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分析复方扶正消癌1号对晚期胃癌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树突状细胞表型的影响。方法:60例晚期胃癌患者,采用单盲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给予最佳支持疗法(BSC),治疗组加服复方扶正消癌1号中药方。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观察T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表型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患者治疗后T淋巴细胞CD3+、CD4+及CD4+/CD8+比例显著增加(P0.05),而CD8+呈现下降趋势(P0.05);DC表型CD1α、CD80、CD83、CD86明显增加(P0.05)。结论 :复方扶正消癌1号可以促进晚期胃癌患者DC成熟及T淋巴细胞的活化与增殖,提高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汤对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术后的疗效。方法:将行前列腺切除术的98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数字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化疗治疗,观察组在常规化疗的基础上加用扶正抑瘤汤进行治疗。对两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远处转移时间、治疗前后细胞免疫功能指标水平及生存质量进行观察。结果:观察组局部病灶进展时间与远处转移时间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免疫功能指标CD3+、CD4+、CD4+/CD8+显著性增大,而CD8+显著性降低,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生存质量评分为(69.83±1.69)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4.72±1.8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瘤汤可有效的延缓晚期前列腺癌术后患者局部病灶进展和转移,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和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寻求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在总结病因病机的基础上,予以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扶正抑瘤法治疗(治疗组),通过观察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程度、PSA水平变化、生存质量评分、局部病灶变化,了解扶正抑瘤法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疗效.结果 扶正抑瘤法改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临床症状的有效率为78.94%,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PSA值下降>50%者有效率为73.6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生存质量方面,治疗组的Karnofsky评分在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前后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及对照组的局部病灶体积在治疗前后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扶正抑瘤法可有效改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的临床症状、有利于患者PSA水平控制,同时可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示扶正抑瘤法是有效治疗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扶正抑瘤方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的抑癌作用及血清IL-2的表达。方法:取100μL细胞悬液于裸鼠右侧腋下皮下注射。每周测量肿瘤长度和宽度,计算肿瘤体积,42 d后处死裸鼠,解剖分离瘤块,称质量、拍照。MTS法检测靶细胞增殖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IL-2的表达。结果:扶正抑瘤方组、多西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裸鼠肿瘤体积和瘤体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扶正抑瘤方组、多西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PC-3细胞活性均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扶正抑瘤方组、多西紫杉醇组、联合用药组裸鼠IL-2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裸鼠IL-2含量低于扶正抑瘤方组(P0.05),多西紫杉醇组与联合用药组裸鼠IL-2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瘤方对前列腺癌荷瘤裸鼠具有抑癌作用,可促进小鼠脾脏细胞对肿瘤细胞PC-3细胞的杀伤作用,扶正抑瘤方和多西紫杉醇联合用药可降低前列腺癌荷瘤裸鼠血清IL-2水平。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原发性肝癌术后疗效及对患者血清免疫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随机将本院收治的6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成2组,每组各30例,给予对照组术后实施西医基础治疗,给予治疗组术后实施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对比2组治疗效果差异。结果治疗组治疗后的中医症状积分、免疫球蛋白G、免疫球蛋白A、自然杀伤细胞、CD4~+T细胞、治疗优良率优于常规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但常规组治疗后的毒副作用发生率(20.00%)与治疗组(10.00%)相比无差异,P=0.28。结论针对原发性肝癌患者术后实施补肾健脾方联合扶正抑瘤方治疗的效果显著,改善患者病情及血清免疫因子水平,促进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膏对结直肠癌辅助化疗(mFOLFOX6方案)后脾虚证患者免疫水平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将40例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脾虚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0例,对照组采用贞芪扶正颗粒;治疗组采用扶正抑瘤膏治疗;疗程均为4周。治疗前后检测其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s,Treg)、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12(IL-12)含量变化,根据2002版《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行中医脾虚证候改善疗效评价,并根据WHO抗癌药物急性及亚急性毒性反应分度标准进行分级统计。结果:结直肠癌辅助化疗后脾虚证患者CD4+CD25+细胞含量较健康人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组CD4+CD25+细胞含量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治疗后A、B两组TNF-α及IL-12水平较治疗前均升高(P0.05);且治疗后两组3项指标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较疗前均下降;治疗后化疗毒副反应两组较治疗前均明显减轻;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化疗毒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正抑瘤膏对结直肠癌辅助化治疗后脾虚证患者的机体免疫系统的调节、中医证候改善、化疗药物毒副反应的减轻方面有较好疗效,且优于贞芪扶正颗粒。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对原发性肝癌的临床疗效及预后的影响。方法将68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为中西医结合组(西医综合治疗+扶正解毒消积方加减)和西医治疗组(西医综合治疗)各34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甲胎蛋白和凝血酶原活动度情况以及实体瘤疗效、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及生存率。