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七氟烷与丙泊酚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诱导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小儿麻醉用七氟烷吸入诱导和丙泊酚静脉诱导的临床特点。方法 择期手术的患儿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两组:七氟烷(Sev)组和丙泊酚(Pro)组,分别记录诱导至意识消失的时间,和诱导前、诱导时、插管后即时和插管后1min的血压、心率、SpO2,及诱导时躁动、屏气、喉、支气管痉挛、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果 两组患儿意识消失的时间没有显著差异,分别为丙泊酚组(35.5±11.7)s;七氟烷组(38.5±11.4)s。两组诱导和插管后血压与诱导前比较均无明显变化,但心率变化两组相差较大,丙泊酚组与诱导前相比心率显著增加(P<0.05),而七氟烷组心率较诱导前明显下降(P<0.05)。发生躁动七氟烷组显著多于丙泊酚组(P<0.05),分别是46%和20%。两组均未见屏气、喉及支气管痉挛和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结论 两组在麻醉诱导的时间和有效性、安全性上没有差别,但是丙泊酚静脉诱导心率明显增快,七氟烷吸入诱导患儿躁动相对较多。  相似文献   

2.
颜璐璐  张溪英  陈政 《湖南医学》2014,(10):2041-2042
【目的】观察在不使用肌松药物情况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学龄前儿童的肌松作用程度。【方法】选择本院45例符合入选标准,在全麻+喉罩下行尿道下裂Ⅲ型/Ⅳ型/Ⅴ型的学龄前儿童,随机分为A ,B ,C三组,每组各15例。各组患儿均使用咪达唑仑0.1 mg/kg、舒芬太尼0.1μg/kg静脉复合七氟烷吸入诱导,A、B、C三组患儿分别接受3.5%、6%、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氧流量均设为5 L/min ,于吸入七氟烷后5 min ,使用肌松监测仪监测并记录患者的四个成串刺激( TOF)值。围术期常规监测血压(BP)、心率(HR)、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呼吸末二氧化碳分压(PET CO2);记录吸七氟烷入前(T1)及置入喉罩前(T2)的HR、MAP;观察诱导时患儿出现的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儿中C组的 TOF值最低,且三组之间 TOF值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05)。C组患儿的MAP较七氟烷吸入诱导前有明显降低,HR较七氟烷吸入诱导前有明显上升,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A组患儿在置入喉罩时体动的发生率为13.3%,高于其他两组。C组患儿中喉痉挛的发生率为20%,明显高于A、B两组。【结论】与3.5%和8%七氟烷吸入浓度比较,6%七氟烷吸入浓度在提供较好肌松的同时,心血管反应更小,不良反应更少。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七氟醚吸入诱导在紫绀型心脏病患儿心脏手术中应用的可行性。方法择期法洛四联症、肺动脉闭锁患儿22例,都存在右向左分流,按随机数字表分为七氟醚组(S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11例。S组面罩密闭吸入6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C组入室给予氯胺酮6mg/kg肌注诱导麻醉,待静脉通路建立后给予肌松、镇痛药插管机械通气,观察并记录两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min(T2),诱导后10min(T3),气管插管后1min(T4),气管插管后5min(T5)时的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氧饱和度(SpO2)的变化。结果相比C组,S组患儿哭闹时间短,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短(P<0.05);两组在T1,T2时间点SpO2有所下降,且S组SPO2高于C组(P<0.05)。两组MAP、HR无差异(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诱导应用于紫绀型心脏病患儿,可减少患儿哭闹时间、诱导快、缺氧时间短,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全程吸入不同浓度七氟烷对体外循环(cpb)小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患者的心肌保护作用及炎性细胞因子的作用。方法根据七氟烷的吸入浓度,将42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随机分为3组,1%组(S1组)、2%组(S2组)和3%组(S3组),每组14例。麻醉诱导后行气管插管术,自机械通气开始三组患儿连续分别地吸入1%、2%、3%的七氟烷直到手术结束。在术前(T0)、开放主动脉后6 h (T1)、24 h (T2)、48 h (T3)和72 h (T4)分别采集静脉血,测量血浆肌钙蛋白I (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白介素-6 (IL-6)、白介素-8 (IL-8)及细胞粘附因子-1 (ICAM-1)的血浆浓度。记录下麻醉诱导以前后、切皮后、开胸骨后和术毕的MAP、HR的变化以及体外循环(CPB)时间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结果三组患儿年龄、性别和体重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三组患儿CPB、ACC时长及各时点MAP、HR水平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儿术前cTnI、CK-... 更多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地佐辛与舒芬太尼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宫腔镜电切术患者30例(ASAI~Ⅱ级),随机分为地佐辛+七氟烷组(A组)和舒芬太尼+七氟烷组(B组),每组15例。手术操作前10minA组一次性匀速泵注地佐辛1.5μg/kg,B组一次性匀速泵注舒芬太尼0.15μg/kg,两组注药时间均持续5min,均以诱导浓度为5%七氟烷和5IVmin氧流量快速诱导,待患者意识消失后用2%七氟烷和3L/min氧流量吸入维持麻醉,记录麻醉开始前(To)、吸入麻醉后2min(T1)、扩宫颈时(T2)、术毕清醒时(T3)、清醒后5min(T4)时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记录麻醉起效时间、意识恢复时间、术中体动和呼吸抑制情况;观察术后清醒时间、VAS评分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T0、T1、T3两组MAP、Sp0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T2时MAP、HR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术中体动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A组清醒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A组术后宫缩痛、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少于B组(P〈0.05)。结论地佐辛或舒芬太尼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相似,但地佐辛复合七氟烷吸入用于宫腔镜电切术麻醉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对行心脏手术患儿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5年1月在我院儿科住院治疗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非发绀型)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对患儿择期行心内畸形纠治术,采取不同的麻醉方法。A组采用七氟烷麻醉诱导;B组采用静脉麻醉诱导;记录两组患儿的麻醉诱导情况和血气分析指标以手术情况。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比较、疾病构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深静脉穿刺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两种麻醉诱导方法对患儿血压的影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气管插管前的心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在麻醉诱导后碱剩余显著低于B组(P<0.05);两组均未出现显著并发症。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方便、快捷,可应用于行心脏手术患儿的麻醉诱导,但可能会引起患儿的BE值降低。  相似文献   

