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糖对肺腺癌A549细胞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技术和逆转录PCR技术检测高糖对人肺腺癌上皮细胞系A549细胞HO-1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HO-1酶活性和氧化应激产物。结果用25 mmol/L高糖处理肺A549细胞0、24、48、72 h,以及用5、10、25、40 mmol/L葡萄糖处理A549细胞48 h,在蛋白水平和RNA水平,高糖诱导肺A549细胞HO-1表达呈浓度和时间依赖性。高糖诱导A549细胞活性氧(ROS)和转化生长因子β_1(TGF-β_1)产生增加,并介导HO-1表达增加。伴随HO-1表达增加,HO-1酶活性也相应增加。抗氧化剂N-乙酰半胱氨酸(NAC)和PI3K/Akt抑制剂可抑制高糖诱导的肺上皮细胞HO-1表达。结论高糖促进肺上皮细胞ROS和TGF-β_1产生,介导HO-1表达增加,并伴随HO-1酶活性增加。  相似文献   

2.
高糖对INS-1细胞损伤存在记忆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大鼠胰岛细胞对高糖损伤是否存在记忆效应,并对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以INS-1(大鼠胰岛瘤细胞株)细胞作为研究对象,观察INS-1细胞经历48 h持续高糖(33.3 mmol/L)刺激后,纠正高糖状态,以11.1 mmol/L糖浓度继续培养,检测细胞活力,凋亡相关基因(bax,caspase-3)的mRNA水平和活性氧(ROS)水平的变化。INS-1细胞处理组分为:对照组(11.1 mmol/L葡萄糖×7 d);高糖组(33.3 mmol/L葡萄糖×2 d);3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mmol/L葡萄糖×3 d);5 d记忆组(33.3 mmol/L葡萄糖×2 d+11.1 mmol/L葡萄糖×5 d)。Real-Time PCR检测bax,cas-pase-3的mRNA水平,Dihydroethidium(DHE探针)检测ROS水平,MTT法测定细胞活力。结果高糖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而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在3 d记忆组及5 d记忆组,细胞活力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01),ROS水平,bax,Caspase-3的mRNA水平较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高糖对INS-1细胞的损伤存在记忆效应,主要表现为细胞活力的持续降低,促凋亡基因的持续高表达。ROS水平的持续升高可能与记忆效应产生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参皂苷对波动性高糖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活性氧(ROS)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表达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分为对照组、波动性高糖模型组及人参皂苷低、中、高剂量治疗组。DCFH-DA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Western blot及RT-PCR检测各组细胞HO-1的蛋白和m RNA表达。结果:波动性高糖导致内皮细胞ROS水平上升,并上调了HO-1的蛋白和m RNA的表达。人参皂苷能显著降低波动性高糖所致的脐静脉内皮细胞ROS水平,进一步上调HO-1的蛋白和m RNA的表达。结论:人参皂苷可能通过上调HO-1的表达而发挥其抗波动性高糖所致内皮细胞损伤的氧化应激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莱菔硫烷对高糖刺激下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和核因子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 2-related factor 2,Nrf2)表达的影响。方法人LECs系SRA01/04细胞用含葡萄糖5.5mmol/(L正常对照组)和30.5mmol/(L高糖组)的培养液中培养。观察组用不同浓度SFN处理24h后,Western blot观察HO-1的表达以及Nrf2的核转位。结果正常对照组SRA01/04细胞中HO-1表达量非常低,高糖处理后,HO-1表达水平有所增加。但SFN处理后,HO-1的表达随着SFN浓度的增高而进一步增高;SRA01/04细胞在正常对照组中Nrf2主要位于细胞浆内,细胞核中Nrf2含量极低。高糖组细胞核中Nrf2仅轻度增加。而SFN处理后,细胞核内Nrf2表达量显著增高。此外,SFN组经Nrf2 siRNA干扰后,HO-1的表达量显著降低。结论 SFN可通过激活Nrf2诱导大鼠晶状体上皮细胞表达HO-1,从而发挥抗氧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叶绿  许伟红  薛静  张婷  朱亮  杜燕  吴华香 《浙江医学》2019,41(24):2580-2583,2595
