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刘世平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9):1133-1135
目的:通过临床分度,新生儿行为测定,脑部CT检查对新生儿缺氧缺血脑病(HIE)进行临床评估,判断预后,以便早期进行干预治疗。方法:按照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类标准,将54例HIE患儿分为轻度13例,中度27例,重度14例,并对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头颅CT扫描检查,随访至6个月时进行发育商评估,以DQ≥90为达标水平。结果:临床分度为轻、中度HIE者在6个月时DQ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轻、中、重度HIE患儿在不同日龄NBNA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分度越重,NBNA评分越低。14d时NBNA≥35分和<35分者在6个月时DQ达标率有显著性差异,对判断HIE预后有重要意义。临床分析与颅脑CT分度符合率为83%,CT分度轻、中度在6个月时DQ达标率无显著性差异,中与重度有显著性差异,与预后有关。结论:只有将临床分度、NBNA评分、头颅CT三者结合起来,综合分析才能早期准确的判断HIE的程度和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行为神经测定(NBNA)与临床、头颅CT的关系.方法:对96例HIE患儿进行动态20项NBNA评分,并与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比较.结果:第5~7天临床、头颅CT愈重,NBNA评分异常率愈高(P<0.01和P<0.005);第12~14天临床轻中度患儿NBNA评分恢复正常率明显高于重度患儿,其中轻度恢复更明显(P<0.005);第24~28天轻中度患儿NBNA评分可进一步恢复(P<0.005).第4周头颅CT检查9例异常者,NBNA均低于35分(P<0.005),临床随访均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结论:动态NBNA评分有助于评估HIE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3.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脑损伤程度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脑损伤后CPK值、CT检查及NBNA评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 方法 :5 2例新生儿HIE按病情分为轻、中、重 3组 ,并于生后 2 4h内、第 3天及第 7天时采静脉血检测CPK值 ;于第 7~ 10天行头颅CT检查 ;同时在生后第 3、7、14d做NBNA评分 ,评价新生儿HIE与预后的关系。 结果 :中、重度组CPK值与轻度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头颅CT及NBNA评分对脑损伤的分型和预后关系密切。 结论 :CPK测定、头颅CT情况及NBNA评分对判断预后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头颅CT、B超及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诊断的早期干预价值。方法对38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B超检查及NBNA评分,对中、重度者进行CT、NBNA和临床随访观察,分析CT及NBNA在评估HIE病情及预后的作用。结果CT、B超及NBNA评分均可较好的评估HIE的病情,对显示颅内出血CT明显优于B超(P<0.05)。中、重度HIE的CT分度、CT值、NBNA评分与预后有关,结论动态头颅CT扫描及NBNA评分能较好的评估HIE的病情和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CT检查对判断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的价值。方法 对 85例HIE患儿分别在生后 1周内、2周~ 2个月、3~ 6个月、1~ 1 5岁进行CT检查 ;同时在生后12~ 14d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在 1~ 1 5岁测定发育商判断预后。结果 生后 1周内CT结果分度为重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4 0 9% (9/ 2 2 ) ,为中度者预后不良率为 5 7% (3/ 5 2 ) ;2个月时CT随访结果异常者预后不良率为 6 0 0 % (6 / 10 ) ;CT结果中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与 <35分者的预后差异无显著性 ,CT结果重度且 12~ 14d的NBNA评分 <35分者有 72 7% (8/ 11)预后不良。结论 生后 1周内CT分度及生后 1个月左右随访结果 ,同时结合临床、生后 12~ 14dNBNA评分对判断HIE患儿的预后、制定治疗方案及疗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检测临床诊断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以下简称HIE)患儿血浆中IL—6的浓度,并以头颅CT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以下简称NBNA)作为判定脑损害程度的标准,探讨HIE患儿早期血浆IL-6浓度与脑损害的关系。方法检测不同程度HIE患儿及对照组生后3天内的血浆IL-6,并于生后第4天和第4周时做头颅CT和NBNA测查。结果 轻度与中度HIE组IL-6水平与对照组差异有显性,但4周时NBNA评分及头颅CT异常率差异无显性,而重度HIE组早期IL-6水平与其他各组相比差异显,4周时头颅CT及NBNA评分异常率亦明显升高。结论 IL-6参与HIE的病理生理过程,早期血浆IL-6水平与脑损伤程度及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预后的早期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 (NBNA)及脑CT对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预后早期评估的价值。方法 对 30例中、重度HIE患儿在生后 7~ 9天、12~ 14天进行NBNA评分 ;生后 7~ 10天行第一次CT检查 ,2 8~ 30天行第二次CT检查 ;异常者与早期干预 ,12月龄时应用《儿心 0~ 4岁精神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 (DQ)进行评价。