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1 毫秒
1.
Wang L  Zhang X  Xue YW  Li Y  Shi Q  Liu CH 《中华内科杂志》2003,42(1):24-26
目的 观察哮喘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 (IL) 12和IL 13水平的变化及糖皮质激素对其的影响。方法 采用ELISA法分别检测中度哮喘急性发作期患者 (2 5例 )口服泼尼松治疗 1周前后、缓解期患者 (2 0例 )和健康对照组者 (15例 )血清中IL 12和IL 13水平 ,并同时测 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和气道阻力 (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结果 IL 12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5 8 5± 14 2 )ng/L]较缓解期 [(71 3± 16 2 )ng/L]为低 (P <0 0 5 ) ,与健康对照组 [(85 5± 13 1)ng/L]、急性发作期治疗后 [(79 3± 19 1)ng/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IL 13水平急性发作期治疗前 [(131 3± 2 8 4 )ng/L]较缓解期 [(113 1± 2 6 5 )ng/L]为高 (P <0 0 5 ) ,与健康对照组 [(92 3± 14 4 )ng/L]、急性发作期治疗后 [(84 1± 19 8)ng/L]比较 ,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下降和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升高 (P <0 0 1)。直线相关分析表明 ,血清中IL 12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正相关 (r=0 4 85 ,P <0 0 5 ) ,与R5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 (r =- 0 5 16 ,P<0 0 5 ) ,与IL 13呈负相关 (r =- 0 5 4 9,P <0 0 1) ;IL 13与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呈负相关 (r =- 0 4 93,P <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血清和痰中白细胞介素 (IL)以及C 反应蛋白 (CRP)的改变在慢性支气管炎 (慢支炎 )急性期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慢支炎急性期及缓解期患者进行血清、痰、诱导痰中IL 4、IL 6、IL 8及血中CRP作定量检测 ,并与健康健康体检者 (对照组 )比较。结果  (1)慢支炎急性期组患者血清、痰、诱导痰中IL 4、IL 6、IL 8、CRP较慢支炎缓解期组和对照组增高 (P <0 .0 5 )。(2 )慢支炎缓解期组与对照组的痰、诱导痰IL 4、IL 6、IL 8及血清CRP的含量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 <0 .0 5 ) ,而慢支炎缓解期组与对照组的血清IL 4、IL 6、IL 8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慢支炎急性期患者 3种标本中IL 4、IL 6、IL 8及CRP浓度升高。这些指标的测定可作为判断慢支炎急性气道炎症损伤程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内毒素血症   总被引:30,自引:0,他引:30  
Wang J  Chen M  Sun G  Et Al 《中华内科杂志》2002,41(7):459-461
目的 研究肝硬化患者小肠细菌过度生长与血浆内毒素、白细胞介素 (IL) 2、IL 6及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水平的关系。方法  71例肝硬化患者行葡萄糖 氢呼气试验 (GHBT)检测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情况 ,鲎实验检测血浆内毒素水平及ELISA法检测血浆IL 2、IL 6及TNF α水平 ;分析血浆内毒素与血浆IL 2、IL 6及TNF α水平之间的关系。结果  71例肝硬化患者中 ,GHBT阳性者为 1 8例(2 5 3 % )。肝硬化伴与不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者血浆内毒素分别为 (0 71 5± 0 2 2 9)Eu/L、(0 379±0 2 2 3)Eu/L(P <0 0 0 1 ) ;IL 2分别为 (1 9 1 5± 4 60 )ng/L、(9 41± 6 69)ng/L ;IL 6分别为 (93 2 9± 2 7 37)ng/L、(53 2 2± 2 8 31 )ng/L ;TNF α分别为 (42 1 8± 1 6 91 )ng/L、(2 7 72± 1 7 0 6)ng/L(P值均 <0 0 1 )。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与IL 2、IL 6及TNF α存在直线正相关 ,相关系数分别为 0 894、0 857、0 845(P值均 <0 0 0 1 )。结论 肝硬化伴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患者血浆内毒素、IL 2、IL 6、TNF α水平均增高 ,提示肝硬化小肠细菌过度生长是导致肝硬化患者出现内毒素血症的原因之一。肝硬化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升高与血浆IL 2、IL 6、TNF α水平升高相关 ,提示肝硬化患者内毒素血症可刺激机体产生多  相似文献   

4.
