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综合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内羟丁酸脱氢酶(HBDH)、胆碱酯酶(CHE)、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四种酶的活性及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m interval,PMI)之间的相关性,寻求一种较准确的推断PMI的方法。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两组温度下(25—30℃;10—15℃)家兔死后0~54h玻璃体液四种酶失活情况以及应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家兔10—15℃下死后0—72h角膜上皮细胞DNA降解情况。结果四种酶的活性在死后一定时间内各出现一个平台期,平台期后活性迅速下降。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也随时间发生明显降解。死后玻璃体内四种酶活性及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变化与PMI之间有显著的负相关性(P〈0.05)。结论综合死后家兔眼球内多种生化变化与PMI的多元回归方程可较准确地推断PMI。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死后家兔玻璃体液胆碱脂酶(CHE)、谷草转氨酶(AST)两种酶的活性与死后经过时间(postmortern interval,PMI)之间的相关关系,为更加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寻求一种新方法的可能。方法应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家兔死后0-54h玻璃体液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两种酶的失活情况。结果两种酶的活性改变在一定时间内各出现一个平台期,平台期后两酶的活性迅速下降,低温组在死亡54h后活性几乎为零,高温组在死亡48h后活性几乎为零。经统计学分析死后两种酶活性变化与PMI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性。结论在一定的范围内依据各自的回归方程可以大致地推断PMI,依据两种酶多元回归方程可以较准确地推断PMI。  相似文献   

3.
家兔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与死后经过时间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家兔死后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与死后经过时间的关系。[方法]应用细胞图像分析技术,检测家兔死后不同时间点家兔角膜上皮细胞核DNA含量,观察其变化规律。[结果]家兔角膜上皮细胞DNA含量随死亡时间增加而逐渐下降,呈负相关关系(R=-0.773,P=0.003)。[结论]家兔死后角膜细胞DNA含量与死后经过时间有明显的相关性,可用于更可靠、更准确地推断死亡时间。  相似文献   

4.
缺血皮质神经元DNA单链损伤引发Noxa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万琪  俞英欣 《中国临床康复》2003,7(5):758-759,761,T001
目的:观察类缺血损伤神经元再灌注不同时间点DNA单链损伤情况和BH3-only家族成员Noxa的表达情况,初步研究DNA单链损伤与Noxa的表达关系。方法:应用β-Tubulin及Gap-43对培养的皮质神经元进行鉴定。利用流式细胞仪对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损伤后Noxa的表达情况进行研究。DNA聚合酶-IKlenow片段介导的dATP-生物素切口末端标记方法(Klenow法)对缺血再灌注各时间点培养的神经元进行检测,并应用图象分析仪对Klenow法检测的结果进行平均灰度检测。结果:应用β-Tubulin及Gap-43培养的神经元80%为纯神经元,给予神经元类缺血处理后,在再灌注不同时间点Noxa的表达为在再灌注0.5,1h最强,而后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Noxa的表达下降,Klenow法检测发现未经缺血处理的对照组神经元平均灰度为72.4&;#177;1.0,到达2h达高峰135.5&;#177;1.3,而后又逐渐降低,24h几乎看不到阳性细胞。结论:培养的皮质神经元类缺血再灌注处理后有Noxa的表达,在再灌注0.5h和1h为Noxa的表达高峰,DNA单链损伤高峰为2h,Noxa的表达高峰时间点早于DNA单链损伤高峰的时间点,说明NOXA的表达可能还有其他形式的DNA损伤介入。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肿瘤坏死因子-α(TN-α)和白介素-10(IL-10)在大鼠一氧化碳(carbonmonoxide,CO)中毒后不同时点脑内的表达,探讨它们在CO中毒脑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建立大鼠急性CO中毒模型,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大鼠CO中毒后不同时点脑组织匀浆中TNF-α与IL-10的水平。