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王宇光  马增春  梁乾德  汤响林  高月 《中草药》2012,43(10):1875-1879
中药不良反应事件在国际上的出现,中药安全性问题逐渐受到重视。除经典的毒理学评价外,近年来在中药安全性研究领域包括中药毒性研究方面也涌现出了许多新的思路和方法,有效拓展了中药毒性研究的深度和广度,并从中发现了一些有价值的线索。对近年来关于中药毒性研究的相关思路和方法进行梳理分析和归纳总结,并结合相关工作,综述了中药毒性研究进展,提出加强中药毒性研究有重要意义,并有助于指导中药的安全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
中药对生殖系统毒性的研究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分析中药生殖系统毒性的特点及现状。方法通过中药对生殖系统毒性的古代记载、中药对生殖系统损伤的临床症状、中药对生殖系统毒性的实验研究、化学成分对生殖系统的影响等的研究分析,提出生殖毒性中药的研究开发方向。结果对中药的生殖毒性进行了分析探讨,开展中药抗生育作用的研究是生殖毒性中药的重要发展方向。结论研究分析了中药生殖毒性的现状,提出了中药生殖毒性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中药胚胎毒性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林娜  胡建平 《中国中药杂志》2005,30(17):1317-1320
具有胚胎毒性的中药古称“妊娠禁忌药”,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内容之一。笔者通过对胚胎毒性中药的历史回顾和研究现状分析,阐述了中药胚胎毒性由妊娠禁忌到遗传毒性和生殖发育毒性的衍变发展过程以及中药有效成分在遗传和生殖发育毒性中的研究概况。同时,指出目前该研究领域存在的问题主要在于对胚胎毒性中药概念范畴的确定及其相关评价体系的建立等方面,认为解决的方法可以从严格控制有毒中药、正确炮制和合理配伍以及引申应用等多方面入手。此外,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也是胚胎毒性的中药标准化和规范化研究之必需。  相似文献   

4.
关于中药毒性现代研究的几点设想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中药毒性理论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进行中药毒性理论研究,是实现中医药现代化的重要课题之一.为科学揭示中药毒性理论的实质,中药毒性现代研究应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在科学界定中药个药毒性属性基础上,对"无毒"中药重点进行"辨证(病)使用基础上的毒性研究"及长期毒性观察,对"有毒"中药着重进行毒性机理和安全使用条件的研究,同时要重视临床资料的研究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基于机体状态的中药毒性理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毒性理论是最基础的中药药性理论之一,是指导临床安全用药的重要依据。文章在重温中医传统理论对中药毒性认识的基础上,回顾现代中药毒性研究现状及进展,分析当前中药应用所出现的安全性问题,结合中药实际应用特点和中药毒性发生的机体状态背景,切入中药毒性发生与机体状态的相关性,提出中药毒性发生是基于其所含化学成分,与机体状态密切相关的生物学效应表达的状态毒性理念,进而对中药毒性发生与机体状态相关理念进行剖析,旨在推动中药毒性作用的现代研究,发扬和完善传统中药毒性理论,为中药在临床的安全、合理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中药的毒性是中药药性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毒性的有无或大小是确定用药剂量、使用久暂、配伍等的主要依据之一。目前,对于中药毒性的评价尚无统一标准,采用客观的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对中药毒性进行科学分级与评价具有重要意义。该文总结了中药毒性分级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其研究思路。  相似文献   

7.
肝脏毒性中药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勇  程明  刘春霞 《中草药》2004,35(11):1315-1316
中药的肝脏毒性研究是目前中医药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快速筛选与评价中药毒性已成为目前中药研究亟待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从中药中所含的有毒成分这一角度,分类综述了目前一些较为常见的肝脏毒性中药,如千里光、黄药子、川楝子、雷公藤等的毒性物质基础与产生毒性的机制,就目前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方法及所面临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此外还简述了基因芯片技术的原理并对其用于中药肝脏毒性研究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国内外报道的所有可能导致肾毒性的中药进行系统全面的总结,为将来中药肾毒性的针对性研究提供依据。国外研究检索资源包括:Pub Med和Cochrane图书馆,国内研究检索资源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检索的起止日期为建库到2017年1月1日,不对纳入的研究类型进行限定。共纳入28篇英文文献,报告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单味中药或方剂共97种,其中6种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文献量较多,分别为:马兜铃酸类中药(5篇)、雷公藤(4篇)、丁公藤(2篇)、大黄(2篇)、麻黄(2篇)、苍术(2篇),其余的91种中药均仅有1篇文献报道其具有肾毒性风险。CDFA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报告的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有16种,包括感冒清片(胶囊)、珍菊降压片、雷公藤制剂、维C银翘片、穿琥宁注射剂、双黄连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莲必治注射液、含青木香的中药汤剂、冠心苏合丸、舒肝理气丸、二十五味松石丸、含广防己的中药汤剂、含朱砂莲的中药颗粒剂、感冒通(片剂)、龙胆泻肝丸。目前,除了马兜铃酸类中药,报告最多的具有肾毒性风险的中药是雷公藤制剂。  相似文献   

