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为探讨飞行员吸烟对脑血流图的影响,作对100名吸烟飞行员和100名不吸烟飞行员做了常规脑血流图(RBG)检查.结果发现吸烟组的脑血流图波幅降低,流入时间延长.转折渡增多,重搏波隐约(P<0.01或P<0.05).提示吸烟对飞行员的脑血管功能有影响,为航卫保障、制订有关规定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2.
对51名民航飞行员的肺功能进行测定分析.其中吸烟31名,平均吸烟指数为318.20支/年,平均飞行时同1.3万h,测定结果:最大呼气流量FEF25%~75%、FEF50%,FEF75%吸烟组与不吸烟组比较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非吸烟组上述指标的异常率为32.40%.明显高于正常人。结果说明:吸烟对民航飞行员的肺功能影响以小气道损害为主,被动吸烟对不吸烟的民航飞行员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3.
目的调查年轻人脑干梗死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0年3月-2013年2月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20例,对脑干梗死发病情况与危险因素进行调查。结果确诊为脑干梗死14例,发病率为11.7%。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结果舒张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是影响脑干梗死的主要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轻人脑干梗死的发病率不高,但是预后比较差,舒张压、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和吸烟与脑干梗死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4.
吸烟对歼击机飞行员认知能力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吸烟对飞行员认知能力的影响,为提高飞行员飞行能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纸笔测验及人机对话的方式检测92名歼击机飞行员的比较刻度值(CSS)、判别方向(DD)、找特殊图形(DSG)、记忆计算数字广度(NSMA)、四数连加(FADA)、双重任务(DT)6项认知作业成绩,采用调查表的形式收集信息。结果 烟龄对双重任务有显著影响,测前吸烟对四数连加有显著影响。飞行员双重作业能力在烟龄达20年后明显下降,飞行员速算能力随测前吸烟时间缩短而降低。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有关戒姻的健康教育与宣传将有助于增进歼击机飞行员的健康和技能,即将飞行前吸烟应被控制。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吸烟对飞行员脑血管储备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结合屏气实验检测现役飞行员中吸烟者及不吸烟者大脑中动脉的屏气指数(breath-holding index,BHI),收缩期峰血流速度增加率(Vs),舒张期末血流速度增加率(Vd),搏动指数(PI)下降率和阻抗指数(RI)下降率,并与不吸烟健康地面人员相比较。结果应用经颅多普勒(TCD)检测吸烟飞行员、不吸烟飞行员及不吸烟地面人员BHI分别为1.00±0.40,1.20±0.34,1.19±0.38,方差分析显示吸烟飞行员较不吸烟飞行员BHI明显减低(P<0.05),不吸烟飞行员与不吸烟健康地面人员之间BH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飞行员吸烟可导致脑血管储备力减低,飞行员脑血管储备力与健康地面人员差异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了解某基地飞行员吸烟及干预情况。方法 采用记名方式进行问卷式调查。结果 共发问卷72份,收回66份,吸烟者46名(占70%)。开始吸烟年龄最小18岁,19岁以上占89.1%。在吸烟环境中,父母吸烟仅占26.1%,战友吸烟占100%;吸烟每天10支以上的占统计吸烟人员的58.7%;大部分飞行员认识到吸烟对健康和飞行  相似文献   

7.
