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3 毫秒
1.
高脂高糖诱导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高脂乳剂灌胃并配合自由饮用糖水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方法SD大鼠灌胃高脂乳剂及自由饮用浓度为180g.L-1的蔗糖水,每日1次,连续10wk。观察大鼠体重等一般状况;检测肝脏TG和FFA的含量;血清ALT、AST、FFA、HDL-C、LDL-C、葡萄糖(FBG)和胰岛素(FINS)水平以及肝脏的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肝脏TG、FFA含量升高,血清LDL-C、FFA、FBG、FINS含量升高,血清HDL-C降低,IRI水平升高,ISI水平降低,出现胰岛素抵抗。造模6wk末肝脏病理形态学显示出单纯性脂肪肝,8wk末为轻中度脂肪性肝炎,10wk末为中重度脂肪性肝炎。结论灌胃高脂乳剂及饮用高糖饮料10wk,可成功建立脂肪肝胰岛素抵抗大鼠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栀子提取物对高脂诱导胰岛素抵抗-脂肪肝大鼠血糖、血脂、胰岛素抵抗及肝功能和肝细胞肪变性病理改变的作用。方法: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大鼠,饲养56d,第57天测定大鼠空腹血糖(FBG)和口服耐量试验2h血糖(OGTT-2hBG),并依血糖和体质量将大鼠均衡随机分为脂肪肝模型对照组,水飞蓟宾组:0.154g.kg-1,栀子高剂量组:3.6g.kg-1,栀子低剂量组:1.8g.kg-1;连续灌胃给药28d后,测定大鼠FBG,OGTT-2hBG和血清胰岛素(Fins)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血浆三酰甘油(TC)、总胆固醇(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水平;测定天门冬氨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胆碱脂酶(ChE)、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以及丙二醛(MDA)和一氧化氮(NO)含量等的变化,并评估肝组织脂肪变性。结果:与正常大鼠比较,模型组大鼠胰岛素含量和IRI明显升高(P<0.01),而ISI降低(P<0.01),水飞蓟宾及栀子3.6g.kg-1和1....  相似文献   

3.
秋茄枝乙醇提取物改善2型糖尿病大鼠血糖和血脂异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秋茄枝乙醇提取物(EEK)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方法以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EEK低、中、高剂量组(0.25,1,2 g.kg-1)给药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和空腹胰岛素(FINS)。结果 EEK未能影响T2DM大鼠体重,但可降低FINS、FBG、TC、TG、FFA和LDL-C,同时升高HDL-C。结论 EEK能够通过减轻胰岛素抵抗,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降低血糖和改善血脂异常。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益气养阴清热液(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的改善作用。方法采用高脂饲料加小剂量链脲佐菌素(STZ)诱导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用YYQ治疗4wk。检测空腹血糖(FBG)、葡萄糖耐量(OGT)、血清胰岛素(INS)、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游离脂肪酸(FFA)、红细胞膜胰岛素受体(INSR)、胰岛素钳夹实验下的葡萄糖输注率(GIR);测定肾周、附睾周围脂肪垫重量。同时测定YYQ对肝组织中IR-1、IRS-1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YYQ治疗4wk后,大鼠血清中TC、TG、LDL-C、INS、FFA降低,OGT改善,而血清中HDL-C和GIR明显升高,INSR高、低亲和力受体数目均明显增多,肝组织中IR、IRS-1mRNA表达升高,各项指标均与模型组大鼠差异有显著性。结论YYQ对高血糖肥胖大鼠胰岛素抵抗有治疗作用,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数目而提高其胰岛素敏感性可能是其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海洋药物》2011,30(4):42-44
目的探讨羊栖菜多糖(Sargassum fusiforme polysaccharide,SFPS)对2型糖尿病(2-DM)大鼠胰岛素抵抗和脂滴包被蛋白(Perilipin)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Wistar大鼠饲喂高糖高脂饲料加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建立2型糖尿病大鼠模型。实验组灌胃给予SFPS 1.6,0.8,0.4 g·kg-1·d-1。8周后,测定FBG、FINS和血脂水平;RT-PCR法检测脂滴包被蛋白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试验组FBG、FINS、TC、TG、LDL-C、FFA均降低,脂滴包被蛋白基因的表达增加,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SFPS可改善糖脂代谢紊乱和降低胰岛素抵抗,其机制可能是提高脂滴包被蛋白基因表达。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孜亚比提片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血糖和血脂的影响及机制。