7.
[摘要]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 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I~III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 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静脉诱导组(P< 0.01)。在插管后1,3,5 min三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 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三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 0.01); 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 0.01), B组相比A组有显著差别(P< 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依托咪酯和异丙酚在换瓣病人麻醉诱导时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患者24例,随机分为两组:依托咪酯组(A组)和异丙酚组(B组),每组12例。记录2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诱导后2 min(T1)、插管即刻(T2)和插管后2 min ( T3)各时点CVP、MAP、HR 的变化。结果:与A组比较, B组在T1时点MAP、HR明显降低( P<0.05),在T2和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其余各时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T0时点比较,T1时点B组MAP、HR、CVP明显降低,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A组无明显变化;与T1时点比较,A组T2时点MAP、CVP明显升高,B组T2时点MAP、HR、CVP明显升高,B组T3时点MAP、HR明显升高(P<0.05);与T2时点比较,B组T3时点CVP明显降低(P<0.05)。结论:与异丙酚相比,依托咪酯对心脏瓣膜换瓣手术的麻醉诱导是安全的,可降低手术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40例择期行短小手术患儿随机分为七氟烷组( S组)和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组( SR组),每组20例,术前均予七氟烷吸入后静脉注射咪达唑仑0.1 mg/kg、阿托品0.01 mg/kg、芬太尼3μg /kg,行气管内插管机械通气;麻醉维持,SR组采用瑞芬太尼6μg/kg·h持续静脉泵注,复合七氟烷吸入;S组仅七氟烷吸入,手术开始追加芬太尼2μg/kg,术毕拔除气管导管观察呼吸无异常送入麻醉后监测治疗室( PACU);记录两组患儿诱导前( T0),插管时( T1),插管后5 min (T2)、手术开始(T3)、手术开始后5 min(T4)、手术结束(T5)、拔除气管导管时(T6)及拔管后5 min(T7)的心率( HR)、平均动脉压( MAP)、脉搏氧饱和度( SpO2)变化,比较两组患儿术后拔管时间、苏醒时间和拔管后呼吸道事件发生情况,对患儿进行苏醒期躁动评分( PAED)和疼痛评分( FLACC)。结果:两组患儿麻醉过程平稳,气管插管、拔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拔管时间、苏醒时间SR组比S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术后患儿PAED评分,SR组术后躁动低于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FLACC评分比较无差异,SR组术中七氟烷用药量少于S组( P<0.05)。结论:七氟烷复合瑞芬太尼麻醉在小儿短小手术中易于维持,苏醒快,术后躁动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应用七氟醚吸入诱导麻醉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取行择期心脏手术的紫绀型和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各50例。面罩密闭吸入6 L/min纯氧及6%七氟醚诱导麻醉,观察并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记录诱导前(T1),诱导后3 min(T2),诱导后10 min(T3),气管插管后1 min(T4),气管插管后5 min(T5)和气管插管后10 min(T6)时的MAP、HR、SpO2的变化及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事件。结果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睫毛反射消失时间[(78.4±26.2)s]明显长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52.1±19.6)s,P<0.05]。各组内不同时间点及两组间的MAP及HR变化无统计学差异(P>0.05)。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SpO2在T3、T5和T6时点高于T1,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各时点SpO2均低于非紫绀型先天性心脏病组(P<0.05)。两组间气管插管条件评分及气道梗阻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紫绀型心脏病患儿七氟醚诱导时间较长,两种类型心脏病患儿实施七氟醚诱导麻醉都具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插管的良好条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以骶管麻醉复合七氟烷在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手术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麻醉提供参考。方法:2~10岁行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择期手术患儿60例,随机分为骶麻复合七氟烷组( s),七氟烷静吸麻醉组( L),每组30例。比较2组入室(T0)、手术开始(切皮)后1分钟(T1)、手术开始10分钟(T2)、术毕(T3)4个时间点的HR、MBP、SpO2变化及2组手术时间、清醒时间和躁动率。结果:2组手术时间及各时间的HR、MBP、SpO2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L组麻醉苏醒时间较S组长(P<0.05),S组术后躁动发生率较L组低(P<0.05)。结论:2组方法都可安全有效地用于小儿腹腔镜疝修补术,但骶管麻醉复合七氟烷麻醉苏醒时间较短,且可明显降低术后躁动的发生率。但手术时间>1小时的手术,以气管插管控制呼吸为宜。  相似文献   

12.
