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冠心病 (CHD)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 ,也是最常见的死亡原因之一。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包括急性心肌梗死、心性卒死、不稳定型心绞痛及需紧急行冠状动脉球囊扩张成型术或冠状动脉搭桥术者 )常是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基础上发生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的结果 ,因此 ,研究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及其粥样斑块破裂的机理并寻找稳定斑块的有效措施 ,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1 动脉粥样硬化 (AS)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是由软性富含脂质的核心及纤维帽所构成 ,不稳定斑块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侵润。脂质核心富含胆固醇和胆固醇酯 ;纤维帽是由胶原纤维和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降脂消斑片对鹌鹑动脉粥样硬化(AS)模型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方法:采用单纯高脂饲料喂养方法复制鹌鹑AS模型。分别给予降脂消斑片高、中、低剂量及阳性对照组药物辛伐他汀片、脂降宁片治疗。观察对主动脉及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比较,降脂消斑片高、中剂量组可减轻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脂消斑片能减轻鹌鹑AS模型的主动脉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及血管内膜的脂质浸润程度。  相似文献   

3.
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冠状动脉脂质斑块沉着、粥样硬化和(或)冠状动脉痉挛、狭窄,导致血流受阻,心肌血液供应减少或中断而产生的一组症候群。由于中医无冠状动脉的论述,古医籍中从未论及冠状动脉的病变,故中医并无冠心病的病名。  相似文献   

4.
冠状动脉内膜的脂质条纹和纤维粥样斑块的局部微观表现与中医“积证”大致相同,因其发病部位在脉道,可归属于“脉中积”范畴。文章从“脉中积”角度认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阐述了其病理,病因病机,提出了通过先天和后天的调理,以益肾健脾为本,提高人体正气,固护血管内皮,抵御脂质内侵,达到“治病求本”。除涤痰化瘀之外,还强调了软坚散结大法,以抑制斑块发展,逆转斑块结构,延缓动脉粥样硬化进程,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痛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痛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痛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6.
血脂异常是导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脑血栓形成、糖尿病、脂肪肝、肥胖症、胆石症等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血脂异常的危害在于过多的脂质在动脉内壁沉积,形成粥样硬化斑块,造成动脉狭窄,血流受阻,靶器官供血减少。因此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高危斑块的血管内超声特征。方法选择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1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严重病变组(管腔狭窄率70%)40例以及临界病变组(管腔狭窄50%~70%)70例。应用血管内超声(IVUS)检测并比较2组患者的冠脉斑块的性质、外弹力膜的面积、管腔面积、斑块面积(PA)、斑块负荷(PB)以及血管重构指数等。结果 IVUS发现临界病变组主要为脂质斑块,占65%,严重病变组脂质斑块占43%,严重病变组病灶处的血管EEMA、PA以及PB均明显大于临界病变组(P均0.05)。结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具有典型的高危斑块特征,IVUS能够引导冠脉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8.
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是以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糜烂,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它是包括不稳定心绞痛、非Q波心肌梗死的一系列病症。长期的临床实践发现,许多患者的临床症状各异,其冠状动脉却有着非常相似的病理生理现象,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转为不稳定,继而破裂导致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9.
急性冠脉综合征A C S)是20世纪80年代以后提出的新概念,它包括心源性猝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和不稳定型心绞痛。A C S的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或侵蚀,继而发生破裂、糜烂、出血,并在此基础上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可致心肌梗死,甚或心脏猝死,是当今社会危害人体健康的主要原因之一。过去,人们认为急性冠脉缺血事件是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缓慢进行性增大,而堵塞管腔所致。但近来已肯定炎症反应、脂质代谢、斑块动力学、血小板和凝血系统是一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反馈环路,动脉粥样…  相似文献   

10.
李祥国 《中医杂志》2014,(19):1699-1701
介绍运用调肝通脉汤消退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体会。认为冠心病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与肝密切相关,肝伤则木病及火,心脉筋膜失养而受损,气滞血瘀阻于脉络,厚浊水谷精微积于脉络,而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基于此认识,提出疏肝补肝即调肝治法,拟方调肝通脉汤治疗。  相似文献   

