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PCR-DGGE技术评价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选用SPF级BALB/c小鼠,按5mg/0.1kg每天灌服水溶性罗红霉素10d,停药7d。分别在实验的0d、3d、10d以及停药7d收取每只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应用PCR-DGGE(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技术获得肠道菌群分子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多样性分析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 PCR-DGGE可明确将实验0d、3d、10d以及停药7d小鼠分为4个簇,且灌服罗红霉素的小鼠肠道菌群结构多样性明显减少,序列分析表明灌药前后小鼠粪便标本中的拟杆菌和丁酸梭菌分别为优势菌型。结论罗红霉素对BALB/c小鼠肠道菌群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单独使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A)或氯胺酮及两者联合给药致小鼠条件性位置偏爱(conditioned place preference,CPP)效应及停药后和停药后重激发的位置偏爱的变化情况。方法36只♂昆明小鼠分为4组,分别为生理盐水对照组(10ml·kg-1,ip)、MA给药组(2mg·kg-1,ip)、氯胺酮给药组(15mg·kg-1,ip)、MA与氯胺酮合用组(MA2mg·kg-1,ip;氯胺酮15mg·kg-1,ip,提前30min注射)。采用倾向性训练程序训练小鼠,训练8d,隔天进行药物匹配训练,隔天生理盐水训练。停药24d后,氯胺酮组和两药合用组位置偏爱消失后,d25采用训练期时所用药物一半的剂量进行激发。分别记录15min之内小鼠各阶段在伴药侧停留的时间。结果MA或氯胺酮单独使用以及两者联合给药均可使小鼠出现CPP。氯胺酮的CPP效应维持时间较短,停药d9已消失,同时可抑制MA的CPP持续时间,两组再次激发均不重现。MA组小鼠位置偏爱在停药后25d里并未消失,激发后可使该效应显著增强。结论氯胺酮也是一种能够促使小鼠产生位置偏爱的药物,停药后短期内可增强MA引起位置偏爱的强度,但可抑制CPP的维持时间,同时抑制MA再激发后CPP重现。  相似文献   

3.
酪酸梭菌在小白鼠肠道内的动态变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酪酸梭菌口服后在小白鼠肠道内定植和排出的动态变化.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3d和6d给药组及生理氯化钠溶液组,分别用酪酸梭菌107cfu*mL-1和106cfu*mL-1灌胃,每次0.5mL,bid.给药前后每天采集小鼠新鲜大便,进行培养,作酪酸梭菌活菌计数.结果给药d2酪酸梭菌定植,3d组d7活菌消失,6d组d11活菌消失.结论酪酸梭菌给药后,在小白鼠肠道内d2定植,定植期为10d左右,活菌数与剂量增加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锦灯笼提取物对抗菌药物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的预防作用。方法:48只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丽珠肠乐(2 mg/kg)组与锦灯笼提取物高、中、低剂量(80、40、20 mg/kg)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7 d。末次给药后第2天灌胃盐酸左氧氟沙星(1.3 mg/kg),每天1次,连续7 d以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收集小鼠粪便,提取基因组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法获得肠道菌群指纹图谱,进行相似性及优势条带的序列分析。结果:灌胃抗菌药物前,小鼠肠道优势菌型为内普雷沃氏菌和乳酸杆菌,高、中、低剂量锦灯笼提取物可增加其乳酸杆菌数量;灌胃抗菌药物后,高、中、低剂量锦灯笼提取物可促进模型小鼠肠道内拟杆菌的生长,使其成为优势菌型。结论:锦灯笼提取物能增加肠道乳酸杆菌的数量,对抗菌药物致小鼠肠道菌群失调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BLE对化疗性肠黏膜炎(CIM)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探讨BLE改善CIM模型小鼠的作用与肠道菌群的关系。方法选取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BLE给药组,联合5-氟尿嘧啶(25 mg·kg~(-1))及伊利替康(25 mg·kg~(-1))腹腔注射4 d制备CIM小鼠模型。给药期间监测小鼠体重及疾病活动指数。给药8 d后,收集小鼠血清,ELISA法测定血清炎性因子含量。采集24只小鼠的粪便样本,提取粪便样本总DNA,采用16SrRNA高通量测序技术,检测小鼠粪便菌群。结果 BLE给药组显著降低疾病活动指数,抑制血清中IL-6、TNF-α含量。