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TNF-α和IL-6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 ,白细胞介素 6 (IL 6 )的变化及意义。方法 :56例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和 30例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 ,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血清TNF α ,IL 6浓度 ,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左室射血分数 (LVEF)。结果 :1 血清IL 6、TNF α、去甲肾上腺素 (NE)在CHF各组均升高 ,但心功能Ⅱ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不显著 (P >0 0 5) ;心功能Ⅲ级 ,Ⅳ级组IL 6 ,TNF α ,NE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和对照组 (P均 <0 0 5)。IL 6、TNF α、NE与LVEF呈高度负相关(r=- 0 6 3,P <0 0 1 ;r=- 0 54,P <0 0 5;r=- 0 58,P <0 0 1 )。 2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TNF α、IL 6和NE浓度越高。TNF α与NE ,IL 6与NE呈明显正相关 (r =0 57,P <0 0 1 ;r =0 51 ,P <0 0 5)。 3 随心衰程度加重 ,血清IL 6与TNF α浓度越高 ,且二者呈正相关 (r =0 39,P <0 0 5)。结论 :CHF患者血清TNF α和IL 6浓度升高 ,尤其中重度CHF患者更加明显 ,并与LVEF呈负相关 ,提示血清IL 6、TNF α水平可作为CHF严重程度的判断与预后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炎症标记物与冠心病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健康体检者 (正常对照组 ) 30例、稳定型心绞痛 (SAP组 )患者 2 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患者 2 5例和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 30例 ,分别测定血清中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6 (IL 6 )和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的浓度。结果 :①SAP、UAP、AMI与正常对照组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均P <0 .0 1) ;②UAP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TNF α均显著增高 (P <0 .0 1) ,但与IL 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③AMI与S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④AMI与UAP比较 ,血清中CRP、IL 6、TNF α均显著增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⑤血清中CRP、IL 6、TNF α在AMI发病的 72h以内有明显动态变化。结论 :炎症参与了冠心病的发病过程 ,血清中炎症因子水平的高低与冠心病的严重程度有关 ,AMI时炎症因子的动态演变可以作为病情稳定性的指标 ,对判断病情和预后具有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6.
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血清炎性细胞因子变化的意义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 :探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 (MODS)血清炎性细胞因子的变化的意义。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 42例MODS和 3 0例健康对照组的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TNF α)、白介素 1β(IL 1β)与白介素 6(IL 6)含量。结果 :MODS血清TNF α、IL 1β与IL 6含量 (各为2 77.64±5 4.3 6ng/L ,2 40 .97± 2 0 .87ng/L ,3 84.96± 73 .19ng/L)明显高于对照组 ( 2 3 .3 7± 7.96ng/L ,40 .65± 5 .87ng/L ,3 0 .2 6± 3 .61ng/L) ,P均 <0 .0 0 1;死亡组TNF α、IL 1β与IL 6含量 (各为5 5 4.86± 95 .69ng/L ,3 3 8.87± 41.2 1ng/L ,5 97.3 7± 118.3 6ng/L)高于非死亡组TNF α、IL 1β与IL 6含量 ( 2 77.64± 5 4.3 6ng/L ,2 40 .97± 2 0 .87ng/L ,3 84.96± 73 .19ng/L) ,P均 <0 .0 1。结论 :TNF α、IL 1β与IL 6对MODS的病理生理过程可能起作用 ,监测MODS患者血清TNF α、IL 1β与IL 6水平可作为反映病情严重程度和评估预后的一项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7.