结果:大鼠CO中毒后3h脑TNF-α水平升高(P<0.05),6h达高峰(P<0.01),24h仍高水平表达(P<0.01),至72hTNF-α水平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脑IL-10水平于中毒后24h开始升高达峰值(P<0.05),至72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内TNF-α在CO中毒后迅速表达峰值(P<0.05),至72h有所下降,但仍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内TNF-α在CO中毒后迅速表达并持续升高,可能作为损伤介质参与了CO中毒脑损伤的发生,IL-10水平升高较TNF-α延迟出现,可能在急性CO中毒晚期发挥神经元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高压氧(HBO)对缺血再灌注小鼠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mRNA的表达、血脑屏障(BBB)通透性的影响。方法:复制清醒小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并于再灌注期间行0.25MPa(CBFATA)HBO治疗5次,在处死动物前1h经尾静脉注射2%伊文思兰(Evansblue,EB),采用比色法、ABC—ELISA、RT—PCR分别检测脑组织中细胞因子IL-10含量、mRNA的表达及EB的含量的变化。结果:脑组织EB的渗出于缺血再灌注后第4h为最多,于再灌注后第11h、23h、48h、72h逐渐下降;HBO+脑缺血再灌注组脑组织EB的渗出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明显降低(P〈0.01)。HBO组脑组织EB的渗出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于再灌注11h开始增加并于再灌注23h达到高峰,再灌注48h、72h逐渐下降。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于再灌注后11h、23h、48h、72h都明显增高(P〈0.01)。HBO+脑缺血再灌注组细胞因子IL-10含量于再灌注后11h、23h、48h、72h与相应时间的脑缺血再灌注组相比变化不明显(P〉0.05);而IL-10mRNA的表达明显增加(P〈0.01)。HBO组与相应时间的假手术组相比IL一10含量和mRNA的表达变化都不明显(P〉0.05)。结论:HBO从基因水平可明显增加脑缺血再灌注72h细胞因子IL-10mRNA的表达,从而具有保护血脑屏障的作用;HBO对正常脑组织中IL-10含量、mRNA的表达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8Hz,130dB次声作用于大鼠不同时间后,大脑皮层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的变化,以探讨次声引起脑损伤的机理。方法:将35只Ⅱ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次声作用7d,14d,21d,28d组五组,用8Hz,130dB次声作用,每天1次,每次2h,各组于最后一次作用结束后0.5-1h内取大脑皮层,制成10%的组织匀浆测定GSH-Px活性,MDA含量和SOD活性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大鼠大脑皮层GSH-Px活性在7d组无显著性变化(P>0.05),在14d组、21d组、28d组和显著性升高(P<0.05);MDA含量在7d组、14d组有显著怀升高(P<0.05),21d组、28d组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0.05);SOD活性有下降的趋势,但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次声作用后,引发大鼠大脑皮层组织的脂质过氧化-抗氧化反应,造成脑组织的损伤。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脑缺血后血清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变化及再灌注对其的影响。方法:通过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线栓塞法制作脑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成脑缺血组、脑缺血再灌注组、手术对照组,每组再分成0、6、12、24、48、72h组,用TIC染色法观察各组的脑组织坏死面积和血清CK.MB的变化。结果:在脑缺血组大鼠随着时阃延长脑坏死面积逐渐增大,至12h达高峰(P〈0.05),之后有逐渐下降趋势;脑缺血再灌注组脑坏死面积在24h(P〈0.01)、48h(P〈0.01)72-72h(P〈0.05)明显减少:脑缺血组和脑缺血再灌注组血清CK.MB在6h开始升高,12h达峰值(P〈0.01),而后随时间逐渐下降,但脑缺血再灌注组在6、12h较脑缺血组均明显升高(P〈0.05)。结论:脑缺血可引起心肌损伤,血清CK-MB升高;脑缺血再灌注虽可保护脑组织。但使心肌的损伤加重。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高温高湿环境下猫颅脑火器伤后生命体征变化特点及生存时间。方法:杂种猫32只随机分为4组,火器伤后分别放入A(25℃、相对湿度50%),B(35℃、相对湿度85%),C(38℃、相对湿度90%),D(40℃、相对湿度95%)4种环境中。每隔10min记录1次血压、心率、呼吸频率及体温,到6h时结束实验。结果:常温枪伤组实验过程中生命体征稳定,随着温度及湿度的增加,各组动物相同时间点的体温、呼吸及心率均明显不同(P&;lt;0.05)。A,B组动物在伤后6h内均全部获得生存;C组1.5~2.0h开始死亡,至5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3.4&;#177;0.8)h;D组0.5~1.0h开始死亡.至2.5h动物全部死亡,平均存活时间为(2.0&;#177;0.5)h。结论:高温高湿环境对颅脑火器伤时的生命体征和生存时间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0.
