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许红兵  袁世通  丁满 《中国电力》2011,44(12):42-46
为了提高大型超超临界锅炉的控制水平,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了解锅炉的燃烧系统热工特性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用于控制器设计的模型。针对传统传递函数模型精确度不高的问题,分析了目前超超临界锅炉燃烧系统的特点,挖掘机组已有的运行数据,总结了数据选取经验和数据预处理方法,利用群智能寻优算法进行传递函数参数辨识,进而得到燃烧系统的线性传递函数模型,使燃烧系统的大惯性特性定量化。给出了炉膛负压控制系统双输入单输出模型的辨识结果并给予验证。得到的传递函数为燃烧系统的自动控制系统设计与优化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动态控制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牛培峰 《华东电力》2000,28(12):54-57
通过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生产环节的划分及现场辨识实验,得出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的动态控制模型,为国产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3.
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燃烧技术具有燃料成本低、适应性强、燃烧效率高等优点,但其燃烧模型变量多且关系复杂。床温作为CFB锅炉燃烧过程中特有的参数受多重因素的影响,难以控制。本文分析了CFB锅炉床温的影响因素,并通过机理分析其动态过程,建立了床温动态控制模型,其中CFB锅炉床温模型参数通过电厂试验和运行数据辨识得出。将该床温模型应用于某300 MW机组CFB锅炉,结果表明该床温模型具有很好的适应性,且模型辨识精确度较高,可用于实际工业电厂。  相似文献   

4.
大型循环流化床机组协调控制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450t/h、41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由于各参数间的强耦合、大迟延导致的协调控制系统难投入问题.基于河北南部电网已投运机组现场试验得到的汽轮机、锅炉的传递函数,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系统和机炉协调控制系统的控制结构进行了试验研究。研究发现:对于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协调控制系统,采用“机跟炉”控制方式是一种有效的控制方法.对于床温、一次风和二次风的控制要充分考虑各参数的相互影响。所得结论既可应用于1台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汽轮机的协调控制,也可应用于多台循环流化床锅炉1台汽轮机的协调控制.可为循环流化床锅炉自动控制系统的设计与调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在已有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流动和换热的机理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建立了一个模拟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的综合数学模型。将上述模型应用于南京金陵石化热电厂220t/h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动态特性仿真,仿真结果与实际运行数据平均误差小于4%,表明了上述模型的合理性和准确性。在对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给煤量扰动、一次风量扰动仿真基础上,分析了床温、主汽流量、主汽温和主汽压对各调节量的关系。论文定义了3种煤种燃烧特性指标,对煤质进行量化,并根据仿真结果,得出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各被调量的动态特性参数与负荷和煤种燃烧性能指标的关系,从而可根据当前负荷和煤质预测锅炉的动态特性。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动态特性;仿真;变工况试验  相似文献   

6.
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是一种新型的碳捕集技术,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O2/CO2气氛下锅炉受热面的布置与热负荷的分配是阻挠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进一步示范的关键问题。本文分别采用Johnsson模型和颗粒团更新模型对350 MW机组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一维建模,对氧体积分数为30%的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进行了耦合汽水系统的总体概念设计,并与空气燃烧的同等级循环流化床锅炉尺寸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排烟热损失大大减小,设计锅炉热效率可达94.18%;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板面积、炉膛截面积以及尾部烟道面积均比空气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大幅减小,但需要增设外置床换热器来吸收热负荷。本研究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进一步放大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和传热机理入手,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论述了常规情况下低倍率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工况控制和运行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8.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动态特性研究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依据于大量变工况试验所获得的75t/h循环流化床锅炉固体物料浓度沿炉膛高度的分布曲线,在分析不同负荷下各流动区域出口固体物料浓度及其平均固体物料浓度随运行主导因素(运行风速)变化规律的基础上,建立了数学模型并研究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动态特性,仿真研究了主蒸汽压力、床温、炉膛出口烟气含氧量、料层差压随给煤量、一次风量、二次风量、排渣率及燃烧率的阶跃响应,其结果和试验及相关研究成果基本一致。同时仿真研究了主蒸汽压力随汽机调门开度的阶跃响应。文中给出了可用于控制系统设计的燃烧系统的传递函数阵,分析了影响动态特性的因素,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控制策略研究建立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与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郝杰  许军 《热电技术》2000,(1):25-27
从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和传热机理入手,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论述了常规情况下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有关的工况控制和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0.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常规PID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锅炉燃烧系统进行模糊控制的3种方案,即对系数Ke,Kec,Ku,Ki进行多变量寻优的模糊控制器,参数自修正模糊控制器,在全论域范围内采用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并对3种模糊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与比较,给出了适应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模糊控制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1.
从分析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和传热机理入手,并结合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特点,论述了常规情况下与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有关的工况控制和调整问题。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大容量和高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以及燃烧原理,并针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的特点提出一些控制策略和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13.
对富氧燃烧循环流化床锅炉炉内燃烧及传热特性进行了研究.考虑了气体辐射对传热系数的影响,建立了循环流化床锅炉在富氧燃烧下的燃烧及传热模型.在不同氧气浓度(如30%,50%,70%氧气浓度)下,分析了颗粒粒径、空隙率等对炉内传热的影响,得到各参数对富氧条件下的循环流化床传热参数影响曲线.以某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机组为...  相似文献   