结果  (1) 7~ 9天、12~ 14天NBNA <35分者 12月龄时精神发育异常率分别为 2 3.33 %、6 6 .6 7% ,而NBNA >35分者均可达正常 ,两者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 (2 )第 1次CT分度与临床分度不一致 ,CT判断重于临床 ;第一次CT越重 ,第 2次CT异常率越高 ;第 2次CT表现广泛低密度区和基底节病变者预后不良 ,脑瘫发生率分别为 6 6 .6 7%和 10 0 %。 (3)生后 12~ 14天NBNA评分与第 2次CT一致 ,NBNA <35分 ,CT10 0 %异常。 (4 )经定期评估 ,早期干预 ,本组病例 12月龄时DQ正常率达 83.33 %。结论  (1)NBNA方法全面、简便易行、无创伤 ,生后 12~ 14天评分可作为HIE早期评估的方法。 (2 )生后 7~ 10天CT只能帮助临床诊断 ,而 2 8~ 30天CT能客观准确地判断HIE预后。 (3)对 12~ 14天NBNA <35分及 或生后 2 8~ 30天CT异常者应与早期持续干预 ,减少或减轻伤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临床表现及CT诊断价值,以便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方法 对80例HIE患者的CT征象及临床表现进行分析,按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轻度45例,中度23例,重度12例.出生后1 h至3 d内行头颅第一次CT检查,检查时间最早于生后1 h,最长生后3 d,治疗7 d行第二次头颅CT检查.结果 CT分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为90%,合并颅内出血(ICH)23例;胎头吸引助产者均合并ICH;治疗14 d后头颅CT结果异常12例,均为第一次头颅CT重度或中度合并ICH者.结论 HIE患者头颅CT的严重程度能较客观反映HIE病变部位和范围,确定是否合并ICH,10 d后第二次头颅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曾虹  林广裕  林华蓉 《广东医学》2001,22(10):948-949
目的 探讨头颅CT、行为神经评分 (NBNA)及临床分度对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 (HIE)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应用秩相关方法对 90例新生儿HIE患儿的临床、头颅CT及NBNA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头颅CT及NBNA与临床分度呈显著相关 (P均 <0 0 0 1)。结论 头颅CT及NBNA与新生儿HIE临床分度之间均有显著的相关关系 ,HIE患儿同时应用临床分度、头颅CT及NBNA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可以避免单一方法造成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闵红  张彦萍  周晓丽 《安徽医学》2009,30(3):238-239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神经行为测定(NBNA)、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三者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12例HIE患儿的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NBNA测定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HIE临床分度与头颅CT分度存在不一致的情况,NBNA与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一致性较好,临床、头颅CT愈重,NBNA评分异常率愈高。结论HIE患儿临床分度、头颅CT分度及NBNA测定三者结合,有助于及时确诊及掌握病情的严重程度,为临床及早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1.
探讨20项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在预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中的意义,将20项NBNA应用于62例HIE患儿(足月儿),62例同时做头颅CT。结果:(1)HIE分度越重,NBNA评分〈35分越多,CT异常越重;(2)HIE临床症状消退后,62例患儿的NBNA评分也普遍提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3)HIE重度37例,NBNA评分〈35分者,症状消退后仍有5例NBNA评分〈35分。提示NBNA能预测HIE,并指导临床治疗,对NBNA评分〈35分的患儿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足月新生儿发生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时患儿头颅CT与临床分度、Apgar评分及分娩方式的关系。方法:依据1996年杭州会议修订的HIE临床分度标准,轻度111例,中度33例,重度18例。入院后24小时内行头颅第1次CT检查,检查时间生后4~72小时,治疗14天行第2次头颅CT检查。结果:CT分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为83.26%。HIE合并颅内出血(ICH)53例(32.72%);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生后24小时内头颅CT均有改变;胎头吸引助产者均合并ICH;治疗14天后头颅CT结果异常36例均为第1次头颅CT重度或中度合并ICH。结论:头颅CT能较客观反映HIE病变部位和范围,并确定是否合并ICH,但第1次CT结果正常不能否定HIE的诊断,需进一步动态观察和综合分析。14天后第2次头颅CT结果对判断预后及确定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分析新生儿神经行为测定(NBNA)评分法在新生儿窒息与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中的测定及预后评估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收治的足月窒息和HIE新生儿180例,在新生儿出生后的12~14d进行NBNA测定,并给予新生儿头颅CT检测,在新生儿出生后满12个月时给予其丹佛发育评估。结果在新生儿12~14 d时的预后判断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在新生儿窒息与HIE的测定中采用NBNA,可及时对患儿的异常进行及早的发现,并及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对改善患儿的预后有着较大的帮助,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广。  相似文献   

14.