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血液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 (ILs)、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及转化生长因子 β1(TGF β1)在不同病程时期的动态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按采血时距SARS患者发病日期的长短分为 3~ 7天组、8~ 14天组及 >14天组 ,测定 62例SARS患者及 44例正常对照组血清中SARS病毒抗体及ILs、TNF α及TGF β1水平 ,并对其进行比较。结果 血清IL 6水平在3~ 7天组及 8~ 14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14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IL 8在 3~ 7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8~ 14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5) ,>14天组升高更加明显 (P <0 0 1) ;IL 16及TNF α在各组均高于对照组 ,14天组升高更加明显 (P <0 0 1) ;IL 13在发病 3~ 7天组高于对照组 (P <0 0 1) ,8~ 14天组及 >14天组处于对照组水平 ;各组IL 18均持续低于对照组 (P <0 0 5) ;各组TGF β1持续高于对照组 ,>14天组虽有降低 ,但仍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 SARS发病初期多数前炎细胞因子及TGF β1升高 ,可能与肺部渗出及增殖性病变有关 ,同时IL 13随病程进展逐渐降低 ,IL 18持续低于对照组。提示存在明显的免疫反应失调。观察血液细胞因子的动态变化 ,可为进一步了解SARS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急性发作期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6含量变化及对预后的判断价值。方法126例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期患者按照慢性支气管炎的病情严重程度分为重症组和轻症组,观察两组急性发作期和缓解期的血清TNF-α、IL-6的含量变化及治疗后肺功能和肺啰音的改善情况。结果重症组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血清TNF-α、IL-6的含量显著高于轻症组(P<0.05);重症组经治疗后肺功能及肺啰音的改善情况显著差于轻症组(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患者血清TNF-α、IL-6含量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呈显著相关性,且可作为预后的早期判断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力衰竭患者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平衡失调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了解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在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过程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测定 12 2例CHF患者及 30例健康人血浆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6 (IL 6 )、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浓度。结果 :①CHF患者血浆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且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 ,TNF α水平呈进行性增高 ;CHF患者血浆IL 6及IL 10水平 ,心功能Ⅲ、Ⅳ级者明显高于对照者 (P <0 .0 5或 <0 .0 1) ,而心功能Ⅱ级者与对照者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TNF α与IL 6 (r =0 .6 18,P <0 .0 1)、IL 10 (r =0 .5 6 6 ,P <0 .0 1)均呈正相关 ,但TNF α与IL 10的比率 (TNF α/IL 10 )也随着心功能的恶化而升高 ,IL 10的升高与TNF α的升高相比明显不足。结论 :细胞因子的变化与心力衰竭的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CHF患者血中炎性细胞因子明显升高的同时伴有抗炎性细胞因子升高的相对不足 ,炎性与抗炎性细胞因子之间的平衡失调可能参与了CHF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老年人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外周循环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10 (IL 10 )的变化及辛伐他汀对TNF α和IL 10的作用。方法 测定 39例老年AMI患者 (AMI组 )、2 0例老年陈旧性心肌梗死 (OMI)患者 (OMI组 )及 2 0例正常老年人 (正常人组 )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 39例AMI患者入院后随机分为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 ,治疗前、治疗后 1周和 6周测定血清TNF α和IL 10浓度。结果 AMI组TNF α、IL 10水平明显高于OMI组 ;OMI组TNF α水平明显高于正常人组 ;正常人组血清IL 10未检测到。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经治疗后 1周、6周TNF α水平均显著下降 ,6周后辛伐他汀组TNF α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辛伐他汀组和对照组IL 10水平 6周后均显著降低 ,但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 辛伐他汀具有降低AMI患者血清TNF α水平的作用 ,对IL 10水平无影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COPD患者急性发作期及缓解期全身炎症和气道炎症的变化及二者的相关性。方法 对 45例COPD急性发作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 1 0~ 1 4d后分别行肺功能检查 ,测定FEV1 0占预计值百分数 (FEV1 0pre)、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浆和诱导痰液中白介素 8(IL 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水平。结果 COPD急性发作时外周血浆及诱导痰液中IL 8和TNF α均明显高于缓解期水平 (P <0 0 5 ,P <0 0 1 ) ,痰液IL 8和TNF α与血浆IL 8和TNF α水平无明显相关 (分别为r =0 491 5 ,P >0 0 5 ;r=0 41 2 7,P >0 0 5) ,外周血及痰液TNF α与FEV1 0pre无明显相关 (分别为r=0 351 2 ,P >0 0 5 ;r =0 4739,P >0 0 5) ,外周血IL 8与FEV1 0 pre有关 (r=- 0 62 71 ,P <0 0 5) ,痰液IL 8与FEV1 0 pre呈显著负相关 (r=- 0 852 7,P <0 0 1 )。结论 痰液IL 8与COPD气道阻塞密切相关 ,气道炎症与全身炎症无关。  相似文献   

12.