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患者血清白蛋白(ALB)水平较治疗前明显升高,且高于西医治疗组治疗后(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实体瘤缓解率(33.33%)和稳定率(87.88%)均高于西医治疗组的17.24%和62.68%(P0.05)。两组治疗后Child-Pug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结合组生存率为97.1%,西医治疗组为85.3%,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扶正解毒消积方的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能够控制原发性肝癌的复发和进展,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扶正固本汤对宫颈癌患者病灶恶性程度及外周血CD68、CD83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医院收治的200例宫颈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单纯化疗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扶正固本汤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1个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宫颈癌病灶内抑癌基因、侵袭基因和增殖基因的表达量,外周血CD68和CD83表达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血清CA12-5、bFGF和SCC-Ag水平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宫颈癌病灶内抑癌基因P53、P16和FHIT mRNA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侵袭基因CatL、CatD 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宫颈癌病灶内增殖基因Ki-67、TK-1、SOX-2和CyclinD1的mRNA表达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CD68和CD83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固本汤可有效减轻宫颈癌患者病灶恶性程度及增强外周血CD68、CD83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健脾益肠散对体外脂多糖(LPS)诱导的树突状细胞(DC)成熟标志CD83表达的影响。方法原代分离、培养C57BL/6小鼠DC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对DC细胞的主要标记物CDla进行鉴定,LPS诱导细胞构建DC细胞成熟模型。将培养的DC细胞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中药含药血清组、空白血清组和IL-10组。干预24 h后,采用Western blotting、RT-PCR技术分别检测各组DC细胞中CD83的蛋白和mRNA表达。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组DC细胞CD83的蛋白和mRNA表达均明显增多(P 0.05或P 0.01);中药含药血清组DC细胞CD83的蛋白和m RNA表达减少,与模型组和空白血清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健脾益肠散对LPS诱导的DC细胞成熟标志CD83的蛋白和mRNA表达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可能是其发挥免疫耐受作用治疗溃疡性结肠炎(UC)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0.
黎芳琳  王倩 《新中医》2020,52(9):181-184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乳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98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联合组,每组49例。2组患者均给予多西他赛及环磷酰胺常规化疗,联合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治疗,对比2组患者治疗前后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情况、树突状细胞(DC)表面分子的表达情况、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水平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前CD3~+、CD4~+、CD8~+、CD4~+/CD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3~+、CD4~+、CD4~+/CD8~+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CD8~+较治疗前降低,联合组变化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CD80、CD83、CD8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CD80、CD83、CD86与治疗前比较明显升高,联合组升高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前血清CEA、CA125、CA15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血清CEA、CA125、CA153水平与治疗前比较明显降低,联合组降低程度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Ⅲ~Ⅳ级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513,P0.05)。结论:乳腺癌患者采用参芪扶正注射液和多西他赛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确切,可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生长,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法对前列腺癌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临床疗效。方法:将3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其中治疗组19例,对照组20例,治疗组按《中华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推荐疗法予西医常规治疗并配合扶正抑瘤法治疗,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连续治疗3个月后,比较两组总有效率、中医症状积分、KPS评分、QLQ-C30量表评分并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死亡率、生存期、中位生存期。结果:治疗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且生存期、中位生存期高于对照组;连续3个月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KPS评分、中医症状积分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晚期前列腺癌患者西医常规治疗结合中医扶正抑瘤法治疗可延长患者生存期,并改善症状、提高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扶正化瘀方加味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9例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9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前列腺癌的内分泌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扶正化瘀方加味,治疗3个月后观察两组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治疗组生活质量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PSA、f-PSA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P〈0.01);治疗组CD3+、CD4+、CD8+、CD4+/CD8+细胞水平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扶正化瘀方加味联合内分泌疗法治疗能明显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提高免疫功能,增强内分泌治疗作用,减少内分泌治疗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3.
