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学界关于《营造法式》转角做法的考察多停留在实例比对的定性研究阶段,对文本信息反映的空间构造与数理关系则较少推导。本文围绕《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大量角内构件长度数据,通过作图分析其具体所指 (是实体长还是投影长,是边缘长还是中线长),进而反证李诫的数据录述逻辑。通过角内空间容纳角昂、角梁、衬角栿等构件的能力,证明大角梁斜置是《营造法式》默认的结角方法,并对殿阁与厅堂构造的山花处理、角梁收尾等内容展开对比考察,从而在分析文本所录构件长度数据的基础上,尝试深化对北宋官式建筑结角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营造法式》斗尖亭榭簇角梁的应用——苏南小亭的启发何建中《营造法式》载明簇角梁之法用于亭榭斗尖举折之制,但有些问题法式未涉及或未加详述,给后人留下了疑问,如梁思成先生在《营造法式注释》大木作制度图样二十七图注中指出:“折簇梁之上如何安布椽,法式全书...  相似文献   

3.
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方 《山西建筑》2010,36(1):39-40
简要概述了《营造法式》的研究意义以及中国古代木架建筑大木作的特征,并对照法式则例,比较分析了山西大同下华严寺海会殿大木作部分,证实了运用法式知识指导测绘工作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朱永春 《建筑师》2021,(1):83-89
《营造法式》大木作中有三种尺度:固定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可调尺度、构造尺度是古代营造设计与施工合一的产物.因其表现为数值的不确定性,未进入研究者视野.论文对可调尺度、构造尺度作了初步探讨,进而解答了三个相关问题:1)《法式》中柱高、开间等大尺度的截面控制法;2)《法式》中下昂的斜率:3)《法式》中上昂的功用与斜率问题.  相似文献   

5.
《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卷五·檐:“其檐自次角补间铺作心,椽头皆生出向外,渐至角梁。若一间生四寸;三间生五寸;五间生七寸。五间以上,约度随宜加减。其角柱之内,檐身亦令微杀向里,不尔恐檐圜尔不直。”这是《法式》关于翼角生出及翼角檐口细部处理的记述,其中没有翼角起翘的规定。翼角起翘,是中国传统建筑的明显标志。但在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及《营造算例》中,没有记述到这个技术层面。《中国古建筑木作营造技术》一书中,记有翼角起翘的规定:“木工口诀中所谓‘翘四’系指仔角梁头部边棱线(即大连檐下皮,第一翘上皮位置)与正身…  相似文献   

6.
肖旻 《新建筑》2003,(3):80-80
《营造法式》在关于大木作制度的内容中,只规定了部分构件规格的份数,而关系到房屋的长、宽、高三项基本尺度的间广、椽架平长和柱高等,没有明确的份数规定。因此。通过实例来探索文献中没有加以明确的宋代古建筑的长、宽、高三项基本尺度的设  相似文献   

7.
《营造法式》并未就上、下昂的安放角度作出直接陈述,但实例中却存在一定规律,由此而产生了文本中是否潜含着相关信息这一疑问。本文提取《营造法式》“功限”部分记载的昂类构件尺寸进行作图推导,探析其斜率折算方法,同时从三个方面(铺作内关联构件的恰合度、椽架平长的限制及昂尾挑斡构造的约束)加以验证,得出四点结论:一是《营造法式》上、下昂设计存在确定的斜率取值;二是外檐铺作的形象设计是产生确定值的 直接诱因;三是取值的具体操作方法是以简单勾股比结合材模数基准量进行调整得来;四是《营造法式》预设的上、下昂斜率生成机制与同期案例不尽相同,反映了独特的构造内涵。  相似文献   

8.
1、引言 在中国古代木构架体系中,斗棋是一个关键的“分形符号”;在《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图样》中,分形符号则指的是单体构件的分件图及其自相似图形在层次结构上的变化。这种自相似图形是由同一规则约定以不同经验尺度重复所组成的几何图形及其延续形状生成,其特征是在形状的延伸序列中,  相似文献   

