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系统最常见的病理过程,如何用中医药方法,有效的预防和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已受到临床广泛关注。目前中医药在这方面的研究已取得一定的进展,综述如下。1平滑肌细胞(SMC)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及转化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生长因子与癌基因是影响动脉平滑肌细胞的主要因素。近年来,从基因表达分子水平调控这一根本原因入手,进行中医药抗AS的研究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唐利龙[1]等研究证实,川芎嗪具有直接抑制血管SMC生长分裂作用。观察川芎嗪对培养血管SMC前胶原基因转录的影响,发现…  相似文献   

2.
动脉粥样硬化(AS)是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急性心血管病(包括心肌梗死)发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加强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迫在眉睫。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川芎嗪在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效果显著,可以发挥保护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抗血小板聚集、调节血脂浓度、抗纤维化等作用。文章综述了川芎嗪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川芎嗪对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ox-LDL) 致人内皮细胞ECV304 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探讨其在动脉粥样硬化防治中的意义.方法 ox-LDL诱导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以0.5 mg/ml川芎嗪干预24 h,试剂盒测定细胞培养液中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含量以及细胞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 、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 川芎嗪对ox-LDL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诱导的损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主要是显著提高了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酶SOD 、GSH-Px的活性.结论 川芎嗪对ox-LDL导致內皮细胞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机制与其抗氧化效应有关.  相似文献   

4.
钱丽 《江苏中医药》2007,39(7):61-62
目的:探讨川芎嗪与川芎嗪微囊在不同时间对HUVEC细胞ICAM-1表达的影响,从细胞水平来解释川芎嗪微囊与炎细胞之间的相互关系.方法:实验分川芎嗪微囊Ⅰ组(90 μg/ml川芎嗪)、川芎嗪微囊Ⅱ组(180 μg/ml川芎嗪)、川芎嗪药物组(90 μg/ml川芎嗪)和正常对照组,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加入不同药物后不同时间HUVEC细胞ICAM-1的表达情况.结果:川芎嗪可时间依赖性地诱导HUVEC细胞中ICAM-1的表达,而川芎嗪微囊在一定时间内可促进ICAM-1的表达,这种上调作用在24 h达到最强.结论:川芎嗪微囊对HUVEC细胞中ICAM-1表达的诱导呈一定的量效关系,并具有缓释和累积效应.  相似文献   

5.
《辽宁中医杂志》2015,(11):2245-2248
川芎嗪是活血药川芎的有效成分,其抗肿瘤作用日渐受到关注,文章查阅了近十年关于川芎嗪抗肿瘤研究的文献报道,从影响肿瘤细胞增殖与凋亡、侵袭与转移、耐药、肿瘤免疫、增效减毒等方面对川芎嗪的抗肿瘤作用进行了综述,发现川芎嗪可从多个途径、多个靶点对肿瘤的生长、侵袭、耐药等产生抑制作用,临床上与放化疗配合应用可起到的良好的增效减毒作用。  相似文献   

6.
克氏鳌虾壳聚糖是从江苏等地区富产的克氏鳌虾外壳中提取制备的一种碱性氨基多糖,临床作用十分广泛,本文从其对机体调节脂代谢、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免疫作用、调节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等方面总结了克氏鳌虾壳聚糖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提供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克氏鳌虾壳聚糖是从江苏等地区富产的克氏鳌虾外壳中提取制备的一种碱性氨基多糖,临床作用十分广泛,本文从其对机体调节脂代谢、提高抗氧化活性、增强免疫作用、调节内皮细胞和平滑肌细胞生长等方面总结了克氏鳌虾壳聚糖在抗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作用机制和研究进展,为进一步研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新药提供思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川芎嗪在Caco-2细胞单层模型的转运特征以及对P-糖蛋白(P-gp)表达的影响.方法 MTT法确定川芎嗪对Caco-2细胞单层模型作用的安全浓度范围;以Caco-2细胞单层模型研究川芎嗪的双向转运机制,以表观渗透系数(Papp)为检测指标,考察时间、药物浓度以及P-gp抑制剂维拉帕米对川芎嗪转运的影响;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川芎嗪对P-gp表达的影响.结果 从顶侧(AP)到底侧(BL) (AP→BL),川芎嗪的Papp> 10-6 cm/s,表明其吸收性良好;川芎嗪的转运量与其浓度和时间呈正相关,且川芎嗪AP→BL的转运量明显大于BL→AP的转运量;川芎嗪不仅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同时也抑制P-gp表达.结论 川芎嗪在Caco-2细胞模型的转运方式为被动转运,且受到P-gp的外排作用,并对P-gp的表达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钱超 《内蒙古中医药》2014,(23):107-108
目的:针对川芎嗪对心血管的药理作用及临床作用进行研究分析。方法:搜集近年来针对川芎嗪对心血管疾病药理作用的文献及对心血管疾病进行治疗的实验文献,并进行系统的研究分析。结果:川芎嗪对于治疗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的作用,能够保护血管内皮、抗动脉粥样硬化、抗心肌纤维化、抗炎、抗激素硬化、抗血小板等。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川芎嗪不仅能够用于预防冠心病支架术后再狭窄、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冠脉综合症、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等心脑血管疾病,还能够用于慢性肾衰、肺心病、紧张型头痛、门脉高压等多种疾病的治疗。结论:川芎嗪对临床多种心血管疾病有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10.
川芎嗪创伤修复相关性作用机制研究及临床应用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中的主要活性生物碱,是一种具有多种生物活性新型钙离子拮抗药,临床上广泛用于治疗瘀血性病变。随着药理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创伤修复作用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重视,文章从川芎嗪在创伤修复方面的机制研究及其在临床应用方面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1.
中药防治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中药对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RI)的防治已成为中药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新领域,动物和部分临床研究表明中药能够抑制I/RI,且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关注中药作用机制的阐明,文章从中药复方或复方提取物、中药对有效组分以及来源于单味中药的活性成分3个方面,概述近5年来中药防治I/RI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中药研发和临床选药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2.
刘杨  陈凤彩  杨长福  林昶 《中草药》2015,46(22):3427-3433
组织蛋白酶来源于细胞内溶酶体,种类和功能多样,其在维持人体新陈代谢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出双重作用,其适度表达可促进组织或细胞的活化、增殖与代谢,对人体起到积极的作用,而过度表达又成为某些疾病发生发展的诱因,成为某种消极因素。中药作为传统医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来源广泛且副作用低,对组织蛋白酶的影响起着不可忽视的积极作用。目前,中药对于组织蛋白酶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并且发展缓慢。综述近年来国外关于组织蛋白酶的部分研究理论和国内关于中药在组织蛋白酶方面的研究内容,为中药干预治疗对组织蛋白酶诱发相关疾病研究提供部分参考。  相似文献   