 目的 测定飞行员踝臂指数(ankle brachial pressure index,AB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某部125名飞行员,按年龄分为≤30岁、30~39岁及≥40岁3组,每一年龄段再按是否吸烟分为两组,分别测定ABI、收缩压、舒张压、体重指数.对比各年龄段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飞行员ABI,分别计算ABI与年龄、飞行时间的直线相关系数.结果 (1)≤30岁和30~39岁飞行员吸烟组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非吸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1);(2)≥40岁组飞行员吸烟组ABI较非吸烟组显著降低(P<0.01);(3)pearson相关分析表明,ABI与年龄、飞行时间呈正相关(P<0.01).结论 ≥40岁飞行员吸烟组与非吸烟组ABI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年龄、飞行时间与ABI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检测飞行员脑血管反应性,观察影响其脑血管反应性的因素. 方法 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结合屏气试验测定90名现役飞行员大脑中动脉的屏气指数,评估脑血管反应性.应用多元逐步线性回归法,分析受试者年龄、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收缩压、舒张压、飞行时间、所飞机种(1:歼击机,0:其他机种)以及吸烟(1:吸烟,0:不吸烟)与屏气指数的相关性. 结果 线性逐步回归方差分析提示:吸烟与否及所飞机种对飞行员屏气指数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F=5.25、4.75,P=0.02、0.01),且吸烟与屏气指数呈负相关,偏回归系数为 -0.17(t=-2.14,P=0.04),所飞机种与屏气指数呈正相关,偏回归系数分别为0.16(t=2.01,P=0.05).年龄、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含量、收缩压、舒张压及飞行时间对屏气指数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10). 结论 吸烟可降低飞行员脑血管反应性;歼击机飞行员的脑血管反应性较直升机和运输机飞行员好.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比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的影像学诊断,探讨立体定向活检术对成人脑干胶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2年11月—2016年11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收治因脑干占位就诊并进行立体定向活检术的成人患者临床资料,对比病理结果与先前影像学诊断。结果 151例患者入组,其中102例术前MRI诊断为脑干胶质瘤,病理最终证实分别为WHOⅠ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6例)、WHOⅡ级低级别胶质瘤(27例)、WHOⅢ级间变型星形胶质瘤(31例)、WHO Ⅳ级胶质母细胞瘤(14例)、淋巴瘤(7例)、脱髓鞘(5例)、转移瘤(2例)、胶质细胞增生(5例)、脑脓肿(3例)、脑梗死(1例),取材太少未获得阳性病理结果(1例);49例术前MRI诊断排除脑干胶质瘤,病理最终证实分别为WHOⅠ级毛细胞星形细胞瘤(5例)、WHOⅡ级低级别胶质瘤(3例)、WHOⅢ级间变型星形胶质瘤(9例)、脱髓鞘(15例)、胶质细胞增生(7例)。MRI诊断的特异度为52.17%,灵敏度为74.29%。MRI诊断脑干胶质瘤准确率为78/102(76.47%),MRI排除脑干胶质瘤准确率为22/49(44.90%)。立体定向脑干活检术诊断准确率为150/151(99.33%),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为6/151(3.97%),无患者死亡。结论 脑干病变MRI影像学表现多变,单纯依靠MRI来确定脑干胶质瘤的性质、病理学分级并制定治疗方案不可靠。通过立体定向活检术来确定脑干病变性质并指导治疗方案必不可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歼-8、强-5飞行员飞行训练后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以证实飞行训练中供氧呼吸防护装备的效果. 方法 对40名歼(强)击机飞行员分别按不同飞行机种、飞行高度、飞行场次、飞行强度和吸烟情况分为两组,于飞行前30 min和飞行训练后15 min内分别测定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 结果 在不同飞行机种、高度、场次和强度下,飞行训练前后飞行员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0>)、1秒用力呼气容积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0%)、用力呼气峰值流速(PEF)、用力呼气中期流速(FEF<,25%~75%)、7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75>)、50%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50>)、25%肺活量时的最大呼气流速(V<,25>)、最大通气量(MVV)、脉搏、血氧饱和度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吸烟组飞行员飞行前后小气道功能指标FEF<,25%~75%>和V<,50>下降.与非吸烟组飞行员飞行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0.01). 结论 不同飞行机种、高度、场次、强度的飞行训练对飞行员肺通气功能、脉搏和血氧饱和度无显著影响;飞行训练中机载供氧呼吸防护装备有效、可靠;吸烟可影响飞行员的小气道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飞行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的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随机选择123名飞行员,按年龄分为30岁以下、30-39岁以及40岁以上3组,应用动脉硬化测定仪测定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同时确定飞行员身高、体重、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飞行时间、是否吸烟等。对比各年龄段吸烟组与非吸烟组飞行员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分别计算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与年龄、飞行时间、体重指数、收缩压、舒张压、脉压的直线相关系数。  相似文献   

12.