9.
模数制是人类建筑活动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营造法式》(简称《法式》)卷四大木作制度开卷即说:“凡构屋之制,皆以材为祖,材有八等,度屋之大小因而用之”。这里讲的“材”即是模数之意。在同卷中,材份制涵盖了斗栱的所有构件和制做工艺,但在卷五中,叙述椽架平和间广时使用的却是具体尺寸,似乎《法式》在这里没有法式了。李诫在“看详”中评价  相似文献   

10.
上述证明“乌头门与灵星门”分明是两类门,应是曰乌头大门,曰表,曰阀阅,今呼为棂星门”,一字可信的。然而在梁思成教授所著《营造法式注释》卷上不差,可以证明不存在转抄之误。提起庄绰字季裕,历第13页却照录北宋李诫主编《营造法式》而未在注释经北宋神宗、哲宗、徽宗、饮宗和  相似文献   

11.
以丽江木府恢复重建工程为例阐述了木结构设计中的结构计算、抗震措施等问题,结合《大木作营造法式》及《木结构设计规范》阐述了古建筑木结构设计中的一些事项.  相似文献   

12.
《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研究,经几代人的努力,在大的方面已取得了显著成果,留待今天我们所能作的大多是一些枝叶末节的小题,然即使这些枝节小题所表露的信息,也与《营造法式》的性质和特点相关,值得进一步深入探讨,如本文所论及的棋长问题。  相似文献   

13.
以耍头、华头子等随昂构件在实例与《营造法式》中的不同构造表现为线索,梳理了铺作中纷杂斜置构件的性质与种属关系,勾勒了“昂桯”逐步泛化、向溜金枓栱后尾秤杆演变的过程,作为元明时期营造技术多源并进的佐证。进而,借由华头子斜置之类的构造现象,探讨铺作中不同斜向构件的组合规律与拼装原则,追溯明清溜金枓栱的原型,以期揭示木构技术多元一体的演进状貌。  相似文献   

14.
基于《佛光寺东大殿建筑勘察研究报告》的数据和研究成果,文章对其尺度规律研究部分予以详细的分析评述,对佛光寺东大殿的尺度规律提出了以足材为模数的新见解,并尝试建构理想设计模型以呈现大木作尺度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对《营造法式》的相关内容展开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1、殿堂造定义讨论 殿堂在《营造法式》(以下简称《法式》)中没有明确定义,学界对此至今争论未休。通常的观点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用材等级高;内外柱同高;使用平棊、平闇等。潘谷西先生在《〈营造法式〉解读》定义“殿堂”为:等级最高的一类建筑,采用层叠式构架,用材等级较高,斗棋较复杂,构件用料大,  相似文献   

16.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7.
分析《营造法式》大木作制度和功限、现代专家学者研究成果。以殿堂建筑为载体,推算出宋代殿堂的三维空间尺度和各构件的材等与造型、比例与尺度以及安装与组合关系,以Auto CAD,3dsmax和Unreal Engine4引擎为工具,完成一套发布在pc端可以自由交互的虚拟可视化操作程序,从而探讨出利用虚拟可视化技术来对传统文化领域研究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8.
天镇县自古为寒冷的边防之地,其民居大木作技艺有着鲜明的地域特色。本文采用田野调查和工匠访谈的方法,研究了当地传统民居的木构架体系及其大木作营造技艺,对木构架类型、节点构造以及营造中的算料选料、房屋设计、构件加工、立架方法等进行了详细解析。最后对当地民居大木作技艺的特点和价值进行了总结概括。  相似文献   

19.
从《营造法式》的小木作制度中可以看出北宋的木作装修水平较唐代有了巨大的进步,出现了多种格眼棂条细腻、线脚复杂、极具装饰性的格子门。但《法式》中的窗与唐代相比,却几乎没有进步,延续着简朴的直棂窗一统天下的局面,没有同步出现与“格子门”相似的“格子槛窗”。本文试从窗的历史、功能观念、技术以及《营造法式》自身的性质与特点等角度对这一现象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0.
陈明达先生在《营造法式大木作研究》一书中提出了宋代房屋的基本尺度(即间广、椽架平长、柱高)之“标准”材份值,尽管它与实例数据不尽符合,有人仍认为:“尽管实例数据并没有与该理论提出的标准值完全吻合,但基本上在其控制范围内。这一现象表明材份制的解释理论必有其合理之处。”关于陈先生的理论及其论证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