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早期食管癌的淋巴结转移规律及清扫方法.方法 对内镜病理证实的149例早期食管癌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对不同区域清扫的淋巴结编号,行病理检查.术后对患者进行随访.结果 149例患者中,34例发生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率为22.8%,淋巴结转移度为2.4%.胸上段食管癌以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主,胸下段食管癌以腹部淋巴结转移为主,尤其是右喉返神经旁淋巴结转移(占44.1%),而胸中段食管癌颈、胸、腹部三区域淋巴结转移的频度相当.淋巴结转移率与食管癌的肿瘤部位、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脉管瘤栓有关(均P<0.05).149例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为77.9%.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与患者总的5年生存率有关(均P<0.05).结论 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重要因素,病变长度、病理分型、浸润深度、分化程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有无脉管瘤栓是影响早期食管癌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早期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仍较高,对于病灶局限于上皮层或侵及固有膜者可采用较为局限的手术方式,如内镜下黏膜切除等;对于浸润黏膜肌层或黏膜下层者可采用以三野根治术为主的手术方法,尤其要重视喉返神经旁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探讨食管癌术后放疗的靶区范围.方法 收集763例接受根治性切除的胸段食管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结果 763例胸段食管癌患者共清除淋巴结5846枚,病理证实转移711枚,转移度为12.2%;出现淋巴结转移者297例,转移率为38.9%.胸上段癌淋巴结转移率为28.5%,明显低于胸中段癌(38.8%)和胸下段癌(43.4%).胸上段癌以锁骨上和气管旁淋巴结的转移度和转移率最高.胸中段癌的上行和下行转移均存在,上行主要转移至锁骨上、气管旁和食管旁,下行主要转移至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胸下段癌则主要向食管旁、贲门和胃左动脉旁转移,其中胃左动脉旁的转移度和转移率均显著高于胸上段癌和胸中段癌(均P<0.01).采取左胸单切口的592例患者中,胸上、中、下段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7.0%、37.9%和41.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1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是影响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的主要因素(均P<0.05).结论 临床上可以根据食管癌的病变长度、浸润深度、脉管瘤栓和远处转移选择需行术后预防照射的患者,根据不同病变部位、不同手术方式及TNM分期,确定术后预防照射的靶区范围.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 791例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分析淋巴结的转移规律及特点。结果:1 791例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率为35.18%,淋巴结转移度为8.33%。基底细胞样鳞癌及腺鳞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转移度与鳞癌无明显差异(均P>0.05),而腺癌及神经内分泌癌的淋巴结转移率及淋巴结转移度明显高于鳞癌(均P<0.05)。肿瘤分化、病变长度、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淋巴结转移率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并且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N分期的独立影响因素(均P<0.05)。上段食管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要高于中、下段食管癌(P=0.002),而纵隔及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在不同部位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肿瘤分化、T分期及是否有脉管癌栓是影响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及N分期的重要因素;上段食管癌更容易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无论肿瘤位置都应加强对腹腔淋巴结的清扫。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性别对食管癌病理资料的影响.方法对本院1141例食管癌手术病例按男性及女性分组,分别对食管癌患者的发病年龄、发病部位、大体类型、癌细胞组织学分类及分化、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以及病理分期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男性平均发病年龄为55.34岁,女性为56.31岁,男性患者发病年龄早于女性(P<0.05).女性患者发病部位较男性偏上(P<0.05).进展期食管癌大体类型中男性溃疡型比例大于女性,其余三型比例均小于女性(P<0.05).男性淋巴结转移率(P<0.05)及转移度(P<0.01)均高于女性.女性患者术后病理分期早于男性(P<0.05).男性及女性患者早期食管癌大体类型、组织学分类和分化间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性别对食管癌发病年龄、发病部位、进展期大体类型、淋巴结转移率和转移度、病理分期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进行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随访4年,观察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的危险因素。结果80例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随访4年后,死亡13例,死亡率16.25%。经单因素分析,年龄、组织分化程度、手术病理分期、脉管癌栓、肌层浸润深度、盆腔淋巴结对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预后有一定的影响作用。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65岁、手术病理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结论年龄≥65岁、手术病理分期、盆腔淋巴结阳性、肌层浸润深度及合并脉管癌栓是影响子宫内膜癌手术患者不良预后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目的 神经/脉管浸润对于结直肠癌患者的预后具有一定的影响,但尚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探讨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2010-01-01-2011-12-31,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根治性手术切除,并经病理确诊的226例结直肠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根据是否有神经/脉管浸润分为神经/脉管浸润组(PVG) 42例和非神经/脉管浸润组(nPVG) 184例.