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氯离子通道阻断剂在肺血管内皮细胞氧化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以肉联厂检疫合格的健康小牛为研究对象,过氧化氢(H2O2)诱导体外培养的牛肺动脉内皮细胞损伤,观察Cl^-通道阻断剂对受损细胞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释放量、三磷酸腺苷(ATP)含量、细胞内钙离子浓度[Ca^2+]i和DNA降解程度的影响。结果:Cl^-通道阻断剂可使受损细胞的细胞活力得到提高.NPPB组和NFA组分别恢复到0.449&;#177;0.015和0.535&;#177;0.023;LDH释放量下降,分别为(12.4&;#177;0.4)%,(6.4&;#177;0.6)%。ATP含量分别回升为18.22nmol/mg蛋白质和21.96nmol/mg蛋白质,[Ca^2+]i下降和DNA降解程度减轻。结论:Cl^-通道参与了氧化剂对肺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Cl^-通道阻断剂对肺血管内皮细胞的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感染外周血淋巴细胞(PBL)对HLA-I类抗原的影响及在乙型肝炎慢性化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36例慢性乙型肝炎,20例正常对照,用荧光定量PCR(FQ-PCR)法测定PBL HBV DNA水平;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PBL HLA-I类抗原的表达情况,并对PBL HBV DNA阳性患者HBV DNA含量与相应HL-AI类抗原表达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PBL HLA-I类抗原的表达率(%)和平均荧光强度(MFI)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PBL HBV DNA阳性组与阴性组比较,HLA-I类抗原的表达率和MFI显著降低(P<0.01);17例PBL HBV DNA阳性者的PBL HBV DNA含量对数值与相应HLA-I类抗原表达率和MFI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8893和-0.8689。结论 HBC感染PBL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HLA-I类抗原表达降低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超声止孕的可能性。方法低频聚焦超声(353kHz)6种声功率直接辐照妊娠第10d兔胚胎,10d后观察胚胎死亡率,并用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法检测胎盘组织细胞p53、Bcl-2的变化。结果声功率30W/cm^2、35W/cm^2及≥40W/cm^2组的胚胎死亡率分别为25.00%、72.88%和100%;辐照后胎盘组织细胞p53表达增加,96h升至最高点;Bcl-2表达下降,96h下降至最低点,以后两者均有所恢复。结论低频超声抗孕具有潜在的可行性,可诱导胎盘组织细胞p53表达增加,Bcl-2表达下降,但具有可复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癫痫持续状态(SE)后海马神经元程序化死亡的影响。方法:SD大鼠90只随机均分人癫痫组、姜黄素治疗组和对照组。建立氯化锂-匹罗卡品大鼠SE模型。应用DNA片段原位末端标记技术(TUNEL)观察SE后2h、4h、6h、24h、72h海马CA1区和CA3区TUNEL阳性细胞数的动态变化。结果:对照组未见TUNEL阳性细胞。TUNEL阳性细胞主要分布在CA1区和CA3区。SE组TUNEL阳性细胞数在SE后6h开始增加(P〈0.01),24h达高峰,72h较24h下降,姜黄素治疗组与SE组TUNEL阳性细胞数的动态变化趋势类似,但姜黄素治疗组SE后6h、24h、72h的阳性细胞数显著减少(P〈0.01)。结论:姜黄素能防治SE后海马神经元程序化死亡。  相似文献   

14.
