料,统计所有HL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理类型、首发症状,起病部位、临床分期、结外侵犯范围、ECOG评分、治疗情况.结果 143例霍奇金淋巴瘤男女比例为2.5:1,中位年龄37岁(11~73岁),以混合细胞型(34.3%)及结节硬化型(28.0%)最常见.淋巴结起病者占97.2%,最常见为颈部及锁骨上淋巴结(74.1%),结外起病者占2.1%.临床分期以Ⅰ/Ⅱ期最多见,占60.8%.伴有结外侵犯者占29.5%,常见部位为脾(14.4%)、肺(5.8%)、骨(5.0%).Ⅰ/Ⅱ期与Ⅲ/Ⅳ期在性别、病理类型、首发症状、起病部位及一线治疗总有效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全身症状、ECOG评分及是否化放疗等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组HL发病以中年为主,男性多于女性,病理类型、首发症状、起病部位对临床分期无明显影响,临床分期对一线治疗总有效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5.
背景 胃癌是一种侵袭性强、预后差的恶性肿瘤,明确有效的治疗靶点对胃癌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Tat结合蛋白30(TIP30)是新发现的一种抑癌基因,其具有多种功能,包括抑制肿瘤生长、诱导凋亡和抑制血管生成的特性。目前国内外关于TIP30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鲜有报道。目的 探究TIP30在胃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2012年5月-2013年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手术治疗的106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石蜡标本。另收集2017年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行胃镜活检的30例胃溃疡患者的正常胃黏膜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肿瘤组织和正常胃黏膜组织TIP30、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表达情况。分析TIP30、MMP-9在肿瘤组织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情况,不同临床特征与肿瘤组织TIP30、MMP-9表达情况以及肿瘤组织中TIP30、MMP-9表达情况的关系。随访截至2018-02-28。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胃癌患者的生存曲线,并分析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TIP30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1.5%(44/106),低于胃正常黏膜组织的86.7%(26/30)(χ2=19.089,P<0.001)。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患者肿瘤组织中TIP30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在肿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82.1%(87/106),高于正常胃黏膜组织的23.3%(7/30)(χ2=37.800,P<0.001)。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TNM分期患者肿瘤组织中MMP-9表达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组织中TIP30、MMP-9表达呈负相关(rs=-0.405,P<0.001)。TIP30阳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45个月,TIP30阴性表达的胃癌患者中位生存时间为23个月;不同TIP30表达情况的胃癌患者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025,P=0.003)。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结转移情况〔HR=2.842,95%CI(1.597,5.057)〕、TIP30表达情况〔HR=0.517,95%CI(0.299,0.895)〕是胃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TIP30在胃癌肿瘤组织中低表达,且与肿瘤的侵袭转移有关,同时是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6.
陈雪  叶栋  刘开泰  贝宴屏  郑璐 《中国全科医学》2018,21(14):1682-1688
目的 探讨初治转移性鼻咽癌预后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制定治疗策略及预后的判断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1年1月—2016年9月在宁波市医疗中心李惠利医院放疗科就诊的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52例,对其进行化疗,记录其临床资料,并对患者进行随访,随访截至2017年3月,分析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患者随访时间为4.4~79.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32.3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29.4个月。患者2、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5.9%、45.8%、18.5%。不同性别、年龄、T分期、肺转移、远处淋巴结转移、转移灶数目、化疗周期、转移灶处理、血红蛋白、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纤维蛋白原、血清清蛋白/碱性磷酸酶(AAPR)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N分期、骨转移、肝转移、多器官转移、近期疗效、原发灶放疗、乳酸脱氢酶、D-二聚体水平患者3年生存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生存回归分析结果显示,N3期 〔HR=6.315,95%CI(2.004,19.904)〕、合并肝转移〔HR=5.810,95%CI(2.200,15.341)〕、合并多器官转移〔HR=3.770,95%CI(1.317,10.793)〕、原发灶未行放疗〔HR=5.537,95%CI(1.740,17.620)〕、碱性磷酸酶≥100 U/L〔HR=7.657,95%CI(2.313,25.344)〕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基于N分期、是否合并肝转移、是否多器官转移、原发灶是否接受放疗、碱性磷酸酶水平是初治转移性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并且有助于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进而提高总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