《陕西中医》2017,(1):39-40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亚急性肝衰竭(SALF)的疗效。方法:SALF患者8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0例,两组均实施人工肝支持术治疗,随后西医组进行结肠灌洗治疗,中医西组在西医组治疗基础上,加予中药保留灌肠、中药口服等中医治疗,治疗前后检测两组T淋巴细胞及血氨变化。结果:治疗后中西医组治疗有效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TBil、AST、ALT及NH3均低于对照组,而PTA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西医组CD4+细胞、CD4+/CD8+均高于西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SALF患者在人工肝支持术后,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肝功能,减少NH3的吸收,并调节机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晚期大肠癌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晚期大肠癌患者给予扶正抑瘤口服液联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细胞治疗,主要观察指标是治疗前后免疫状态(血清CD3+、CD4+、CD8+、CD4+/CD8+、NK细胞)及临床症状变化,次要观察指标是不良反应。结果:扶正抑瘤口服液联合CIK细胞治疗后外周血CD3+、CD4+、NK细胞上调,CD8+下调(P0.05)。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总积分,显效有2例(2.9%),进步35例(51.5%),无效31例(45.6%)。治疗后无明显不良反应。结论:中西医结合方法能有效治疗晚期大肠癌,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T细胞和CT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68例结肠癌患者,分为化疗组34例和热化疗组34例,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表达,同时检测患者CTL细胞的功能,对比观察2组患者的检测结果,分析和探讨结肠癌患者化疗/热化疗前后CD4+CD25+T细胞和CTL的变化及临床意义。结果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T细胞水平分别为(19±9)%和(19±3)%,无显著性差异(P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20±7)%和(15±8)%,有显著性差异(P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D4+CD25+T细胞水平明显低于化疗组(P0.05)。CTL细胞杀伤活性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0.4±2.2)%和(15.1±4.4)%,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前后分别为(10.9±2.7)%和(17.5±3.8)%,2组比较治疗前后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5);热化疗组患者治疗后的CTL细胞杀伤活性显著优于化疗组(P0.05)。结论热化疗可明显改善结肠癌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增强患者CTL细胞的杀伤活性,可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中药肺瘤平膏对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亚型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40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中药组和化疗组,10例健康受试者为对照组,三组均采用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树突细胞(DC)亚群、T细胞亚群及自杀性免疫细胞(NK)的含量.中药组在化疗的同时接受中药肺瘤平膏治疗,化疗组单纯接受化疗治疗.结果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较正常人外周血髓系树突状细胞(MDC)低表达,机体免疫功能显著下降.中药组患者治疗后的MDC含量、MDC/淋巴系树突状细胞(LDC)比值较化疗组显著提高(P<0.01),CD 3、CD 4、NK细胞数量及CD 4/CD 8比值均提高,CD 8细胞含量则下降(P<0.05).结论 中药肺瘤平膏结合化疗对非小细胞肺癌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快速调整体内免疫反应向Th1方向极化,从而调动细胞免疫消灭肿瘤细胞可能是其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扶正祛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正虚邪恋、肺脾气虚型感冒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0例迁延不愈感冒患者应用扶正祛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 (治疗组 ) ,并与西医治疗的对照组进行疗效比较。结果 :治疗组症状体征明显改善 ,治愈率 6 3.33%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 (P <0 .0 1) ;总有效率为 10 0 % ,与对照组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扶正祛感汤中西医结合治疗正虚邪恋、肺脾气虚型感冒 ,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中医扶正抑瘤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中医扶正抑瘤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与治疗优势。方法:随访并分析近6年来在本院住院的209例前列腺癌患者的资料,按队列研究的方法据治疗方法的差异分为治疗组129例与对照组80例,对照组按《中国泌尿外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予以内分泌治疗或手术治疗等,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运用扶正抑瘤法治疗。2组均每3月随访1次,观察并发症的发生、晚期前列腺癌向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转化的平均时间以及患者的平均生存期。结果:转化为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者治疗组26例,平均转化时间为(39.62±31.84)月;对照组10例,平均转化时间为(21.00±14.87)月;2组平均转化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截至随访时间,因前列腺癌死亡的病例治疗组15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7.19±44.37)月;对照组27例,平均生存时间为(41.59±19.95)月,2组因前列腺癌死亡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医扶正抑瘤法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内镜介入术后配合扶正逐瘀联合清热解毒中药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AOSC)继发全身炎症反应(SIRS)的疗效和机制。方法将45例AOSC继发SIRS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均行内镜介入术,术后对照组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清热解毒组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清热解毒中药,扶正逐瘀组在清热解毒组的基础上加服扶正逐瘀中药。检测3组术前和术后第8天血白细胞计数(WBC)、降钙素原(PCT)、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T淋巴细胞亚群(CD4+、CD8+、CD4+/CD8+)水平,统计3组住院时间。结果 3组术前WBC计数、PCT、NK细胞、CD4+、CD8+、CD4+/CD8+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第8天,3组血WBC计数、PCT水平均明显低于术前(P均0.05);扶正逐瘀组NK细胞、CD4+、CD4+/CD8+均明显高于术前(P均0.05),CD8+明显低于术前(P0.05)。清热解毒组与对照组各指标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扶正逐瘀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扶正逐瘀组CD4+、CD8+、CD4+/CD8+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清热解毒组(P均0.05)。3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扶正逐瘀联合清热解毒中药对AOSC继发SIRS具有辅助治疗效果,机制可能是通过提高机体的免疫力以促进感染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扶正抑瘤颗粒对H 22瘤细胞bax、bcl-2及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瘤组织切片中bax、bcl-2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结果扶正抑瘤颗粒各治疗组bax及caspase-3的IOD值均高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扶正抑瘤颗粒各治疗组bcl-2的IOD值均低于模型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通过促进bax及caspase-3的蛋白表达、抑制bcl-2基因的蛋白表达来诱导H22瘤细胞凋亡,进而发挥抑瘤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