方法采用高脂乳剂给Wistar大鼠灌胃10d后,用毛细管法判定胰岛素抵抗性;再结合2次给药法腹腔注射四氧嘧啶,建立T2DM大鼠模型。动物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孜亚比提片组(440,220 mg·kg~(-1)·d~(-1))及消渴丸组(420 mg·kg~(-1)·d~(-1))。结果正常对照组与模型组大鼠胰岛素敏感性指数(K_(ITT)值)分别为5.8±s 0.5和2.8±0.9,模型组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与模型组比较,孜亚比提片高、低剂量组均可降低T2DM大鼠的空腹血糖(FBG)和血清胆固醇(TC)水平,能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孜亚比提片高剂量组可提高空腹血清胰岛素水平,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5);孜亚比提片高、低剂量组均可使胰岛素分泌指数增大(P<0.05)。结论孜亚比提片能降低T2DM大鼠的FBG和TC水平,其降血糖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胰岛素分泌、增加细胞对葡萄糖的利用而起作用的。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小牛血清去蛋白注射液(DCBI)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血脂代谢的影响及其对胰岛素抵抗(IR)的改善作用。方法:大鼠用高脂高糖饮食伴尾静脉注射链脲佐菌素复制2型糖尿病模型,成功后再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分为模型组、假手术组、DCBI(低、高剂量,30、60mg·kg-1·d-1,腹腔注射)组和对照药罗格列酮组;并设立正常组。各组给予相应试药5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BG)、血清胰岛素(FI NS)、糖耐量(OGTT)水平,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IR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测定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NEFA)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CBI治疗后可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FBG水平及增强糖耐量(P<0.01),对FI NS水平的改变不明显(P>0.05);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抵抗性(P<0.01或P<0.05);并明显降低TC、TG、LDL-C、NEFA水平及升高HDL-C水平(P<0.01),改善高脂状态。结论:DCBI可降低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模型大鼠血糖,调节血脂代谢紊乱,具有改善IR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儿茶素对高脂饮食诱发的营养性肥胖大鼠代谢综合征的防治作用。方法高脂饮食建立营养性肥胖大鼠模型,应用儿茶素作为干预性药物,检测大鼠体重及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C(LDL-C)、高密度脂蛋白-C(HDL-C)、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水平的变化,探讨儿茶素对营养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干预作用。结果高脂饮食组大鼠体重增加并显著高于普通饮食组(P<0.01),经过儿茶素处理后体重略有下降,但未见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高于普通饮食组,而HDL-C则低于普通饮食组(P<0.01)。儿茶素处理后高脂饮食组大鼠血清TG、TC、FFA、LDL-C、FBG、FINS均有所下降(P<0.05)。而儿茶素对于正常饮食大鼠血清各生化指标没有明显影响。结论儿茶素可有效防治高脂饮食引起的大鼠营养性肥胖及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茶多酚对奥氮平诱导肥胖大鼠的减肥作用及其机制。方法 SD雌性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10只)和奥氮平诱导肥胖模型组(40只)。肥胖模型组于黑暗时相前1h奥氮平1.2 mg·kg~(-1)·d~(-1)灌胃,正常对照组给予等容量蒸馏水,连续2 wk。于wk 3开始,再将肥胖模型大鼠随机分为4组:模型组、西布曲明(2.5 mg·kg~(-1)·d~(-1))组、茶多酚低(150 mg·kg~(-1)·d~(-1))剂量组和茶多酚高(300 mg·kg~(-1)·d~(-1))剂量组,每组10只。连续给药5 wk。观察大鼠体重、肾和子宫周围脂肪湿重,计算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测定血清瘦素、脂联素水平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体重和脂肪湿重及Lee's指数和脂肪系数均增加,血清瘦素水平升高,脂联素水平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低、高剂量组大鼠体重和脂肪湿重降低,Lee's指数、脂肪系数降低,SOD活性增加,MDA含量减少(P<0.05)。与模型组比较,茶多酚高剂量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升高(P<0.05),瘦素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茶多酚对奥氮平诱导的肥胖大鼠有减肥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强脂联素的调节和提高抗氧化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0.
