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69例脑胶质瘤患者(WHOⅠ级2例,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31例)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剂量50~60 Gy/25~30次/5~6周.35例未行化疗;34例同期或放疗后接受化疗(4~6周期),其中18例口服替莫唑胺,16例为其他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期13个月(6~31个月). 结果 69例患者中,WHOⅠ级患者生存率100%,Ⅱ级94.4%,Ⅲ级61.1%,Ⅳ级41.9%.Ⅰ、Ⅱ级和Ⅲ、Ⅳ级肿瘤无进展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9.0个月(P=0.0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13.0个月(P=0.131),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9.0%.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和>4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24),1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68.0%.34例化疗和35例非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13.5个月(P=0.532),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和51.4%.其中34例化疗患者中,口服替莫唑胺患者与其他方案化疗患者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187),1年生存率分别为为44.4%和62.5%. 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1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脑胶质瘤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临床疗效. 方法 69例脑胶质瘤患者(WHOⅠ级2例,Ⅱ级18例,Ⅲ级18例,Ⅳ级31例)术后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治疗剂量50~60 Gy/25~30次/5~6周.35例未行化疗;34例同期或放疗后接受化疗(4~6周期),其中18例口服替莫唑胺,16例为其他方案化疗.中位随访期13个月(6~31个月). 结果 69例患者中,WHOⅠ级患者生存率100%,Ⅱ级94.4%,Ⅲ级61.1%,Ⅳ级41.9%.Ⅰ、Ⅱ级和Ⅲ、Ⅳ级肿瘤无进展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9.0个月(P=0.037),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5个月和13.0个月(P=0.131),1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49.0%.手术与放疗间隔时间≤4周的患者和>4周的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24),1年生存率分别为47.7%和68.0%.34例化疗和35例非化疗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个月和13.5个月(P=0.532),1年生存率分别为52.9%和51.4%.其中34例化疗患者中,口服替莫唑胺患者与其他方案化疗患者比较,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5个月和15.5个月(P=0.187),1年生存率分别为为44.4%和62.5%. 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有较高的肿瘤局部控制率,患者1年生存率较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步放化疗的疗效。方法对该院收治的65例高分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其中Ⅲ级脑胶质瘤37例,Ⅳ级28例)均给予术后放疗肿瘤剂量(DT)50~60Gy,同时于DT20Gy后行同步替尼泊甙(VM-26)联合司莫司汀(Me-CCNU)化疗,于放疗开始后4~6个月内完成4~6周期的化疗。结果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总的中位生存期为2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77%、31.22%、12.65%。Ⅳ级胶质瘤生存率明显低于Ⅲ级胶质瘤(P(0.01),Ⅳ级与Ⅲ级脑胶质瘤的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个月及36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0.71%、8.04%、0及78.38%、48.03%、21.76%。结论高分级脑胶质瘤患者术后行放疗同步VM-26联合Me-CCNU方案化疗可取得较好的预后,尤其是Ⅲ级脑胶质瘤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采用替尼泊甙(teniposide,VM-26)和顺铂(cisplatin,DDP)治疗复发恶性胶质瘤,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 方法 从2012年5月1日至2014年4月30日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脑胶质瘤科收治的,已经过STUPP方案[术后放疗加同步替莫唑胺(temozolomide, TMZ)化疗]及之后6个疗程规范TMZ辅助化疗,经头颅MRI和/或手术后病理确诊的,复发恶性胶质瘤患者共30例,均给予VM-26联合DDP化疗。探讨其治疗效果并评价其不良反应。结果 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分级Ⅲ级:有效率为9.1%,生存期为43个月。WHO分级Ⅳ级:有效率为5.3%,生存期为16个月。总有效率6.67%,总生存期为18个月。 结论 VM-26联合DDP对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是有一定的疗效,可以选用此方案治疗复发高级别脑胶质瘤。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和调强适形放射治疗对神经胶质瘤的近期疗效.方法 28例神经胶质瘤给予术后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或调强放射治疗(WHO分级Ⅰ级2例,Ⅱ级8例,Ⅲ级15例,Ⅳ级3例).治疗剂量50~66Gy/25~30次/5~6周.中位随访10个月(5~18个月).结果 28例患者WHOⅠ级1年无瘤生存率100%,Ⅱ级87.5%,Ⅲ级73%,Ⅳ级33%.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脑胶质瘤术后患者1年局部控制率较高.  相似文献   

6.
