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中添加不同质量分数(0.5%、1.0%、1.5%、2.0%)的葡萄糖酸内酯(GDL),研究其对肌原纤维蛋白乳化能力和凝胶性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GDL 能显著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乳化性和乳化稳定性(P < 0.05),但是不同添加量之间差异不显著;凝胶白度随GDL 添加量的增加呈下降趋势;0.5% 以下添加量对凝胶保水性没有显著影响,0.5% 以上的添加量会大幅提高保水性;除凝胶黏附性随GDL 质量分数增加而下降外,凝胶硬度、胶黏性和回弹性都在GDL 添加量0~1.0% 之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然后随着GDL 质量分数增大而升高。综合来看,1.5% 的GDL 添加量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的功能性有较好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2.
无花果蛋白酶具有较强的蛋白水解能力,常用于肉糜嫩化,但酶解嫩化后对肉糜凝胶特性的研究未见报道。文章考察无花果蛋白酶不同酶解时间对牦牛肉肉糜理化特性和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酶解时间的延长,牦牛肉糜蒸煮损失率呈上升趋势(P0.05),pH值显著降低(P0.05),150 min时增加不显著(P0.05);加入无花果蛋白酶可显著提高牦牛肉糜中游离氨基酸含量(P0.05);开始酶解后,肉糜硬度、黏聚性和胶着性呈下降趋势(P0.05),150 min时升高,弹性变化不显著(P0.05);储能模量G’随角频率增加逐渐增加,样品最后G’下降,表明体系凝胶结构的弱化。从凝胶开始形成到温度增加凝胶结构破坏,对照组G’最高,形成凝胶的弹性最好。  相似文献   

3.
采用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鲢鱼糜形成凝胶,考察了食盐添加量和热处理对内酯鱼糜凝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食盐添加量对内酯鱼糜凝胶的持水性和质构特性具有显著影响,鱼糜凝胶的失水率和蒸煮损失均随盐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凝胶强度和弹性在0.5%~2%的食盐添加范围内随盐添加量的增加而提高,当食盐添加量为1.5%~2%时,内酯鱼糜凝胶强度和弹性显著提高.随食盐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白度略有下降.蒸煮处理导致内酯鱼糜破断强度和硬度显著增加,弹性略有下降.  相似文献   

4.
大豆分离蛋白凝胶制备和凝胶质构特性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本研究以大豆分离蛋白为原料,考察蛋白质浓度、pH值、加热温度、加热时间对凝胶形成的影响,采用物性仪对不同务件下制备的凝胶的质构特性进行研究,不同评价指标得出的结论不尽相同。通过正交实验得出形成凝胶硬度最大的制备条件为:蛋白浓度12%,pH值6.5,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35min;形成凝胶脆性最大的制备凝胶争件为:蛋白浓度12%,pH值7.0,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25min;形成凝胶弹性最好的制备凝胶务件为:蛋白浓度12%,pH值7.0,加热温度85℃,加热时间35min;形成凝胶粘附性最大的制备凝胶条件为:蛋白浓度12%,pH值7.0,加热温度95℃,加热时间35min。  相似文献   

5.
研究不同质量分数凝固剂(GDL,Mg SO4,Ca Cl2,1%~4%)诱导所得大豆蛋白冷凝胶的流变特性和标度行为。结果表明:添加凝固剂后,随时间的延长,所有样品呈明显的凝胶行为,冷凝胶的凝胶强度具有浓度依赖性,随凝固剂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加;频率扫描曲线对幂率模型的拟合度非常高(R20.938),特征值n′和n″值表明冷凝胶为弱凝胶体系;酸诱导冷凝胶热稳定性高,盐诱导凝胶经加热后结构破坏严重;盐诱导凝胶蠕变-恢复率高,盐桥作用明显;不同流变分形模型显示酸盐诱导冷凝胶形成不同的微观结构,由Shih模型可知,GDL诱导凝胶Df值在2.73~2.76之间,Mg SO4诱导凝胶在2.57~2.59之间,Ca Cl2诱导凝胶在2.5~2.69之间,WuMorbidelli模型所得值相应较小。凝胶的动态储能模量和分形结构显著受到凝固剂种类和不同质量分数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通过研究大豆蛋白葡萄糖酸内酯(GDL诱导酸凝胶制备过程中热变性阶段的温度和时间,考虑对凝胶强度、杨氏模量和凝胶保水性的综合影响,得出热变性的最佳条件是将大豆蛋白溶液加热至90并持续加热30 min同时,考虑凝固保温条件对上述凝胶特性的综合影响,得出凝固阶段最佳条件是在90℃下保温30 min。在该热变性和凝固条件下,大豆蛋白酸凝胶具备较理想的凝胶强度、杨氏模量和保水性。  相似文献   