粪便菌群分析:通过Alpha多样性分析、Beta多样性分析和物种差异分析得出3组小鼠肠道菌群组成存在明显差异;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毛螺菌属、瘤胃菌属显著降低(P<0.05),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BLE给药组拟杆菌属、大肠杆菌属、志贺氏菌属、副杆菌属、肠球菌、梭状芽孢杆菌属和乳球菌属均显著降低(P<0.05),Muribaculaceae显著升高(P<0.05);结合环境因子db-RDA、Heatmap图关联性分析得出3组小鼠血清中IL-6、TNF-α的含量与样本肠道菌群的分布呈正相关(P<0.01),且与梭状芽孢杆菌属、乳球菌属、拟杆菌属等相关性显著(P<0.05)。结论 BLE可有效改善小鼠化疗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与调节肠道菌群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郭振勇  赵伟杰  刘菲 《中国药房》2010,(37):3485-3488
目的:以莫昔沙星为模型药物探讨结核性脑膜炎对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方法:21只小鼠尾静脉注射结核分枝杆菌菌悬液14d建立结核性脑膜炎模型;于造模成功后第2天取健康、模型小鼠灌胃给予莫昔沙星(100mg·kg-1),连续给药5d,每日1次,考察末次给药后24h内小鼠血浆和脑组织中血药浓度及药动学参数;取造模后小鼠按模型组(0.5%羧甲基纤维素钠)、治疗组(莫昔沙星,100mg·kg-1)、阳性对照组(利福平,20mg·kg-1)分别灌胃给予相应药物,每日1次,给药5d停2d,连续给药56d,考察第57天小鼠脑组织中活菌数量。结果:与健康小鼠比较,模型小鼠脑组织中莫昔沙星AUC0~24(hP<0.05)、Cmax、t1/2增加,血浆中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治疗组、阳性对照组小鼠脑组织中活菌数明显减少(P<0.05)。结论:在结核性脑膜炎存在情况下,莫昔沙星透过血脑屏障的量增加,对结核性脑膜炎模型小鼠有杀菌作用,作用与利福平相当。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氨苄西林钠和盐酸林可霉素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为科学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氨苄西林钠和盐酸林可霉素连续灌胃小鼠5 d,分别于停药后第1、3、7、10和第15天检测小鼠直肠球菌、肠杆菌、乳酸菌及双歧杆菌数。结果各给药组小鼠均发生肠道菌群失调,氨苄西林钠组小鼠恢复过程缓慢。结论两种抗生素皆可造成小鼠肠道菌群紊乱。  相似文献   

8.
酪立宁胶囊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酪立宁胶囊对实验性腹泻小鼠的止泻作用.方法利用熊氏抗生素致腹泻的动物模型给BALB/C小鼠灌服氨苄青霉素钠0.15g,bid,引起腹泻.再予酪立宁胶囊107cfu*mL-1和106cfu*mL-1,bid.对照药米雅片107cfu*mL-1和106cfu*mL-1,bid,灌胃体积均为0.5mL;空白对照给生理氯化钠溶液0.5mL,灌胃,连续3d,观测给药后小鼠的排便及肠道菌群变化情况.结果造型后100%小鼠出现腹泻.给药d2酪立宁胶囊和米雅片107cfu*mL-1剂量组分别有87.0%和80%小鼠恢复正常便,生理氯化钠溶液组为50%,酪酸梭菌在肠道定植.二给药组的乳酸杆菌和双歧杆菌活菌数较生理氯化钠溶液组显著增加(P<0.01).结论酪立宁胶囊对实验性腹泻小鼠有明显止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丹参提取物DS对小鼠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的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雄性BALB/c小鼠腹腔注射5-氟尿嘧啶(25 mg·kg~(-1))与伊利替康(25 mg·kg~(-1))4 d制备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模型,造模第2天开始DS灌胃给药8 d。给药期间测定小鼠体质量、3 h排便量、疾病活动指数。给药结束后收集血清及结肠黏膜上皮组织,测定炎症因子表达。结肠组织甲醛固定、石蜡包埋切片,HE染色进行病理学评分。提取粪便样本总DNA,16SrDNA测序分析粪便菌群。结果DS显著增加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3 h排便量,抑制体重下降及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DS显著降低小鼠血清及黏膜蛋白中IL-6、TNFα、MPO的含量。病理评分显示,DS显著减轻模型组动物黏膜炎症及伴发的黏膜变性/萎缩。粪便菌群分析显示,DS可有效提高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粪便菌群多样性,使治疗组小鼠粪便菌群构成恢复至接近正常水平。DS显著降低化疗性肠黏膜炎小鼠粪便拟杆菌属和链球菌属丰度,提高变形菌属、乳杆菌属和肠杆菌属丰度。结论 DS可有效治疗小鼠化疗诱导性肠黏膜炎,这一作用可能是通过调节肠道菌群、修复结肠黏膜及抑制炎症因子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0.