脑胶质瘤属于神经上皮类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占脑实质肿瘤的40%~45%.依据病理组织学特征,2000年修订的WHO分级标准将脑内胶质瘤分为低级别(WHO、Ⅱ)和高级别肿瘤(WHO Ⅲ、Ⅳ).低级别胶质瘤占所有胶质瘤的20%~30%,5年生存率接近80%,高级别胶质瘤占脑胶质瘤的50%,其中间变型(WHO Ⅲ)胶质瘤术后生存时间接近2年,胶质母细胞瘤(WHO Ⅳ)的5年生存率仅为5%,多数生存时间少于1年.  相似文献   

7.
脑胶质瘤切除程度及病理分级对生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显微手术切除程度及肿瘤病理性质对患者长期生存的影响。方法:回顾69例实施显微手术治疗的脑胶质瘤患者临床资料,根据肿瘤切除程度、病理级别及随访结果分析患者的长期生存情况。结果:69例患者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10例,部分切除3例。术后随访1~5年,1年内死亡者4例,1~3年死亡15例,3~5年死亡21例熏存活5年以上者29例。其中肿瘤全切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9.3%,76.8%,50.0%;未全切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9%,53.8%,7.7%。按不同病理分级,低分级组(Ⅰ~Ⅱ级)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100.0%,87.7%,58.2%;高分级组(Ⅲ~Ⅳ级)1、3、5年生存率分别为80.0%,35.0%,2.5%。结论:肿瘤切除程度及病理性质是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周佳  王峥  郑新法  黄素文  林新跃  厉民 《浙江医学》2015,37(13):1136-1138,1174
目的 探讨伽玛刀联合紫杉醇治疗术后复发的高级别胶质瘤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将73 例胶质瘤术后 患者分为联合治疗组(35 例)和伽玛刀组(38 例)。联合治疗组在伽玛刀治疗前2h 静脉滴注紫杉醇100mg/m2,伽玛刀组仅行伽玛刀治疗。所有患者伽玛刀治疗方案均采用50%剂量曲线包绕病灶,病灶中心剂量28~32Gy,周边剂量14~16Gy。结果 联合治疗组与伽玛刀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37.1%和39.5%,无统计学差异(P=0.838);近期疾病控制率分别为97.1%和81.6%,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1);生活质量改善率分别为42.9%和42.1%,无统计学差异(P=0.948);两组中改善及稳定的患者比例分别为97.1%和76.3%(P=0.010);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7.1%和34.2%,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49);总生存率分别为17.1%和13.2%,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634)。治疗不良反应发生率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258)。结论 伽玛刀联合紫杉醇治疗能提高术后复发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近期疾病控制率,提高临床症状稳定改善率,并能延长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调强放射治疗(IMRT)联合替莫唑胺(TMZ)治疗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59例,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两组:A组31例(Ⅲ级18例,Ⅳ级13例),调强放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B组28例(Ⅲ级16例,Ⅳ级12例),单纯行调强放疗,分析比较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1)A组PR8例,CR17例,有效率为80.6%。B组PR3例,CR10例,有效率为46.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两组1、2、3年生存率比较:近期疗效同步放化疗组分别为71.0%、32.3%、16.1%,中位生存时间为18个月。单纯放疗组分别为46.4%、17.8%、7.1%,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3)手术切除1、2、3年生存率比较:全切分别为76.0%、44.0%、20.0%,中位生存时间29个月。部分切除分别为47.1%、11.8%、5.9%,中位生存时间为11个月,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59,P=0.001)。(4)死亡原因:高级别脑胶质瘤59例中,死亡42例,其中38例(90.5%)死于肿瘤复发或未控,心、脑血管意外死亡2例(4.8%),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2.4%),肺部疾病1例(2.4%)。