统计分析2组患者的临床病理因素特点及预后.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大小、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TNM分期与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与神经/脉管浸润密切相关,均P<0.05;Kaplan-Meier法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TNM分期及神经/脉管浸润与患者生存率具有相关性,均P<0.01.PVG与nPVG组患者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4.5%和8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806,P<0.001;3年无病生存率分别为42.3%和7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629,P<0.001.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与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密切相关,均P<0.05.结论 肿瘤大小和浸润深度是影响结直肠癌神经/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浸润深度和神经/脉管浸润是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988例食管癌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的研究   总被引:14,自引:5,他引:9  
目的 探讨食管癌常规放射治疗野外淋巴结转移的途径和几率,为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提供科学理论依据。方法 对988 例食管癌手术治疗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以病变两端各延长3c m 为界划分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对术后放射治疗野内、外淋巴结转移与病变长度、病理类型及浸润深度做相关分析。结果 全组淋巴结转移率为39 .1 % ;放射野内、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5 .2 % ,30 .4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与病变长度、外侵及 T 分期呈正相关,其中 T3 , T4 期病变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 .8 % ,40 .0 % ;放射野外淋巴结转移与鳞癌和腺癌无明显的相关性。结论 常规食管癌放射野外有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值得今后食管癌放射治疗设野时注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性别、年龄、病变长度、肿瘤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状况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的影响。方法:收集2004年6月至2006年11月治疗前行FDG-PET/CT检查的食管鳞癌患者68例,根据术后病理确定其病变长度、浸润深度、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分析性别、年龄、病变长度等因素对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SUVmax)的影响,并分析转移状态(无转移、局部淋巴结转移)、TNM分期与FDG摄取的相关性。结果:不同性别、不同年龄段食管癌患者的原发灶FDG摄取无明显差异。而病变长度影响FDG摄取:病变长度与其FDG摄取呈正相关(P=0.01)。不同TNM分期、不同转移状态间原发灶的FDG摄取也有显著性差异,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状态均与SUVmax呈正相关(P=0.000)。结论:食管癌原发灶FDG摄取与病变长度、TNM分期等因素有关,而不受性别和年龄影响关,键而词且FD食G管摄肿取瘤值较原高发还灶提示发已射经型有计淋算巴机结转脱移氧或葡分萄期糖较晚。  相似文献   

9.
目的加深对食管癌关键预后影响因素的了解。方法通过入户或电话问卷调查及生存随访,采用卡方检验、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Log rank检验及Cox生存分析模型,分析1973—2011年间5 999例女性和9 918例男性食管癌患者的生存差异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女性患者生存期显著高于男性(P=5.8E-25)。男性患者淋巴结转移率高于女性患者(P=2.7E-12),且T3、T4检出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但是女性患者Tis、T1和T2检出率高于男性(P=1.2E-14);男、女性患者肿瘤分化程度相似(P=0.66)。根据TNM分期进行早、中、晚期分类,女性早期癌患者比例高于男性(13.9%vs.10.8%,P=3.8E-9),而中晚期患者的比例低于男性(86.1%vs.89.2%,P=3.8E-9)。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女性为食管癌预后生存期长的保护因素,而淋巴结转移阳性和浸润程度(T)加深为危险因素。结论女性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男性患者且为食管癌预后独立影响因素(保护因素);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和浸润程度(T3、T4)均低于男性检出率,是影响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宫颈癌临床分期(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性,探讨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手术治疗的181例早期宫颈癌(FIGO分期ⅠA~ⅡB)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FIGO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差异,用卡方检验和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结果 ⅠA、ⅠB、ⅡA、ⅡB各临床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的符合率分别为57.9%、73.6%、52.1%和39.5%,临床分期总的符合率为59.1% (107/181)。ⅠA、ⅠB、ⅡA、ⅡB各期的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10.5%、13.1%、27.1%和50.0%。