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94 毫秒
1.
玉米须富含多种生物活性成分,开发以玉米须为主、其他辅料为辅的茶饮产品对缓解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等有重要意义。梳理当前主要购物APP上玉米须茶饮产品的主要辅料成分,并以黑糯玉米须为主材料,与梳理得出的辅料分别进行搭配,比较质量比在1∶2、1∶1和2∶1条件下水提液中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结果表明,8款购物APP销售的139种玉米须茶饮产品中,筛选出了桑叶、山楂、葛根等出现次数占总产品数比例超过20%的13种辅料。黑糯玉米须与大多辅料在质量比2∶1条件下,水提液中总多糖、总皂苷和总黄酮等生物活性成分含量均处于较高水平,但抗氧化能力表现一般。采用隶属函数值法综合考虑生物活性成分和抗氧化能力得出,黑糯玉米须分别与葛根、栀子、菊花、陈皮、苦荞在质量比2∶1搭配下的综合效应最佳。综上,1.5 g黑糯玉米须与0.75 g葛根、栀子、菊花、陈皮、苦荞搭配可作为玉米须袋泡茶潜在的产品进行开发。  相似文献   

2.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大麦、甜叶菊、绿茶为辅料,通过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以感官指标为评价标准,研制了玉米须大麦茶,其最佳配方为玉米须4g、大麦0.52g、甜叶菊0.08g、茶0.1g。玉米须大麦茶浸泡液多糖含量99mg,玉米须多糖浸泡得率70%左右。  相似文献   

3.
以苦丁茶、多穗柯甜茶、绿茶为主要原料,研究了一种拼配袋泡茶的制备方法。采用正交试验设计、感官评价法得到拼配袋泡茶最佳工艺参数:m(苦丁茶)︰m(多穗柯甜茶)︰m(绿茶)=2︰5︰5,粉碎后20~60目过筛搅拌混匀后于热风循环烘箱中60℃左右烘干,此时产品感官品质最佳。所得袋泡茶呈茶黄色、滋味醇厚,有苦丁茶特有的回甘。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松针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以及研制松针复合袋泡茶。方法:采用乙醇浸提法对马尾松松针中的总黄酮进行提取,采用正交试验设计用L9(34)优化确定出最佳提取工艺。将马尾松松针与山楂、决明子、绿茶复合配伍研制复合袋泡茶。结果:松针中总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为提取温度为40℃、提取时间为180min、乙醇浓度为80%、料液比为1∶12,提取率为6.42%;复合袋泡茶的最佳配比即粒度40—60目、净含量为1.5g、茶叶量20%。结论:该工艺实现了松针总黄酮提取工艺的优化,复合袋泡茶呈色泽鲜明的黄绿色,香气浓郁怡人、口感清爽,是一款具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饮料。  相似文献   

5.
张艳  李海涛  周鸿立 《食品科学》2012,33(18):133-137
采用响应面法优化玉米须黄酮的提取工艺条件。以乙醇体积分数、提取温度、提取时间和料液比为考察因素,黄酮提取率为响应值,进行四因素三水平Box-Behnken试验设计,获得多元二次回归方程;考察玉米须黄酮体内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最佳提取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58%、提取温度78℃、提取时间1.7h、料液比1:26(g/mL),此工艺条件黄酮得率为0.41%。玉米须黄酮能够降低血清和肝脏中的丙二醛含量,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能力。  相似文献   

6.
苹果皮复合袋泡茶的研制及其抗氧化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苹果皮和安吉白茶为原料,经过筛选配方,研制了具有保健功能的新型复合袋泡茶;并采用化学模拟体系测定了该袋泡茶清除DPPH·和ABTS˙+的能力.采用全血总抗氧化能力(TAC)评价了其生物抗氧化效应.结果表明,苹果皮和安吉白茶在质量比为4:1,每袋规格为3g时,感官评价得分最高.苹果皮复合袋泡茶对自由基的清除能力很强,其...  相似文献   