小檗碱对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23,自引:0,他引:23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IR)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探讨其调脂和改善IR的机理.方法:通过喂养高脂饲料和小剂量静注链脲佐菌素(STZ)建立高脂血症伴IR大鼠模型,测定各不同处理组血糖、脂、胰岛素水平和脂代谢关键酶活性.结果:小檗碱组大鼠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载脂蛋白B(ApoB)、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均比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载脂蛋白A(ApoAI)、胰岛素敏感指数(ISI)显著升高;血脂蛋白脂酶(LPL)活性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能通过降低血FFA而改善IR,其调脂功效可能与升高LPL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傣百解醇提物对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调控趋化素(Chemerin)及其受体(CMKLRI)表达的作用机制。方法 高脂饲料喂养8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NAFLD)大鼠模型,验证造模成功后改普通饲料喂养,并随机分为模型组、非诺贝特胶囊组(阳性药,0.2 g/kg)和傣百解醇提物低、高(2.6、4.5 g/kg)剂量组,每组10只,给药组每天ig给药1次,连续4周;对照组大鼠一直饲予普通饲料,对照、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纯水。最后1次给药后大鼠禁食不禁水12 h,腹主动脉取血收集血清,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游离脂肪酸(FFA)、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BG)水平;ELISA法检测血清空腹胰岛素(FINS)的浓度;计算胰岛素敏感指数(ISI)和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取肝组织进行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法检测肝组织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水平。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傣百解醇提物高、低剂量组血清TC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低剂量组HDL-C含量显著升高(P<0.05);各剂量组HOMA-IR水平均降低,其中高剂量组差异显著(P<0.05);各剂量组ISI均有所升高,但作用均无统计学差异;高、低剂量组肝脏脂质沉积等病理学改变有所改善;各剂量组Chemerin及CMKLRI mRNA表达均有所下调,其中高剂量组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作用显著(P<0.05)。结论 傣百解醇提物对大鼠NAFLD具有降低LDL-C、升高HDL-C含量、降低HOMA-IR水平和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chemerin mRN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研究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大鼠糖脂代谢,肝功能及肝脏胰岛素受体的影响。方法:选择健康雄性Wistar大鼠进行研究,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吡格列酮组,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采用高脂高糖饲料喂养加30 mg·kg-1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动物模型。吡格列酮组给予吡格列酮混悬液1 mg·kg-1,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给以5.6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糖肝煎浓缩丸低剂量组以2.8 g·kg-1·d-1糖肝煎浓缩丸混悬液灌胃,模型组和正常组给予相同量的生理盐水。8周后,检测血糖,血脂,肝脏功能及胰岛素受体的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P2h BG)、空腹胰岛素(Fins)升高,TC、TG、LDL-C、AST、ALT均升高,HDL-C和肝糖原水平,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下降(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治疗组胰岛素抵抗指数改善,TC、TG、LDL-C、ALT、AST均下降,HDL-C,肝糖原,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P<0.01);与吡格列酮组比,糖肝煎浓缩丸组TC、LDL-C降低显著(P<0.01),其余指标差异无显著性;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和低剂量组相比,糖肝煎浓缩丸中剂量组可以显著降低模型大鼠血糖及血脂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肝脏功能及肝脏形态。结论:糖肝煎浓缩丸对2型糖尿病及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的糖脂代谢具有显著的治疗作用,明显改善肝脏功能,且增加胰岛素受体蛋白表达水平,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秋茄枝乙醇提取物(EEK)对高脂膳食大鼠血脂的影响。方法高脂饲料喂养大鼠4周以建立高血脂模型,然后大鼠给药4周,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游离脂肪酸(FFA)。结果低、中、高剂量EEK均降低大鼠TG、TC、FFA、LDL-C水平,但似乎对HDL-C没有影响。结论提示EEK对高脂膳食大鼠具有降血脂作用。  相似文献   

14.