目的探讨生物钟基因brainandmuscleArnt-likeprotein-1(Bmal1)对胰岛β细胞凋亡的调节作用。方法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mmol/L葡萄糖,NC组)、高糖组(含33.3mmol/L葡萄糖)、正常糖浓度+无关RNA转染组(含5.5mmol/L葡萄糖,NC+siRNA组)、正常糖浓度+Bmal1基因沉默组(NC+Bmal1-/-组)、高糖+无关RNA转染组(含33.3mmol/L葡萄糖,高糖+siRNA组)、高糖+Bmal1基因沉默组(高糖+Bmal1-/-组)。NC组不加干预因素。采用RNA干扰技术沉默大鼠胰岛茁细胞瘤株(INS-1)Bmal1基因,应用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流式细胞仪检测活性氧(ROS)含量,ATP检测试剂盒测定三磷酸腺苷(ATP)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al1、去乙酰化酶sirtuin1(Sirt1)mRNA表达情况。结果与NC+siRNA组比较,NC+Bmal1-/-组ATP含量下降,ROS水平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与NC组比较,高糖组ATP下降,ROS增加,Sirt1mRNA表达下降(均P<0.01),细胞凋亡增加(P<0.05)。与高糖+siRNA组比较,高糖+Bmal1-/-组ATP下降,ROS增加,细胞凋亡增加(均P<0.01),Sirt1mRNA表达有下降趋势,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mal1可通过调节氧化应激信号通路影响胰岛茁细胞功能和凋亡。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针对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基因的siRNA对高糖条件培养下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细胞向间充质细胞转分化(EMT)的影响。方法将体外培养的HK-2细胞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g/L;(2)等渗对照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1g/L,甘露醇3.5 g/L;(3)高糖组,培养基含D-葡萄糖4.5 g/L;(4)高糖+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空白质粒后于高糖培养基中培养;(5)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含无关序列的重组质粒后于高糖培养基中培养;(6)高糖+干扰组:细胞转染针对CTGF的siR-NA表达质粒后于高糖培养基中培养。应用RT-PCR检测CTGF 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CTGF、E-钙黏蛋白(E-cadherin)、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蛋白水平。结果高糖刺激可上调HK-2细胞的CTGFmRNA及蛋白水平,并呈时间依赖性降低HK-2细胞的E-cadherin蛋白表达水平,升高α-SMA蛋白表达水平。而通过特异性siRNA抑制CTGF mRNA表达后,细胞的CTGF蛋白表达随时间延长进行性降低,同时伴有细胞E-cadherin蛋白表达升高,α-...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姜黄素(Curcumin, Cur)对高糖环境下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 2,HK-2)线粒体自噬及氧化应激的影响,探究姜黄素对HK-2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K-2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5.5 mmol/L葡萄糖)、姜黄素组(5.5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姜黄素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10μmol/L姜黄素)。各组干预刺激48 h,收集细胞的总蛋白,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线粒体自噬相关蛋白Pink1、Parkin、LC3B以及beclin1的表达;JC-1检测各组线粒体膜电位水平;采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组各项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与姜黄素组比较,高糖组Pink1、Parkin、LC3B、beclin1蛋白表达降低(P<0.01),细胞内ROS表达升高(P<0.01),线粒体膜电位活性下降(P<0.01);与高糖组比较...  相似文献   

8.