杨丽娟 《大家健康》2016,(12):143-144
目的:探究七氟醚麻醉诱导在患儿全身麻醉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根据麻醉诱导用药不同将68例行全麻手术患儿分为研究组(35例)和对照组(33例),分别给予七氟醚吸入和氯胺酮肌注,比较两组麻醉效果。结果:研究组患儿平均诱导时间和苏醒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入室时和插管后的HR和MAP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七氟醚麻醉诱导应用于患儿全身麻醉中,起效快、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刘小平  钟廷惠 《四川医学》2011,32(6):842-844
目的比较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在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对术中维持、术后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 40例6个月~6岁择期行唇腭裂修复术患儿随机分为两组(n=20):七氟烷吸入麻醉组(S组)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组(P-R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儿诱导前(T0)、插管时(T1)、手术即刻(T2)、手术15min(T3)、手术30min(T4)及清醒拔管(T5)时血流动力学变化;记录自主呼吸恢复时间、清醒及拔管时间,并观察术后恶心、呕吐(PONV)、苏醒期躁动(EA)、呼吸抑制及嗜睡等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儿术中血流动力学稳定,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和丙泊酚瑞芬太尼全凭静脉麻醉均适用于小儿先天性唇腭裂修复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七氟烷全程吸入在婴幼儿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CPB)下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矫治术中心肌保护的效果。方法选取择期CPB下CHD矫治术患儿38例,年龄0~3岁,ASAⅡ或Ⅲ级,随机地被均分成七氟烷组(S组)和丙泊酚组(P组)。患儿麻醉诱导行气管插管术后,S组持续吸入七氟烷至术毕;P组静脉持续泵注丙泊酚2 mg/(kg·h)至手术结束。记录患儿CPB时间、主动脉阻断(ACC)时间以及麻醉诱导前、麻醉诱导后、切皮后、劈胸骨后及术毕的MAP、HR,分别于术前(T0)、主动脉开放后6 h (T1)、24 h (T2)、48 h (T3)、72 h (T4)抽静脉血测定心肌肌钙蛋白I (c 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结果两组患儿CPB时间、ACC时间及T0~T4各时间点MA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术前c TnI和CK-MB均在正常范围内,在T1、T2、T3、T4时间点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间各时点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更多  相似文献   

15.
李祥奎 《四川医学》2010,31(8):1068-1070
目的探讨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在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效果。方法选择患者60例,随机分为Ⅰ组(艾司洛尔组)与Ⅱ组(对照组),每组各30例。Ⅰ组在气管插管前2m in静脉注射艾司洛尔1mg/kg,以100μg/(kg.m in)持续输注直至声带息肉取出时停药。两组全麻诱导及维持采用吸入七氟烷麻醉,记录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插管后1min(T2)、置入支撑喉镜前(T3)、置入支撑喉镜后1min(T4)、置入支撑喉镜后5min(T5)的HR、MAP及七氟烷浓度,观察记录术后恢复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Ⅰ组在T1时MAP及HR降低程度较Ⅱ组高,在T2、T4时点MAP及HR升高程度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组术中麻醉维持更稳定;七氟烷浓度在T1至T5时点Ⅰ组较Ⅱ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手术后恢复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吸入七氟烷麻醉复合艾司洛尔静脉输注能安全、有效地维持声带息肉摘除术中的血流动力学稳定,降低应激反应,麻醉维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异氟醚最低流量吸入麻醉复合硬膜外阻滞与单纯异氟醚吸入麻醉,为老年上腹部手术患提供一种合理的麻醉方法。方法:40例择期上腹部手术老年患,随机分成两组:I组20例仅吸入异氟醚:Ⅱ组20例吸入异氟醚并复合硬膜外阻滞。Ⅱ组患入室后先于T8-T10行硬膜外穿刺置管,用药为1%的利多卡因和0.15%的地卡因(加1:20万的肾上腺素),仅推试验量3-5ml,全麻诱导同I组。低流量麻醉实施前、两组患的异氟醚挥发罐浓度(Cv)均开至5%处,氧流量(FiO2)均设定为2L/min。在吸入5-8分钟后将两组Cv分别降至1.5%-2%和0.08%-1%。FiO2固定为0.5L/min。观察并比较两组患在诱导插管期,麻醉手术全过程中,拔管期的MAP、HR、ECG和SPO2变化。结果:Ⅱ组患在插管时MAP、HR比I组患上升幅度小(P<0.05),两组患全部平稳完成手术,Ⅱ组比I组的清醒拔管时间显缩短(P<0.05),且拔管期心血管系统比Ⅰ组平稳(P<0.05)。结论:在吸入较低浓度,最低流量的异氟醚下复合硬膜外阻滞可以满足临床手术需要,用于老年患具有更多优点。  相似文献   

17.