番茄红素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番茄红素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用高脂饲料诱导建立大鼠脂肪肝模型,再给予番茄红素治疗,观察各组大鼠血清或组织中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谷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游离脂肪酸(FFA)、胆碱酯酶(CHE)的活性或含量。并观察肝组织病理学改变情况。结果与自然恢复组比较,番茄红素给药组血清AST及ALT的活性显著降低;肝组织中SOD活性升高、MDA含量降低;血清中TG,CHO,LDL—C及FFA水平降低,HDL—C水平升高;血清及肝组织中的CHE活性降低;肝脏脂肪沉积减少,肝组织的病理改变显著。结论番茄红素能够减轻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变程度,其机制可能与其所具有的调血脂及抗氧化等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5.
板蓝根水提物对糖尿病大鼠早期肝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研究板蓝根水提物(water extract of Radix Isatidis,WERI)对糖尿病大鼠肝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链脲佐菌素诱导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罗格列酮组(0.3 mg·kg-1)、WERI高、中、低剂量组(100,50,25 mg·kg-1),并设正常对照组,均采用灌胃给药。4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肝系数、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游离脂肪酸(FFA)和血清脂联素(ADP),并观察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FBG、FINS、肝系数、ALT、AST、FF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或P<0.01);血清ADP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模型组比较,WERI高剂量组大鼠FBG、FINS、肝系数、ALT、AST、FFA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血清ADP含量升高(P<0.05);罗格列酮组与WERI高、中、低剂量组大鼠肝脏病理形态均显著改善。结论 WERI对糖尿病大鼠的肝功能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绞股蓝总皂苷(GPS)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游离脂肪酸代谢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机制.方法 80只大鼠腹腔注射40 mg·kg-1链脲佐菌素,并加高脂饲料喂养构建T2DM脂代谢紊乱模型,选取50只成模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n=10)、二甲双胍组(n=10)、GPS低剂量组(n=10)、GPS中剂量组(n=10)和GPS高剂量组(n=10).二甲双胍和不同GPS剂量干预4周后,测定空腹血糖(FPG)、糖化血红蛋白(HbA1 C)、游离脂肪酸(FFA)、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密度脂蛋白(HDL-C)、胰岛素(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OMA-β)和定量胰岛素敏感性检测指数(QUIC-KI).结果 模型组与GPS低剂量组细胞凋亡指数(AI)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5);各治疗组AI较模型组显著降低(P<0.05);GPS高剂量组和二甲双胍组AI较中剂量组显著降低(P<0.05);GPS高剂量组AI和二甲双胍组A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FPG、HbA1C、FFA、TG、TC、LDL-C、INS和HOMA-IR均高于正常组水平,而HDL-C、QUICKI和HOMA-β均低于正常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二甲双胍和GPS干预后,各模型组FPG、HbA1 C、FFA、TG、TC、LDL-C、INS和HOMA-IR较干预前均明显降低,而HDL-C、QUICKI和HOMA-β较干预前均明显升高(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HOMA-IR与FPG、HbA1 C、FFA、TG、TC和LDL-C呈明显的正相关,与HDL-C和体质量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 GPS可明显改善T2DM中出现的胰岛素抵抗,其机制与绞股蓝总皂苷改善脂代谢紊乱和降血糖的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7.
乌药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乌药对小鼠免疫功能及大鼠实验性脂肪肝的影响。方法 乌药提取液以生药4,2,1 g·kg-1连续灌胃给予小鼠30 d,测定给药后小鼠的脾脏指数、胸腺指数、对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抗体生成细胞数;以生药2,1,0.5 g·kg-1灌胃给予高脂饲料致实验性脂肪肝的SD大鼠,连续给药21 d后测定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HDL-C)、低密度脂蛋白(LDL-C)、谷丙转氨酶(ALT)和谷草转氨酶(AST)含量。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乌药4和2 g·kg-1均能显著提高胸腺指数和Con A诱导的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及抗体生成细胞数;4和1 g·kg-1能显著增加脾脏指数;与模型组比较,乌药2 g·kg-1能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C、LDL-C、ALT、AST水平,1 g·kg-1能显著降低血清TC、AST水平。结论 乌药能提高小鼠免疫功能,对大鼠因喂饲高脂饲料致实验性脂肪肝有一定的降脂和护肝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