摘要:目的 探究高压氧(HBO)联合血红蛋白(Hb)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活力、侵袭、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的 影响及其调控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CCK-8法检测不同剂量血红蛋白(2、4、6、8、10 μmol/L)和高压氧(0.10、0.15、0.20、0.25Mpa)对 HUVECs细胞活力的影响。建立高糖诱导的 HUVECs细胞模型,分 为6组:对照组(5.5mmol/L葡萄糖处理48h),甘露醇组(27.5mmol/L甘露醇处理48h),高糖组(33mmol/L葡萄糖 处理48h),高糖+0.25Mpa高压氧组,高糖+6μmol/L血红蛋白组,高糖+0.25Mpa高压氧+6μmol/L血红蛋白组。 通过 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DH)试剂盒检测 LDH 水平;TUNEL 染色观察细胞凋亡情况;免疫印迹 (Western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表达;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实验分别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小管形成实验检测 血管生成;最后通过 Westernblot检测核因子 E2相关因子2(Nrf2)和血红素氧合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 随着血 红蛋白或高压氧剂量的不断增加,HUVECs细胞活力未发生显著变化。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 HUVECs细胞活力、迁 移、侵袭和 小 管 形 成 能 力 下 降,LDH 水 平 升 高,凋 亡 率 增 加,且 Bcl-2、Nrf2 和 HO-1 蛋 白 表 达 减 少,Bax 和 cleaved Caspase-3蛋白表达增加。与高糖组相比,高糖+0.25Mpa高压氧组和高糖+6μmol/L血红蛋白组细胞活力、迁移、侵 袭和小管形成能力升高,LDH 水平降低,凋亡率下降,且 Bcl-2、Nrf2和 HO-1蛋白表达增加,Bax和cleavedCaspase-3蛋 白表达减少;而高压氧和血红蛋白两者联合作用时,影响更为显著。结论 高压氧联合血红蛋白促进高糖作用下 HUVECs的细胞活力、侵袭、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并抑制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激活 Nrf2/HO-1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间断高浓度葡萄糖对培养的胰岛β细胞(HIT-T15细胞)的损伤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葡萄糖5.5mmol/L)、持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间断高浓度葡萄糖组(葡萄糖16.7mmol/L培养2h后更换为5.5mmol/L的葡萄糖3h,每天重复共3次,夜间9h维持在5.5mmol/L的培养基中)、抗氧化剂(NAC1.0mmol/L) 持续高糖组和NAC 间断高糖组。放免法测定胰岛素分泌水平;罗丹明123染色线粒体,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测量线粒体膜电位(MMP);荧光素酶方法检测细胞内ATP含量;硫代巴比妥酸法测量脂质过氧化物丙二醛(MDA)水平;流式细胞仪测定活性氧簇(ROS)的水平。结果高糖刺激后胰岛素分泌量在间断高糖组〔(3.13±1.11)μIU/mL〕和持续高糖组〔(5.18±0.95)μIU/mL〕分别较对照组〔(9.33±0.62)μIU/mL〕均明显减少(P<0.05);MDA水平、ROS水平明显升高(P均<0.05),并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多的ROS(P<0.05);间断高糖组和持续高糖组细胞内ATP含量、MMP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间断高浓度葡萄糖与持续高糖均使培养的β细胞线粒体氧化应激水平增高,且间断高糖组较持续高糖组产生更严重的氧化应激,从而使β细胞分泌胰岛素功能受损,其机制可能是由于氧化应激使线粒体的膜电位下降,细胞ATP含量减少所致。  相似文献   

10.
陈丰华  冯大明 《吉林医学》2010,(25):4229-4231
目的:探讨TL1A抗体在高糖所致活性氧(ROS)增多及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方法:将培养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正常糖+TL1A组、高糖对照组、高糖+SOD+CAT组、高糖+TL1A抗体组和高渗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ROS生成量;Annexin V/PI荧光双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对照组ROS生成量增加53%,细胞凋亡率达正常的5.8倍(P<0.01)。于正常糖培养液中加入外源性TL1A蛋白,活性氧的生成量及细胞凋亡率均明显增多,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和高糖对照组(P<0.01);在高糖培养液中加入9μg/ml TL1A抗体,活性氧生成量由(71.63±6.61)降至(50.63±4.05),细胞凋亡率由(23.70±3.20)%降至(5.07±0.47)%(P<0.01)。结论:TL1A抗体通过抑制ROS产生阻止高糖诱导血管内皮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nephrin、podocin表达减少中的作用,及针对CTGF基因的siRNA对其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小鼠足细胞分为6组:(1)正常对照组,1640培养基含D-葡萄糖1 g/L;(2)等渗对照组,1640培养基合D-葡萄糖lg/L,甘露醇3.5 g,L;(3)高糖组,1640培养基含D.