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提高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度的途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正日益广泛。为更充分地发挥系统应有的效能,文章结合印染用测色配色系统的生产实践,从测色、颜色质量控制、配色、数据管理和系统维护等方面给出了提高测色配色系统应用精确性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电脑测配色及滴料系统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阐述测配色及滴料系统的应用功能,对建立测配色数据库,应用智能化精明配色、开滴料的应用等举实例分析说明,总结了一些成功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3.
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皮革染色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介绍了计算机测色配色理论,阐述了应用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对皮革进行测色配色的方法。建立了皮革染色用基础数据库并应用所建数据库进行皮革配色打样。结果表明将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应用于皮革染色中部分代替人工配色辅助打样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思维士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染色配色中的应用,分析了配色准确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5.
探讨了思维士电脑测色配色系统在染色配色中的应用,并分析了影响配色准确性的因素。  相似文献   

6.
重点研究了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在锦纶织物配色中的应用,详细阐述了计算机测色配色系统中基础数据库的建立及检验方法,并应用基础数据库进行了配色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计算机测色配色技术可以应用于锦纶针织物自动电脑测配色中,并且对于彩色系列准确性高,对于灰色系列经过1~2次的修色可达到要求。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计算机测配色技术在印染小样系统中的应用。简要介绍了测配色的基本原理、染料基础数据库建立、配方数据管理、智能配色等内容,并对影响测配色精度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试验结果表明,该系统在保证测配色准确性的基础上,减少了循环校配色的次数,降低了生产成本。  相似文献   

8.
电脑测配色系统在纺织品颜色控制上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简单介绍了电脑测色配色的基本原理,论述了电脑测配色系统在颜色控制上的应用,分析了一体化染色生产线,电脑测配色系统可准确描述从制小样到成品织物一系列生产过程中颜色的性质及变化,据此调整配方或生产工艺条件,达到电脑预测效果,从而保证对纺织品颜色的控制。  相似文献   

9.
薛敏 《丝绸技术》1995,3(4):1-6
本文介绍了电脑测配色系统的硬件配置,配色原理,以及建立基础光学数据库,包括基础染样制作,测试,基础光学数据的处理及优化,并且就染色工业应用进行了探讨,该系统在丝绸印染上应用,配色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0.
阐述印染行业染色打样设备在技术升级转型中的应用,列举了在染色打样设备中电脑测配色系统、自动滴液系统、自动化料系统、红外线打样机及ERP管理软件等在印染打样中的应用优势。重点介绍了电脑测配色系统、自动滴液系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CCD数码相机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传统的电脑测色配色系统,首先通过光谱光度计,将纺织品上的颜色转变成反射率曲线,并自动输入计算机贮存,换算成染料的K/S值,建成配色专用的染料基础数据库,利用数据库进行自动配色的方法得到广泛应用.文章通过CCD数码相机代替传统的光谱光度计作为系统的成像摄入部分,采用人工神经网络技术对颜色进行识别、分类,并实现了配色.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的人工配色繁复、效率低而现有的计算机配色修色算法不能满足生产实践需求的问题,在MatLab软件中开发出了一套计算机辅助色纺纱配色系统,并对该系统中的配色模块和修色模块进行了改进。在配色模块,采用在[0 1]区间对未知参数M 值和对单色纤维初始配方赋值迭代的方法,改进了采用M 值平均数的方法以及基于最小二乘法的初始配方求解算法;在修色模块,采用单色纤维调整量中间函数差最小的方法,改进了基于最小二乘法的三刺激值或反射率修色算法。该模型经过1~2 次修色可得到色差小于1 的配色结果,能满足色纺纱生产中多组分、定比例的配色、修色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3.
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的建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建立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解决包装印刷中专色油墨配色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低的问题,采用X-RiteColor Master油墨配色系统,对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的建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油墨配色首先应在配色系统中建立完善的基墨数据库,配色时,采用分光光度计测试标准墨色的L*a*b*值,并输入配色系统,即可得出可选配方,根据配方配墨后进行油墨打样、色差比对,从而获得满意的专色油墨配色配方。应用所建立的专色油墨配色数据库进行专色油墨配色,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标准量化程度较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用于染色的神经网络计算机配色算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现有染色配色理论的现状,提出了基于神经网络的计算机配色算法,并进行了仿真试验.从仿真过程和结果看,BP网络具有学习能力,对于更新的工艺环境、新的染料系列、新的配方数据可以随时重新训练配色系统,从而实现配色系统的自动调整;还可以改变输入节点和输出节点数目,适应不同采样设备获取的色信息.简化了配色的算法,简化了基础数据的建立,有效减小了配方的色差.  相似文献   