7.
以玉米须、沙棘、山楂、甘草为原料,通过正交试验确定口服液最佳配方,并对其抗疲劳功能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口服液最佳配方为玉米须提取液55%,沙棘提取液25%,山楂提取液10%,甘草提取液6%,三氯蔗糖0.20 g/kg;有效成分含量:多糖15.01 mg/mL,黄酮0.1 mg/mL;口服液组对比玉米须提取液、沙棘提取液、阳性对照组及蒸馏水的小鼠负重游泳时间延长、肝糖原含量增加、血清尿素含量降低,具有较好的抗疲劳效果。所配口服液风味独特,清爽润滑,口感柔和,抗疲劳功能显著。  相似文献   

8.
以玉米须为主要原料,菊花和甘草为辅料,研制袋泡茶。首先探讨玉米须、菊花和甘草的添加量对袋泡茶口感的影响,采用人工品尝最佳工艺参数,即玉米须1.8 g,菊花0.9 g,甘草0.3 g。在此基础上采用单因素试验的方法确定冲泡参数的范围。最后利用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冲泡条件为:冲泡次数2.21次,冲泡时间33.53 min,加水量171.56mL时,所测多糖含量66.22 mg/g,黄酮含量2.26 mg/g。研制的产品口感淡雅、色泽均一,在确定的冲泡工艺条件下能最大程度保留活性成分含量,是一种具有开发前景的功能性产品。  相似文献   

9.
以苦荞和竹叶为主要原料,研制风味独特并有一定保健功能的袋泡茶。采用正交试验和模糊数学评价方法,研制的最佳袋泡茶配方是:苦荞1.34g、竹叶0.17g、山楂0.35g、枸杞0.16g、甘草0.05g。  相似文献   

10.
方敏  占才贵  宫智勇 《食品科学》2009,30(18):206-208
以乙醇体积分数、浸提时间、固液比、提取温度为考察因素对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条件进行正交设计试验,并用DPPH 和FRAP 两种方法测定了总黄酮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玉米须总黄酮提取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乙醇体积分数40%、提取时间2h、固液比1:25(m/V)、提取温度80℃,此时玉米须总黄酮的提取率为1.67%;玉米须总黄酮的抗氧化作用明显,对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达到77.18%,总抗氧化能力FRAP 值为691.04μmol/L。  相似文献   

11.
王鸥  李涛  吴薇  籍保平 《食品科技》2012,(2):2-5,10
对从红茶菌中分离出的菌株(Gluconacetobacter sp.A4)进行研究,分别以红茶、荷叶、荷叶与山楂、荷叶与决明子为底物进行发酵,以传统红茶菌混合发酵为对照,通过对其产物D-葡萄糖二酸-1,4-内酯含量等指标的测定来评价发酵效果,同时研究了不同底物红茶菌发酵液对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发酵8 d的情况下,以荷叶山楂A4发酵液发酵最为充分,其次为红茶A4发酵液。红茶A4发酵液的D-葡萄糖二酸-1,4-内酯(DSL)生成量最高。各发酵液对脂肪酶的抑制作用以红茶A4发酵液抑制作用最强,荷叶A4发酵液次之;对α-淀粉酶的抑制作用,以荷叶决明子A4发酵液的抑制率最高,红茶A4发酵液次之。不同红茶菌发酵液对消化酶的活性具有抑制作用,为其减肥机理的研究以及功能饮料的开发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2.
摘 要: 目的 研究山楂、荷叶、普洱茶对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大鼠脂质代谢的影响。方法 利用斯普拉-道来氏(sprague-dawley, SD)雄性大鼠制作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模型, 通过检测体重、血脂水平、肝脏系数、体脂比等生理生化指标, 观察肝脏、肾周脂肪组织病理变化, 分析山楂、荷叶、普洱茶膳食干预对脂质代谢的影响。结果 山楂、荷叶、普洱茶及复合组均能抑制大鼠体重的增长, 调节血脂水平, 同时降低肝脏指数和体脂比, 其中复合组的效果最佳; 山楂、荷叶、普洱茶单用对肥胖大鼠受损的肝脏组织、脂肪细胞改善效果欠佳, 三者联用可明显减少肝脏炎性浸润和脂肪堆积的病变情况, 有效抑制脂肪细胞数量的增多和面积的增大。结论 山楂、荷叶、普洱茶联用可有效调节肥胖大鼠脂质代谢。  相似文献   

