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了解某高职院校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为进行膳食指导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对某高职院校12个系,每个系随机抽取105名学生,进行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K-AP)的问卷调查。结果:营养知识得分的及格率仅为59.3%,不同性别、文理科的学生营养知识得分存在统计学差异,女生、理科生得分高;学生对待营养的态度普遍较好,其中,90.8%认为合理膳食与健康关系很大、52.7%愿意选修营养方面的课程或参加相关讲座;调查学生中存在不合理的营养行为,96.7%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挑食偏食,有吃夜宵和零食习惯的人分别占80.9%和71.7%,仅29.2%的学生一日三餐饮食规律等。结论:应加强学生的营养知识健康教育和合理膳食行为的引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桂林旅专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有利于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3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基础知识,但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并且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结论: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本校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以及对饮食行为进行合理性指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桂林旅专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现状,并提出合理性建议,有利于学校有关部门开展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方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本校300名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进行调查。结果:本校大学生普遍缺乏营养基础知识,但有较好的营养态度,并且愿意接受更多的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结论:学校应该采取多种方式加强本校学生营养知识方面的教育与宣传,以及对饮食行为进行科学指导。  相似文献   

4.
调查了解当前大学生的营养状况和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为引导大学生合理膳食提供科学依据。采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营养状况、知识、态度及饮食行为的调查"问卷方式,以湖南、湖北的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对5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随机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营养状况较差、营养知识缺乏、饮食行为不规律,但对营养知识具有强烈的求知欲望。建议高校加强食育体系建设、强化食堂的专业建设和管理等提高大学生的营养意识及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南京市部分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膳食营养知识、态度与行为现状。方法:随机抽取3所高校体育教育专业与会计专业大学生223名,通过KAP问卷,对其进行调查。结果:大学生对膳食营养具有浓厚的求知欲,并愿意从事膳食营养的推广与指导工作。相比而言,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具有更全面的膳食营养基础知识,但知识的积累与应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还不强。结论:大学生还需对良好的饮食习惯有进一步的认识,应制定并落实大学生膳食营养教育计划,加强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科学膳食营养指导的动手能力培训,从而提高其整体素质,并建立良好的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进行调查,及时发现存在的营养缺陷,并提出合理化的建议。方法: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抽取在校大学生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采用设计的调查表进行调查分析并经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每月饮食消费不同的学生饮食态度不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了上课其他膳食知识来源于书刊报纸的饮食态度最高,从别人口中的饮食态度最低。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较未上过膳食课的学生营养知识总分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大学生较缺乏必要的营养知识,饮食行为存在不合理现象,但对营养的态度积极,应加强对学生营养知识教育,不良饮食行为得到及时纠正,对营养状况进行改善。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和饮食行为的现状,以期对学生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黔北地区3所高校393名大学生,对他们营养知识、态度、饮食行为(KAP模式)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大多数学生具有积极的营养态度,医学院校学生优于普通院校学生。绝大多数学生非常想了解营养知识,并且很积极的想去听营养类的讲座。结论:黔北地区大学生营养知识缺乏,行为习惯不科学。应加强大学生营养知识的健康教育,尤其是非医学生,提高其营养知识与健康意识、促进其良好饮食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对农业院校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行为(KAP)和膳食营养状况的影响,为选择合理的营养教育模式提供指导。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随机抽取2个年级不同专业24个班共892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分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从同伴教育组中选择同伴教育者60人,对同伴教育者进行营养教育,由同伴教育者向同班级、宿舍同学宣传营养知识和营养态度、行为的纠正。对照组和同伴教育组大学生进行营养KAP问卷调查和24 h回顾法进行膳食营养状况调查。结果:共发放KAP调查问卷892份,回收问卷855份,有效问卷823份,回收率和合格率分别为95.9%、96.3%。同伴教育组的营养知识和饮食行为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膳食营养状况中蛋白质、钙元素和维生素C摄入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营养教育模式可提高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使饮食行为和膳食营养状况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其同伴教育模式在营养教育中的应用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合理饮食对其身心发育、学习工作有积极意义。