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术后同步TMZ放化疗优于单纯放疗,可提高治疗的有效率和生存率,不良反应较轻。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疗的临床疗效.方法 15例脑胶质瘤术后患者,行常规放疗+三维适形放疗.肿瘤剂量(57.72±10.33) Gy.结果 低分级脑胶质瘤(Ⅰ、Ⅱ级)1、2、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8)、100%(8/8)、87.5%(7/8),高分级脑胶质瘤(Ⅲ、Ⅳ级)1、2、3年生存率为85.7%(6/7)、71.4%(5/7)、42.9%(3/7).结论 采用放疗治疗脑胶质瘤有较好的临床疗效,是控制肿瘤生长及延迟复发的重要辅佐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综合治疗的疗效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湖南省肿瘤医院从2008年 7月至2016年5月期间经术后病理证实为高级别脑胶质瘤(WHO III~IV级),且具有完整回访资料的64例患者进行回顾 性分析。结果:随访3~111(中位数29.5)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median overall survival time,MOST)为36.00(95% CI: 22.85~49.16)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 time,MPFS)为21.00(95% CI:9.72~32.28)个月, 1,2,3,5年生存率分别为87.50%,56.25%,40.63%,17.19%。Log-Rank单因素分析、Cox回归模型分析均提示与高级 别脑胶质瘤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有病理级别、切除程度、同步放化疗(P<0.05)。结论:高级别脑胶质瘤患者综合治疗 后的总体生存时间、无进展生存时间及5年生存率有所提高,而与患者预后相关的因素有肿瘤病理级别、切除程度、 同步放化疗,说明接受肿瘤全切及同步放化疗的WHO III级的胶质瘤患者的临床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化疗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08年1月-2010年12月本院收治的WHOⅢ~Ⅳ级脑胶质瘤患者54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各27例,两组均在手术切除肿瘤后给予放射治疗,B组进行放射治疗,A组在放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对比两组的近期疗效、生存率和不良反应。结果:A组有效率为77.8%;高于B组的48.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1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2年生存率为48.1%,高于B组的22.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的不良反应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脑胶质瘤术后联合放化疗能有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颅内最为常见的原发性肿瘤. 按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胶质瘤分为WHO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胶质瘤. 据美国脑肿瘤注册中心( CBTRUS )统计,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27%,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GBM, WHOⅣ级)的发病率最高,占46.1%. 到目前为止,胶质瘤的治疗效果仍不理想,其主要治疗手段仍然以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组织为根本,术后结合放疗、化疗、免疫治疗、中医中药等综合性治疗措施,以延缓无进展生存期( PFS )、延长总生存期( OS )、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近30年来颅内胶质瘤发病率逐年递增,年增长率约1.2%[1].高级别胶质瘤(HGG)包括世界卫生组织(WHO)分级Ⅲ级的间变性少突胶质瘤(AO)、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AOA)、间变性星形细胞瘤(AA)和Ⅳ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以AA和GBM最为常见,占HGG的80%以上[2].有学者[3]探讨缝隙连接蛋白43(Cx43)及其磷酸化蛋白(p-Cx43)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认为这两种蛋白可能与脑胶质瘤的恶性程度密切相关.AA患者的1年及5年生存率分别为60.1%和25.9%[4].GBM患者的不治生存期<6个月,综合治疗后平均生存期也只有12~14个月[5].近年来多个临床试验证实采用替莫唑胺(TMZ)同步联合放射治疗(放疗),后续6周期TMZ辅助化疗的治疗模式可明显改善HGG患者的生存[6-8].  相似文献   

15.