15.
基于色彩管理的彩色喷墨打样系统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对比不同色彩管理系统控制下的打样对印刷颜色的模拟效果,在同一台Epson喷墨打样机上,分别应用EFI和ORIS系列色彩管理软件,寻找最合理的设置参数,并对颜色匹配效果进行优化。然后,再在专用的色空间对比模块中查看两者的输出色域及色差值,并与某一标准色域比较,查看它们的颜色匹配效果。结果表明:两款软件的打样平均色差都可以达到1.0以下,但ORIS的色差值更低,约为0.5,用ORIS色彩管理软件在Epson喷墨打样机上输出的彩色样张更接近印刷效果,而且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的蝴蝶色彩分析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蝴蝶蕴含着独特的自然美,是设计师重要的设计灵感来源。为厘清蝴蝶色彩及其搭配规律,更好地进行蝴蝶色彩重用,基于聚类算法和色彩网络对蝴蝶色彩进行分析和应用研究。首先,利用K-means聚类算法对单只蝴蝶8种不同角度的图像进行2次色彩聚类和主色提取,构建110只蝴蝶的6色标准色卡。其次,对蝴蝶标准色卡再次聚类,结合蝴蝶色彩实际搭配关系,构建了包含20个网络节点的蝴蝶色彩网络模型,并通过4个蝴蝶样本对色彩网络模型的可靠性进行验证。最后,以丝巾纹样配色设计作为应用案例,验证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作为配色辅助工具的可操作性和应用价值。案例表明,蝴蝶标准色卡和色彩网络模型可以为设计师在色彩设计过程中提供有效的辅助和支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缺少理想的混色模型现状和开发计算机混色配色系统的迫切需要,在对经验Stearns-Noechel模型优化和改善的基础上建立了适用于毛条混色应用需要的计算机配色预测数学模型。分析了基于优化的Stearns-Noechel模型实现混色毛条计算机配色的三刺激值配色原理及算法流程,提出在配方预测中修正误差的方法及配色效果的控制方法。依此开发的计算机混色配色系统,经过实际的配色实验检验,显示出快速、准确提供配方的能力,平均预测色差为0.614 CIELab单位,证明开发的配色系统对毛条混色产品的配色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8.
计算机辅助配色系统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殷秀莲  程显毅 《纺织学报》2006,27(3):106-110
计算机辅助配色系统的使用过程可分为前续、主体、后续3个阶段,即染料及工艺选择、用量计算和配方选择。通过以配色系统使用三阶段为主线,综述了配色相关技术的研究状况,指出了普遍存在对前、后续2个阶段的自动化研究忽略的问题,对主体阶段3种主要配色方法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以非精确数值计算方法为基础的配色系统方案。  相似文献   

19.
程璐  马崇启  周惠敏  王颖  夏鑫 《纺织学报》2022,43(10):38-44
为提高色纺纱计算机配色算法的精准性及适用性,针对目前配色算法难以同时保证理论计算的色差值及配比相对偏差同时最小的问题,以全光谱配色算法为基础,结合经典Stearns-Noechel光学理论模型,探索人眼视觉特性以确定视觉特性对不同波长下反射光的敏感系数,并将其引入配色算法中进行加权计算,预测单色纤维混合配比,同时,综合预测色差值、配比相对偏差值及欧式距离等对配色效果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引入泊松分布赋值人眼敏感系数的配色算法结果最优,平均预测色差值为0.29,且均在1以内,平均配比相对偏差值为0.612,最小,欧式距离均值为0.087,相对较小;改进之后的配色算法通过一次计算即可实现预测色差值最小,且预测配比精准,针对色纺纱可初步实现计算机精准配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