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对产妇免疫球蛋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硬膜外病人自控镇痛(PCEA)用于分娩镇痛对顺产产妇血免疫球蛋白的影响。方法:选择60例健康足月顺产产妇,ASAⅠ-Ⅱ级,随机分为镇痛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镇痛组于宫口开至2-3cm时行L2-3硬膜外穿刺,置管,注入0.1875%布比卡因+0.0167%芬太尼混合液8mL,观察5-10min,无局麻药中毒反应,且产妇疼痛明显缓解,则继续以2mL/h输注同一药液,两组分别于宫口开至2-3cm,产后30min,产后24h及产后48h四个不同时段测定IgA,IgG、IgM的含量。结果:与基础值对比,产后30min两组IgA、IgG、IgM均显著下降,产后24h两组IgA、IgG、IgM均有所上升,仍低于产前水平,产后48hIgA、IgG在镇痛组浓度高于产前水平,而对照组恢复至产前水平,两组IgM有所升高,仍低于产前水平,镇痛组免疫球蛋白下降的幅度明显低于对照组,而其恢复的幅度高于对照组。结论:PCEA用于分娩镇痛对产妇免疫功能的抑制明显减小且有助于产后免疫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兔双侧大脑半球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的稳定性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铭  徐长军  王伟 《中国临床康复》2004,8(31):6923-6925
目的:建立兔双侧大脑半球脑出血后脑水肿模型,探讨该模型的可行性和稳定性。方法:兔36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组2只,处死后取脑,假手术对照组4只,进行手术操作但不注血,实验组30只,在双侧大脑半球基底核前外侧区各注射0.3mL的新鲜未肝素化自体血,于注血后4.24.48.72和96h各处死6只。兔脑固定切片,观察血肿部位、形态,计算血肿体积,测定脑水含量。结果:血肿位于基底核前外侧区,体积和形态相对一致,成功率85%。全血注射后4h血肿周围脑组织开始出现水肿,脑组织含水量为(78.59&;#177;0.88)%,72h达高峰为(81.53&;#177;0.75)%,实验组同正常组、假手术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lt;0.05),96h脑水肿有下降的趋势,随着时间延长,血肿逐渐吸收缩小。结论:此模型易于操作,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并能节约50%的动物,减少误差,是一种理想的研究脑出血后脑水肿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6.
口服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口服精氨酸对烫伤大鼠肠缺血-再灌注损害的保护作用。方法:66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组,6只),灌喂精氨酸组(A组,30只)和普通喂养组(E组,30只),A、E组复制30%体表总面积(TBSA)Ⅲ度烫伤模型。分别观察伤后6、12、24、48、72h肠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一氧化钠(NO)含量的变化以及肠外组织器官的细菌移位率。结果:与N组比较,A、E组烫伤后肠组织SOD活力明显下降(P<0.05)、MDA含量显著上升(P<0.05),但A组的这种变化低于E组,尤其是在伤后12、24h(P<0.05),A组伤后24h内肠组织NO含量明显高于E组(P<0.01)。伤后24、48hA组细菌移位率明显低于E组(P<0.05)。结论:口服精氨酸可以减轻伤后肠缺血-再灌注所引起的肠黏膜屏障损害,其机制可能与口服精氨酸导致肠黏膜局部NO含量增加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中药外用散剂口腔溃疡灵治疗各类型口腔溃疡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根据口腔粘膜病诊断标准,选择各类型口腔溃疡典型病例62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312例(用口腔溃疡灵),西瓜霜组、锡类散药组各156例,分别作对照组。观察用药后72h内镇痛作用、96h内加速口腔溃疡愈合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口腔溃疡灵组用药后72h内各类型口腔溃疡的疼痛消失率达89.1%,96h内口腔溃疡治愈率达84.0%。经χ^2检验,与对照组比,口腔溃疡组用药后72h内镇痛作用有显性差异(P<0.01);与对照组比较96h内加速复发、感染、创伤型口腔溃疡愈合的作用有显性差异(P<0.01),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但对化疗、放疗等引起的口腔溃疡疗效差。