葡萄糖4.5 g,L;(4)高糖+空白对照组:细胞转染空白质粒后于舍D-葡萄糖4.5 g/L中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5)高糖+阴性对照组:细胞转染含无关序列的重组质粒后于含D-葡萄糖4.5 g/L中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6)高糖+干扰组:细胞转染针对CTGF的siRNA表达质粒后于含D-葡萄糖4.5g/L中的1640培养基中培养.应用Reahime PCR检测nephrin、podocin、CTGFmRNA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TGF,nephrin、podocin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高糖可诱导CTGF 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下调足细胞的nephrin、podocin mRNA及蛋白水平,而通过特异性siRNA抑制CTGFmRNA表达后,CTGF表达减少,同时伴有细胞nephrin、podocin表达升高.结论 CTGF是高糖诱导小鼠足细胞损伤的重要介质,高糖可通过CTGF诱导nephrin,podocin表达减少.针对CTGF的siRNA能明显改善这种损伤,为DN发病机制的研究提供新的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观察体外高糖和棕榈酸(PA)慢性作用对胰岛INS-1细胞活性氧簇(ROS)水平、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高糖和PA损害胰岛功能的机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含5.5 mmol/L葡萄糖的BSA)、高糖组(含16.7 mmol/L葡萄糖的BSA)、棕榈酸组(含0.4 mmol/L棕榈酸)、高糖+棕榈酸组(含16.7 mmol/L葡萄糖及0.4 mmol/L棕榈酸).将INS-1细胞分别接种于上述不同浓度的葡萄糖和PA作用48h后,分别分析ROS水平、UCP2mRNA和蛋白表达、基础和葡萄糖刺激的胰岛素分泌量(GSIS).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高糖组、棕榈酸组和高糖+棕榈酸组ROS水平明显增加(P均<0.05);高糖+棕榈酸组解偶联蛋白2(UCP2)mRNA和蛋白表达较其余三组明显增加(P均<0.05);并且它明显增加2.8 mmol/L葡萄糖时的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减少16.7 mmol/L葡萄糖时的GSIS(P均<0.05). 结论 在胰岛INS-1细胞,高糖和棕榈酸对胰岛功能的损害与线粒体解偶联功能改变有关.高糖和棕榈酸通过诱导ROS产生增多导致UCP2表达与作用增加,增强了线粒体呼吸链与ADP磷酸化解偶联,使线粒体膜电位下降,引起胰岛素分泌减少,损害胰岛功能.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山奈酚对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的影响。方法 2016年4月—2018年8月于陕西省人民医院中心实验室进行实验。培养人肾小球内皮细胞后分为5.5 mmol/L葡萄糖处理的对照组、30.0 mmol/L葡萄糖处理的高糖组、30.0 mmol/L葡萄糖+山奈酚50μmol/L处理的山奈酚组,测定活性氧(ROS)、凋亡率、氧化应激及凋亡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高糖组的ROS含量、凋亡率及NOX2、NOX4、Nrf2、HO-1、Bax、VDAC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P=6.321/0.000、7.141/0.000、5.324/0.001、6.103/0.000、4.203/0.003、4.748/0.001、5.325/0.001、5.884/0.000),HK-II、B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t/P=7.125/0.000、6.718/0.000);山奈酚组的ROS含量、凋亡率及NOX2、NOX4、Bax、VDAC1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高糖组(t/P=3.518/0.008、5.349/0.001、2.643/0.030、2.647/0.029、2.492/0.037、2.440/0.041),Nrf2、HO-1、HK-II、Bcl-2的mRNA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高糖组(t/P=3.308/0.011、2.833/0.022、4.828/0.001、3.923/0.000)。结论山奈酚对高糖条件下人肾小球内皮细胞氧化应激及凋亡具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雷公藤内酯醇(TP)对高糖刺激下ILK、MMP9、NEPH1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TP抑制足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分化(EMT)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分化成熟的足细胞分为对照组(D-葡萄糖5 mmol/L)、高糖组(D-葡萄糖25 mmol/L)、低TP组(25 mmol/L D-葡萄糖+8 ng/m L TP)、中TP组(25 mmol/L D-葡萄糖+16 ng/m L TP)以及高TP组(25 mmol/L D-葡萄糖+32 ng/m L TP)。体外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PCR半定量分析技术检测ILK、MMP9、NEPH1的表达。结果高糖刺激下足细胞NEPH1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ILK、MMP9的m RNA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1)。各剂量TP组足细胞NEPH1 m RNA的表达均较高糖组明显上调(P0.01),ILK、MMP9 m RNA的表达较高糖组明显下降(P0.01),其中以中TP组的干预作用最显著(P0.01)。结论 TP可能通过抑制ILK信号通路来抑制足细胞EMT。  相似文献   

15.