近几年研究表明,对大学生合理营养态度与营养行为应给予重视。本文主要对大学生平衡膳食和合理运动营养现状研究进行综述,旨在对大学生合理膳食指导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对小学生营养饮食行为和生长发育的影响。方法 2015年9月抽取某小学3、4、5年级中的各1个班级共126名小学生,设为干预组,另选取同校同级但不同班的3个班级的122名小学生,设为对照组。干预组学生开展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干预时间为12个月,而对照组学生则不加以干预。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学生膳食指南知识、平衡膳食与膳食宝塔知识、合理营养相关知识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学生(P0.05);干预组学生饮食行为优良率、合格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组学生超重肥胖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学生(P0.05),但组间贫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基于健康教育的营养计划干预可提高小学生对营养知识的知晓程度,改变其不良饮食行为,有利于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攀枝花市农村居民掌握的营养保健知识和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对其普及营养知识。方法:抽样对攀枝花市农村居民331人进行营养知识和身高、体重问卷调查,所有有效问卷均用SPSS11.0统计软件包分析。结果: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得分平均31.1分,高山区调查对象营养知识得分显著高于河谷地区和中低山区调查对象(P0.05),中低山区调查对象显著低于中高山区和河谷地区调查对象(P0.05),平均得分随文化程度的增高而显著增加(P0.05);调查对象的身高平均162cm,体重平均59.83kg,体质指数平均22.9,小于18.5的占4.6%,18.5~23.9的占65.5%,大于24.0的占29.9%。结论:影响农村居民营养知识得分的因素为地域和文化程度。农村居民营养知识普遍欠缺,营养不足和营养过盛的问题不容忽视,很有必要在农村地区开展营养知识的普及和营养教育示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对宁波大学科技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营养状况的问卷调查,分析总结了当前学院学生的基本营养状况和饮食行为习惯,并就如何提高学院学生的营养意识和健康水平提出了建议,为学院学生工作管理者及膳食营养管理者开展营养教育、膳食改善等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常熟市城乡居民膳食结构及营养素摄入情况,为改善居民膳食现状、制定符合本地实际的营养干预政策提供依据。方法:采用3日称重、24h膳食回顾和食物频率调查问卷相结合的膳食调查方法,由专业调查员入户进行食品称重、问卷询问和记录。结果:常熟市调查人群的膳食结构不尽合理,存在着水果、奶类等摄入偏低,植物油和食盐等摄入过量,总能量、膳食纤维、维生素A、硫胺素、核黄素、钙、钾、镁、锌、硒等营养素摄入量不足,钠、铁超过参考摄入量等问题。结论:必须采取综合措施,加强膳食指南的健康教育和营养干预,从而提高营养与健康水平,预防和控制营养相关疾病。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和提高农村小学生营养知识水平,培养农村小学生健康的饮食习惯,为调整学生膳食结构、改善学生营养状况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方法抽取淮安市某乡镇共200名小学生进行调查,营养教育后,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营养教育后,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明显提高,学生食物选择及消费趋于合理,学生挑食、偏食行为改善。早餐质量均有所改善。结论营养教育能提高农村小学生的营养知识水平,改善其营养行为。营养知识进入课堂是受小学生欢迎的教育形式。  相似文献   

15.
中国大学生营养知识、态度、行为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化高等院校营养与健康公共课程的改革,促进大学生良好饮食行为的形成,我们对全国不同地区高校2 924名大学生(男1 447名,女1 477名,年龄18-21岁)进行了抽样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校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普遍不足,存在诸多不合理的饮食行为,但他们普遍具有良好的营养态度,表明了在高校加强营养知识教育的必要性;大学生在已具备了一定的必要的营养知识后,但却难以实践相应的健康饮食行为。因此,营养教育不仅要传授大量的知识,更应从传授知识到逐渐改变人们不良饮食行为,应该从课堂延伸到课外。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北京市海淀区一级一类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分析存在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方法:随机抽取北京市海淀区5家一级一类幼儿园,收集2007—2009年儿童体检资料,按年龄、年度分别进行统计分析,结合现场调查和专题访谈分析评价。结果:营养不良和肥胖平均患病率分别为0.4%和4.8%;贫血平均患病率为0.5%;视力低常平均患病率为4.5%;龋患率、新龋率、龋均值分别为54.5%、25.9%和2.9。结论:海淀区一级一类幼儿园学龄前儿童营养健康状况基本良好,肥胖、视力低常和龋齿是主要问题。定期开展营养监测并及时干预,家园互动,开展营养健康教育,加强幼儿园营养保障,是改善幼儿园儿童营养健康状况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舟山海岛居民膳食习惯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不同年龄层海岛居民的膳食行为和对海鲜食用知识了解度的差异,从而探究年龄和海岛生活对膳食行为和海鲜食用知识了解度产生的影响。方法:采用抽样调查的方式,对300名不同年龄层的舟山普陀区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居民最常吃的荤菜仍为海鲜,但各年龄层的食用频率和烹饪方法存在差异;夜宵摄入频率、食盐摄入量、外出就餐频率和饮食消费支出,由于年龄不同呈现不同趋势;不同年龄人群的饮食知识存在差异。结论:舟山海岛居民一方面仍秉承着传统饮食特色,另一方面已经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年轻人受到其它地方膳食影响的程度较大,呈现出有别于本岛原有饮食习惯的膳食行为。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血液透析患者的营养状况,探讨患者热能和蛋白质摄入与营养不良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膳食记录和24h回顾法对血液透析患者进行连续3d的膳食调查,运用主观综合评价、身体测量和生化检测等方面对在我院血液透析的72名患者进行综合评价。结果:SGA评价营养正常39例,占54.2%。营养不良33例,占45.8%。其中轻中度营养不良27例,占37.5%;重度营养不良6例,占8.3%。营养状态正常组与轻中度营养不良相比较,在年龄、透析时间、体重指数、上臂中围、标准体重每日蛋白质摄入、血浆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营养正常组与重度营养不良相比较除上述差异外与每日标准体重能量摄入、血红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透析患者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较高;营养不良的发生与透析时间、每日能量与蛋白质摄入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