7.
加热对鲢鱼糜凝胶特性及二硫键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要研究不同加热温度和不同加热时间对鲢鱼糜凝胶特性和-SH基含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温短时间加热,即采用90℃30、40min;100℃,10、20min,可得到凝胶强度和弹性较好的鱼糜制品。鱼糜制品中-SH基含量随加热时间的增加、加热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减少,说明蛋白质之间形成交联作用,形成了二硫键。  相似文献   

8.
魔芋粉对鲤鱼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振  孔保华  夏秀芳  陈倩  李沛军 《食品科学》2012,33(11):116-120
从鲤鱼背部肌肉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分别添加0.05、0.10、0.15、0.20g/100mL的魔芋粉,研究其在不同加热温度(70、80、90℃)和不同NaCl浓度(0.05、0.10、0.15、0.20mol/L)条件下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弹性、白度和保水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魔芋粉添加量条件下,加热温度80℃时形成的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硬度和弹性显著高于70℃和90℃(P<0.05);90℃时凝胶白度高于70℃和80℃;90℃时保水性显著高于70℃时的保水性(P<0.05),与80℃的凝胶保水性差异不显著(P>0.05)。在此条件下,随着NaCl浓度增加,凝胶的硬度和弹性增大;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保水性显著提高。同一温度条件下,添加0.10g/100mL魔芋粉的蛋白凝胶硬度达到最大值,且80℃时硬度最大为129g,凝胶的白度随着魔芋粉质量浓度增加呈现下降趋势,保水性随着魔芋粉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大;添加NaCl可以显著提高凝胶的白度。  相似文献   

9.
主要研究卵清蛋白对竹荚鱼鱼糜在不同的凝胶化条件(30、90℃和50、90℃)的凝胶形成特性的影响。与对照相比,随着卵清蛋白添加量的增加,破断强度、凹陷度增加(P<0.05)。在竹荚鱼鱼糜中添加质量分数为1%的卵清蛋白,在30℃凝胶化5h并在90℃加热20min能够达到最佳的凝胶特性。卵清蛋白的添加量低于1%时对鱼糜凝胶的白度无影响(P<0.05),但添加量超过5%时,会导致鱼糜凝胶的白度降低(P<0.05)。随着卵清蛋白的添加,鱼糜凝胶的网络结构变得更加致密。  相似文献   

10.
以内酯豆腐为研究对象,在豆浆中添加不同比例(0.2%、0.3%、0.4%)的δ-葡萄糖酸内酯(GDL),通过质构仪、SDS-PAGE、红外光谱、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等仪器,对其组织结构、含水量和保水性、凝胶作用力组成、蛋白质亚基组成、二级结构和微观结构进行测定,分析GDL添加量对豆腐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GDL添加量的增加,其硬度、弹性和咀嚼性显著提高(P<0.05),当GDL添加量为0.4%时,保水性最好,达到了83.38%,豆腐中疏水作用逐渐增强,可溶性蛋白的亚基条带逐渐减少,蛋白质向凝胶转化的趋势增大,豆腐蛋白质中β-折叠含量由31.93%增加到38.43%,无规则卷曲含量由13.93%下降到13.78%。  相似文献   

