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便秘(constipation)是指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我国便秘发生率10%~15%,60岁以上的老年人占发病人群的18%~23%[2].临床上功能性便秘(FC)可分为慢传输型便秘( STC) 、出口梗阻型便秘和混合型便秘,其中STC约占FC的37.5%~45.5%[3].2007年8月~2009年8月, 笔者自拟健脾温肾汤治疗老年慢传输型便秘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儿童功能性便秘生物反馈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非全身疾病或肠道疾病所引起的原发性持续便秘,又称为习惯性便秘或单纯性便秘,是儿童排便障碍的常见原因。FC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生物反馈是一种新兴的行为疗法,被广泛用于成人FC患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效果。然而,其在治疗儿童便秘患者的疗效还存在一定的争议。文中就儿童FC生物反馈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穴位注射治疗功能性便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便秘主要是指粪便于结、排便困难或不尽感以及排便次数减少等,其中结、直肠及肛门功能异常导致的便秘,称之为功能性便秘(FC),在临床上把它视为一个独立的疾病,又称为习惯性便秘、单纯性便秘。我国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占人群的2%~10%,并呈逐年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培菲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选择96例功能性便秘患儿,对照组采用饮食调节、训练排便习惯、每天进行适量的活动治疗;观察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培菲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9.6%(P〈0.01)。结论培菲康和乳果糖协同治疗儿童FC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儿童功能性便秘(FC)的危险因素。[方法]采用自制的儿童功能性便秘相关因素调查问卷表,将2019年4—12月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FC患儿121例设为观察组,另将同期的健康儿童128例设为对照组。对两组儿童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调查儿童的排便情况及便秘相关因素。[结果]两组儿童不同性别、体质量、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排便不规律、恐惧排便、未排便训练、憋便、母亲孕期高热量饮食、家族便秘史是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0.078、0.076、0.074、0.124、0.282、0.169,P<0.05)。[结论]儿童功能性便秘的形成与排便不规律、恐惧排便、未排便训练、憋便、母亲孕期高热量饮食、家族便秘史密切相关,可以从其危险因素入手进行早期干预,从而达到预防和治疗便秘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背景 目前功能性便秘(FC)常依靠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分型指导治疗,但依据临床症状的分型结果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分型结果是否一致尚不明确。目的 探究FC患者临床症状与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方法 本研究为回顾性研究。在2018年1月至2021年8月就诊于河北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FC患者(含门诊及住院)中选取40例完成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问卷的形式询问患者症状(包括每周自发排便次数、Bristol粪便性状量表分型、排便费力、排便时肛门直肠堵塞感、需要手法辅助排便、排便不尽感的频度和程度),并依此判断其临床症状分型。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包括肛门直肠压力测定(ARM)检查、排粪造影、胃肠传输时间(GITT)检查。比较患者临床症状分型和结直肠肛门功能检查分型的一致性。结果 40例FC患者临床症状分型结果:结肠慢传输型便秘(STC)、排便障碍型便秘、混合型便秘分别占27.5%(11/40)、20.0%(8/40)、37.5%(15/40),正常传输型便秘(NTC)占15.0%(6/40)。ARM检查分型结果示,80.0%(32/40)的患者为排便障碍型便秘,20.0...  相似文献   

7.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具有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症状的功能性肠病[1].随着社会老龄化、生活节奏加快、饮食习惯改变等因素的影响,FC发病率逐年增高,已成为严重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国内调查显示,FC发病率为6.07%,女性多于男性[2].本文通过了解FC患者的社会心理状况和生活质量特点,以期对FC患者提供更多的干预措施,为提高其生活质量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儿童慢性功能性便秘是指学龄前儿童中表现为每3-10天排便一次,大便便结而量多,排便非常困难  相似文献   