9.
中药遗传毒性研究是中药安全性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中药的遗传毒性研究起步较晚,在20世纪70年代以后逐步得到重视。目前发展较为成熟的遗传毒性评价方法主要有以遗传基因突变为指标的试验(细菌回复突变试验、小鼠淋巴瘤tk试验)、以染色体畸变为指标的试验(微核试验、染色体畸变试验)和以DNA损伤为指标的试验(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3种。 该文结合中药特点就现代中药遗传毒性研究进展、遗传毒性评价方法、中药遗传毒性评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新技术在遗传毒性评价中的应用等内容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刘名波 《光明中医》2009,24(1):134-136
中药毒性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问题,也是影响到中医药进一步迈出国门、走向世界的壁垒之一.本文通过对中药毒性理论和当前中药毒性事件不断发生的主要原因进行解析,提出"科学、辩证看待中药毒性"的观点,旨在启发医药工作者进一步思考中医药,推进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中国与欧洲、亚洲和非洲地区国家的中医药合作日益密切,中医药在欧洲联盟(以下简称欧盟)市场的发展潜力巨大。以“欧盟”“中医药”“中药贸易”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万方等数据库和相关研究报告,分析“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我国与欧盟国家的中医药贸易现状与市场需求,并以“一带一路”等系列政策为背景,梳理并分析欧盟现行的中医药相关政策,提出推动与欧盟中医药贸易发展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草药及其制剂在国内和国际上的应用愈发广泛,其安全问题亦逐渐凸显,受到关注。中药普遍被认为安全无毒,但中药毒性是客观存在的。目前对中药毒性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基础研究亦需要积累,中药又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因此深化对中药及其相关产品的安全性评价及其方法研究势在必行。该文章依次从概念与定义、关键基础问题、研究方法、对策建议等方面,综合国内外文献与相关研究的观点与结果,依次阐明中药毒性与不良反应的相关概念,分析中药毒性研究的层次关系,描述性研究(毒性反应特点与物质基础)、解释性研究(毒性机制与动力学特征)及应用管理性研究(炮制解毒、配伍解毒、风险效益评估与临床管理),列举有代表性的实验(常规毒性实验、特殊毒性实验)和保健食品与新食品原料的安全性评价方法,并提出了逐步解决中药安全性问题的建议和展望(质量标准、科学制备与应用、药物警戒等),全面而准确地描绘出中药安全性评价之图景,引出近年来在思路和方法上的创新,带给研究者以整体性和前瞻性的参考。  相似文献   

13.
雷公藤配伍减毒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雷公藤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消肿止痛、杀虫止痒的功用,现代药理研究亦表明其具有抗炎、镇痛、抗肿瘤及免疫调节等作用,临床主要用于治疗免疫性疾病、肾脏性疾病、皮肤性疾病等,对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疗效尤为显著。但因其具有严重的毒副反应,尤其是肝肾毒性,限制了雷公藤的临床安全应用,成为了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虽然目前存在的减毒方式众多,包括传统的净制减毒、炮制减毒、配伍减毒和现代的制剂减毒、结构修饰减毒、生物技术减毒以及其相互间的联合应用等,但并没有本质上解决雷公藤的安全问题。在古代医药文献中药物的毒性常指这种药物的偏性,在中医药理论看来,作为药物都有毒性,关键是正确使用。中药的配伍使用是中医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配伍雏形,到《黄帝内经》中已有君臣佐使配伍用药的方剂,再到《神农本草经》中配伍理论的形成,到最后《伤寒论》经典名方的传世,记录了中药配伍应用的发展,也记录了中药配伍使用的重要意义,随着中药事业逐渐走向现代化和国际化,中药配伍又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开始迈向质量可控、机制清楚的组分配伍,故本文以雷公藤配伍减毒为中心,以配伍形式的发展为主线,对雷公藤配伍减毒进行综述,为雷公藤减毒增效研究提供思路,促进其合理开发和临床安全应用,也为其他有毒中药的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中药质量是中药安全有效的保障,中药质量关乎国民生命健康,也关乎中药产业的健康发展。以往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模式难以满足中药复杂体系的质量控制要求,需要在理论、模式、技术方法和研究路径上实现质的突破。在对中药复杂体系和产业特点客观分析的基础上,针对中药质量研究与质量控制现实问题,提出基于中药质量标志物的中药产业高质量发展技术策略。以此建立与中药临床效用密切关联、特有专属、整体评价和面向中药全产业链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并为行业监管提供科学、有效的“监管工具”,对于提高我国中药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水平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健康状态中医辨识文献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分析发表的中医健康辨识的文献情况及发展趋势。[方法]检索中国知网(CNKI),维普(VIP)、以及Pubmed等数据库,从发表时间、作者单位、文献来源、基金分布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文献进行计量学分析。[结果]2011年以来相关研究文献有较明显增长,北京、广东等地区处于领先地位。文献中流行病学研究占44.1%,其余为综述、理论研究等。[结论]健康状态中医辨识的相关研究成果日益增加,但在研究的多学科交叉及客观化、微观化和系统化方面应进一步加强,不断提升相关研究的质量。  相似文献   