结论 口腔溃疡灵用于临床常见的复发、感染、创伤型口腔溃疡,其镇痛和加速愈合的作用快、疗效高,未见不良反应,加之药源丰富、价廉易得,制剂易加工,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活性的抑制对顺铂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利用人类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反义寡核苷酸(ASODN)抑制K562细胞端粒酶活性后,探讨顺铂对K562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酶联免疫吸附法(PCR-ELISA)检测端粒酶活性的变化;以间接免疫荧光标记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hTERT蛋白表达含量的变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细胞凋亡的DNA断裂;用流式细胞仪对细胞凋亡峰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K562细胞后,hTERT蛋白的表达水平及端粒酶活性下降;ASODN作用于K562细胞24h再加入顺铂作用72h,经琼脂糖凝胶电泳即可见到DNA梯形条带,而正义寡核苷酸(SODN)与顺铂联合作用组及单独应用顺铂均未见到明显的DNA梯形条带。hTERT基因ASODN作用于K562细胞24h,再加入5μmol/L顺铂作用48,72h的凋亡细胞百分率(17.43%和20.34%)分别与SODN联合顺铂作用组(7.43%和9.23%)、单用顺铂作用组(5.49%和7.34%)进行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以hTERT基因mRNA起始密码区为靶点的ASODN能特异性地抑制K562细胞的端粒酶活性;端粒酶活性的下调可促进顺铂诱导K562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9.
血细胞分析仪CRP测定性能的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血细胞分析仪CRP测定的性能特点。方法对ABXMicrosCRP血细胞分析仪系统测定CRP的精密度、携带污染率、线性、稳定性和相关性等指标进行测试。结果ABXMicrosCRP仪器测定CRP的精密度批内变异系数(CV)〈5.1%、批间CV〈10%及日间CV〈4.3%,均在临床可接受范围内。携带污染率小于1.20%;室温或4℃冷藏条件下保存的抗凝血标本48h内,CRP结果稳定性较好,相对偏差小于6.0%。线性范围1.0—70.0mg/L,检测低限可达1.0mg/L。该仪器测试的CRP结果和BNII仪器测试的结果(0—219.0mg/L范围)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659(血清)、回归方程Y=0.9967X-0.3985;r^2=0.9594(全血)、Y=0.9088X-0.1382;仪器测定的血清CRP结果与全血CRP结果也高度相关,相关系数r^2=0.9527、Y=1.0017X-0.8982。通过测试溶血标本和高脂血症标本,发现对MicrosCRP测试方法无明显干扰。结论ABXMicrosCRP仪器测定的CRP结果准确、可靠,可在临床使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促甲状腺素释放激素(TRH)抗失血性休克的作用和对血气变化及酸碱平衡紊乱的影响。方法:复制家兔长时间失血性休克模型,观察TRH治疗前后及各时相动物血压和血气各参数的变化。结果:TRH组给药后即刻至15min内血压平均升至128土1.3kPa,较生理盐水(NS)组增高71.5%(P<0.01),休克后8hTRH组血压仍较NS组高42.7%(P<0.05)。同时PH平均上升0.16,HCO3平均升高2.30mm01/L,BEb负值减小,平均减小5.73mmo1/L,其中I组A-pH、BEb于4h、8h,HCO3-4hA-和8hA与I组同时相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C(a-v)O2和[S(a-v)O2]差分别下降0.78ml/dl、8.36%;血K 平均值下降O.63mmo1/L,II组于休克后8h血K 与I组同时相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BUN、Cr于休克后给予TRH治疗亦有明显下降。II组酸碱平衡紊乱发生为26次(86.7%),I组高达30次(100.0%);混合型酸碱失衡正组为20次(76.9%),I组为27次(90.0%)。结论:TRH对升高血压,改善动物长时间失血性休克时的血气参数、血电解质、肾功能及酸碱平衡紊乱,降低[C(a-v)O2]和[S(a-v)O2]差,均有较好的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