11.
微波加热是食品加工的一种新型技术,为探讨微波加热对牦肉糜凝胶特性的影响,采用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微波加热的时间、功率以及NaCl添加量对牦牛肉糜凝胶质构特性和保水率的影响。以水浴为对照组,利用质构仪测定牦牛肉糜凝胶硬度、咀嚼性、弹性和回复性。结果表明:随着对牦牛肉糜微波加热时间的延长,其凝胶硬度、咀嚼性、弹性逐渐下降(P<0.05),回复性逐渐增加(P<0.05),保水率显著下降(P<0.05);而随着微波功率增大,牦牛肉糜凝胶的硬度、咀嚼性降低(P<0.05),弹性变化不大(P>0.05),蒸煮损失率明显增加(P<0.05);同时,随着NaCl添加量增加,牦牛肉糜凝胶保水率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为微波技术在肉制品加工中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以葡萄糖酸-δ-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作为酸诱导剂,制备低酰基结冷胶(low acyl gellan gum,LA)酸性凝胶,考察基体质量浓度、GDL/LA复配比例以及酸液浸泡对酸性凝胶凝胶特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GDL酸化为缓慢酸化,GDL/LA复配比例越高、体系的pH值越低,酸化速率越快。基体质量浓度和GDL/LA复配比例对酸性凝胶结构影响显著,断裂应力和保水性随着GDL/LA复配比例的增大先升高后降低。基体质量浓度越高,断裂应力和不透明性越大。GDL/LA复配比例增大,断裂应变减小,不透明性增大。当酸液pH值为1时,酸液浸泡对GDL/LA复配比例为2∶1和4∶1的酸性凝胶强度无影响,但GDL/LA复配比例为1∶4、1∶2和1∶1时,凝胶强度随浸泡时间的增加而增强,酸液浸泡可以促使酸性凝胶进行结构重建。  相似文献   

13.
采用豆粉冲调、均质、添加凝固剂和85 ℃水浴加热15 min的方式制作即食豆腐脑。研究了不同添加量的葡萄糖酸-δ-内酯(GDL)、氯化钙和氯化镁对制作的即食豆腐脑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GDL、氯化钙和氯化镁单一使用时,添加量分别在0.50%、0.30%和0.40%时豆腐脑产品凝胶效果较好。在对以上3种凝固剂进行不同比例复配,从质构特性和感官评价两方面确定了GDL、氯化钙、氯化镁的复配比例在10∶2∶3时开发的即食新产品相较于单一使用凝固剂和其他3种复配比例有显著优势(P<0.05)。  相似文献   

14.
为了提高虾蛄中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的品质,从虾蛄中提取肌原纤维蛋白,分别添加质量分数0%、0.2%、0.4%、0.6%、0.8%、1.0%的沙蒿胶,研究沙蒿胶在不同Na Cl浓度(0.1、0.2、0.3、0.4、0.5 mol/L)和不同加热温度(60、70、80、90℃)条件下对肌原纤维蛋白凝胶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同沙蒿胶添加量条件下,90℃时肌原纤维蛋白凝胶保水性显著高于60℃和70℃(P0.05);80℃时凝胶硬度和弹性最大且显著高于60℃和70℃(P0.05);但对凝胶白度的影响差异并不显著。随着Na Cl浓度的增加,凝胶保水性和硬度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在0.3 mol/L时达到最大值;凝胶的弹性和白度呈现上升趋势。在90℃时添加1.0%沙蒿胶的凝胶保水性最佳;在同一温度条件下,随着沙蒿胶添加量增加,凝胶弹性增强,添加0.6%沙蒿胶的凝胶硬度最大,白度呈下降趋势。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研究沙蒿胶在虾蛄制品中的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为探究超声波、超声波结合酸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delta-lactone,GDL)处理对鲣鱼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 protein,MP)凝胶性质的影响,提高鲣鱼的附加值及鲣鱼产品的品质,以鲣鱼肌原纤维蛋白为原材料,对其进行超声波3 min及超声波3 min结合GDL处理,观察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特性变化。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波3 min提高肌原纤维蛋白的凝胶预备阶段,却削弱了凝胶强化阶段; MP凝胶的硬度、弹性、凝聚性、咀嚼性明显下降。超声波3 min结合GDL处理后,提升MP凝胶预备阶段的同时,维持原有的凝胶强化能力;硬度、弹性与原样无明显差别,却大幅度增加了凝聚性与咀嚼性;超声波结合酸处理后,样品的持水性与单一超声波处理相比明显增加,但与未处理组相比偏低。超声波结合酸处理后的样品其溶解度与原样相比明显增加,与单一的超声波处理无明显差别。  相似文献   

