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食品中喹诺酮类抗生素的残留危害食品安全,已经引起广泛关注。基于纳米材料制备的传感器具有实时分析、低检测限和分析所需的样品量小等多种优势,是目前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现场检测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介绍了荧光、比色、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免疫层析(ICA)等光学传感器和基于不同纳米材料的电化学传感器在喹诺酮类抗生素检测中的应用,比较和分析了不同类型传感器的特点。并对量子点、上转换纳米粒子等纳米材料在光学传感器中的应用,以及碳纳米材料、金属纳米材料和氧化还原介质等在电化学传感器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并提出了展望,以期为食品中抗生素的检测和传感器的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免疫分析技术因具有快速、简便和低成本等特点在农药残留监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纳米材料增敏的荧光免疫传感器因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等优点,近年来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本文总结近年来荧光免疫传感器的相关研究进展,针对不同种类荧光纳米探针建立的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行综述,重点阐述酶基荧光免疫探针、荧光纳米材料免疫探针、纳米酶基免疫探针和纳米支架型免疫探针的原理、特点及应用现状,并展望荧光免疫传感器在农药检测中的应用前景,旨在为荧光纳米探针在食品农药残留检测中的发展、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提高,动物源食品的质量和安全问题备受关注。氟喹诺酮类抗生素(fluoroquinolones, FQs)作为人工合成的药物,在兽医领域及动物养殖中应用广泛,但其在动物和人体内残留会对健康造成损害。相较于传统的FQs残留检测方法,电化学检测法具有检测更快速、易于小型化及在线检测等明显优势。该文回顾了近年来运用电化学传感器在FQs残留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分析不同类型电化学传感器的机理和优缺点,重点介绍电化学传感器检测技术在动物源食品(如牛奶、畜禽肉及水产品等)中的应用,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为我国动物源食品中FQs的防控、检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重金属是食品和环境中的一类剧毒污染物,易引起食源性疾病,对人体造成不可逆损伤。传统的检测方法耗时长、成本高,因此迫切需要开发食品中重金属的快速检测技术。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具有快速、高灵敏度、特异性强等优点,在重金属快速检测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总结了金属纳米材料(如金纳米粒子)、金属氧化物(Fe3O4纳米颗粒)、碳纳米材料(如碳纳米管、石墨烯)等材料的性质,并对基于纳米材料的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重金属(主要是Pb2+、Hg2+、As3+、Cd2+)检测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重金属检测相关研究提供参考和启发。  相似文献   

5.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曲霉毒素具有高毒性和致癌性,极易污染各种食品和农产品,因此建立快速有效的分析方法对于其监测和检测具有重要意义。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以其操作简便、成本低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无需对样品进行复杂处理等优势,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文章综述了免疫传感器、核酸适体传感器、酶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并对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进一步发展简便、快速、灵敏的新型电化学传感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纳米材料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传感器领域,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相对于质谱,色谱等传统的检测方法来说,具有操作简单、响应快速、费用消耗低、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食品检测领域有重要应用。本文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污染物、微生物等检测方面的应用进行了综述,对纳米材料电化学传感器的优势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技术的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7.
食品源危害因子对人类健康构成直接且严重的威胁, 开发快速、准确兼具高灵敏度的食品检测方法是解决当前食品安全挑战的有效解决方式。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的技术具有高灵敏度、高特异性和准确性等优点, 在食品质量安全检测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在食品检测领域电化学适配体传感策略的最新研究进展, 对基于适配体的新型食品危害因子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类型进行了总结归纳分类, 重点讨论了应用于食品危害因子检测的不同电化学适配体生物传感策略, 并对该技术在食品检测领域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以期为相关领域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促进电化学适配体传感器在食品检测领域的进一步开发与应用。  相似文献   

8.