<正>脑胶质瘤是我国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其发病率高达5~8人/10万人[1]。2021年第五版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其中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2]。恶性脑胶质瘤属于WHOⅢ、Ⅳ级脑胶质瘤,具有分化低、侵袭性强、生长迅速等生物特点,且术后易发生肿瘤复发及转移[3]。手术是恶性脑胶质瘤首选治疗手段,但恶性脑胶质瘤呈浸润性生长,且颅内解剖结构复杂,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脑胶质瘤术后,调强放射性治疗的疗效进行科学分析与评价。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2月至2012年8月收集的60例经过病理证实的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在手术之后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Ⅰ、Ⅱ级胶质瘤以54 Gy作为放疗剂量的分界线分为两组,对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和P值进行比较;Ⅲ、Ⅳ级胶质瘤将60 Gy作为放疗剂量的分界线分为两组,对两组的1、2、3年生存率和P值进行比较。结果:在Ⅰ、Ⅱ级胶质瘤的两组中,1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2年、3年生存率有明显的差异(P<0.01);Ⅲ、Ⅳ级胶质瘤的两组中,2年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0.01),1年、3年生存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脑胶质瘤是源于颅内的肿瘤,术后在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技术时,低级别的胶质瘤,治疗剂量能够对患者2年生存率和3年生存率造成影响;高级别的胶质瘤,治疗剂量对患者的生存率没有造成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伽玛刀分次治疗脑胶质瘤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60例脑胶质瘤患者,所有患者均行伽玛刀分次治疗,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60例患者完全缓解10例,部分缓解15例,稳定27例,进展8例,总有效率为86.7%;1年生存率85.00%(51/60),2年生存率80.00%(48/60),3年生存率75.00%(45/60);手术前患者的KPS评分为(71.5±3.3)分,术后KPS评分(81.2±6.5)分,术后KPS评分明显提高,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伽玛刀分次治疗较大体积的脑胶质瘤的效果与肿瘤的分化程度和治疗次数密切相关。结论伽玛刀分次治疗脑胶质瘤临床效果明显,可改善患者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对推进脑胶质瘤的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脑胶质瘤是原发于颅内最常见的一种肿瘤.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手段.术后放疗可提高局部控制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收集的经病理证实为胶质瘤的60例病人.术后均采用调强放射治疗或适形放射治疗技术,Ⅰ、Ⅱ级胶质瘤放疗剂量以54Gy为分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1、2、3a生存率及P值,Ⅲ、Ⅳ级胶质瘤放疗剂量60Gy为界分为两组,比较两组1、2、3a生存率及P值.结果:平均随访时间为18个月(6 -36),Ⅰ、Ⅱ级胶质瘤两组1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3a生存率有明显差异,P值小于0.1,有统计学意义.Ⅲ、Ⅳ级胶质瘤1a、3a生存率无明显差异,2a生存率有明显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技术及调强适形放疗技术1、3a生存率有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脑胶质瘤术后采用调强放射治疗,低级别胶质瘤,治疗剂量可以影响胶质瘤病人的2a、3a生存率.高级别胶质瘤治疗剂量对病人的生存率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疗效及影响脑胶质瘤患者生存的因素。方法: 对脑胶质瘤低级别39例(Ⅰ+Ⅱ级)、高级别31例(Ⅲ+Ⅳ级)及室管膜瘤4例均进行手术切除,其中肉眼肿块全切31例,大部切除38例,部分切除5例,均在手术后3~4周内接受放射治疗。其中16例高分级患者放射治疗后接受化疗。结果: 年龄<45岁、全切术和病理低级别者1、3和5年生存率较高(P<0.05~P<0.01)。结论: 脑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是有效治疗方法,年龄、病理分级、手术方式、化疗是影响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重要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0.
《陕西医学杂志》2016,(9):1133-1135
目的:对比脑胶质瘤术后放疗联合替莫唑胺与放疗联合颈动脉灌注尼莫司汀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收集脑胶质瘤患者173例,术后予三维适形放疗(3DCRT)结合替莫唑胺(TMZ)治疗78例,3DCRT结合尼莫司汀(ACNU)治疗95例。随访18个月,对比两组患者总有效率、年生存率、生存时间、生活质量、不良反应。结果:CTCAE V3.0评分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未出现4级以上的不良反应,3DCRT+TMZ组较3DCRT+ACNU组3级以下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3DCRT+TMZ组总有效率为53.85%,显著高于3DCRT+ACNU组41.05%(P<0.05);3DCRT+TMZ组6月、12月、18月生存率分别为87.18%、65.38%、39.74%,中位生存期为15个月,均分别显著优于3DCRT+ACNU组的58.94%、50.52%、31.58%及13个月(P<0.05)。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或联合尼莫司汀治疗脑胶质瘤均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但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胶质瘤的总有效率、生存率和生存时间明显优于放疗联合尼莫司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