间歇性高糖对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NRK-52EA转分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间歇性高糖诱导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株NRK-52EA转分化干预作用。方法:NRK-52E细胞分为空白组、正常葡萄糖组、高糖组、间歇性高糖组,分别作用72 h后,Western blot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Ⅰ型胶原、金属蛋白酶-2(MMP-2)、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以及甲状旁腺素相关肽(PTHrP)的表达;CM2H2DCFDA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OS)含量。结果:高糖组及间歇性高糖组NRK-52E细胞TGF-β1、Ⅰ型胶原、MMP2、α-SMA以及PTHrP表达均上调;间歇性高糖组TGF-β1、MMP2以及α-SM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高(P均<0.05),其ROS含量也显著高于高糖组(P<0.01)。结论:间歇性高糖能通过氧化应激诱导肾小管导管上皮细胞表达TGF-β1、MMP2,并促进NRK-52EA细胞转分化为α-SMA细胞。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生》2017,55(33):35-39
目的通过观察缬沙坦对高糖环境下足细胞EMT过程中ILK、MMP9、NEPH1 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缬沙坦保护受高糖损伤足细胞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培养分化成熟的足细胞随机分为5 mmol/L葡萄糖培养组(对照组)和25 mmol/L葡萄糖培养组(高糖组),在25 mmol/L葡萄糖培养液中分别加入2×10~(-7)mol/L(低Val组)、2×10~(-6)mol/L(中Val组)和2×10~(-5) mol/L(高Val组)缬沙坦。体外培养48 h后,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并采用PCR半定量分析技术检测ILK、MMP9、NEPH1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NEPH1的表达较对照组显著减少(P0.01)。而各剂量缬沙坦干预组NEPH1的表达与高糖组相比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比较,高糖组足细胞ILK和MMP9的表达显著升高,而各剂量缬沙坦干预组足细胞ILK和MMP9的表达对比高糖组均明显减少(P0.01),其中以高Val组的干预作用最显著(P0.01),高Val组ILK和MMP9的表达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缬沙坦可能通过抑制ILK通路保护高糖环境下受损的足细胞。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体外高糖环境下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NHMC)中PKC激活或使用PKC抑制剂干预后 MMP2,9/TIMP1,2的表达,探讨PKC与MMPs/TIMPs信号转导在糖尿病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将NHMC分4组: N组(对照组,5 mmol/L葡萄糖);H组(高糖组,30 mmol/L葡萄糖);P组(抑制剂组,30 mmol/L葡萄糖+10-5mol/L白屈菜红碱);M组(甘露醇组,5 mmol/L葡萄糖+25 mmol/L甘露醇)。分别于上述4种不同成分培养基中进行细胞培养,第24,48,72 h用MTT法测定NHMC增殖;并于培养后第24,48 h收集细胞,抽提mRNA及蛋白质,用ELISA方法测定胞膜、胞核蛋白质PKC活性。用RT-PCR和Western 印迹方法检测MMP2,9, TIMP1,2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结果:高糖组细胞膜和胞核部分的PKC活性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 MMP2,9, TIMP1,2 mRNA及蛋白质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上升(P<0.01);而MMP-9/TIMP-1, MMP-2/TIMP-2比值较对照组明显下降(P<0.05)。 高糖加PKC抑制剂白屈菜红碱后,MMP2,9, TIMP1 mRNA及蛋白质表达较对照组明显升高 (P<0.01),但MMP9/TIMP1, MMP2/TIMP2比值较高糖组明显升高(分别P<0.05,P<0.01)。PKC活性与MMP-2/TIMP-2及MMP-9/TIMP-1的蛋白质比值均呈负相关(分别r=-0.651,r=-0.702,均P<0.05)。结论:高糖可刺激人类肾小球系膜细胞PKC活化,在DN中PKC活化与MMP2,9/TIMP1,2的表达水平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8.
卢志刚  卢青  丁运宇  高志远 《重庆医学》2023,(2):161-166+171
目的 探讨石菖蒲有效成分β-细辛醚对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星形胶质细胞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 将星形胶质细胞分为5组:对照组、模型组、β-细辛醚(50μg/mL)组、核因子-E2相关因子2(Nrf2)抑制剂(ML385,5μmol/L)组、β-细辛醚(50μg/mL)+ML385(5μmol/L)组。CCK-8检测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水平,以DCFH-DA法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试剂盒检测细胞氧化应激因子[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乳酸脱氢酶(LDH)、丙二醛(MDA)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炎症因子[核因子-κB亚基p65(NF-κB p65)、白细胞介素(IL)-1β和IL-18]的水平,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检测Nrf2、血红素氧化酶-1(HO-1) 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rf2、醌氧化还原酶-1(NQO-1)、HO-1蛋白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L385组及β-细辛醚+ML385组细胞凋亡率、LDH、ROS、MDA、NF-κB p56、IL-1β和IL-18水平明显升高,细胞存活率、N...  相似文献   

19.