13.
随着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直接导致糖尿病性骨质疏松的发病率也随之上升,并且本病容易引起骨折等不良后果,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并带来巨大经济负担。目前DOP的治疗,主要以抗骨质疏松药物治疗为主,然而此类药物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且价格昂贵,有些患者对其不良反应不能耐受。目前急需对糖尿病骨质疏松的发生机制进行研究,并寻找更经济有效的治疗方法。由此,中药的抗骨质疏松作用逐渐受到重视。中医药治疗糖尿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肯定了中医药的疗效,中药或中西药结合已经在临床上非常普遍应用。现从糖尿病骨质疏松的病因病机、辨证论治、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窦攀  王学美 《环球中医药》2010,3(4):302-306
糖尿病前期属于中医“脾瘅”、“食郁”范畴,几乎所有的糖尿病患者都要经过这一阶段,因此对其进行早期干预,是预防糖尿病发生的关键。糖尿病前期是中医治疗的优势病种,古今中医学者对该期病因病机的研究为临床实践提供了丰富的理论基础,近年国内也有医家对该期患者证候特点和规律进行了研究。对糖尿病前期患者运用中医辨证论治的原则进行早期干预意义重大。为了强调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本文综述了糖尿病前期的病因病机和证候研究。  相似文献   

15.
2013年度冠心病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及基础研究均取得可喜进展:冠心病中医病因病机有所创新;中医证候研究取得多方面进展;多项临床试验证实中医药在冠心病预防及患者预后改善方面的作用;中西医结合防治冠心病的基础研究也逐渐深入,作用靶点及作用机理被进一步阐明。在此基础上,本文亦指出了研究发展趋势以及目前研究的不足,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章德林  汤丹丰  郑琴  杨明  刘丹  唐宇 《中草药》2015,46(24):3771-3778
细菌的耐药性和抗生素的副作用严重困扰着医药学界,单靠化学药治疗已无法解决这一难题。在现代预防和控制细菌性感染疾病中,中药发挥了积极作用。中药药源广泛,治疗细菌性感染疾病具有副作用小、细菌耐药性较少等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通过对近15年的文献和临床试验报道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中西医对感染的认识和治疗方案以及中药抗感染作用的研究现状,对中药复方、单味药及其所含化学成分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研究进行分析,为抗感染中药的应用和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肿瘤的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中医药逆转MDR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单一药物或单一提纯成分方面,而关于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研究较少。本文对近年来中药复方逆转MDR的相关研究作一总结,发现研究者分别从抑制P-糖蛋白(P-gp)的酶活性、降低多耐药基因1信使核糖核酸(MDRlmRNA)表达、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下调B细胞淋巴瘤-2(Bcl-2)的表达等方面解释了其的作用机制。但是多数研究仅限于一个或两个靶点蛋白,未能提出具体的分子通路。笔者结合自身研究基础,分析MDR形成机制中一条比较重要的磷脂酰肌醇3-激酶/A蛋白激酶/核因子.KB(P13K/AKT/NF-κB)分子通路,并借此探讨中药复方逆转肿瘤MDR研究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8.
中医药对支气管哮喘白介素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医学证实白细胞介素与支气管哮喘密切相关。白细胞介素参与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过程,它被作为研究支气管哮喘的重心和治疗的靶点被重视,是现今支气管哮喘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我国中医药工作者以白细胞介素为切入点研究了中医药作用于支气管哮喘时白细胞介素的变化,取得了很多成果。文章从单昧药的研究、古方的研究、外治法的研究等四个方面综述了中医药治疗支气管哮喘的与白细胞介素相关的临床和实验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9.
中药及其复方药理学研究逐渐采用了血清药理学的方法,这成为一种新思路越来越被重视.本文就血清药理学在相关研究中的背景、方法学探讨、优势与问题等情况进行了综述,并对其独特的价值及其在中药和复方药理研究当中的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以既病防变的宏观治病思路深入剖析,探讨其与自噬可能存在微观联系。认为自噬作为一种自我保护性的细胞死亡,对维持细胞及机体内环境稳态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发现自噬水平的高低影响着宫颈癌前病变的发生发展,具有双向调节作用。中医既病防变理论包含了早期治疗及防止传变两层含义,抓住宫颈癌前病变这一黄金期进行调控的思路,与中医"既病防变"理论不谋而合,从中医微观辨证角度探讨,自噬机制与人之"正气"相类,自噬维持的稳态即"阴平阳秘"状态,既病防变理论原则下需要早期扶正制邪及平衡阴阳,防止疾病传变,当下中医药对细胞自噬的调节作用已有一定的实验论证,但证据不够充分,其中的调控机制仍亟待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