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诊断技术的日益进步,早期胃癌的检出率逐年增多。鉴于早期胃癌的微小癌、多发癌和平坦型癌占60.2%,故强调术前细致的检查,如双重对比造影、低张双重对比造影及内窥镜等检查。本文仅就胃癌早期的X线诊断做介绍。一、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早期胃癌的大体分型已广泛应用于胃镜、X线诊断、临床外科与病理学领域。其分型如下: Ⅰ型(隆起型):癌肿明显高出周围正常粘膜(约2倍以上)或呈息肉状外观。Ⅱ型(浅表型):病灶比较平坦,不形成明显的隆起或凹陷,此型根据凸凹程度又分三个亚型。Ⅱ.型(浅表隆起型):较周围粘膜稍隆起,不超过粘膜厚度2倍;Ⅱ_b型(浅表平坦型):与周围粘膜几乎同高,  相似文献   

2.
<正> 由于早期胃癌外科治疗“可以治愈”,所以早期诊断非常重要。早期胃癌指癌变侵及粘膜或粘膜下层,而无淋巴结的转移。一、早期胃癌的分型Ⅰ型(隆起型):病损至少凸出粘膜表面5mm,癌变浸润的深度不超过粘膜下层。Ⅱ_a型(表浅隆起型):病损粘膜的隆起最高可达5mm。Ⅱ_b型(表浅平坦型):癌变通常局限于粘膜,向外扩展但不引起表面隆起或凹陷(粘膜下层的侵及极少见)。Ⅱ_c型(表浅凹陷型):癌变在粘膜内向外扩展和表面的癌的腐蚀,导致粘膜变薄和  相似文献   

3.
本文简要分析了18例早期胃癌的临床特点。并结合复习文献,指出胃癌病变局限于粘膜层和粘膜下层,无论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均称为早期胃癌。其临床分型目前主要根据纤维胃镜肉眼观察,多采用日本内窥镜学会1962年分型意见,即分为Ⅰ型(隆起型)、Ⅱ型(表浅型)、Ⅲ型(凹陷型),Ⅱ型中又分为Ⅱa(表浅隆起)、Ⅱb(表浅平坦)、Ⅱc(表浅凹陷)三种亚型。关于早期胃癌的诊断,用X线气钡双重对比、纤维胃镜和细胞学检查三种方法配合,可明显提高阳性率。倘能早期诊断,及早手术,早期胃癌的预后大多良好,五年成活率达92%以上。  相似文献   

4.
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rcinoma,EGC)是指局限于黏膜内(M)或黏膜下层(SM)的胃癌,而不考虑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根据日本胃肠道内窥镜学会(1962年)以及日本胃癌协会(1998年)制定的标准,EGC的大体形态分为3型:隆起型(Ⅰ型)、平坦型(Ⅱ型)及凹陷型(Ⅲ型),其中平坦型(Ⅱ型)又可分为浅表隆起型(Ⅱa)、浅表平坦型(Ⅱb)及浅表凹陷型(Ⅱc)。  相似文献   

5.
66例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早期胃癌的胃镜诊断、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方法:常规术前准备,胃镜检查发现粘膜色泽异常、局部粘膜粗糙、浅表糜烂等可疑病灶,则进行多处活检送组织学检查。结果:66例早期胃癌,占同期胃癌检出率的7.09%。一次性胃镜检查确诊39例(59.09%),2次以上胃镜检查确诊27例(40.91%)。Ⅰ+Ⅱa型28例(42.42%),Ⅱb型8例(12.12%),Ⅱc+Ⅲ型30例(45.45%)。病变小于20mm27例(40.90%),20~30mm34例(51.51%),大于30mm5例(7.58%)。粘膜层癌40例(60.60%),粘膜下层癌26例(39.39%),有淋巴结转移3例(4.54%)。结论:早期胃癌临床无特征症状,诊断主要依靠内镜医师认真细致观察和识别早期胃癌的形态改变。  相似文献   

6.
胃部隆起型病灶是指形态学上表现为高出于胃粘膜面上的胃内所有病变的总称。包括早期胃癌(Ⅰ、Ⅱa 型)、进展期胃癌(Borrmann Ⅰ型)、肉瘤、息肉、粘膜下肿瘤(以平滑肌瘤和神经性肿瘤多见)、类癌和迷走胰腺等。  相似文献   

