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咪唑(IMI)与硝酸镍反应,得到硝酸六咪唑合镍配合物,并培养出单晶。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分析表明,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n,晶胞参数a=1.235 0(3)nm,b=1.235 0(3)nm,c=1.480 0(3)nm,β=90.579(2)°,V=1.955 0(7)nm3,Dc=1.491 g/cm3,Z=4,F(000)=900,R1=0.034 4,wR2=0.095 5。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Ni(IMI)6](NO3)2,是由6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镍离子配位,硝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  相似文献   

2.
张俊娜  兰婷  何炜 《陕西化工》2011,(12):2166-2169
制备了高氯酸四咪唑合锌的单晶,用x-ray单晶面探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8625(9)nm,b=0.6662(3)nm,c=1.9324(9)nm,β=115.396(5)°,晶胞体积V=2.1660(17)nm^3,计算密度De=1.645g/cm^3,晶胞分子数Z=4,单胞中电子数目F(000)=1088。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Zn(IMI)4](ClO4)2,是由4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锌离子配位、高氯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张俊娜  兰婷  何炜 《应用化工》2011,(12):2166-2169
制备了高氯酸四咪唑合锌的单晶,用X-ray单晶面探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晶胞参数为a=1.8625(9)nm,b=0.6662(3)nmc,=1.9324(9)nm,β=115.396(5)°,晶胞体积V=2.166 0(17)nm3,计算密度Dc=1.645 g/cm3,晶胞分子数Z=4,单胞中电子数目F(000)=1 088。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Zn(IMI)4(]ClO4)2,是由4个咪唑分子直接与二价锌离子配位、高氯酸根离子结合形成的配合物。并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和热重-微分热重法(TG-DTG)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利用4–硝基咪唑和高氯酸水溶液反应制得4–硝基咪唑高氯酸盐,培养出该配合物的单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X射线单晶衍射等方法对该配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该晶体属于正交晶系,空间群为Pca21,晶胞参数a=1.069 4(6)nm,b=0.656 2(4)n m,c=1.0 4 6 6(6)n m,β=9 0.0 0°,V=0.7 3 4 4(7)n m3,Dc=1.931 g/cm3,Z=4,F(000)=432,R1=0.029 2,w R2=0.049 5。该化合物热分解温度为175℃,且对撞击作用、摩擦作用、火焰作用均钝感。  相似文献   

5.
本文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锰配位聚合物{[Mn(HCOO~-)_3](C_2H_8N~+)}_n,并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红外光谱(IR)和热重分析(TGA)等手段对该配合物进行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晶体结构属于单斜晶系,C_2/c空间群,晶胞参数为:a=1.4367(3)nm,b=0.83119(16)nm,c=0.88932(19)nm,β=120.837(4)°,V=0.9119(3)nm~3,M_r=236.090,Z=4,μ=1.447 nm~(-1)。中心锰离子与来自6个甲酸根离子的6个氧原子配位,形成稍微变形八面体的配位环境。相邻的锰离子通过甲酸根离子桥联形成三维网格结构。  相似文献   

6.
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锰(Ⅱ)配合物[Mn(L)_2(1,4-NDC)_2]·3H_2O(L=3-硝基-4-(-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基苯酚,1,4-H2NDC=1,4-萘二甲酸),并对该配合物进行了元素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表征。该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C 2/c,晶胞参数a=19.357(4),b=10.810(2),c=25.753(5)?,β=96.01(3)°,V=5359.2(19)?~3,Z=4,C62H40MnN10O17,Mr=1251.98,Dc=1.552 g/cm~3,F(000)=2572,μ(Mo Ka)=0.366 mm-1,R=0.0566和w R=0.1540。配合物1中,锰(Ⅱ)离子与来自2个L配体分子上的4个N原子配和2个来自2个1,4-萘二甲酸上的O原子,形成6配位的八面体配位几何构型。  相似文献   

7.
以2,2’-联咪唑(H2biim)和邻苯二甲酸(H2phth)为配体,以钴为中心离子采用水热方法合成了配合物[Co(H2biim)2(phth)],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的解析和表征。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晶胞参数分别为a=0.849 39(3)nm,b=1.156 45(5)nm,c=2.059 40(10)nm,β=94.769°。V=2.015 90(15)nm3,D=1.619(g/cm3),Z=4。热重分析表明,该配合物在300℃以下稳定。  相似文献   

8.
以三氨基胍和高氯酸为原料,合成了三胺基胍高氯酸盐(TAGH)ClO_4).利用X-射线单晶衍射仪测定了其晶体结构.结果表明,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晶胞参数为a=1.021 3(11)nm,b=1.486 9(15)nm,c=1.093 6(11) nm,β=102.91(2)°.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H_9ClN_6O_4是由三胺基胍离子和高氯酸根结合形成的离子化合物,分子中含有大量的氢键.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DSC、TG-DTG等方法对标题化合物的组成和热力学行为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10 ℃/min线性升温速率下标题化合物在457.03℃时质量损失达到99.7%.感度实验结果表明,标题化合物具有较低的摩擦感度,在撞击和火焰作用下均不发火.  相似文献   