为保障食品安全与人类健康,实现快速、准确现场检测食品中有害物质是控制食品质量的关键。电化学传感器因其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设备易于小型化等优势在快速检测领域具有一定的优势。但食品中有害物质的痕量检测需要更广检测范围和更低检测限,同时实际样品体系复杂,对传感器的抗干扰性提出更高的要求。金属有机框架(metal-organic framework, MOF)材料因其可调的孔隙结构、大比表面积、易于修饰等优点,能够有效提高传感器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因此,MOF基电化学传感器被广泛应用于食品中有害物质的检测。本文综述了MOF材料用于构建电化学传感器对食品中危害因素(兽药、农药残留、真菌毒素、重金属、食品添加剂)检测的应用进展,着重阐述了MOF材料在构建电化学传感器中的优势,以及复合材料修饰电极中MOF的作用,同时对MOF材料的不足进行了讨论,为进一步拓展MOF基电化学传感器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黄曲霉毒素是黄曲霉和寄生曲霉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剧毒性和严重的致癌性、致畸性和致突变性,摄入受黄曲霉毒素污染的农作物和食品会对人类和动物的身体健康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基于十年来国内外的研究成果,从电化学传感机理方面概述了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黄曲霉毒素检测中的发展现状和应用前景,介绍了各类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制备方法和检测性能。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相比于传统的黄曲霉毒素检测方法,具有检测时间短、操作简单、成本低、便于微型化等优势。金纳米颗粒、碳纳米管等纳米材料的使用将进一步提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灵敏度以及抗原或抗体的固定效率。超微电极技术、传感器阵列技术以及微流控技术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提高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在毒素检测中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
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是将传感技术与免疫分析相结合的一种快速定性或定量检测待测物的方法。近年来,随着纳米材料的迅速发展,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应运而生,其更灵敏、更轻便、特异性更强,在蛋白质检测领域具有更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重点介绍了电化学免疫传感器构建原理,并对基于新型纳米材料的免疫传感器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蛋白质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同时展望该领域的发展方向,以期为蛋白质的快速检测提供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11.
梁桦  宋伟  许丹科  刘英  钟文英 《食品科学》2014,35(8):99-104
研制能用于96 孔酶标板快速检测的微型丝网印刷电极,并建立克仑特罗的电化学分析方法。通过间接竞 争免疫反应与计时电流法相结合实现克仑特罗的残留量的定量测定。实验中考察并优化免疫反应与酶催化反应的 条件。结果表明:在优化的条件下,克仑特罗标准溶液质量浓度在0.025~2.0 μg/L范围内呈现良好线性关系(r为 0.999 2)。采用本实验方法检测猪肉和猪尿中克仑特罗的结果与商品化ELISA试剂盒一致。本方法检测限分别为 0.18 μg/L和0.05 μg/L,比ELISA试剂盒检测限低一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12.
制备了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牛血清蛋白偶联物,并通过动物免疫获得了抗沙丁胺醇-莱克多巴胺-牛血清蛋白宽谱特异性抗体,同时制备了石墨烯-壳聚糖/沙丁胺醇修饰的电化学免疫传感器,并采用循环伏安法和交流阻抗法对电极的电化学性质进行研究。采用间接竞争法进行了克伦特罗、沙丁胺醇和特布他林3种β2-激动剂的同时检测,检出限依次为0.2、0.3 ng/m L和0.3 ng/m L,线性范围依次为50~7 000、1~1 500 ng/m L和100~6 000 ng/m L。将传感器应用于猪瘦肉、猪脂肪和猪肝3种实际样品中克伦特罗的加标检测,回收率为84.7%~106%。实现了β_2-激动剂的高灵敏多残留免疫检测。  相似文献   

13.
王瑞鑫  冯亚净  李书国 《食品科学》2016,37(20):120-125
采用壳聚糖、石墨烯和1-丁基-3-甲基咪唑基四氟硼酸盐复合膜修饰玻碳电极,包埋固定黄曲霉毒素B1(aflatoxin B1,AFB1)抗体,构建了一种免疫传感器,用于快速测定食品中的AFB1。在pH值为7.0含1 mmol/LK3[Fe(CN)6]和0.1 mmol/L KCl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基于AFB1抗体与抗原之间的特异性免疫反应,以K3[Fe(CN)6]为探针,运用循环伏安法和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免疫反应对传感器响应电流的影响。在优化实验条件下,免疫传感器峰电流的降低值随溶液中AFB1质量浓度对数的增大而增大,且二者在0.1~8.1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检出限为0.04 ng/mL(RSN=3)。该免疫传感器的稳定性和重复性较好,利用该法对花生和玉米油样品中AFB1进行检测,回收率为94.73%~104.41%,检测结果与高效液相色谱法基本一致,用于食品中AFB1的快速检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食品中砷(As)超标事件频发,严重威胁着我国人民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从而引起人们对砷危害性的高度重视。