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哮喘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为哮喘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分离哮喘患者和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用流式细胞仪分析CD4+CD25+调节性T细胞在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比例;酶联免疫吸附法(ELASA)检测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IL-4的分泌状况。结果:哮喘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百分率为(3.2±1.5)%,健康对照组为(6.5±2.5)%,哮喘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哮喘组外周血PBMC培养上清IL-4分泌水平为(57.3±13.5)ng/L,健康对照组为(28.6±7.2)ng/L,哮喘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了哮喘的发生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性激素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在肾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方法选取肾移植患者男女各10例,分别于肾移植前后对其测定性激素水平。男性测量外周血性激素睾酮,女性测量外周血雌二醇水平。所有患者均于术前术后测定CD4+CD25+Treg占CD4+T细胞比值。比较两组患者上述及指标肾移植手术前后的变化情况。结果女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性激素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上升趋势,男性患者肾移植术后性激素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呈下降趋势。CD4+CD25+调节性T细胞,术后随着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上升趋势。结论性激素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之间呈现相关性。肾移植前后上述指标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雷帕霉素对Balb/c小鼠CD4+ CD25+ foxp3+调节性T细胞的作用。方法取8wk龄的SPF级Balb/c小鼠30只,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每只灌胃雷帕霉素0.4mg.d-1,对照组灌胃每天予等体积无菌水,共3wk。无菌条件下肝素抗凝心脏采血,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CD4+CD25+T细胞,实时定量PCR检测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结果实验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9.95±4.65)%和(24.13±10.06)%,对照组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01±1.49)%和(8.48±3.19)%,差异均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小鼠脾细胞foxp3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是对照组的6.029倍,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雷帕霉素能够明显诱导Balb/c小鼠体内CD4+CD25+T细胞的增殖,并能提高foxp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卡介菌多糖核酸(BCG-PSN)对复发性生殖器疱疹(RGH)病人外周血CD4+T细胞内白细胞介素12(CD4+T-IL-12),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4(IL-4)表达的影响。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例经BCG-PSN治疗、15例未予BCG-PSN治疗的RGH病人与15名正常人外周血CD4+T-IL-12,IFN-γ和IL-4表达。结果:治疗前RGH病人外周血CD4+T-IL-12,IFN-γ表达较正常组下降[(1.8±s0.5)%vs(3.3±1.9)%,(3.5±2.6)%vs(5.3±1.5)%;P<0.01],IL-4表达上升[(3.0±0.5)%vs(2.2±0.8)%,P<0.01]。治疗后BCG-PSN组外周血CD4+T-IL-12和IFN-γ水平升高[(3.1±1.6)%vs(1.8±0.5)%,P<0.01;(5.0±2.6)%vs(3.6±2.6)%,P<0.05],IL-4表达下降[(2.4±0.5)%vs(3.0±0.5)%,P<0.01],Th1/Th2恢复正常。结论:RGH病人存在Th1/Th2失衡和IL-12表达低下;BCG-PSN通过诱导外周血CD4+T-IFN-γ,IL-12表达,下调IL-4表达,纠正病人免疫紊乱而提高临床疗效和预防复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患者治疗前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62例ITP患者(A组)采用不同治疗方案治疗前后和36例正常对照者(B组)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采用RT-PCR检测Foxp3mRNA的表达。结果与B组比较,A组治疗前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高[(9.60±4.15)%vs.(16.56±5.68)%],CD4+Foxp3+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低[(3.88±1.34)%vs.(1.98±1.53)%和(2.72±0.93)%vs.(1.38±0.98)%](P<0.05)。与治疗前比较,A组治疗后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降低[(16.56±5.68)%vs.(10.72±5.15)%](P<0.05)。利妥昔单抗联合丙种球蛋白治疗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比例较其他方案治疗组升高(P<0.05)。A组治疗前的Foxp3mRNA表达低于B组,治疗后明显升高(P<0.05)。结论 CD4+CD25+调节性T细胞数量可能与ITP的严重性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检测肺癌患者手术前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原发性肺癌患者43例(肺癌组),健康体检者20例(健康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结果 肺癌组患者手术前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表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肺癌组患者术后30 d时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较术前明显下降(P<0.05).结论 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增高;肺癌患者术后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水平下调,提示术后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有了一定程度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与支气管哮喘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支气管哮喘患者34例(A组)和健康人25例(B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率,采用ELISA法检测外周血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水平,用化学发光法检测外周血IgE水平,并分析CD4+CD25+T淋巴细胞与外周血IgE及IL-10水平的相关性.结果 A组外周血CD4+CD25+T淋巴细胞百分率显著低于B组[(5.90±1.10)%vs.(7.13±1.48)%](P<0.05),且与血IL-10呈正相关,与IgE呈负相关(P<0.05).结论 CD4+CD25+T淋巴细胞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高表达,与IL-10及IgE有一定的相关性,是参与支气管哮喘的发生、发展的重要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消癌平注射液联合化疗对中晚期肺癌患者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的影响。方法 71例Ⅲ~Ⅳ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36例采用化疗联合消癌平注射液;对照组35例单独采用化疗,两组化疗均采用GP方案。完成2周期后,通过流式细胞仪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中CD4+CD25+FOXP3+调节型T细胞比例。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患者CD4+FOXP3+T细胞占CD4+T细胞及CD4+CD25+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6.2±2.4)%和(27.6±6.0)%,而对照组分别为(8.2±0.5)%和(32.1±7.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占总淋巴细胞的比例,治疗组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结论消癌平注射液是一种较为理想的免疫增强剂,联合化疗可明显改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香菇多糖在原发性肝癌(TACE)前后对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探讨香菇多糖对原发性肝癌患者的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原发性肝癌4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4例,对照组22例,治疗组在TACE术后第1天给予香菇多糖1 mg,3次/周,两组化疗方案相同,在TACE前及TACE后4周分别抽外周血,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结果 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率:治疗组在TACE前为(10.59±4.34)%、TACE后4周(6.72±2.60)%;对照组在TACE术前为(10.21±4.42)%、TACE后4周为(8.56±3.12)%.