14.
循环流化床锅炉实时监控与管理信息系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循环流化床锅炉自身特性和系统要求出发,设计了一套循环流化床锅炉监控及 信息管理系统。详细阐述循环流化床锅炉监控及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准则、设计模型及软件 实现,提出一种新型燃烧控制策略,即燃烧优化计算机控制,并经现场实践验证。  相似文献   

15.
床温是循环流化床(CFB)锅炉的重要参数,本文采用多输入多输出系统闭环辨识方法,得出以CFB锅炉给煤量与一次风量变化为输入,床温与主蒸汽压力为输出的两输入两输出系统模型。将某矸石电厂300 MW CFB锅炉闭环自动控制下的现场运行数据用于模型参数辨识,利用标准粒子群优化算法智能辨识寻优得到床温多变量系统的最佳模型参数。最后通过现场实际运行数据验证了所建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特点以及床温控制系统特性,分析了影响床温的主要因素。通过一次风扰 动试验,研究了基于蚁群算法的床层温度辨识方法,给出了辨识的基本原理,得到了较好的辨识结果。结果表明 了蚁群算法用于参数辨识的可行性,给出的床温控制模型对床温控制系统的研究有一定的工程使用价值。  相似文献   

17.
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系统的常规PID控制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对锅炉燃烧系进行模糊控制的3种方案,即对系数Ke,Kec,Ku,Ki进行多变量寻优的模糊控制器,参数自修正模糊控制器,在全论域范围内采用带有自调整因子的模糊控制器,并对3种模糊控制方案进行了仿真与比较,给出了适应循环流化床锅炉系统模糊控制的最佳方案。  相似文献   

18.
在基建调试期间和投产运行过程中,对东锅生产的单炉膛、单布风板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控制和调整方式进行一系列试验和优化研究,得到锅炉主要燃烧控制参数随机组负荷变化的曲线和变化规律,并分析了各参数对燃烧过程的影响。该研究为300 MW循环流化床锅炉在40%~100%负荷范围内实现燃烧自动控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印度某项目循环流化床锅炉在现场试运行经验,结合理论分析,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燃烧和传热原理入手,介绍了循环流化床锅炉的结构,论述了部分冷态调试情况及试运工况中循环流化床有关的参数控制和调整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循环流化床锅炉具有燃烧劣质煤和炉内高效脱硫的优势,已成为我国火力发电装机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相较于煤粉锅炉,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的迟延和惯性更大、被控变量更多且关系更为复杂。床温作为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过程中特有的参数,对锅炉运行的安全性、经济性和环保性均有重要影响,而其所具有的大时滞、强耦合、多干扰等特性又使之成为一大控制难题。为此,提出一种应用改进线性自抗扰原理的床温控制方法,用以提高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控制性能。通过引入多变量内模结构,可有效整定扩张状态观测器和反馈控制器参数,进而实现系统整体控制性能的优化。理论分析与仿真验证表明,该方法便于控制参数整定与动态性能分析,不依赖于精确的对象模型,具有良好的负荷适应性和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