11.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目前仍然是内科常见病中死亡率较高的疾病之一。故冠心病的三级预防成为减少本病死亡率的关键。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发生和发展的结果。在粥样斑块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局部炎症反应所起的作用日益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性质和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择252例经过冠状动脉造影患者,常规做颈动脉B超检查。依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冠心病组和对照组。根据冠心病组冠状动脉造影时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分为3个亚组。结果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状动脉狭窄之间呈线性相关,随着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加重,颈动脉粥样斑块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有显著的相关性。对于冠心病高危人群,常规颈动脉超声检查可用于估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状况。  相似文献   

13.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  相似文献   

14.
急性冠脉综合征(ACS) 是一组由急性心肌缺血引起的临床综合征,病理基础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As)斑块破裂(rupture)或糜烂(erosion)[1],引起继发完全或不完全闭塞性血栓形成的一组临床综合征,而斑块中胶原含量,特别是覆盖斑块脂质坏死核心的纤维帽中胶原含量[2]对斑块稳定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 将冠心病组5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患者通过中医辨证分为血瘀证组与非血瘀证组.73例非冠心病对象(门诊体检者)做为对照组,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和中医证候评价。结果冠心病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91.4%,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74.1%;对照组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占71.2%,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是49-3%。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冠心病血瘀证患者中92.5%有内中膜增厚,90.0%被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非血瘀证组内中膜增厚占88.9%。粥样硬化斑块发生率占38.9%。两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1)。二元定序变量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为0.540,P=0.000,P〈0.01,即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与血瘀证显著相关。结论 冠心病血瘀证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有一定关系,颈动脉超声检查有可能成为诊断冠心病血瘀证的依据之一。尽早在中医临床上干预治疗血瘀证,可能有助于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减少急性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也在不断攀升,冠状动脉粥样硬化这一疾病也经常充斥在我们的耳畔,让大家对这病名不再陌生,但为什么叫粥样硬化、粥样硬化斑块是怎样形成的、粥样硬化斑块为什么又被称作是人体内的不定时炸弹、能否通过服药来稳定易损的粥样硬化斑块,大家可能并不熟悉。目前已经到了心脑血管病高发的春季,掌握了相关知识和防范措施,才能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心脑,安享美好的春天。  相似文献   

17.
<正>"悄无声息"存在于血管中的粥样硬化斑块是人体健康的"隐蔽敌人",一个小小斑块的破裂足以在几分钟之内夺走一个鲜活的生命,在我们周围类似的悲剧并不鲜见,时有发生。因此,寻找斑块的"蛛丝马迹",及早防治,显得尤为重要。专家指出,可以通过一些微小的症状来初步判断体内是否有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存在。胸部疼痛胸部疼痛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的典型症状。冠状动脉是为心脏供应血液的主要渠道,一旦出现粥样硬化斑块就会影响心肌供血。斑块形成早期体积较小,对血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冠状动脉粥样硬化(AS)是冠心病发生的病理基础,粥样斑块的形成、发展和破裂过程均有炎症递质的参与。传统炎症标志物的流行病学研究都已表明炎症过程与冠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和急性心血管事件发生有关。脂蛋白相关磷脂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胸痹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及其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珐选择89例临床确诊的具有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胸痹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和判定》中的有关标准判别中医体质类型;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判断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性质,并分析其与中医体质类型的关系。结果①89例患者中,正常体质者(即平和质)4例次,占总例次的3.51%;病理体质者110例次,占总例次的96.49%。病理体质中,血瘀质出现频率最高(26.32%),其他依次为痰湿质、气虚质、湿热质、阳虚质、阴虚质、气郁质和特禀质。②89例(114例次)患者中51例(72例次)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38例(42例次)未出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③所有72例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中,软斑块多出现在湿热体质(18.18%),钙化斑块多出现在阳虚体质(40.00%),而复合斑块多出现在血瘀体质(60.00%);不同性质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在此三类体质中呈现出的差异比较明显(P=0.002),其中软斑块与钙化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比较明显(P=0.003);软斑块与复合斑块在体质分布上也具有很大差异(P=0.003),而钙化斑块与复合斑块的体质分布差异不明显(P=0.874)。结论冠状动脉软斑块与非软斑块在胸痹病患者体质分布上有显著差异,软斑块最常见于湿热质、痰湿质和气虚质。  相似文献   

20.
40例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心肌梗死是指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基础上,发生冠状动脉血供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心肌严重、持久的缺血而坏死,其基本病因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造成管腔严重狭窄和心肌供血不足,而侧支循环未充分建立并且出现管腔内血栓形成,粥样斑块破溃出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