16.
以冻干鸭蛋清蛋白粉为原料,以凝胶硬度和弹性为指标,在探究鸭蛋清蛋白凝胶形成条件的基础上,考察金属离子对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鸭蛋清蛋白凝胶形成的最佳条件为:蛋清蛋白质量分数12.0%、pH 8.0、80 ℃加热40 min。不同浓度钠离子和钙离子对凝胶弹性的提高均有显著作用,高浓度钾离子作用不显著,镁离子、锌离子和亚铁离子的浓度较大时反而有抑制作用。镁离子对凝胶硬度增加有显著作用,钾离子无显著影响,钠离子和钙离子为先促进后稳定的趋势,锌离子和亚铁离子对凝胶硬度增加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7.
穆硕  鹿瑶  高彦祥  毛立科 《食品科学》2018,39(18):29-34
利用大豆分离蛋白的乳化和凝胶特性制备蛋白质乳液凝胶,用以同时传递VE和D-异抗坏血酸钠,重点阐释果胶对凝胶结构特性和复合维生素稳定性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乳液的分散相油滴粒径随果胶质量分数的增加而增大,蛋白质-果胶复合溶液预加热处理温度越高乳液油滴粒径越大。乳液经葡萄糖酸-δ-内酯诱导形成凝胶,凝胶时间及凝胶强度(G’)受果胶质量分数影响。质构分析表明,果胶质量分数和预加热温度对凝胶硬度无显著影响,但凝胶弹性随果胶质量分数增加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当VE和D-异抗坏血酸钠被包埋于乳液凝胶后,其贮藏稳定性随果胶质量分数的增大而呈下降趋势,并且D-异抗坏血酸钠降解速率高于VE。本研究表明通过控制果胶质量分数可以调节乳液凝胶的结构特性,而不同的凝胶结构可以调控包埋于其中的功能因子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8.
反应条件对豆-乳内酯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大豆乳、牛乳为混合豆-乳底物原料,以葡萄糖-δ-内酯(GDL)作为酸凝剂,以大豆乳、牛奶分别为底物作为对照,探讨不同的反应条件对豆-乳内酯凝胶质构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反应条件分别为预热温度90~100℃、预热时间5~15min、凝胶温度75~85℃、凝胶时间30~50min时可以获得质构特性较好的凝胶。  相似文献   

19.
本实验以真鲷鱼糜为原料,通过探讨酸处理条件(温度和时间)、巴氏杀菌条件、葡萄糖酸内酯(glucono-δ-lactone,GDL)添加量对酸化鱼糜凝胶性能的影响,旨在开发出一种冷藏即食的鱼糜制品。结果表明:酸化温度为35 ℃,处理时间为1.5 h时鱼糜凝胶的破断力、破断距离和凝胶强度分别达到最大值524.23 g、1.019 7 cm和534.26 g·cm;热处理条件为68 ℃,45 min时,鱼糜制品在达到食品安全卫生标准的同时又具有较好的凝胶品质;随着GDL添加量的增加,鱼糜凝胶的破断力、凝胶强度、白度均呈上升趋势,而持水性逐渐下降;结合正交试验的初步研究结果,得到较优酸化工艺为:GDL添加量2.10%、酸化温度35 ℃、酸化时间2.0 h。  相似文献   

20.
熊柳  孙高飞  隋宁  孙庆杰  胡玉忠 《食品科学》2009,30(13):113-116
以花生蛋白粉、卡拉胶、玉米淀粉为原料,考察不同混合比例、混合物浓度、加热温度、加热时间、溶液pH 值对花生蛋白粉凝胶形成的影响,采用物性测试仪对不同条件下所制备凝胶的质构特性--硬度和弹性进行研究。通过正交试验得出改善花生蛋白粉凝胶性最适宜的条件为:花生蛋白粉与卡拉胶和玉米淀粉比例为8.00.0.23:1.77,复配物质量分数为18%,加热温度为90℃、加热时间为30min、pH6.75。测定了产品的耐热性、贮藏性,实验结果表明,花生蛋白粉复配卡拉胶、玉米淀粉所制备的凝胶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和贮藏稳定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