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TNF-α、IL-6、NO及氧化应激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严重创伤应激对糖尿病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水平的影响。方法 :以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 (STZ) ,5 0mg/kg体重制成大鼠糖尿病模型 ,在此基础上以左下肢截肢作为严重创伤应激 ,观察应激后 2h、6h、12h、2 4h及 72h各时间点大鼠血清TNF α、IL 6、NO及氧化应激指标 (SOD、MDA、GSH)水平的变化。结果 :大鼠注射STZ 3d后血糖显著升高。对糖尿病大鼠行截肢后 ,血糖显著升高 (P <0 .0 5 ) ;血清TNF α、IL 6及NO水平均明显升高 ,TNF α及NO水平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 (P <0 .0 1) ,IL 6于应激后 6h达峰值 (P <0 .0 1) ;血清SOD、GSH水平均明显降低 (P <0 .0 1) ,MDA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1) ,于应激后 12h达峰值或谷值。结论 :严重创伤应激可导致糖尿病大鼠TNF α、IL 6及NO水平升高 ,抗氧化应激能力下降 ,进一步加剧糖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13.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血清与脑脊液中多种细胞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disease ,AD)病因及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分别对5 7例患者分为AD组和VaD组进行血清和脑脊液(CSF)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及白细胞介素- 8(I-L 8)水平检测。对照组2 8例均无神经系统、免疫系统等疾病。结果 (1)AD组CSF中TNF- α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5 ,P <0 .0 1) ;(2 )AD组和VaD组CSF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 5 ) ,AD组血清中IL -1β水平明显高于VaD组和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 <0 .0 1) ;(3)AD组和VaD组血清和CSF中IL 8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 <0 .0 5 ,P <0 .0 1) ;(4)AD组患者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水平之间呈正相关(r =0 .0 6 ,P <0 .0 5 ) ;(5 )血清或CSF中的TNF- α、IL- 1β及IL -8检测水平与简易智力状态检查表(MMSE)得分之间均无相关性。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参与了AD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4.
检测充血性心力衰竭 (CHF)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和IL 6的变化 ,以及胺碘酮对培养的正常人及CHF患者单核细胞 (PBMC)分泌上述细胞因子的影响 ,以明确上述细胞因子在CHF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以及胺碘酮作用于CHF的免疫学机制。取 2 0例正常人和 2 0例Ⅲ~Ⅳ级的CHF患者静脉血 :①测其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含量 ;②离心取PBMC ,分别加入胺碘酮和脂多糖 (LPS)等 ,使胺碘酮的终浓度为 0 ,0 .1,1和10 μmol/ml进行培养 ,经 2 4h孵化后 ,取培养液上清 ,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测培养上清中TNF α、IL 1β和IL 6。结果 :CHF患者血清TNF α、IL 1β和IL 6明显高于对照组 (P均 <0 .0 0 1) ,并随心衰程度的加重而增加 (P <0 .0 0 1)。TNF α与IL 1β和IL 6呈正相关 (r=0 .96 84,0 .9786 ;P均 <0 .0 0 1)。胺碘酮对两组PBMC分泌TNF α、IL 1β和IL 6均具有抑制作用 ,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①细胞因子TNF α、IL 1β和IL 6参与CHF的发生 ;②胺碘酮可能通过抑制细胞因子的产生 ,对心力衰竭患者产生改善心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急性高血糖对老年人血中炎性细胞因子的影响及其意义。  方法  选择年龄≥ 60岁及 18~ 30岁的健康人各 2 0例 ,分为老年组和青年组。被研究者的血糖在短时内升高 ,并维持在 15~ 16mmol·L-13h ,观察血糖升高前、30min、1h、2h、3h血中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和白细胞介素 6(IL 6)的变化。  结果  老年组血TNF α(4 7± 0 7)ng·L-1明显高于青年组 (3 6± 0 8)ng·L-1;IL 6(3 7± 0 6)ng·L-1明显高于青年组 (3 1±0 6)ng·L-1(P <0 0 1)。在葡萄糖钳夹期间 ,老年组的葡萄糖用量明显低于青年组 (P <0 0 1)。 2组病人血糖急性升高后 ,血中TNF α和IL 6水平均明显增高。青年组血TNF -α、IL -6在血糖升高后 1h达到最高峰 (5 4± 0 64)ng·L-1,3h后回复到基础水平。老年组病人血细胞因子升高后的持续时间明显高于青年组 (2组病人在 2h与 3h的炎性细胞因子差值有明显差异 ,P <0 0 1)。  结论  急性高血糖能引起血中TNF α、IL 6等炎性递质增高 ,并且这一作用在老年人中被放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 6(IL 6)、白细胞介素 8(IL 8)、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在肺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采用ELISA方法测定 62例肺癌患者和 3 8例健康体检者血清IL 6、IL 8、TNF α的水平 ,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作显著性分析。结果  62例肺癌患者IL 6降低 ,而IL 8和TNF α水平升高 ,P <0 0 5。肺癌各病理类型患者血清中IL 6、IL 8、TNF α无差异 ,P >0 0 5。肺癌患者各分期存在较大差异 ,分期越晚 ,IL 6水平越低 ,而IL 8和TNF α水平越高。结论 IL 6、IL 8、TNF α是与肺癌病情变化和预后相关的细胞因子 ,可作为肺癌病情监测和预后判断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7.