飞行员吸烟行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飞行员吸烟行为进行调查分析并为戒烟提出相应措施。方法 调查2000年入院疗养的男性飞行员486名,年龄20~54岁。采用问卷调查,内容包括年龄、是否吸烟、初吸原因、现吸原因、是否影响健康、身患何种疾病以及吸烟有害健康知识等。结果 飞行员总吸烟率为61%;有42%吸烟者患有1种以上与吸烟有关的疾病,60%吸烟者认为吸烟已对健康造成了损害;初吸原因依次为尝  相似文献   

13.
椎-基底动脉病变引起脑干形态及位置变化的3.0TMRI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椎-基底动脉病变与脑干形态及位置之间的系.资料与方法 2006年10月至2007年7月经临床及MRA或CTA检查发现有椎-基底动脉血管异常218例及正常对照组218名,常规行MRI及MRA检查.观察并记录脑实质MRI表现分型、颅内椎-基底动脉形态位置分级、血管与脑干的系、脑干有无旋转,对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病例组椎动脉越过中线及基底动脉移位数量均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右椎动脉:χ2=60.398,P<0.05;左椎动脉:χ2=54.461,P<0.05;基底动脉:χ2=205.007,P<0.05).病例组脑干与血管接触高于对照组,两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6.037,P<0.05).对照组脑干未见旋转,病例组103例患者脑干发生旋转,椎动脉是否越过中线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467,P<0.05)且系密切(C=0.89),椎动脉粗细与脑干旋转之间有系(χ2=19.357,P<0.05)且系密切(C=0.76).结论 应用先进的MRI技术对椎-基底动脉病变进行分析、研究,能够准确真实地显示血管移位、脑干变形旋转等形态学上的改变,为诊断和进行针对性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为观察高原飞行训练对心血管功能的影响,对进驻海拔3600m高原进行飞行训练3个月的10名飞行员进行了13项心血管功能指标及动态和常规心电图测定,并与同期进入高原的10名地勤人员及10名驻平原地区的飞行员作对照研究。结果表明:①除高原飞行员的有效血容量(BV)低于平原飞行员(P<0.05)外,3组人员其余12项心功能招数之间均免显著差异;②24hHolier监测显示,高原飞行员24h平均心率、最高心率及最低心率与高原地勤人员及平原飞行员基本一致。除实性心动过速、过缓外,高原飞行员中有房性早搏者8人,室性早搏3人,均<100次/24h或<1次/1000心搏,为偶发早搏,无重要临床意义;③常规心电图表现,高原飞行员与其他两组人员基本一致。提示:飞行员在高原训练3个月中,心血管功能无显著改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调查飞行员的听力损失状况,探讨飞行对飞行员听觉功能的影响. 方法 飞行员116名,男性,年龄23~56岁,飞行时间120~6000 h.根据年龄分为4组:飞行员A组61名,年龄23~29岁,平均(24.6±1.7)岁,飞行时间(354.0±200.8)h;飞行员B组20名,年龄30~39岁,平均(34.1±2.6)岁,飞行时间(1866.3±785.9)h;飞行员C组28名,年龄40~49岁,平均(44.0±2.4)岁,飞行时间(2913.6±1085.6)h;飞行员D组7名,年龄50~56岁,平均(52.6±1.9)岁,飞行时间(4528.6±799.4)h.同时选择同年龄的无噪声暴露史的74名普通人群作为对照组:对照A组17名;对照B组21名;对照C组24名;对照D组12名.对受试者进行纯音测听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检测. 结果 ①飞行员的听力损失主要发生在3000~8000 Hz;飞行员A组和B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高于双耳;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飞行员双耳高频听力损失率逐渐增加,在飞行员C组中,单耳和双耳听力损失率相近;在飞行员D组中,单耳高频听力损失率为14.30%,双耳达85.70%.②飞行员组表现为以6000 Hz为中心的听力曲线切迹,在6000 Hz处听力最先下降且最显著;对照A组、B组、C组各频率听阈都在正常范围;对照D组为坡型听力曲线,在8000 Hz处听力下降最显著.