16.
中药毒性辨析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往毒性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整理大量文献,明晰了中药毒性的内涵,透析了中药毒性的特点及研究难点,评析了中药毒性的发生缘由,剖析了中药毒性的研究现状,解析了中药与西药的本质差异,并探析了中药毒性的研究思路。通过对中药毒性诸多问题的阐述,使国内外人员能正确评价和认识中药毒性,亦可为中医药科研工作者提供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7.
徐园园  王明慧  魏永利  李峰  辛义周 《中草药》2024,55(4):1297-1308
目的 中药质量标志物(quality marker,Q-Marker)的确定是完善《中国药典》、促进中医药产业健康发展的关键内容,是中医药走向国际化和现代化需要迈出的重要一步,对Q-Marker的研究现状进行充分认识很有必要。方法 采用科学计量分析方法,通过CNKI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检索中药Q-Marker相关文献,从论文的整体产出概况、研究国家和机构、研究热点及研究趋势等方面,借助VOSviewer、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 共纳入1 030篇中、英文文献,分析可知中药Q-Marker研究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概念提出人刘昌孝院士的发文量最多,该研究领域在中药质量控制、药效物质基础、炮制机制研究、中药药理与安全性评价、中药资源种植等方向已取得大量研究成果。结论 中药Q-Marker正处于研究的上升阶段,研究领域内各机构和团队之间的交流合作有待加强。通过全面、科学地总结中药Q-Marker研究领域的发展进程、研究近况,并探讨其研究热点趋势,可为中药Q-Marker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8.
孙昱  徐敢  文海若 《中草药》2021,52(21):6755-6767
通过了解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FDA)的《连续制造的质量考虑指导原则》,结合片剂连续制造、中药智能制造的研究进展以及智能制造相关的方法进展,探索中药智能制造的分级研究思路。建议中药智能制造从3个层次进行研究:(1)中药智能制造的总体研究,从中药智能制造的全过程质量控制角度考虑其质量控制的注意事项。如生产过程的关注点、控制策略、工艺验证、扩大生产规模(如适用)、将已有生产工艺桥接到智能制造(如适用)。(2)中药智能制造的共性技术方法研究,如过程分析技术研究、数字化研究、建模研究、基于模型的实时反馈研究、自适应控制研究。(3)中药固体口服制剂智能制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目前中医证候模型研究的整体不足和进展缓慢,立足本课题组对表证方证的几十年研究经验基础上,结合现代科学技术最新进展,综合梳理表证模型相关研究,拟在新型表证模型的建立方面寻找新的切入点。通过检索知网、Pubmed等数据库查阅有关表证模型(或上呼吸道感染)的相关文献,按照造模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分析和总结,展现进展、不足和可能突破口;近年来表证模型在造模方法、方剂反证、方剂研究、生化表征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与临床联系不紧密、方证对应不理想、成模指标不一致、表证评定标准模糊等诸多不足;提出表证病理模型研究应突破原有的思想羁绊,大胆借鉴现代生命科学进展,努力建立多层次的、更加精细的表证病理模型体系。紧密结合临床加强模型研究,充分吸纳生命科学以及其他学科进展,建立多层次更精细的表证病理模型研究系统是目前亟待解决的核心命题,这关乎表证理论、解表方药及其临床实践的深入研究,也是面对日益严重的疫情下人民健康的迫切需求,同时也可为其他证候模型的研究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真实世界研究成为医药研究领域的热点,在中医药领域也受到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于真实世界研究在中医药临床研究领域的应用价值和定位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和思考。本文通过综合国内外学术组织、医药管理部门发布的有关真实世界研究文件及相关文献报道,结合中医药的特点和需求,梳理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9个应用场景:中药安全性评价、发现临床作用规律、非药物疗法效果评价、"治未病"技术评价、终点事件研究、中西药相互作用评价、中药饮片疗效评估、随机对照试验优化设计和研究假说形成,以期为中医药真实世界研究的开展提供参考,推动该领域不断走向深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