不稳定型心绞痛炎性因子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对比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他引:21  
目的 :探讨不稳定型心绞痛 (UA)患者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冠状动脉病变形态学特征及二者的相互关系。方法 :用免疫浊度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 30例UA患者 (UA组 )、35例稳定型心绞痛 (SA)患者 (SA组 )、3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血清C 反应蛋白 (CRP)、白细胞介素 1β(IL 1β)、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水平。对UA及SA患者冠状动脉造影所示斑块形态进行分析 ,按积分法评定冠状动脉病变狭窄程度。结果 :①UA组患者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SA组 (P <0 .0 5~ 0 .0 1)及对照组 (P <0 .0 1) ,后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②UA组患者Ⅱ型斑块的发生率明显高于SA组 (6 6 .6 7%∶2 0 % ,P <0 .0 1) ;③SA组患者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UA组重 ,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④Ⅱ型斑块患者的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均明显高于其他斑块类型 (P <0 .0 5~ 0 .0 1) ,而不同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狭窄程度间血清CRP、IL 1β、TNF α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结论 :UA患者体内存在炎性细胞活化及炎症反应 ;斑块破裂及血栓形成可能与炎症反应有关 ;炎症在UA的发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为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8在慢性肺心病中的意义及与病情的关系。方法用ELISA方法动态观察了30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血清IL-8水平。结果慢性肺心病患者急性加重期血清IL-8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及正常对照(P均<0.01),而患者在缓解期血清IL-8水平仍高于正常对照(P<0.01);心功能Ⅲ-Ⅳ级患者血清IL-8含量又明显高于心功能Ⅱ级患者(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患者血清IL-8含量与动脉血气中PaO_2和pH值均成明显的负相关性,(r分别为-0.429和-0.613,P分别<0.02和0.01),而与PaCO_2成正相关性(r=0.889,P<0.01)。结论IL-8可能参与了慢性肺心病的发病过程,测定血清IL-8水平,对估测慢性肺心病患者的病情轻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肿瘤坏死因子- α(TNF- α)、白细胞介素6(IL- 6),白细胞介素8(IL -8)与肝纤维化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1999-01~2000-12沈阳市传染病院203例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 a、IL -8、IL- 6水平,并用电子胃镜检查了其中64例患者的食管静脉情况。结果 慢性肝病患者血清TNF- a、IL- 6、IL -8、透明质酸(HA)、层连蛋白(LN)、IV胶原C(IV- C)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 05)。TNF -α、IL- 6、IL -8与HA、LN、IV -C水平间均呈显著正相关(P<0 .01),与血清总胆红素(TBiL)、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及白、球蛋白比值(A/G)均密切相关(P<0. 01 )。食管静脉曲张患者血清TNF- α、IL- 6、IL -8水平较无食管静脉曲张患者升高,但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 .05)。结论 提示TNF- α、IL -6、IL- 8与肝纤维化密切相关,并可能反映肝脏损害程度。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白细胞介素 1(IL 1)、TNF α、白细胞介素 4 (IL 4 )对骨髓基质细胞白血病抑制因子 (LIF)和白细胞介素 6 (IL 6 )表达的调节。方法 :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测定各细胞因子作用下的LIF与IL 6水平 ,用逆转录 聚合酶链反应 (PT PCR)测定各细胞因子作用下的LIF与IL 6转逆子水平。结果 :在IL 1、TNF α作用下LIF与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IL 4作用下IL 6水平明显升高 (P <0 .0 5 ) ,而LIF水平却明显降低 (P <0 .0 5 )。结论 :IL 1、TNF α有上调骨髓基质细胞LIF与IL 6表达 ,IL 4能上调骨髓基质细胞IL 6表达 ,却下调LIF的表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