7.
早期胆囊癌无特殊症状,易与胆囊炎、胆石症及良性疾病相混淆,术前明确诊断困难。近年来,随着影像学发展早期胆囊癌病例增多,早期手术治疗五年生存率可达100%。可见提高胆囊癌诊治关键在于早期发现。 1 影像学诊断 1.1 B型超声波检查(B-US) B-US对早期胆囊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Yoshiaki Tsuchiya报道71例早期胆囊癌。B-US发现20例早期胆囊癌,术前诊断准确率为28%,51例误诊为胆囊炎、胆囊结石或良性疾病。作者对早期胆囊癌分为3型:Ⅰ型;有蒂隆起,Ⅰa有蒂1例.Ⅰb亚有蒂5例;Ⅱ型:无蒂隆起,Ⅱa单个7例,Ⅱb多发1例;Ⅲ型;浅表型, Ⅲa,浅表隆起6例(局邡粘膜增厚1例,平滑突起5例), Ⅲb浅表扁  相似文献   

8.
目的:认识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方法:日本岛津800MA型遥控x线胃肠机、硫酸钡(Ⅱ型)干混悬剂及产气剂。对39例早期胃癌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9例早期胃癌均胃镜取活检,其中37例诊断为腺癌、粘膜癌、癌变倾向、胃内隆起物恶变及胃溃疡早期癌变等,造影诊断符合率为95%,另2例待观察。结论: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对诊断早期胃癌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9.
胃癌是我国常见恶性肿瘤之一。早期胃癌术后五年治愈率高达92.5%,证明胃癌的早期诊断及手术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关键。纤维胃镜的应用提高了早期胃癌的检出率,但x线检查仍为一简单而准确的方法,本文拟讨论如何提高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水平,包括早期胃癌的分型,x线征象,以及显示这些征象的x线检查方法等。 据肉眼所见,将早期胃癌分为隆起型(Ⅰ型)表面型(Ⅱ)和凹陷型(Ⅲ)型。  相似文献   

