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探讨危重患者血糖控制的适宜方法,以提高血糖控制治疗效果、降低相关并发症。方法将126例ICU危重患者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治疗组(强化组)和常规治疗组(常规组)各63例,常规组将目标空腹血糖控制在11.9mmol/L以下,强化组12~24h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均严格动态监测血糖变化。结果入ICU第2、3、5天强化组空腹血糖显著低于常规组(均P〈0.01);低血糖、病死、医院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低于或短于常规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危重患者有益,但较常规治疗并不能显著改善危重患者状况和预后。在护理过程中坚持严格动态观察血糖变化,避免低血糖的发生,可保证危重患者各项治疗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两种血糖的控制护理对腹部手术后肠外营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5月至2010年3月行腹部手术后应用肠外营养支持治疗1周以上的危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胰岛素强化控制组(强化组,58例)和胰岛素常规控制组(常规组,62例)。强化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在4.4~6.1mmol/L;常规组在血糖10mmol/L时,启动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7.8~10.0mmol/L。结果强化组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常规组(P0.05),而两组术后并发症(均为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和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腹部手术后肠外营养的患者,常规胰岛素治疗较强化胰岛素治疗能减少患者的低血糖发生率,并且不会增加术后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胰岛素强化治疗对胃癌手术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 46例胃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术后胰岛素强化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4.4~6.1 mmool/L)和常规治疗组(n=23,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动态监测比较两组围手术期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定量(FINS)、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C-反应蛋白(CRP)水平,并根据稳态模式评估法(HOMA)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记录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无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强化治疗组术后发热天数、抗生素使用天数、住院天数及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强化治疗组术后1 d、3 d血清InHOMA-IR、IL-6、TNF-α及术后1、3、7 d的CRP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 胰岛素强化治疗可拮抗术后机体的高炎状态,抗炎效应可能是胰岛素强化治疗又一改善手术创伤患者预后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32例肝癌患者合并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方法将32例肝癌合并糖尿病患者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胰岛素泵)和对照组(常规胰岛素)。对比两组血糖水平变化、术后恢复情况。结果两组术前、术中、术后禁食期间血糖水平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使用胰岛素平均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糖达标时间短于对照组,低血糖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均为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围手术期对合并有糖尿病的肝癌患者进行严格的血糖控制十分重要,肝癌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血糖波动大,出现低血糖的频率高,宜从小剂量的短效胰岛素开始。  相似文献   

5.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丽芳 《护理学杂志》2007,22(11):30-31
目的 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精确性、可靠性及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调整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 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16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胰岛素(4次/d)进行降糖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CGMS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胰岛素强化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的临床疗效。方法:72例胆道术后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强化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6例。强化治疗组给予强化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4.4~6.1mmol/L;对照组给予常规胰岛素治疗,使血糖控制在10.0~11.1mmol/L。比较两组空腹血糖(FBG)、炎性指标及预后等。结果:强化治疗组FBG、体温、WBC明显低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天数、院内感染发生率、重症监护天数及术后并发症明显少于对照组,但低血糖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胆道术后强化胰岛素治疗,可降低炎性反应,并减少抗生素用量及重症监护天数,降低术后并发症,但低血糖发生率较高。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基于动脉血糖控制方案与强化胰岛素治疗在ICU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545例危重症术后患者分为对照组280例和实验组265例。对照组采用强化胰岛素治疗控制血糖;实验组采用动脉血糖为指导的血糖控制新方案。结果实验组术后入ICU 48h内血糖监测次数、胰岛素用量、血糖值、血糖4 mmol/L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以动脉血糖为指导的血糖控制新方案较强化胰岛素治疗方案,能减少血糖监测次数和低血糖发生次数,降低胰岛素用量,在未增加并发症发生率的同时,能够将血糖控制在比较安全的范围,使患者最大获益,同时也减轻护理工作量。  相似文献   

8.
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用于糖尿病患者血糖监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动态血糖监测系统监测血糖变化的精确性、可靠性及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调整所起的积极作用。方法将66例患者分为对照组(50例)与观察组(16例),两组患者均皮下注射胰岛素(4次/d)进行降糖治疗,对照组采用血糖仪监测手指血糖,观察组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GMS)监测血糖,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糖水平及低血糖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CGMS对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和指导胰岛素治疗方案的调整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9.
严格血糖控制对瓣膜置换术后脏器功能及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严格血糖控制对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术后脏器功能以及预后的影响.方法 245例瓣膜置换术病人作为强化治疗组从手术开始即行强化胰岛素治疗,将血糖严格控制于3.9-8.3mmol/L;并以早期265例血糖控制在10.0-11.1 mmol/L的常规治疗病人作为对照.瓣膜置换术后检测病人的肝、肾功能并进行心脏功能评估,同时记录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住院天数、院内感染病死率.结果 两组病例的一般情况无明显差异.强化治疗组术后峰值谷丙转氨酶>80 U/L、谷草转氨酶>80U/L、肌酐>221 umol/L及尿素氮>19.3 mmol/L的病人例数明显减少,与常规治疗组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明显缩短了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P<0.05);ICU停留时间虽有所减少,院内感染率和病死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瓣膜置换手术中严格血糖控制可显著改善病人术后的肝、肾功能及缩短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和术后住院天数,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
Yu WK  Li WQ  Wang XD  Yan XW  Qi XP  Li N  Li JS 《中华外科杂志》2005,43(1):29-32
目的 探讨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对脓毒症患者预后和并发症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 将 5 5例脓毒症患者随机分为严格控制血糖组 (用胰岛素控制血糖在 4 4~ 6 1mmol/L)和常规治疗组 (血糖控制在 10 0~ 11 1mmol/L)。在入院后的 2 4h、3d、5d和 7d、10d、14d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单核细胞HLA DR的变化 ,并同时收集炎症反应指标 ,包括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C 反应蛋白 (CRP) ,以及病情严重度 (APACHEⅡ评分、SOFA评分 )、感染并发症和预后等资料 ,在两组之间进行比较。结果 相对于常规治疗组 ,严格控制血糖组体温异常持续时间、发热时间以及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均显著缩短 (P <0 0 5 ) ,同时住院期间的ΔSOFA也显著降低(P <0 0 5 )。在严格控制血糖组有 3例 (11% )患者并发了低血糖 ,经过及时治疗未出现明显的不良后果。在感染初期单核细胞表面HLA DR表达降低、血CRP浓度增加 ,随着病程的推移HLA DR表达逐渐恢复 ,血CRP也逐渐降低。严格控制血糖组HLA DR表达的恢复较常规治疗组更快 ,入院后 3d、5和 7d存在显著差异 (P <0 0 5 ) ;同时血CRP浓度的下降也有更明显的趋势 ,在入院后 10d有显著差异 (P <0 0 5 )。结论 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能加快感染患者恢复、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