在TACE前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ACE后4周时治疗组较对照组低,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香菇多糖可提高恶性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在TACE后立即给药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小鼠体内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B、C、D三组分别灌胃雷帕霉素1、2、3 mg.kg-1,A组每天予以无菌水灌胃,共3周。3周后,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EDTA抗凝,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B、C、D)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9.62±1.43)%(、13.76±1.97)%(、15.41±2.45)%和(12.23±4.56)%(、23.03±6.18)%(、25.17±6.42)%,对照组(A)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52±0.65)%和(6.53±3.01)%,无论是在外周血还是脾细胞中,B、C、D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与B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C组和D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诱导昆明系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增殖,其使用剂量可以影响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哮喘轻、中、重度急性发作患儿外周血CD19+CD23+B细胞的表达与意义。方法收集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山西省儿童医院门诊及住院哮喘急性发作患者56例为试验组,依据哮喘急性发作程度分级标准,根据其发病情况,将其分为重度(A组)、中度(B组)、轻度组(C组);并收集参与山西省哮喘发病率流行病学调查的健康儿童36名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其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比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其血清总IgE水平。结果①哮喘急性发作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水平高于健康儿童,同时,A组>B组>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A组与B组均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C组高于健康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血清总IgE水平A组>B组>C组>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CD19+CD23+B细胞与总IgE水平呈正相关(r=0.538,P<0.05)。结论哮喘患者外周血CD19+CD23+B细胞升高,并随病情加重而升高。外周血CD19+CD23+B细胞阳性表达率联合血清总IgE水平可用作哮喘病情评估的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T淋巴细胞CD25+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70名正常人和274例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和CD8+CD25+水平。结果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水平比正常人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8+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食管癌、肝癌和肺癌的CD4+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肠癌、胃癌和鼻咽癌的CD4+CD25+水平与正常人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外周血CD4+CD25水平的增高可作为恶性肿瘤免疫诊断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观察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水平,探讨其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中的作用。方法流式细胞仪技术检测30例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CSHB)、3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HB)和15例健康志愿者(正常对照组)PBMCs中Treg的比例。结果慢性乙型重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的平均百分率为(2.45±0.23)%,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9.48±0.48)%有极其显著差异(P〈0.01),较健康对照组(5.65±0.61)%则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Treg在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病情进展及病毒抑制清除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艾滋病患者机会性感染与CD4^+T细胞计数的关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艾滋病患者治疗6个月内的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对136例患者在治疗6个月内机会性感染与CD^4+ T细胞计数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治疗3个月内有87.5%(119/136)的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治疗6个月内41.9%(57/136)的患者CD4^+T细胞数≤200个/μl。初始治疗时CD4^+ T细胞数≤200个/μl的136例中发生多种机会性感染82例,感染率为60.3%;治疗6个月时而CD4^+ T细胞计数〉200个/μl的79例患者中,只有3例发生了机会性感染,其感染率3.8%。结论艾滋病患者在CD4^+ T细胞数≤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出现频率较少,CD4^+ T细胞数〈200个/μl〈200个/μl时机会性感染的频率明显增加;初始治疗时全部患者CD4^+ T细胞数〈200个/μl,很容易发生各种机会性感染。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45例肺癌患者与15例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结果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比例为(17.8±6.6)%,表达高于对照组(6.49±0.5)%(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在不同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中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结论 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表达明显升高,是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紊乱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对哮喘大鼠白细胞介素-10(IL-10)和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的影响。方法:40只健康雄性清洁级Wistar大鼠随机均分成正常对照组、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每组10只。通过卵蛋白(OVA)雾化吸入的方法对致敏大鼠进行SIT干预,观察各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细胞分类及计数结果、血清和BALF中IL-10水平及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变化。结果:正常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均为P〈0.01),哮喘组和SIT对照组BALF和血清中IL-10浓度低于SIT治疗组(P〈0.01,P〈0.05);正常对照组外周血CD4+CD25+Tr百分率显著高于哮喘组、SIT对照组和SIT治疗组(P〈0.01),而SIT治疗组CD4+CD25+Tr百分率分别高于哮喘组和SIT对照组(P〈0.05)。结论:通过上调体内IL-10和CD4+CD25+Tr趋于正常状态可能是SIT治疗哮喘有效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前后(120天)CD4^+T细胞的变化趋势,探讨戒毒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共有HIV阳性海洛因依赖者19例和同期HIV阴性海洛因依赖者25例入选本项研究。在入所7天内及戒毒120天后两次采集外周血,经流式细胞仪进行CD4^+T细胞检测计数,SPSS11.5软件包统计分析。结果:HIV阳性与阴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差异显著,HIV阳性的海洛因依赖者入所时CD4^+T细胞计数值多数低于450×10^6/5,也有部分高于450×10^6/L.HIV阴性的海洛因依赖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下降。HIV阳性者CD4^+T细胞计数均值戒毒后轻微上升,但两组间戒毒前后差值无统计学意义,组内CD4^+T细胞计数戒毒前后无统计学差异。HIV阳性,且入所时CD4^+T细胞值低于450×10^6/L的海洛因依赖者,戒毒120天后CD4^+T细胞计数值显著上升,戒毒前后计数配对t检验,P〈0.01,差异高度显著。结论:海洛因依赖合并HIV感染且己表现免疫功能受损者戒毒有助于其CD4^+T细胞回升,从而延缓艾滋病发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