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3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2 毫秒
1.
目的:探讨内源性硫化氢(H2S)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减轻脂多糖(LPS)所致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方法: 将8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NaHS(H2S供体)+LPS组、炔丙基甘氨酸[胱硫醚-γ-裂解酶(CSE)抑制剂,PPG]+LPS组、CCK-8+LPS组、PPG+CCK-8+LPS组和CCK- 8组。给药后分别于4 h和8 h处死动物,测定肺湿/干比值;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血浆H2S含量,肺组织MDA含量、MPO活性和CSE活性;放免法检测肺组织P-selectin含量;RT-PCR检测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并行支气管肺泡灌洗,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蛋白含量。结果: 气管内滴注LPS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湿/干比值、BALF中蛋白含量及肺组织MDA、MPO活性和P-selectin水平增高;血浆H2S含量、肺组织CSE活性及CSE mRNA表达下降。预先给予NaHS或CCK-8可显著减轻LPS所致的上述改变,且血浆H2S含量、肺组织CSE活性及CSE mRNA表达高于相应的LPS组;预先给予PPG可加重LPS所致的肺损伤,而血浆H2S含量、肺组织CSE活性及CSE mRNA表达分别低于相应的LPS组和CCK-8+LPS组。结论: CCK-8可通过内源性H2S介导的抗氧化、抑制PMN黏附聚集等效应发挥减轻LPS所致肺损伤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硫化氢在脂多糖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硫化氢(H2S)在脂多糖(LPS)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将6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经气管内滴注LPS复制ALI)、NaHS LPS组和炔丙基甘氨酸(PPG) LPS组。给药后4 h或8 h处死,测定肺系数;光镜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血浆H2S和CO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胱硫醚-γ-裂解酶(CSE)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HO-1蛋白表达及吸光度值。结果气管内滴注LPS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增加;血浆H2S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下降;肺组织HO活性和HO-1蛋白表达增强;血浆CO含量增加。预先给予NaHS可显著减轻LPS所致上述指标的改变。而预先给予PPG可加重LPS所致肺损伤,但对CO含量、HO活性和HO-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H2S/CSE体系的下调在LPS所致ALI的发病学中有一定作用,而外源性给予一定量的NaHS对肺组织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和上调CO/HO-1体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内、外源性硫化氢(H2S)在肢体缺血再灌注(IR)所致大鼠急性肺损伤(ALI)中的作用并初探其机制。方法: 应用双大腿根部止血带复制大鼠双后肢缺血及再灌注后肺损伤模型。将12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control)、IR组、NaHS+IR组和抑制H2S生成的炔丙基甘氨酸(PPG)+IR组。肢体缺血再灌注后4 h处死动物, 测定肺系数;光镜下观察肺组织形态学改变;化学法检测血浆H2S、NO、CO含量,肺组织丙二醛(MDA)含量、胱硫醚-γ-裂解酶(CSE)、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红素加氧酶(HO)活性以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中性粒细胞(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变化,并对血浆H2S含量与上述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大鼠肢体IR可引起肺组织明显的形态学改变、肺系数和肺组织MDA含量增加、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增加、血浆H2S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下降、肺组织iNOS活性和HO活性及血浆中NO含量和CO含量增加。预先给予NaHS可显著减轻IR所致上述指标的改变; 而预先给予PPG可加重IR所致肺损伤, 使BALF中PMN数目和蛋白含量、血浆NO含量和肺组织iNOS活性进一步增加, 但对血浆CO含量和肺组织HO活性无明显影响。H2S含量与CSE活性、血浆CO含量、肺组织HO活性呈正相关(均P<0.01);与其它指标呈负相关(均P<0.01)。