10.
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日本胃肠内镜协会于1962年首先提出了早期胃癌(early gastric cancer,EGC)的概念,目的是为了早期发现并提高早期胃癌术后的5年生存率.早期胃癌系指癌组织局限于胃黏膜和黏膜下层不论其面积大小,也不考虑其有无淋巴结转移.早期胃癌大体分型为3种类型:Ⅰ型(隆起性),Ⅱ型(表浅型)和Ⅲ型(凹陷型).其中Ⅱ型又分为3个亚型,后者占早期胃癌的75%,早期胃癌术后5年生存率黏膜层癌为95%以上,黏膜下层癌为80%左右[1].故早期发现和早期治疗对于提高胃癌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存期显得尤为重要.近年来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早期胃癌的诊断率上升,本文就早期胃癌的诊断进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介绍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及探讨其在早期胃癌诊断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本院2004年3月~2005年4月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胃癌的26例患者,被手术、病理证实的18例的详细X线表现。结果 该18例确诊患者中诊断为隆起型早期胃癌4例;浅表型早期胃癌6例,其中Ⅱa型1例、Ⅱc型5例;凹陷型早期胃癌5例;混合型早期胃癌3例。诊断符合率69.2%。结论 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是一项简便、准确、痛苦少,易于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在早期胃癌的诊断中有重要的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对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的具体使用方法与在诊断早期胃癌中的使用价值进行分析探讨。方法将本院在2014-2015年收治的使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法诊断为早期胃癌的患者共计15例作为临床研究资料,全部患者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技术进行诊断。结果经过诊断,有4例患者为隆起型早期胃癌,有2例患者为浅表型早期胃癌,其中Ⅱa型患者为4例、Ⅱc型为2例;有2例患者为凹陷型早期胃癌,有2例患者为混合型早期胃癌,诊断符合率为66.7%。结论应用X线低张双对比钡餐造影检测方法能够准确检测出早期胃癌,是一种简便、准确、痛苦少的检测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杨咏梅,王志华湖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430060)胃癌局限于粘膜或膜粘下层、不论有无淋巴结转移均称为早期胃癌。1内镜下早期胃癌的基本分型1.1日本的早期胃癌肉眼分型日本根据癌变与正常粘膜表面之间的凹凸程度将胃癌分成隆起型(I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内镜下早期食管癌表现与临床病理对比,加深对内镜下早期食管癌的认识,提高早期食管癌早期发现率。方法回顾我院内镜下治疗或手术后百色地区30例患者经病理诊断为早期食管癌的临床资料、镜下特点及病理特征。结果男性19例,女性11例,男女比例为1.73:1,发病高峰年龄为50-69岁22例(占73.3%),上段2例(6.7%),中段22例(73.3%),下段6例(20%)。内镜Paris分型:0-Ⅰ型(隆起型)、0-Ⅱa型(浅表隆起型)、0-Ⅱb(浅表平坦型)、0-Ⅱc型(表浅凹陷性)、0-Ⅲ型(凹陷型)分别为:3.3%、13.3%、56.7%、20%、6.7%,日本食道学会将早期食管癌上皮内乳头状毛细血管襻(intrapapillary capillaryloop,IPCL)放大内镜分类分为(A、B分型):其中B1型:17例、B2型11例,B3型:2例。病理分型:鳞癌(15例)、重度不典型增生/原位癌(14例46.7%),腺癌(1例),其中粘膜下层浸润占5例,余均为原位癌或粘膜内癌。结论早期食管癌好发50-69岁男性,食管中段为主,内镜下以浅表型多见、病理鳞癌常见,常规内镜检查联合NBI+放大内镜是发现早期食管癌重要的手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的关系。方法:通过对286例胃癌患者行内镜及病理检查。结果:早期胃癌病变大小超过3cm者占9.1%,肿瘤浸润达肌层后超过3cm者占36.4%(P<0.05)。早期胃癌Ⅰ型、Ⅱa型及Ⅱb型以粘膜内癌为主占63.6%,Ⅱc型及Ⅲ型以粘膜下层癌为主占90.9%(P<0.01)。进展期胃癌内镜下形态与浸润深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胃癌内镜下形态对判断早期胃癌浸润深度有参考价值,对进展期胃癌无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6.
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的X线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者分析17例浅表广泛型早期胃癌的X线表现及其病理基础。Ⅱc型为本组病例的代表类型,其主要X线特征是:病变区广泛,而是浸润深度多数在粘膜层;病区轮廓线和糜烂面界限不清。同时讨论了本型胃癌的诊断指标,临床意义和检查技术等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72—1984年初经内窥镜发现并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177例,其中直径10mm以下40例(小胃癌23例、微小胃癌17例),占全部早期胃癌的22.6%。早期胃癌、小胃癌及微小胃癌检出率的提高与器械的更新有密切关系。早期胃癌检出率由1974年的4.9%上升至1983年的18.5%,同时我们积累和分析了多年来临床实践的经验,将微小胃癌分类为三型: (一)隆起型(I、Ⅱa型) (1)臼型:似臼齿状,表面中央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总结早期胃癌内镜下表现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内镜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5月-2009年10月经外科手术证实和内镜下切除证实的144例早期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内镜下表现特点.结果 本组早期胃癌患者术前常规内镜检查确诊124例,超声内镜检查确诊20例.病变部位以胃窦部(46例,31.9%)最多,其次是胃角部(44例,30.6%)、胃体部 (24例,16.7%)、贲门部 (14例,9.7%)及胃底(16例,11.1%).肉眼观察以Ⅱ型(表面型)(105例,72.9%)为主,其中Ⅱa型34例,Ⅱb型15例,Ⅱc型56例;其次是Ⅲ型(溃疡型)(24例,16.7%)和I型(隆起型)(15例,10.4%).本组病例1次内镜检查确诊100例(69.4%),2次或2次以上内镜检查才确诊44例(30.6%).结论 早期胃癌以Ⅱ型病变多见,且胃窦部为好发部位,内镜检查及黏膜多点活检为早期确诊的主要手段;另外,超声内镜检查也有助于早期胃癌的诊断及治疗方法的选择.  相似文献   

19.
28例早期胃癌病例的内镜及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晓沙  马玲 《当代医学》2009,15(12):118-118
目的分析早期胃癌的胃镜及临床特点,以提高早期胃癌的检出率。方法总结湖南省吉首市肿瘤医院2000~2007年经胃镜活检及手术病理证实的早期胃癌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8例早期胃癌患者术前胃镜确诊为胃癌,具体分布在胃窦占19例,贲门2例,胃体3例,胃角4例。镜下分类为:隆起型(Ⅰ型)4例,表面型(Ⅱ型)5例,溃疡型(Ⅱc、Ⅲ、Ⅱa+Ⅱc、Ⅱc+Ⅲ等)19例。结论早期胃癌凹陷型病变易发现.胃窦是好发部位,胃镜检查是早期胃癌确诊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部位和病理特点,探讨其对凹陷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比较30例Ⅱc型早期胃癌的内镜下形态特点,对其中19例内镜下活检和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进行对比.结果Ⅱc型早期胃癌分化型以凹陷发红伴隆起多见;未分化型的凹陷表面褪色和结节多.内镜下活检与术后病理类型、浸润深度符合率在70%以上.结论Ⅱc型早期胃癌内镜下形态特征和活检对诊断及临床治疗有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