陈淑娟  汪新宇  李海燕 《医学综述》2013,19(12):2241-224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γ辅助激活因子1α(PGC-1α)对血管内皮细胞内线粒体生物合成的影响,明确线粒体的生物合成对葡萄糖诱导的活性氧类(ROS)生成的影响。方法将原代培养的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及小牛主动脉内皮细胞(BAECs)分成四大组,并分别将四组细胞模拟人体正常糖及高糖环境,浓度为5、30 mmol/L进行培养,测量细胞内ROS浓度。结果对BAECs和HUVECs分别进行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在两种细胞中,不同组别之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糖水平对ROS浓度有影响(P<0.05);对BAECs单独进行分析发现,PGC-1α抑制表达组的ROS浓度在正常糖水平下显著低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P<0.01),高糖水平下也低于对照组及空质粒组(P<0.05);PGC-1α过度表达组的ROS浓度正常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空质粒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HUVECs分析发现,PGC-1α抑制表达组ROS浓度在正常糖水平和高糖水平下均低于空病毒Ad组和对照组(P<0.01);PGC-1αsiRNA转染组的ROS浓度正常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与空质粒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糖组较正常糖组血管内皮细胞产生更多ROS,过度表达PGC-1α后,细胞内ROS浓度显著降低;反之,ROS浓度显著升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芪甲苷(AS-Ⅳ)对高糖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炎症反应的作用及机制。方法:①采用不同浓度的葡萄糖(5.5、10、15、25 mmol/L)刺激VSMCs细胞24 h,或高浓度葡萄糖(25 mmol/L)处理VSMCs不同时间(0、6、12、24 h)。Western blot检测NOD样受体蛋白3(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白介素-1β(IL-1β)含量。②采用不同浓度(0、10、20、40μg/ml)AS-Ⅳ干预VSMCs细胞24 h后,CCK8法检测并计算细胞活力。③将VSMCs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AS-Ⅳ组和AS-Ⅳ+高糖组。先给予AS-Ⅳ组和AS-Ⅳ+高糖组20μg/ml AS-Ⅳ预孵育2 h后,再向高糖组和AS-Ⅳ+高糖组加入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Western blot检测NLRP3蛋白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④构建si-NLRP3 RNA转染的VSMCs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高糖组、si-NLRP3组和si-NLRP3+高糖组。细胞转染6 h后,高糖组和si-NLRP3+高糖组细胞加入25 mmol/L葡萄糖刺激24 h。PCR检测NLRP3 mRNA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⑤应用转染技术构建NLRP3过表达的VSMCs细胞。将细胞分为对照组、AS-Ⅳ组、NLRP3过表达组和NLRP3过表达+AS-Ⅳ组。细胞转染6 h后,AS-Ⅳ组和NLRP3过表达+AS-Ⅳ组加入20μg/ml AS-Ⅳ干预24 h。PCR检测NLRP3 mRNA表达;ELISA检测IL-1β含量。结果:①高糖刺激能够上调VSMCs细胞NLRP3和IL-1β蛋白表达(P0.01),且呈一定的浓度/时间依赖性,故选取25 mmol/L葡萄糖作用24 h进行后续研究。②10、20μg/ml AS-Ⅳ作用VSMCs细胞24 h后,细胞活力无显著变化(P0.05),选择20μg/ml浓度进行后续实验。③与对照组相比,AS-Ⅳ组细胞NLRP3蛋白表达量显著下调(P0.05),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5);与高糖组相比,AS-Ⅳ+高糖组NLRP3蛋白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④与对照组相比,si-NLRP3组细胞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降低(P0.01),IL-1β含量没有明显变化;与高糖组相比,si-NLRP3+高糖组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减少(P0.01),IL-1β含量显著降低(P0.01)。⑤与AS-Ⅳ组相比,NLRP3过表达+AS-Ⅳ组NLRP3 mRNA表达量显著增多(P0.01),IL-1β含量显著升高(P0.01)。结论:黄芪甲苷可能通过抑制NLRP3/IL-1β轴改善高糖诱导的VSMCs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