9.
刘桂青 《实用医技杂志》2009,16(12):1004-1005
<正>功能性便秘(FC)是指结肠、直肠未发现明显器质病变而以功能性改变为特征的排便障碍,占儿童便秘的90%以上[1]。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消化不良、乏力、食欲不佳、舌苔变厚、粪便干硬、触诊腹部较硬实且紧张,有时可触及包块,严重影响儿童生长发育。以往治疗不针对临床分型多以泻剂为主,但药物的副作用越来越被人们重视,而且远期疗效不满  相似文献   

10.
老年性便秘是功能性便秘( FC )是一种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排便不尽感的功能性肠病。根据排便困难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类型,功能性便秘FC分为慢传输型( slow transit constipation,STC)、出口梗阻型( outlet obstructive constipation, OOC)和混合型( MIX)。近10年来在我国一直呈上升趋势,其中女性高于男性,年龄越大,发病率越高,中老年人中的发病率为11%~16%,患心脑血管疾病的老年人有10%左右的死亡诱因为便秘。功能性便秘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1]。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也是心绞痛、脑出血等症状的诱发因素。研究显示FC患者同时存在病理生理和精神心理障碍。  相似文献   

1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以持续性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特点的功能性肠病。根据排便困难发生部位和动力障碍类型FC分三型:慢性传输型(slow transitconsti—pation,STC)、  相似文献   

12.
慢性功能性便秘与胃肠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珊 《齐鲁医学杂志》2003,18(4):496-496,498
便秘作为一种临床症状 ,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国目前便秘患病率约为 9% ,西方发达国家约为 3%。便秘是由多种原因所致 ,由平滑肌、神经功能、全身及内分泌疾患、电解质紊乱等所致便秘称继发性便秘(SC)。便秘不属于器质性病变所致则称功能性便秘 (FC)。由于FC多呈慢性过程 ,故称慢性功能性便秘 (CFC)。1 CFC定义及诊断标准CFC是胃肠功能性疾病 ,临床表现为持续性排便困难 ,大便秘结或呈硬粪块 ,排便减少或不完全排便。在排除导致便秘的器质性疾病后 ,诊断CFC应符合下列标准 :在过去的1年内 ,病人至少有 12周…  相似文献   

13.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组无明显器质性病变,而以排便次数减少、粪便量减少、粪便干结、排便费力为主要表现的症候群,是最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功能性便秘的西医治疗差强人意,导师奚肇庆教授,认为功能性便秘以血虚、阴伤、气滞阳损为多,治疗上立足大肠传导,辨证论治,疗效尚可。  相似文献   

14.
功能性便秘的罗马Ⅲ标准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功能性便秘(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不符合肠易激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相似文献   

15.
功能性便秘(FC)是指非肠道器质性病变导致的排便紊乱性疾病,以大便硬结、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减少或排便不尽感为主要表现。据统计,我国FC发生率约为9%~20%,多发生于中老年人。近年来,本病发病率增加且有年轻化趋势。临床对于FC的治疗较为棘手,单纯西药治疗疗效欠佳。我们在辨证施治的基础上应用温阳益气法结合西药治疗FC收到良好效果,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对功能性便秘患者实施生物反馈训练119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指表现为排便困难,排便次数少,或排便未尽感的功能性疾病。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以及精神心理和社会因素等方面的影响,便秘已成为影响现代人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的各项调查显示,慢性便秘的发病率约为2%~10%,且发病率随年  相似文献   