单因素分析显示鳞状细胞癌抗原(SCCA)、FIGO分期、肿瘤直径、新辅助化疗、肌层浸润深度、脉管内瘤栓及宫旁组织浸润与盆腔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SCCA、FIGO分期、肌层浸润深度及脉管内瘤栓是影响宫颈癌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新辅助化疗可减少淋巴结的转移(P<0.05)。结论 随着FIGO分期的升高,两种分期的符合率呈下降趋势,淋巴结转移率升高。结合临床病理因素,分析影响宫颈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高危因素,可为制定其合理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71例胃神经内分泌肿瘤(G-NEN)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7月至2018年10月西京医院收治的71例G-NEN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随访资料,分析其临床病理学特征及预后相关因素。结果: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5年生存率与年龄、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年生存率与肿瘤分级、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1年生存率与TNM分期、肿瘤转移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 Cox风险生存模型统计结果表明TNM分期和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预后的独立因素(P<0.05),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类、肿瘤分级、化疗与否、手术方式等与其预后无关(P>0.05)。复发转移在性别、年龄、肿瘤直径、肿瘤分级、肿瘤分类、脉管/神经侵犯、淋巴结转移数目、淋巴结转移、手术方式、辅助化疗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是否复发转移在TNM分期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年龄、肿瘤分级、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胃神经内分泌癌患者术后生存时间的因素,肿瘤分期、是否复发转移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Ki-67、TOPⅡα的表达及其与脉管侵犯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肿瘤组织中Ki-67、TOPⅡα的表达,比较有脉管侵犯者和无脉管侵犯者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46例(76.7%)患者有脉管侵犯,其中在侵犯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及组织学分级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者的TOPⅡα、Ki-67的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P<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Ki-67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男性、年龄≥65岁、肿瘤最大径<5 cm、组织学G2-G3级、浸润深度T3及TNM分期Ⅰ-Ⅱ期;有和无脉管侵犯者之间TOPⅡα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年龄≥65岁、肿瘤最大径≥5 cm及组织学G2-G3级。Spearman相关性分析显示,Ki-67 和TOPⅡα 两者在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表达呈正相关(r=0.314,P=0.015)。结论:有脉管侵犯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的Ki-67、TOPⅡα的阳性表达率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者,提示二者在脉管侵犯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初步探讨BCL-2/腺病毒E1B 19 kDa相关蛋白3(BCL2/adenovirus E1B19 kd-interacting protein3, BNIP3)和乏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食管鳞癌(ESCC)中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和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方法分别测定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食管黏膜组织芯片的BNIP3、HIF-1α的表达水平。运用统计学方法对比分析BNIP3和HIF-1α在食管鳞癌组织和切端正常黏膜组织中的表达以及BNIP3和HIF-1α与肿瘤原发病灶部位、肿瘤浸润深度(T分期)、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含淋巴侵犯)、肿瘤组织分化程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   结果   BNIP3表达在细胞质中, HIF-1α表达在细胞核和细胞质中。食管鳞癌组织中BNIP3蛋白表达阳性率37.5%(27/72), 明显低于正常切端组织的60%(18/30)(P=0.037);HIF-1α蛋白表达阳性率52.7%(38/72), 明显高于正常切端组织的13.3%(4/30)(P < 0.001)。BNIP3蛋白表达与食管癌的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35、P=0.048、P=0.033)。HIF-1α蛋白表达亦与肿瘤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P=0.023、P=0.004、P=0.002)。并且, BNIP3表达与HIF-α表达呈负相关(r=-0.274, P=0.020)。   结论   在食管鳞癌中, BNIP3与HIF-1α的表达密切相关, 且均与肿瘤的浸润深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因此, 联合检测BNIP3和HIF-1α, 有助于食管鳞癌的辅助诊断、病期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RUNX3与OPN在食管鳞癌发生、发展、浸润和转移中的作用以及临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检测60例食管鳞癌病人的食管正常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鳞癌组织中RUNX3蛋白和OPN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RUNX3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78.33%(47/60)、43.48%(10/23)、31.67%(19/60)。RUNX3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OPN在正常食管黏膜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及食管癌组织中分别为0%(0/60)、34.78%(8/23)及76.67%(46/60),OPN的表达与食管鳞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分期均明显相关(P〈0.05)。