结论: H2S/CSE体系的下调参与介导了大鼠肢体IR所致大鼠ALI的发生, 内、外源性H2S具有抗肢体IR所致ALI的作用, 该作用可能与其抗氧化效应、减轻PMN所致肺部过度炎症反应以及下调NO/iNOS体系、上调CO/HO体系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一氧化氮体系在慢性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雄性Sprague-Dawley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和4周低O2高CO2肺动脉高压组。测定血浆NO含量,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细小动脉cNOS和iNOS活性,原位杂交法检测其cNOS mRNA和iNOS mRNA的表达。结果:肺动脉高压组血浆NO含量、肺细小动脉cNOS活性和cNOS mRNA表达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而iNOS活性和iNOS mRNA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低O2高CO2时肺动脉NOS活性和NOS mRNA表达的改变引起的NO变化参与了肺动脉高压的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硫化氢(H2S)在八肽胆囊收缩素(CCK-8)改善脂多糖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用静脉注射脂多糖(LPS,5 mg/kg)法制备大鼠肺损伤模型,将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LPS组、LPS+CCK-8组及CCK-8组。给药后6 h测定大鼠动脉血氧分压(PaO2);检测肺组织中H2S含量和胱硫醚-γ-裂解酶(CSE)活性;RT-PCR检测肺组织CSE mRNA的表达;光镜观察肺组织的形态学变化。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LPS组大鼠PaO2显著下降并出现肺组织结构损伤,而肺组织中H2S含量、CSE活性和mRNA表达显著增高(均P<0.05);与LPS组相比,LPS+CCK-8组大鼠PaO2显著升高,肺组织结构损伤明显减轻,肺组织中H2S含量和CSE活性及mRNA表达显著下降(均P<0.05);CCK-8组大鼠上述各指标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CCK-8可通过抑制内源性H2S的生成减轻脂多糖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6.
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大鼠内源性H2S/CSE体系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ALI)大鼠内源性硫化氢/胱硫醚-γ-裂解酶(H2S/CSE)体系、IL-1β和IL-10的动态变化。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共80只,随机分为Ⅰ(对照)组;Ⅱ(LPS 1 h)组;Ⅲ(LPS 3 h)组;Ⅳ(LPS 6 h)组;Ⅴ(LPS 9 h)组;Ⅵ(LPS 12 h)组。给予LPS复制内毒素性ALI大鼠模型,分别于1、3、6、9、12 h处死,观察光镜和电镜下肺组织形态学改变,检测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血浆中H2S含量、肺组织CSE活性、血清中IL-1β和IL-10的动态变化。结果:⑴LPS 1 h组,光镜和电镜下肺组织形态学无明显改变,肺系数、肺湿/干重比、血浆中H2S的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变化,血清中IL-1β和IL-10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IL-1β,P<0.05;IL-10,P<0.01)。⑵LPS 3、6、9、12 h组,光镜和电镜下肺组织明显受损,超微结构明显改变,肺系数和肺湿/干重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血浆中H2S的含量和肺组织CSE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或P<0.01) ,血清中IL- 1β和IL-10的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内源性H2S/CSE体系、IL-β和IL-10参与内毒素性ALI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7.
慢性低氧对大鼠肺血管L-精氨酸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慢性低氧对大鼠肺血管L-精氨酸/一氧化氮(L-Arg/NO)途径的影响。方法:采用慢性低氧性肺动脉高压(HPH)大鼠肺血管孵育,测定慢性HPH对大鼠肺动脉L-Arg转运,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和NO生成释放的影响。结果:(1)低氧4周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比对照组高33.7%(P<0.01),右心室(RV)和左室加室间隔(LV+S)重量比值(RV/LV+S)高44.2%(P<0.01)。(2)低氧对血浆L-Arg含量无明显影响。(3)低氧大鼠离体孵育的肺动脉摄取低浓度(0.2mmol/L)和高浓度(5.0mmol/L)[3H]-L-Arg分别低于对照组15.8%(P<0.05)和27.2%(P<0.01)。(4)低氧大鼠肺动脉tNOS、iNOS和cNOS活性较对照组高38.0%、32.8%和53.0%(P<0.01)。(5)低氧大鼠血浆NO含量低于对照组,与mPAP和RV/LV+S呈负相关(P<0.01)。