13.
以荷叶、桑叶、普洱茶为原料,添加山楂、冬瓜、梨等清汁调味,特别添加减肥因子左旋肉碱和能量缓释因子异麦芽酮糖,研制有助于减少体内脂肪的保健饮料。结果表明:荷叶、桑叶、普洱茶物料配比为5:2:3;最佳浸提条件为料水比1:50,浸提温度90℃,浸提时间30min;调配比例为荷叶混合提取液40%,梨汁5%,冬瓜汁3%,山楂清汁2%,异麦芽酮糖4.5%,左旋肉碱0.06%,柠檬酸0.04%,小苏打0.02%,阿斯巴甜0.005%,安赛蜜0.005%。  相似文献   

14.
均匀设计优选玉米须中总黄酮和多糖的水提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设定提取次数、浸泡时间、提取时间、溶媒用量等为影响因素,以多糖浸出量、黄酮浸出量和浸膏得率为评价指标,在单因素分析的基础上应用均匀设计优化提取工艺.其最佳工艺条件为:加水浸泡90 min,提取2次,加水量为38,36倍,提取时间1.75,1.5 h.在该提取条件玉米须中黄酮和多糖的提取量较高.  相似文献   

15.
弓威  顾丰颖  贺凡 《食品科学》2015,36(20):115-119
采用一定加工工艺制作山楂茶,测定其营养功能成分含量,并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香气成分,探讨其加工适宜性。结果表明:经传统绿茶加工工艺后,山楂茶保持较高黄酮含量(24.3 mg/g)及多酚含量(15.4 mg/g),与山楂鲜叶相比下降不明显,能够有效保留活性成分;山楂茶氨基酸总量为121.16 mg/g,经加工后比原叶提高33.08%,营养价值提高;香气成分分析表明山楂茶中共检测出43 种香气物质,其中含量较高的成分为紫罗酮、丁香酚、苯乙醛、香叶基丙酮、芳樟醇、叶绿醇、壬醛等,这些成分均为绿茶特征香气成分,形成山楂茶独特的风味。该实验结果为山楂茶的加工适宜性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抗氧化活性成分。方法 对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黄酮和多酚含量进行了测定, 并与绿茶炒青进行了比较, 在此基础上考察了不同种类茶叶对DPPH和ABTS自由基的清除能力。结果 树莓叶茶和嫩尖茶的鞣花酸含量较为丰富, 最高达26.75 mg/g, 是特级炒青6.8倍, 黄酮含量也较绿茶炒青高, 达18~22 mg/g; 树莓嫩尖茶的多酚含量同炒青接近, 均超过180 mg/g, 两者的抗氧化活性均较强, 而树莓叶茶的总多酚含量较低, 仅为绿茶和树莓嫩尖茶36%~39%, 抗氧化活性较弱。相关性分析发现茶叶样品的抗氧化活性与多酚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 树莓叶茶抗氧化性较弱, 而嫩尖茶具有较强的抗氧化活性, 可以加以推广。  相似文献   