党参及茯苓对小鼠肠道菌群调节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党参和茯苓(均为补益中药)对小鼠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BALB/C♂小鼠随分为7组:空白组、党参与茯苓的低、中、高剂量组,各组的受试药物灌胃浓度分别为人体推荐量的5,10,30倍,空白对照组用无菌水代替受试物。连续给药14天后,取肠道内容物,溶解涂布筛选平板,培养计数。以小鼠粪便中的双歧杆菌、乳杆菌、大肠杆菌和肠球菌数量为检测指标,观察给药后小鼠肠道菌群的变化。结果高剂量的党参能显著提高肠道乳杆菌水平并降低大肠杆菌水平;而高剂量的茯苓能显著提高肠道双歧杆菌的水平。结论党参和茯苓对肠道菌群都有较好的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化浊解毒方对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环氧合酶(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BALB/c裸鼠40只,人胃癌原位移植瘤SGC-7901细胞株移植于裸鼠皮下以复制裸鼠人胃癌原位移植瘤模型,复制模型7d后,40只模型裸鼠随机分为4组,即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中药(化浊解毒方0.4mL,灌胃,每天1次)、化疗(卡铂5mg·kg-1,腹腔注射,每3天1次)、联合用药(化浊解毒方0.4mL,灌胃,每天1次+卡铂5mg·kg-1,腹腔注射,每3天1次)组,连续4周。裸鼠每周称重2次,测量肿瘤2次。末次给药后2周末观察瘤体积与瘤重的变化,通过免疫组化法检测各组VEGF、COX-2的表达。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中药、联合用药、化疗组抑瘤率显著增加,VEGF、COX-2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而联合用药组优于化疗组。结论:化浊解毒方可降低模型裸鼠VEGF、COX-2的表达,联合用药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碘化壳聚糖季铵盐(TMCI)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对大鼠的降脂作用。方法:分别给予小鼠小、大剂量(2.25、4.50g·kg-1·d-1)的TMCI7d,记录小鼠体质量;将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高脂模型组、考来烯胺(CLST)组和TMCI组,后3组建立高脂模型3周,再分别给予相应药物,给药前及给药后2、4周取血测定各组大鼠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及体质量。结果:小、大剂量的TMCI对小鼠生长无明显影响;与给药前比较,大鼠TMCI组HDL-C水平升高,TG、TC、LDL-C降低(P<0.05或P<0.01),但作用不如CLST明显。结论:TMCI对小鼠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经口服给药后对高血脂模型大鼠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张磊  孟祥林  李茂  章卓  刘明华 《中国药房》2012,(25):2316-2318
目的:研究维A酸注射液对人肝癌细胞SMMC-7721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计数试剂盒检测不同浓度维A酸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菌浓度(IC50)。建立裸鼠SMMC-7721移植瘤模型,分为阴性对照组(n=12)、阳性对照(顺铂1mg.kg-1)组和维A酸低、中、高剂量(7.5、15、30mg.kg-1)组,后4组各6只。腹腔给予相应药物,每周连续给药5d后停药2d,共给药4周,每周检测各组裸小鼠体重、肿瘤体积(TV)、相对肿瘤体积(RTV)、相对肿瘤增殖率(T/C),及末次给药2d后移植瘤组织中凋亡细胞阳性率和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维A酸注射液对SMMC-7721细胞的IC50为(15.14±0.46)μg.mL-1。小鼠给药19d(治疗疗效最佳时间)时,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其余各组TV、RTV均明显下降(P<0.05或P<0.01),体重无明显变化,T/C均小于60%;末次给药2d后,与阴性对照组比较,维A酸3个剂量组凋亡细胞阳性率和Caspase-3表达明显升高(P<0.05或P<0.01)。结论:维A酸注射液能抑制SMMC-7721细胞的增殖及其裸小鼠移植瘤的生长,其机制可能与促进细胞凋亡和Caspase-3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五指毛桃水提液对6>Coγ射线致小鼠肺细胞DNA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60Coγ射线单次全肺照射复制小鼠肺损伤模型,实验设计分辐射前给药、辐射后给药2个模块,各模块分阴性对照组、辐射模型组和五指毛桃水提液高、中、低剂量(20、10、5g-kg-1)组,灌胃给药,连续7d,通过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检测肺细胞DNA...  相似文献   

15.
唐玲  金梅  向萍  沈正泽 《中国药房》2011,(21):1940-1942
目的:观察小檗碱对异烟肼致肝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NIH雄性小鼠30只,随机分为6组:正常对照组(生理盐水)、异烟肼组(180mg·kg-1)、联苯双酯组(异烟肼180mg·kg-1+联苯双酯150mg·kg-1)及小檗碱高、中、低剂量组(异烟肼180mg·kg-1+小檗碱100、50、25mg·kg-1),每日给药1次,连续5d。末次灌胃18h后处死小鼠,计算肝体指数,检测血清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及促炎因子白介素-6(IL-6)和抑炎因子IL-10含量,肝脏丙二醛(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结果:与异烟肼组比较,小檗碱中、高剂量组肝体指数、AST、ALT、MDA、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或P<0.01),IL-10、SOD和GSH-Px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小檗碱可减轻异烟肼引起的肝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抑制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16.