虽然传统的重金属检测技术能对食品中的As进行低浓度的测定,但是同时存在仪器昂贵、样品前处理复杂、检测成本较高、需专业人员进行操作等缺点,不利于食品中应急事件的快速检测,因此仍需要发展一种成本低廉、简单快捷、准确高效的检测方法,用于食品中重金属As的快速检测。生物传感器技术由于具有操作简单、检测成本低、选择性好、灵敏度高、分析速度快且能在复杂的体系中进行在线连续监测等特点,使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中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的新技术,同时非常适用于食品中应急事件的快速检测。本文主要以大肠杆菌、蛋白质、DNA和核酸适配体为基础的生物传感器为例,对生物传感器技术的作用机理及在食品中重金属As检测中的最新应用进展作重点综述,并对生物传感器技术在食品安全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蛋白质与人体新陈代谢、免疫应答和疾病发生等密切相关,因此对蛋白质研究是当今世界共同关注的热点,目前已经渗透到生物、医学、食品等各个领域。纳米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蛋白质技术的研究,发展光学特性优良、生物相容性好的功能化荧光纳米材料对深入研究蛋白质的标记、分析以及分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介绍了半导体量子点、嵌入式核壳荧光纳米颗粒、碳点、碳纳米管、贵金属元素纳米簇和磁性荧光纳米颗粒等荧光纳米材料的基本性质,以及各种荧光纳米材料在蛋白质标记成像、蛋白质相互作用、蛋白质固定与分离以及蛋白质分析检测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葡萄酒和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2,4,6-trichloroanisole,TCA)的来源及影响,分析了2,4,6-三氯苯甲醚的检测难点,总结了目前检测2,4,6-三氯苯甲醚方法的总体趋势及现状。按照前处理方法的原理分类,介绍了前处理方法的定义、特点,并概述和讨论了前处理方法在萃取葡萄酒和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中的应用;根据仪器检测方法的不同特点,总结和讨论了仪器检测方法在分析检测葡萄酒和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的应用。前处理方法和仪器检测方法相结合,达到了浓缩和检测葡萄酒和软木塞中2,4,6-三氯苯甲醚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胡雨欣  何早  陈力力  刘霞 《食品科学》2015,36(11):236-239
噬菌体展示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逐步建立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新技术,目前用于构建展示文库的噬菌体主要有丝状噬菌体、λ噬菌体、T4噬菌体和T7噬菌体。该技术在筛选噬菌体、单链抗体及多肽以建立食品安全检测体系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在介绍噬菌体展示技术系统的基础上,对该技术在食源性致病菌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核酸适配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食品中重金属超标对人们健康构成了威胁,所以对食品中重金属检测技术的开发成为了重要研究内容。虽然传统的检测技术对重金属进行了高选择性和高灵敏度的检测,但是仍需要一种简单、快速、有效、成本低廉的方法用于食品安全领域的快速检测。核酸适配体为一段单链DNA或者RNA序列,是经体外筛选技术筛选出的能特异结合蛋白质或其他小分子物质的寡聚核苷酸片段。核酸适配体具有靶分子广、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稳定性好等特点,因而被广泛用于食品安全检测领域。本文综述近年来核酸适配体技术对食品中Hg2+、As3+、Pb2+的检测,并对核酸适体技术在食品重金属检测领域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兰小淞  吕延成 《食品科学》2014,35(21):344-349
随着国家和人民对食品安全越来越重视,各种食品安全检测理论和方法不断涌现,以满足不同场合需求,同时往往伴随着特殊材料和新技术的运用。碳纳米管(carbon nanotubes,CNT)的运用出现在多学科领域,展现了其优良特性和运用前景,其在食品安全检测中的运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将碳纳米管整合于传统食品安全检测技术中;另一类是开发基于碳纳米管的生物传感器。碳纳米管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的应用使得检测方法和技术自动化、微型化,具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生产成本低、寿命长、效率高、快速等特点。  相似文献   

20.
以改性壳聚糖包埋固定羧基化多壁碳纳米管和莱克多巴胺抗体,构建免疫传感器用于莱克多巴胺的检测。以K3[Fe(CN)6]为探针,利用循环伏安法表征传感器构建过程和差分脉冲伏安法探究莱克多巴胺抗体/抗原间免疫反应对电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优化条件下,免疫响应电流与溶液中莱克多巴胺质量浓度的立方根在0.05~4.05 ng/mL范围内呈线性关系,其线性方程为Ip=-4.524 4CRAC1/3+14.259(R2= 0.990 4 ),最低检测限为0.08 ng/mL(RSN=3);所构建的免疫传感器的特异性、稳定性和重复性良好。该法对猪肉、羊肉等样品进行检测,其检测结果与国标方法高效液相色谱法一致,检测快捷方便,可用于食品中莱克多巴胺的快速检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