结论:慢性HPH时NOS活性代偿性增强,但L-Arg转运受损使血浆NO生成仍减少,说明L-Arg转运是NO生成的重要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非选择性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NG-硝基-L-精氨酸(L-NA)对急性肺损伤大鼠肺线粒体功能的影响,并探讨其改善急性肺损伤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急性肺损伤组、L-NA治疗组,采用舌静脉注射脂多糖(LPS)复制大鼠急性肺损伤模型,于大鼠急性肺损伤3h后给L-NA治疗3h,断头放血处死大鼠,迅速取出肺脏,匀浆器混匀后,低温差速离心法提取肺线粒体,测定线粒体总ATP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总一氧化氮合酶(T-NOS)、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结构型一氧化氮合酶(cNOS)的活性,以及线粒体肿胀度、膜流动性和线粒体一氧化氮(NO)、丙二醛(MDA)含量;电镜观察大鼠肺线粒体超微结构的改变及治疗药对此改变的影响。结果: 在大鼠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中线粒体表现为肿胀、膜流动性降低,线粒体中的T-NOS和iNOS活性显著升高,线粒体NO生成明显增加,而cNOS活性无明显变化;线粒体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明显下降,线粒体MDA含量明显升高。急性肺损伤3h给予L-NA治疗3h,与急性肺损伤组相比,一氧化氮合酶活性有所改变,NO生成显著下降,总ATP酶、SOD、GSH-Px活性均显著升高,MDA含量下降。电镜结果显示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后肺脏组织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嵴断裂、溶解、消失;L-NA能改善内毒素性急性肺损伤引起的细胞水肿、线粒体肿胀和空泡化。结论: L-NA能明显抑制急性肺损伤后线粒体一氧化氮合酶活性,减少NO生成,改善线粒体能量供应,增加线粒体抗氧化作用,从而减轻急性肺损伤。  相似文献   

9.
内源性CO对肺动脉高压大鼠NO体系的调节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内源性血红素氧合酶(HO)/一氧化碳(CO)体系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大鼠一氧化氮合酶(NOS)/一氧化氮(NO)体系的调节作用, 以探讨一氧化碳对低氧高二氧化碳性肺动脉高压的作用机制。方法: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4周低O2高CO2组, 4周低O2高CO2+血晶素组。测定各组大鼠肺动脉平均压(mPAP)、右心室/(左心室+室间隔)重量比, 检测动脉血、肺组织iNOS、cNOS、HO活性, 及CO、NO产生、释放的变化。结果:①低O2高CO2组mPAP、RV/(LV+S)显著高于对照组及血晶素组(P<0.01)。②低O2高CO2组全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血红素氧合酶-1(HO-1)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CO含量、血浆及肺组织匀浆HO-1活性进一步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③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NO含量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④低O2高CO2组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 血晶素组大鼠血浆及肺组织匀浆iNOS活性均显著高于低O2高CO2组(P<0.01), 血浆及肺组织匀浆cNOS活性与低O2高CO2组无明显差异。结论:HO/CO体系对NOS/NO体系具有调控作用, 慢性低O2高CO2情况下, 内源性一氧化碳体系可通过iNOS/NO途径对肺循环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初步探讨银杏叶提取物金纳多(Ginaton)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 LPS)诱导小鼠的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 ALI)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于小鼠腹腔注射LPS(10 mg/kg)复制ALI动物模型。将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LPS组、Ginaton组和Ginaton+LPS组。观察各组肺组织病理学改变,测量肺湿/干重比,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蛋白含量及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 LDH)活性,测量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一氧化氮合酶(nitric oxide synthase, iNOS)和髓过氧化物(myeloperoxidase,MPO),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血红素加氧酶(heme oxygenase HO-1)及iNOS蛋白表达。结果: 金纳多可有效减轻LPS所致肺组织病理学变化,并降低肺湿/干重比和肺泡灌洗液中蛋白含量,降低肺泡灌洗液中LDH活性、肺组织MPO和iNOS活性,同时MDA和NO含量下降。免疫组织化学结果显示,LPS组iNOS表达上升(P<0.01),而血红素加氧酶(HO-1)蛋白表达未见明显变化;而预先给予Ginaton可显著提高HO-1的表达,降低iNOS的表达(P<0.01)。结论:Ginaton可减轻LPS所致急性肺组织损伤,其机制可能与诱导HO-1的表达,下调iNOS的表达和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11.