17.
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常见的消化系统功能性肠病,表现为持续困难的、不频繁的或不完全的排便感.普通人群便秘患病率为2%~30%[1],其中多数为功能性便秘.所有年龄均可发病,并向年轻化发展,以女性居多.该病的病因复杂,发病机制不明确.影响因素众多,用传统的药物治疗往往效果不佳,且长期使用泻药副作用愈来愈多,还给患者带来经济上的负担.我院自2010年以来应用生物反馈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280例,取得良好的效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慢性功能性便秘(FC)是一组包括持续性排便困难、粪质硬结、排便次数减少或有未排尽感等症状的功能性胃肠病,人群中的患病率高达9%~20%,以妇女和老年人多见。目前在临床上对此尚缺乏满意的治疗方案,我们自2003年1月~2003年6月以聚乙二醇4000(PGE,商品名:福松,博福-益普生制药有限公司)为对照,用自拟复方中药益气润肠液对40例老年慢性功能性便秘患者进行治疗,取得了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资料与方法1.病例选择:(1)入选标准:①符合功能性便秘(FC)罗马Ⅱ诊断标准;②性别不限,年龄在60~80岁之间;③依从性好,能配合完成试验者。(2)排除标准:①有严重的胃肠疾病、肝病或腹部手术史者;②有严重的心血管系统、  相似文献   

19.
<正>功能性便秘(functional constipation,FC)是一种功能性疾病,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排便艰难、自发性排便次数减少以及排便不尽感[1]。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我国FC发病率为4%~10%[2],由于其慢性病程及反复发作的特点,导致患者生活质量明显下降,目前临床常规疗法对该病疗效有限。中医药治疗FC有效率及安全性好,本文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出发,应用宣肺通便方治疗肠燥型FC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20.
背景 功能性便秘(FC)是儿童常见健康问题,也是儿童父母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就诊中咨询频率较高的问题。尽管便秘不是急症,但如果处理不当,可能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进而影响儿童及其家庭的生活质量。 目的 了解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水平,为针对性提高基层医生的儿童FC诊疗与管理能力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7月,在北京市西城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选取在日常诊疗中能接触到儿童患者的医生130例。采用本研究组自行设计的问卷对纳入医生开展调查,内容包括对≥6个月儿童FC诊断中常见症状的认知,以及对儿童FC的推荐治疗方法、推荐治疗药物、药物治疗时机及治疗持续时间等。 结果 108例(83.1%)基层医生的问卷被有效回收,其中全科医生34例(31.5%)、儿科医生30例(27.8%)、中医科医生30例(27.8%),平均每月门诊接触儿童患者(10.1±4.4)例。对于儿童FC的诊断:当≥6个月患儿出现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大便失禁、排便困难、排出稠便前哭泣症状时,分别有40.7%(44/108)、39.8%(43/108)、23.1%(25/108)、9.3%(14/108)、39.8%(43/108)、23.1%(25/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将其诊断为FC;51.9%(5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排便困难两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25.0%(27/108)的基层医生认为,同时存在排便次数少、大便坚硬、排便时出血、排便困难4种症状时可诊断为FC。对于儿童FC的治疗:37.0%(4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药物治疗作为儿童FC的首选治疗方法;63.0%(68/108)的基层医生推荐将非药物治疗作为首选治疗方法,其中88.2%(60/68)推荐腹部按摩,85.3%(58/68)推荐高纤维饮食,82.4%(56/68)推荐如厕训练,72.1%(49/68)推荐增加液体摄入量。75.9%(82/108)的基层医生推荐使用乳果糖治疗;27.8%(30/108)的基层医生推荐联合应用柠檬酸钠、十二烷基磺基乙酸钠、山梨糖醇的微灌肠为直肠治疗方法,64.8%(70/108)的基层医师建议在患儿排便特别困难时进行直肠给药。基层医生认为,患儿开始治疗到有阳性反应的平均时间为(4.1±2.6)d;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平均治疗时间为(21.2±4.3)d;88.9%(96/108)的基层医生认为,便秘平均平均治疗(46.0±9.3)d可终止;当排便频率和/或稠度恢复正常/患者不再有不适时,88.9%(96/108)的基层医生会考虑停止治疗。 结论 尽管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诊断和治疗有一定认识,但总体认知水平有待提高。建议进一步提升现有基层医生对儿童FC的认知和综合管理能力,并制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儿童FC综合管理模式,以提高对儿童FC的管理水平,从而降低患病率、提升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