17.
以蒲公英叶为研究对象,分别利用传统工艺、渥堆发酵以及添加β-葡萄糖苷酶发酵工艺加工成蒲公英绿茶和红茶,并通过汤色色差评价、功能性成分定量分析、香气组分分析、抗氧化能力分析以及感官评价,以期确定蒲公英叶茶加工的最佳工艺。经过β-葡萄糖苷酶发酵的蒲公英叶茶能获得较佳的汤色品质,未经过发酵工艺的蒲公英绿茶能保留较高的黄酮、多糖以及蛋白质成分,分别为1.42%、7.23%以及1.81%。未添加β-葡萄糖苷酶渥堆发酵的蒲公英红茶含有最多嗅感化合物,包括糠醇、5-甲基呋喃醛、大茴香醛、乙酸甲酯、苯乙酸甲酯、2-乙基丁酸、2-甲基四氢呋喃-3-酮、2,3-辛二酮等18种特有香气物质,主要表现为甜香、山楂、可可、肉类、爆米花等令人愉快的香气,为其获得较高感官评价香气评分奠定了物质基础,且其总抗氧化能力、DPPH清除率以及羟基自由基清除率分别为3.87 mmol/L FeSO4·7H2O、73.99%和34.21%,具有显著性的抗氧化能力。不同加工工艺制作的蒲公英叶茶品质及抗氧化活性存在差异性,其中渥堆发酵工艺较为适合蒲公英叶茶的制作。  相似文献   

18.
荷叶复合袋泡茶的研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荷叶为主料,将其与绞股蓝、西洋参复配,研制出功能性袋泡茶配方.通过感官评定和模糊综合评价的方法对产品的感官质量进行评价,筛选出最佳配方.结果表明:当荷叶、绞股蓝和西洋参的比例为1.8:0.2:0.2(W:W)时所得袋泡茶的感官品质最佳,荷叶苦涩味被掩盖,有效成分黄酮含量较纯荷叶高.  相似文献   

19.
加工贮藏对荷叶茶黄酮类总量及香气和色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强  刘宏图  覃小丽  刘雄 《食品科学》2015,36(18):272-277
分别以黄酮含量、黄酮溶出率及香气和色泽确定荷叶最优制茶工艺及荷叶茶的最佳冲泡条件;将制成的荷叶茶分别在贮藏0、6、12 个月时,联用固相微萃取法和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其香气成分变化,并用色差仪测定其色泽变化。结果表明,盛开荷叶的黄酮含量最高,以此荷叶为原料,荷叶茶制作最佳加工工艺为:杀青条件640 W、90 s,烘干条件70 ℃,冲泡条件100 ℃、15 min;3 种贮藏期的荷叶茶共鉴定出102 种香气成分,随贮藏时间延长,主要香气物质种类下降,但相对含量升高。苯乙醇是贮藏中、后期荷叶茶的主要呈香物质,贮藏过程中还产生了异戊醇这种异味物质。贮藏最初6 个月内,荷叶茶L*、b*值显著降低,色泽变暗、变蓝,而至12 个月时有所回升,但a*值不断增大,绿度不断降低。  相似文献   

20.
开发一款以茯砖茶为主要原料,以山楂、洋甘菊、陈皮等药食同源的植物材料为辅料的复合茯砖袋泡茶,通过正交试验和感官评价得到最佳配方。以小鼠急性毒性试验为基础,采用Ames试验、哺乳动物红细胞微核试验和体外哺乳动物类细胞染色体畸变试验的遗传毒性试验对其进行安全性评价。结果表明,通过正交试验优化得到的最佳配方为山楂13.16%、蒲公英根13.16%、茯砖茶26.32%、薄荷叶15.79%、小茴香7.89%、陈皮13.16%、洋甘菊10.53%,且内含成分黄酮类4.83%、多酚11.59%、氨基酸4.12%、水浸出物37.56%,稍高于正交试验中得分前5的组合。复合茯砖袋泡茶对小鼠的最大耐受剂量大于21.285 g/(kg·bw),相当于人体推荐剂量的507倍,属于无毒级。此外,在加与不加S9混合液的条件下,Ames试验和体外哺乳类动物染色体畸变试验的结果均是阴性(p>0.05),复合茯砖茶提取物对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也无致微核作用。说明本复合茶配方无遗传毒性,可放心饮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