柯昌毅 《中国药房》2012,(39):3652-3654
目地:研究半夏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对小鼠的镇咳、祛痰作用。方法:以酚红排泄量法评价祛痰作用。7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氯化铵(0.5g.kg-1)、半夏醇提物(1.2g.kg-1)、半夏水提物(1.2g.kg-1)、半夏石油醚提取物(1.2g.kg-1)、半夏乙酸乙酯提取物(1.2g.kg-1)、半夏正丁醇提取物(1.2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除氯化铵组外其余各组连续7d,氯化铵组第7天给药1次。以氨水引咳法评价镇咳作用。70只昆明种小鼠分为模型对照(等体积生理盐水)、可待因(0.002g.kg-1)、半夏醇提物(0.6g.kg-1)、半夏水提物(0.6g.kg-1)、半夏石油醚提取物(0.6g.kg-1)、半夏乙酸乙酯提取物(0.6g.kg-1)、半夏正丁醇提取物(0.6g.kg-1)组。灌胃给药,每天1次,除可待因组外其余各组连续7d,可待因组第7天给药1次。结果: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酚红排泄量显著增加(P<0.01或P<0.05),其中半夏正丁醇提取物作用最强。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用药组小鼠咳嗽潜伏期显著延长,2min内咳嗽次数显著减少(P<0.01或P<0.05),其中半夏正丁醇提取物效果最好。结论:半夏5种不同溶剂提取物中正丁醇提取物对小鼠的祛痰、镇咳作用最好。  相似文献   

17.
秦淑兰  金绣春  赖晓阳 《中国药房》2011,(41):3868-3869
目的:探讨N-乙酰半胱氨酸(NAC)对糖尿病模型小鼠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取小鼠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建模成功8周后随机分为非治疗组和NAC治疗组(200mg·kg-1.d-1),每组6只,腹腔注射相应药物,每日1次,连续4周,另设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检测各组小鼠给药前后体重、血糖水平及给药后尿液中脂质过氧化标志物8-异前列腺素(8-Isoprostane)浓度。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非治疗组和NAC治疗组小鼠给药前后体重均明显降低,血糖均明显升高(P<0.001),但2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与非治疗组比较,NAC治疗组小鼠尿液中8-Isoprostane浓度明显降低(P<0.01),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NAC可有效改善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氧化应激状态。  相似文献   

18.
冀建伟  付蕾  郑鹏远  张军 《中国药房》2012,(17):1543-1545
目的:研究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与蒙脱石散联用的协同作用。方法:取SD大鼠50只随机均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双歧杆菌干预组(2×108cfu)、蒙脱石散干预组(0.6 g.kg-1)及其联合干预组(双歧杆菌2×108cfu+蒙脱石散0.6 g.kg-1),每日灌胃给药1次,连续给药7 d,后4组每日给药后以避水压力模型(WAS)方法建立大鼠应激模型。第8天各组分别灌胃给予探针药物甘露醇80 mg、三氯蔗糖60 mg,检测各组大鼠给药后5、24 h尿液中甘露醇、三氯蔗糖的量及其比值,以评价肠道通透性。实验结束处死大鼠,检测各组大鼠血清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CRF)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24 h尿液中甘露醇的量及血清中CRF、ACTH含量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歧杆菌干预组和联合干预组ACTH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有降低,但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双歧杆菌对应激模型大鼠的肠道通透性有影响,其与蒙脱石散联用对应激所致的肠道屏障功能紊乱无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梁映霞  张志宇 《中国药房》2012,(25):2331-2333
目的:研究鞘内注射眼镜蛇毒活性成分(AF)对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的镇痛作用,及三磷酸腺苷(ATP)敏感钾(KATP)通道阻滞药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左侧腰5脊神经结扎并切断,建立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大鼠;采用鞘内注射方法,考察给予不同剂量(0、0.02、0.04、0.08mg.kg-1)AF后24h内模型大鼠双侧后足的50%机械性撤足反应阈值(PWT)。另将模型大鼠分为对照组、格列苯脲(5mg.kg-1)组、AF(0.04mg.kg-1)组及其联用组,考察各组大鼠给药后24h内双侧后足的50%PWT。结果:与给药前比较,给药后0.5~24h时段0.08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1~6h时段0.04mg.kg-1AF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给药后2~6h时段3个AF剂量组大鼠的50%PWT明显增加(P<0.05);与对照组比较,格列苯脲组50%PWT无明显变化,AF组1~6h时段50%PWT明显增加(P<0.05);与AF组比较,联用组给药后1~6h时段50%PWT明显减少(P<0.05),且手术同侧后足与对侧后足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鞘内注射AF可缓解外周神经损伤引起的神经病理性疼痛,KATP通道阻滞药可完全阻断其镇痛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