③飞行员A组与对照A组纯音听阈比较无统计学差异.飞行员B组听阈值在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91~3.428,P<0.05);飞行员C组听阈值在2000、3000、4000、6000、8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90~5.524,P<0.05);飞行员D组听阈值在500、1000、2000、3000、4000、6000 Hz频率处高于对照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25~4.121,P<0.05).④飞行员组DPOAE引出率在3000、4000、6000 Hz频率处低于对照组;随着年龄和飞行时间的增加,DPOAE引出率逐渐下降;DPOAE引出率6000 Hz处低于4000 Hz处,4000 Hz处低于3000 Hz处. 结论 长时间的飞行可损伤飞行员的听觉功能,听力损失以6000 Hz发生最早且最显著;DPOAE监测噪声性听力损失更敏感;人耳对噪声的易感性存在着个体差异.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民航军转民飞行员心理状况.我们应用心理测试点阵显示器、幻灯与纸笔测验.对海南省航空公司100名军转民飞行员进行了心理旋转与识符检数两项智能测验及艾森克个性问卷(EPQ)检测;结果显示.绝大多数(80%以上)飞行员认知活动能力正常,个性稳定。其中部丹(40%左古)飞行员两项智能测验与烈项个性问卷成绩均为优良;少数(11%左右)飞行员智能测验成绩低劣,个性问卷得分较高。结论认为:军转民飞行员心理素质普遍良好.亦不否认可能有少数或个别军转民飞行员确实存在某种航空心理品质不良,但仅靠两、三项智能测验或答卷尚不能完全反映一个飞行员的整体心理面貌.甚至可能会有偏差。因此.应尽可能采用多种心理检测手段.并结合飞行工作或训练成绩综合评定。  相似文献   

17.
前言 在海军空中作战中心进行+Gz训练时,对暴露于离心机加速度环境的飞行员进行了大量的关于从+Gz中恢复心脏功能的研究,以确定吸烟的飞行员心率(HR)恢复的动态特征。方法 共分析了13名飞行员的心电图数据。所用方案包括慢增长率G(GOR,0.1G/s)暴露。受试者处于放松状态,直到出现60°角光感消失,然后作抗G动作,直到受试者Gz耐力顶点(抗荷服不充气)。从开始运行前和达到+Gz顶点  相似文献   

18.
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是脑干听觉通路的一种无损伤性电生理检查方法。此法对听神经肿瘤的诊断,有关文献已多作报导,但对其它颅内肿瘤的诊断,所见不多。近来,我们对临床症状为面部麻木,复视、走路不稳、眩晕等三例病人,首先作了BAEP检查,发现波形异常,及时提示脑干病变。经CT扫描证实,颅内确有占位性病变。现将有关情况报导如下: 一般资料 采用DISA1500(3型肌电图仪,选用单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标准轴位弥散加权成像(DWI)、薄层冠状位DWI及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 mode, MPR)技术对急性脑干梗死的诊断能力分析。方法 选取45例临床诊断为急性脑干梗死且行常规轴位DWI、薄层冠状位DWI检查的患者,并进行薄层冠状位DWI的MPR后处理,记录患者入院时常规轴位DWI、轴位联合薄层冠状位DWI+MPR图像诊断为急性脑干梗死的阳性及阴性病例数。结果 45例中轴位DWI表现为阳性者32例(71.1%),阴性者13例(28.9%);常规轴位DWI+薄层冠状位DWI+MPR表现为阳性者41例(91.1%),阴性者4(8.9%)例;常规轴位DWI+薄层冠状位DWI+MPR对急性脑干梗死的诊断能力高于常规轴位DW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87,P=0.029)。结论 常规轴位DWI联合薄层冠状位DWI及MPR有助于提高临床医师对急性脑干梗死的诊断能力,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前言 以前的研究提出战斗机飞行员后代中女性多于男性,但在日本空勤人员中尚未研究。方法1995年1月,我们对日本航空自卫队(JASDF)第5空军联队已婚生子的50名战斗机飞行员(18名F-15飞行员和32名F-4飞行员)和12名战斗机雷达技师做了一项问卷调查。结果 50名战斗机飞行员有子女共90人,其中男孩43人,女孩47人。性别比是91∶100。在日本1992年正常人群性别比是106∶100。12名战斗机雷达技师有子女共25人,其中男孩15人,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