毛美睿 《当代医学》2010,16(16):50-50
目的观察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的临床特征,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唇腭裂手术60例,随机分为两组:组Ⅰ常规静脉麻醉诱导,组Ⅱ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记录睫毛反射消失时间,麻醉诱导前(T。)、麻醉诱导时(T1)、气管插管时(T2)和气管插管后2min(T3)的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Sp02)。结果组内与T。比较,组1各时间点心率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0.01),组II各时点血压和心率的差别、组1血压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各对应时间点比较,T1、T2和T3时血压和心率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儿睫毛反射消失时间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七氟烷吸入麻醉诱导用于小儿唇腭裂手术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在小儿麻醉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择期手术的患儿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两组。Ⅰ组: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骶管阻滞组;Ⅱ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骶管阻滞组。分别记录患儿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骶管穿刺过程中的体动反应、术后清醒的时间和其间MAP、HR、SpO2变化,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Ⅱ组从清醒到意识消失的时间、术后清醒的时间显著短于Ⅰ组(P〈0.01);两组骶管穿刺过程中均未见体动反应;Ⅱ组MAP、HR无明显变化,Ⅰ组MAP、HR明显上升(P〈0.05),两组SpO2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工组不良反应多于Ⅱ组(P〈0.05)。结论8%七氟烷吸入诱导麻醉在ASAⅠ-Ⅱ级患儿是安全有效的,代替氯胺酮肌肉注射基础麻醉是可行的,对不合作的儿童尤为适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新生儿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和静脉全麻诱导的效果.方法 45例新生儿患者,ASA Ⅰ~Ⅲ级,行全身麻醉.随机分为3组(n=15):静脉诱导组(A组)、8%七氟烷吸入诱导组(B组)、6%七氟烷吸入诱导组(C组).患儿入室后记录平均血压(MAP)、心率(HR)作为基础值.记录意识消失时间和气管插管时间以及插管不良反应.记录插管即刻、插管后1,3,5 min的MAP和HR.结果 两不同浓度七氟烷吸入诱导组的意识消失时间显著比静脉诱导组短(P<0.01).气管插管时间B组显著短于C组,C组明显短于A组(P<0.01).在插管后1,3,5 min 3个时刻点的HR和MAP均较基础值下降(P<0.01).在插管后的1,3,5 min时间点上,3组心率之间变化有差异(P<0.01);8%七氟烷吸入诱导的B组MAP明显低于A,C两组相应时刻点的MAP(P<0.01),B组与A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七氟烷用于新生儿全麻诱导,是一种快捷安全有效的诱导技术,6%的七氟烷比较适合用于新生儿麻醉诱导.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比较在异氟烷复合诱导的老年病人中不同脑电双频指数(BIS)下行插管时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择ASAⅠ~Ⅲ级择期全麻病人60例,年龄65-77岁。随机分为3组,每组20例。诱导时先给予咪达唑仑0.04mg/kg,芬太尼1μg/kg同时给予异氟烷自主吸入,并调节异氟烷吸入浓度,使BIS 3~5min达到设定的不同目标值(A组50-60,B组40-50,C组30-40)后,立即给予芬太尼2μg/kg,琥珀胆碱1mg/kg。45s后行气管插管。麻醉监测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BIS、呼气末异氟烷浓度(EtISO)。结果各组插管后BIS均明显升高(P〈0.05),A组BIS值甚至超过60以上。C组MAP下降最明显,且一直持续到插管后5min,其MAP与A、B组相应时间相比仍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以BIS监测对老年人的异氟烷复合诱导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过深的麻醉将对老年患者的循环产生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