陈岩 《实用全科医学》2008,6(3):313-314
目的 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头颅CT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 分析86例新生儿HIE的头颅CT特点和临床表现的关系。结果 86例新生儿HIE头颅CT分度为轻度37例、中度31例、重度18例;临床分度轻度35例、中度32例、重度19例。结论 在评估新生儿HIE时,应根据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综合分析,头颅CT表现特点和临床表现有相关性。新生儿窒息患儿应适时进行头颅CT检查。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应用头颅CT影像判断的作用。方法:选取收治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患者150例,根据具体病情分为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三组,每组50例。同时选取在同一时期身体特征正常的新生儿30例作为对照组。在患儿出生后2~7 d为其做脑部CT检测,并进行新生儿行为神经测定(NBNA)评分。结果:损伤组、窒息组、窘迫组、对照组四组新生儿的NBNA评分异常率和NBNA评分数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上四组每组间的CT异常率和损伤组与其他三组CT异常率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相比之下,对照组、窘迫组、窒息组两两相比,其CT异常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损伤组50例患儿中,临床分度表现包括:轻度25例,中度18例,重度7例。CT分度表现包括:正常10例,轻度27例,中度6例、重度7例。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临床分度与CT分度的数据并不完全协调一致。结论:头颅CT对新生儿缺氧性脑损伤、宫内窘迫、宫内窒息引起的轻微脑部损伤的判断并不具备完全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与CT分度的关系。方法对121例HIE患儿行头颅CT检查,并对CT结果分为轻、中、重度与HIE临床分度进行对照比较。结果CT分度轻度与临床分度轻度符合率为82.2%,CT中、重度与临床中、重度符合率分别为40%、26.3%。结论头颅CT轻度与HIE轻度符合率较高,而CT中、重度与临床中、重度存在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患儿恢复期的CT表现,探讨新生儿HIE的CT分度、临床分度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185例HIE患儿进行头颅CT检查,对其中88例进行随访,时间为9 d至2年.结果:185例HIE患儿CT诊断为轻度64例,中度90例,重度31例.CT分度与临床分度对比分析,诊断符合率为86.49%,临床分度与CT分度呈正相关(r=0.995 9,P<0.05).88例随访复查,随访率47.57%,恢复正常57例(64.77%).CT检查可见,轻、中度患儿的脑实质低密度影范围缩小或消失,蛛网膜下腔出血完全吸收,中、重度演变为外部性脑积水分别为8例、7例;硬膜下积液2例、3例;脑软化灶2例、5例;局限性脑萎缩9例、2例;弥漫性脑萎缩为2例、5例.重度有1例脑穿通畸形.结论:CT分度越重,预后越差,CT检查能为HIE的诊断、病情判断、治疗、预后评估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刘剑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3):68-68,78
目的研究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CT与临床分度间的相互关系,并评价CT在新生儿HIE临床分度中的价值。方法对132例HIE患儿行头颅CT检查,对临床分度与CT分度之间的一致性进行比较。结果 HIE患儿确实存在CT的客观改变,但CT分度与临床分度之间的一致性并不高,二者之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CT分度轻、中、重度与临床分度符合率分别为90%、71%、40%。结论 HIE患儿头颅CT分度与临床分度有一定相关性,但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T可以作为HIE的辅助诊断指标,但并不能用CT分度来指导临床分度判断;只有结合临床分度标准、CT动态改变、跟踪随访,才能对HIE进行更准确的分度。  相似文献   

19.
神经节苷脂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神经节苷脂(GM1)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将50例新生儿HIE分为GM1治疗组,n=25,对照组(25),生后3d,7d进行NBNA评分。结果:①对照组与治疗组在未进行营养神经治疗前NBNA评分组间无统计学差异;②治疗d3,轻度HIE治疗组与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而中、重度无差异;③治疗d7,轻度HIE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间无统计学差异,而中、重度脑病患儿治疗组与对照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临床应用神经节苷脂能促进神经损伤的恢复,有利于神经功能的改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0.
凌赛泳 《右江医学》2008,36(2):160-161
目的探讨果糖二磷酸钠(FDP)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IE)的疗效。方法选择2006年10月至2007年10月收治的足月新生儿中、重度HIE64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支持及对症治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FDP。观察两组治疗5~7 d后测查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CK-MB)、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及患儿生后28天头颅CT检查。结果治疗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P<0.05),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分(NBNA)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头颅CT异常率9.4%,对照组为31.3%,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FDP能显著改善HIE患儿临床症状,促进脑细胞代谢和脑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