背景 单核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MLR)、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淋巴细胞比值(MPVLR)、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均为新型的炎性反应标志物,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的不良结局相关,但目前国内外鲜有研究探讨这些血液学参数之间的相互联系以及其组合在预测急性STEMI患者预后方面的临床价值。目的 探讨血液学参数预测急性STE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7年8月-2019年2月于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明确诊断为急性STEMI并首次行急诊PCI的患者52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访期间是否发生MACE分为MACE组和非MACE组。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年龄、男性比例、吸烟比例、糖尿病比例、高血压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入院时急性心肌梗死引起的心力衰竭(Killip)分级、入院时全球急性冠脉综合征注册(GRACE)评分,PCI术前临床指标〔空腹血糖(GLU)、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峰值、肌钙蛋白T(TnT)峰值、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C反应蛋白(CRP)、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单核细胞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MLR、MPVLR、NLR、红细胞分布宽度、血小板分布宽度〕以及冠状动脉造影罪犯血管,支架植入数目,发生症状到PCI时间,无复流发生率,药物治疗情况。应用Cox回归分析探讨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MLR、MPVLR、NLR及其组合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本研究共56例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MACE,其中心源性或全因死亡23例、急性心力衰竭15例、复发心绞痛7例、恶性心律失常5例、再发心肌梗死4例、卒中2例。MACE组患者年龄、入院时Killip分级≥Ⅱ级的比例、入院时GRACE评分、TnT峰值、CRP、NT-proBNP、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MPV、MLR、MPVLR、NLR均高于非MACE组患者,LVEF、淋巴细胞计数低于非MACE组患者(P<0.05)。MACE组无复流发生率高于非MACE组(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淋巴细胞计数〔HR=0.884,95%CI(0.817,0.966),P<0.001〕、单核细胞计数〔HR=1.169,95%CI(1.104,1.463),P=0.009〕、MPV〔HR=1.333,95%CI(1.005,1.752),P=0.039〕、MLR〔HR=1.701,95%CI(1.332,2.172),P<0.001〕、MPVLR〔HR=1.372,95%CI(1.196,1.443),P<0.001〕、NLR〔HR=1.428,95%CI(1.037,1.576),P=0.015〕均是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的影响因素。MLR与NLR(rs=0.195,P<0.001)、MPVLR(rs=0.210,P<0.001)呈正相关,NLR与MPVLR呈正相关(rs=0.483,P<0.001)。MLR+NLR、MLR+MPVLR、NLR+MPVLR对急性STEMI患者PCI术后发生MACE预测效能优于MLR、NLR、MPVLR(P<0.05)。结论 入院早期MLR、MPVLR、NLR等血液学参数与急性STEMI患者预后相关,且血液学参数之间的联合应用能够更加高效地识别高危患者以及预测MA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化疗方案联合腹腔灌注化疗(IPC)对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初治的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116例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联合IPC(全身化疗+IPC组),57例单纯采用紫杉醇为基础的两药静脉化疗方案(全身化疗组).分析纳入观察病例的临床特征,包括性别、年龄、病理分级、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评分、无进展生存期时间(PFS)及总生存时间(OS).采用Kaplan-Meier法及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IPC对晚期胃癌生存的影响.结果 173例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中位随访15.5个月,中位PFS 5.81个月,中位OS 10.30个月.全身化疗+IPC组中位PFS 6.6个月,中位OS 11.1个月;全身化疗组中位PFS 5.0个月,中位OS 10.1个月.全身化疗+IPC组PFS优于全身化疗组(P<0.05),2组间O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ECOG评分、有无ICP是影响合并腹膜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患者PFS、OS的独立预后因素.2组主要毒性反应包括消化道反应、肝功能异常、骨髓抑制(主要是粒细胞下降),2组间毒性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含紫杉醇两药方案全身化疗联合ICP治疗合并腹腔种植转移的晚期胃癌能提高疗效、延长生存期,且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