9.
刘进剑  刘祖亮  成健 《火炸药学报》2012,35(2):36-39,48
培养了含能配合物Ni(C5N5O5H42)(by2)(by=吡啶)晶体,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分子结构。其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P21/C,a=9.0070(18)nm,b=10.002(2)nm,c=19.445(4)nm,β=93.69(3),V=1748.1(6)nm3,μ=0.633mm-1,Z=4,S=1.00,最终残差因子[I>2σ(I)]R1=0.0530,WR2=0.1162,对于全部数据R1=0.0965,WR2=0.1358。用DSC、TG-DTG对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配合物的热分解过程仅由1个剧烈的放热峰组成,剩余残渣量约5.508%。用Kissinger法和Ozawa-Doyle法计算出配合物热分解过程中的表观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分别为224.30kJ/mol和7.32×1019s-1。  相似文献   

10.
在水溶剂中,采用水热法合成了含氮配体化合物[H_2(phen)_2·C_6H_5S_2O_6N]·2H_2O(phen=1,10-邻菲罗啉)。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X射线单晶衍射表征结果表明,该配合物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研究了该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光谱以及热稳定性。该化合物紫外可见光谱的峰在315nm,热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11.
报道[Ni(H2O)6](ClO4)2·2H2O的合成、晶体结构,单核镍(Ⅱ)配合物[Ni(IDB)2][C6H4(OH)COO]·ClO4·CH3CH2OH·H2O[配体IDB为N,N 二(2 苯并咪唑亚甲基)胺]的电化学性质,探讨标题配合物催化尿素水解的机理。X射线单晶衍射表明,[Ni(H2O)6](ClO4)2·2H2O晶体属单斜晶系,P2(1)/C空间群,化学式:Cl2H16O16Ni,Mr=401.74,晶胞参数:a=0.62383(12)nm,b=1.2464(3)nm,c=0.91845(18)nm,α=90°,β=106.93(3)°,γ=90°,V=0.6832(2)nm3,Z=2,F(000)=412,S=1.079,DC=1.953g/cm3,μ=1.890mm-1。最终因子R[I>2σ(I)]:R1=0.0423,wR2=0.1155;R(全部数据)∶R1=0.0506,wR2=0.1180。结构分析表明,[Ni(H2O)6](ClO4)2·2H2O的镍(Ⅱ)分别与6个H2O配位形成对称的正八面体构型。循环伏安实验说明,标题配合物在DMF溶液中在E1/2=0.884V处经历了一个准可逆的一电子氧化还原过程。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Zn与1,10-邻菲啉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Zn(Phen)3](ClO4)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中金属离子Zn2 处于N6的配位环境,配位构型为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  相似文献   

13.
以CoCl2.6 H2O和丁二酸(CH2COOH)2、三乙胺为原料,在中温水热反应条件下,合成了一种新型配位聚合物[Co(C5H5N)2(H2O)2(O2CC2H4CO2)]n,并对其进行了X射线单晶衍射和红外光谱测定。晶体数据如下:正交晶系,Pbca空间群,a=11.91940(12)nm;b=8.91440(10)nm;c=15.1025(2)nm;α=90.00;β=90.00;γ=90.00;V=1604.71(3)nm3;Z=4;Dc=1.528 g/cm3;μ=1.101 mm-1;F(000)=764;R1=0.0492,wR2=0.0831。该晶体通过分子间氢键和相互作用的π-π键形成一维的链状结构。  相似文献   

14.
(4S,5S)-4,5-双(胺甲酰基)-2-(2-溴苯基)-1,3-二氧戊环是合成铂类抗癌药的关键中间体。以邻溴苯甲醛为原料,与D-酒石酸二乙酯进行缩合反应,再经胺解得到标题化合物。通过探讨反应物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对反应结果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n(D-酒石酸二乙酯)∶n(邻溴苯甲醛)=1.3∶1,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总质量的4.5%,10 mL环己烷,回流反应6 h;常温导入氨气反应4 h,粗产物Ⅰ经乙醇重结晶,收率67.1%,熔点113~114℃。以无水乙醇为溶剂,经溶剂挥发得到目标产物单晶,并通过熔点、元素分析、MS、1HNMR和X射线单晶衍射仪确定了产物结构。对产物进行了谱学表征和晶体结构分析。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P21空间群,晶胞参数:a=94.150(19)nm,b=144.58(3)nm,c=96.170(19)nm,α=90.00°,β=111.14(3)°,γ=90.00°,V=1.2210(5)nm3,Dx=1.714 g/cm3,Z=4,F(000)=632,μ=3.38 mm-1,S=1.00,R=0.063,wR=0.181。  相似文献   

15.
于玲 《河北化工》2012,(10):42-44
利用Cu(I)前体[Cu(CH3CN)4]BF4与配体2-巯基吡啶、邻菲罗啉进行反应,合成了一种新型铜(I)配合物:{[Cu3(py2tH)6](BF4)3.H2O}n。运用X-射线单晶衍射方法确定了其晶体结构。同时,利用现代波谱方法对配合物的光物理性质进行研究。发射光谱显示在632nm处的发射峰属于金属到配体的电荷跃迁,即MLCT。  相似文献   

16.
陈虎  许兴友  杨绪杰  陆路德  汪信 《化学试剂》2005,27(10):607-609
合成了过渡金属元素Cu与1,10-邻菲啉的配合物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等表征,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组成为[Cu(phen)3](ClO4)2,属于单斜晶系,P2(1)/n空间群。配合物中金属离子Cu2+处于N6的配位环境,配位构型为六配位的拉长八面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