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目的观察研究通脉降脂丸对高血压病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以及斑块性质的影响。方法选择132例经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明确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结果两组患者用药前后对比,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总胆固醇(TC)、三酯甘油(TG)、斑块性质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脉降脂丸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降低高血压病患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TC、TG,改善斑块性质,并且作用效果与阿托伐他汀钙片近似。  相似文献   

2.
现代医学认为,冠心病病理表现特征是动脉内膜散在斑块的形成,其中脂质是粥样硬化斑块基本成分,若冠状动脉有大量粥样硬化斑块,便成为冠状动脉脂质斑块。迄今,中医界对冠状动脉脂质斑块病因病机的认识尚未达成共识,笔者现就此探讨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益气化瘀胶囊调节血脂,特别是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以及调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效果及机理。方法将80只大鼠分为4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以及正常组);模型组、实验组、对照组喂饲高脂饲料造模,实验组同时予益气化瘀胶囊喂饲,对照组同时予辛伐他汀胶囊喂饲。采用酶法测定总胆固醇(TC)、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甘油三酯(TG);采用组织病理学常规染色技术(苏木精-伊红法)和特殊染色技术(苏丹Ⅲ法)检测冠状动脉以及肝、肾、脑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实验组、对照组、正常组调节血脂和调控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以及对脂质在肝脏代谢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益气化瘀胶囊通过益气活血化瘀通脉的作用,可有效调节血脂代谢,特别是降低血清LDL-C的含量,控制延缓或逆转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5.
研究显示,近年来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而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增加或者斑块形成为卒中独立危险因素,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实施一项有效的治疗十分重要,能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能早期康复。因此,本次研究对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应用及对巨噬细胞极化的影响研究进行相关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通脉消斑I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确诊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口服通脉消斑I号,对照组60例口服普拉固、拜阿斯匹林;服药前后记录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内皮素(ET)、丙二醛(MDA)、C反应蛋白(CRP)、血脂、CCAD、IMT、SV、DV、RI、PI及斑块体积和性质。结果治疗组SOD明显升高,而ET、MDA、CRP明显降低;治疗组患者CCAD增加、IMT变薄、SV增加、DV增加、RI减少、PI增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积缩小、性质改善,与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通脉消斑I号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明显,且无任何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7.
《陕西中医》2013,(2):160-162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CAS)斑块的临床疗效,评价联合用药后稳定与消退斑块的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与治疗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单用阿托伐他汀片)的基础上加用丹黄通脉胶囊(丹参、黄连、葛根、三七),观察治疗1年后,血脂、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变化。结果:治疗组较对照组治疗后血脂下降、颈动脉斑块面积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托伐他汀片联合丹黄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疗效好、不良反应较少。  相似文献   

8.
<正>"悄无声息"存在于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是人体健康的"隐蔽敌人",一个小小斑块的破裂足以在几分钟之内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周围类似的悲剧并不鲜见,时有发生。因此,寻找斑块的"蛛丝马迹",及早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症状来初步判断体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胸部疼痛胸部疼痛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应血液的主要渠道,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就会影响心肌供血。斑块形成早期体积较小,对血流影响  相似文献   

9.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相似文献   

10.
冠心病 (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性卒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需紧急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者 )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结果 ,因此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粥样斑块破裂的机理并寻找稳定斑块的有效措施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软性富含脂质的核心及纤维帽所构成 ,不稳定斑块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纤维帽是由胶原纤维和平…  相似文献   

11.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疾病也经常充斥在我们的耳畔,让大家对这病名不再陌生,但为什么叫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是怎样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为什么又被称作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能否通过服药来稳定易损的粥样硬化斑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目前已经到了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春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脑,安享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2.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目前仍然是内科常见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故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成为减少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和发展的结果。在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局部炎症反应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3.
C反应蛋白(CRP)是非特异性、急性炎症反应的标志物,由炎症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刺激肝细胞分泌的急性期蛋白质。CRP被公认为是最有价值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它的升高可以提示许多炎症事件的发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冠心病的发生、发展与炎症密切相关。动脉粥样硬化是冠心病的病理基础,炎症贯穿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的始终,而急性炎症又是导致粥样斑块不稳定,引起急性冠脉事件发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益肾活血通脉汤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益肾活血通脉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60例发生一次脑梗塞或短暂性脑缺血(TLA)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第一组服中药益肾活血通脉汤,每天服2次,每次200ml;第2组服肠溶阿斯匹林片,每天服50mg。两组患者服药3个月为1个疗程,均连续服2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颈总动脉、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面积、血流速度、弹性及阻力变化情况。结果:中药组比西药组更能缩小颈动脉斑块,且两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结论:益肾活血通脉汤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使用安全,副作用小。  相似文献   

15.
目的:在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调脂汤,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对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是否具有更好的疗效。方法:81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其中对照组40例,给予降压药+调脂药物(辛伐他汀20mg 1/晚)12周。治疗组41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中药调脂汤治疗12周。观察治疗前后颈动脉斑块积分Crouse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颈动脉斑块Crouse积分有显著差异,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法对于高血压颈动脉粥样硬化具有更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疏肝益肾通脉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照组 5 0例 ,应用单硝酸异山梨醇酯、倍他乐克治疗。治疗组 5 6例 ,以疏肝解郁、补肾助元、活血止痛为治则 ,自拟疏肝益肾通脉汤从肝从肾治疗 ,西医治疗同对照组。 2组均治疗 8周观察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心律失常、心电图改变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或P <0 .0 1 )。结论 常规西药联合疏肝益肾通脉汤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绞痛有良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珐选择89例临床确诊的具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胸痹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中的有关标准判别中医体质类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①89例患者中,正常体质者(即平和质)4例次,占总例次的3.51%;病理体质者110例次,占总例次的96.49%。病理体质中,血瘀质出现频率最高(26.32%),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②89例(114例次)患者中51例(72例次)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例(42例次)未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③所有72例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多出现在湿热体质(18.18%),钙化斑块多出现在阳虚体质(40.00%),而复合斑块多出现在血瘀体质(60.00%);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此三类体质中呈现出的差异比较明显(P=0.002),其中软斑块与钙化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明显(P=0.003);软斑块与复合斑块在体质分布上也具有很大差异(P=0.003),而钙化斑块与复合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不明显(P=0.874)。结论冠状动脉软斑块与非软斑块在胸痹病患者体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软斑块最常见于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自拟化浊通络汤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内中膜厚度及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将78例颈动脉粥样硬化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化浊通络汤治疗,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治疗。结果:化浊通络汤能够逆转增厚的动脉内中膜厚度,使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粥样硬化斑块数目减少,与对照组比较有差异性(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能够逆转增厚的动脉内中膜厚度,使粥样硬化斑块面积缩小,数目减少,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采取益气通脉汤辅助治疗,并观察其对患者心功能及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 BNP)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1月,到我院进行治疗的6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心脏病心力衰竭患者,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对症治疗;观察组34例,加入益气通脉汤辅助治疗。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06%,对照组为82.35%,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NT-pro BNP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益气通脉汤辅助治疗能够改善患者心功能,增强心肌收缩能力,降低NT-pro BNP水平,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降脂通脉胶囊治疗颈动脉硬化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降脂通脉胶囊对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0例确诊颈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加服丹参,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服降脂通脉胶囊6个月,于治疗前后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大小,并观察用药前后患者血脂变化。结果治疗6个月后,治疗组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明显减小,血脂较治疗前明显降低。结论降脂通脉胶囊能改善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且可以降低血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