RUNX3和OPN在食管鳞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及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的表达呈明显的负相关(P〈0.05)。结论两者联合检测对探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浸润、淋巴结转移及预后判断可能会有更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杨清杰  张强  郭明 《中国肿瘤临床》2014,41(17):1108-1110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癌腹腔淋巴结转移规律。  方法  对164例胸段食管癌手术病例的腹腔淋巴结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胸上、中、下段三组食管癌病例,在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病理分期等基础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的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胸上段6.9%、胸中段27.4%、胸下段39.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6)。不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病理类型间,腹腔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食管癌存在特殊的跳跃性淋巴结转移,食管胸上段癌只要侵及黏膜下层即有可能通过毛细淋巴管网向下跳跃性转移至腹腔淋巴结,而绝大多数的食管癌诊断时已达T1b期以上,即肿瘤侵及黏膜层以下,因此并不能说早期胸上段高分化食管癌就不易发生腹腔淋巴结转移,手术时常规行腹腔淋巴结清扫是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了解原发性食管小细胞未分化癌(PESC)的临床生物学特性及影响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综合治疗措施。方法 对47例PESC患者的外科治疗结果进行回顾性研究,并与食管鳞癌及腺癌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PESC患者的手术切除率、手术并发症率及手术死亡率分别为93.6%、17.0%和2.1%,与食管鳞癌及腺癌相似。影响其预后的主要因素为病变分期和淋巴结转移,肿瘤长度、侵袭深度及手术性质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在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 分别选取120例食管鳞癌癌组织、46例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12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分别用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种组织中OPN蛋白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 在食管鳞癌癌组织、癌旁不典型增生组织和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OPN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6.67%(92/120)、34.78%(16/46)和0(0/120)。食管鳞癌的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癌组织的浸润深度均与OPN蛋白的阳性表达明显相关(P均〈0.05)。食管鳞癌组织中OPN蛋白阳性表达组与阴性表达组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0.7%及28.6%(P〈0.05)。结论 OPN蛋白在食管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检测OPN蛋白的表达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胸段食管鳞癌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12例胸段食管鳞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与胸腹部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应用χ2检验进行单因素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淋巴结转移患者322例,转移率52.6%。清扫淋巴结16513枚,转移1128枚,转移度6.8%。胸部淋巴结转移245例,转移率40%。胸部淋巴结清扫总数8510枚,转移639枚,转移度7.5%。腹部淋巴结转移191例,转移率31.2%。腹部淋巴结清扫总数7765枚,转移458枚,转移度5.9%。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脉管瘤栓、腹部淋巴结转移、T分期、胸部淋巴结清扫数、分级、病变长度以及年龄是胸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脉管瘤栓、贲门受侵、胸部淋巴结转移数、部位、腹部淋巴结清扫数以及病变长度是腹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胸段食管鳞癌淋巴结清扫应该参照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合理地进行清扫。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VEGF-C、SDF-1及CXCR4在食管鳞癌中的表达, 并分析其与食管癌相关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和对预后的影响。  方法  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VEGF-C、SDF-1及CXCR4在95例食管癌切除组织中的表达, 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结果  VEGF-C及SDF-1、CXCR4三种因子蛋白表达均主要位于肿瘤细胞的胞质, 阳性率分别为89.5%、84.2%、69.5%, 其中CXCR4在肿瘤细胞中未见到强阳性表达。VEGF-C和SDF-1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转移的个数以及病理TNM分期均有相关性, 其中有淋巴结转移组的VEGF-C和SDF-1表达率均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 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319, P=0.012;χ2=5.821, P=0.016)。而CXCR4在肿瘤细胞的表达仅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相关, 且分化越高表达越强。多因素分析显示淋巴结转移、淋巴结转移数目、病理TNM分期及SDF-1蛋白表达为影响预后的独立性因素(P < 0.05)。  结论  食管鳞癌组织中VEGF-C、SDF-1的表达与多项临床病理指标尤其是淋巴结转移程度有关, 其中SDF-1可作为淋巴结转移及预后的免疫病理学指标, 同时VEGF-C与SDF-1/CXCR4在淋巴结转移中可能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