将大鼠肺组织切片与香烟烟雾提取物(CSE)共同孵育,测定其乳酸脱氢酶(LDH)活性、亚硝酸盐(NO_2) 含量、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及左旋精氨酸(L-Arg)转运,以探讨吸烟对肺组织的氧化损伤作用及对一氧化氮 生成的影响。结果显示: 10% CSE时间依赖地增加大鼠肺组织 LDH漏出及 NO_2释放,二者高度正相关(r=0.65, P<0.01),刺激诱导型NOS(iNOS)活性增加,并通过增加最大转运速度(Vmax)使L-Arg转运增加。提示:吸烟可 能通过增加 L-Arg的跨膜转运使细胞内 L-Arg浓度增高,并增加 iNOS活性使 NO过量产生。 NO可能参与了吸烟对肺 组织的损伤过程。  相似文献   

12.
氨基胍等对严重烧伤大鼠一氧化氮表达及烧伤休克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研究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与严重烧伤大鼠体内NO产量、NOS表达以及平均动脉压(MAP)变化的关系。方法:复制大鼠重症烧伤模型,检测应用非选择性NOS抑制剂L-NAME和选择性诱生型NOS(iNOS)抑制剂氨基胍(AG)后大鼠血液中NO代谢产物(NO2-/NO3-)以及肺和十二指肠组织中神经型NOS(nNOS)mRNA的表达水平,同时测定各组大鼠的MAP。结果:烧伤后大鼠血液中NO2-/NO3-含量显著增高,L-NAME和AG都能抑制NO2-/NO3-的升高,P<0.01;烧伤后nNOS的mRNA表达在肺和十二指肠中均有不同程度升高,AG和L-NAME使nNOS表达增加,L-NAME作用更为显著,P<0.01;烧伤后大鼠MAP略有上升,然后进行性下降,L-NAME组大鼠MAP显著升高,但于3h后急剧下降,AG组大鼠MAP下降速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结构型NOS(cNOS)与iNOS在烧伤休克病理生理过程中的作用明显不同,iNOS活性过度增高与烧伤休克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研究缺氧诱导因子α亚基(HIF-α)在一氧化氮(NO)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作用。方法: 3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常氧对照组(C组)、单纯缺氧组(H组)、缺氧加左旋精氨酸组(L-Arg组)、缺氧加左旋精氨酸甲酯组(L-NAME组)。3个缺氧组常压缺氧(10%)21 d并每天1次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测定各组大鼠平均肺动脉压(mPAP)、右室肥大指数(RVHI)、血管形态学指标;原位杂交和RT-PCR检测HIF-α、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 mRNA的表达,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HIF-α、iNOS蛋白质的表达。结果: 3个缺氧组肺组织NO浓度较C组降低,且L-Arg组肺组织NO浓度高于H组,L-NAME组肺组织NO浓度低于H组。3个缺氧组mPAP、RVHI、血管壁面积与血管面积比值(WA%)、肺动脉中膜厚度(PAMT)都较对照组增高(P<0.05)。L-Arg组mPAP和PAMT较H组低(P<0.05),RVHI和WA%与H组比较差异无显著。L-NAME组mPAP、RVHI、WA%和PAMT均较H组高(P<0.05)。3个缺氧组HIF-1α和HIF-3α mRNA表达较C组增高(P<0.05),3个缺氧组间HIF-1α mRNA表达差异无显著,而L-NAME组HIF-3α mRNA表达高于L-Arg组(P<0.05),其它组间无显著差异。L-NAME组HIF-2α mRNA高于C组,其它组之间差异无显著。3个缺氧组HIF-1α、HIF-2α和HIF-3α蛋白质表达较C组均增高(P<0.05),且L-Arg组表达低于H组(P<0.05),L-NAME组高于H组(P<0.05)。直线相关分析表明,大鼠肺组织NO浓度与HIF-α蛋白质、iNOS mRNA及蛋白质表达水平、mPAP、RVHI、WA%和PAMT呈负相关(均P<0.05)。结论: 在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中NO主要在转录后下调HIF-α的表达,NO下调HIF-α的表达可能是其抑制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形成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