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雄激素在女性生殖系统健康的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过量或缺乏雄激素都可能导致女性发生生殖内分泌疾病。高雄激素血症是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重要特征和致病因素之一,可能通过影响表观遗传学、下丘脑神经内分泌、卵泡发育、卵巢功能和代谢发挥致病作用。雄激素在复发性自然流产中的作用机制主要是影响子宫内膜容受性和胚胎植入。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的妇女常表现为睾酮水平低,雄激素缺乏可能与颗粒细胞凋亡以及卵巢功能降低有关。降低雄激素的相关治疗是PCOS临床治疗的重要部分,而雄激素补充治疗可用于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妇女,但其疗效和长期用药的安全性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3.
多囊卵巢综合征对子宫内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常见的内分泌代谢紊乱疾病,以稀发排卵或持续无排卵、雄激素过多症为特征,胰岛素抵抗和伴随而来的高胰岛素血症也常有发生;PCOS患者子宫内膜中雄激素受体和相应激动剂过度表达,植入窗期子宫内膜对受精卵容受性生物标志减少,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表达持续异常。PCOS患者内分泌和代谢异常对子宫内膜有复杂影响,引起子宫内膜周期紊乱、不孕、流产率增加和子宫内膜增生,甚至子宫内膜癌。其发生机制潜藏于以上症状中且极其复杂,有待跨学科研究使其得到更详尽的阐明。  相似文献   

4.
研究表明,一些具有雄激素效应的类固醇药物可影响免疫系统功能。而激素类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通过抑制卵巢功能,导致低雌激素状态。Gestrinone(甲地炔诺酮)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是通过其内分泌功能如雌激素样、雄激素样、类孕酮样  相似文献   

5.
芳香化酶是细胞色素P_(450)的一种,由血红蛋白和酶蛋白构成,其作用是使C_(19)的雄激素向C_(18)的雌激素转化。为了解正常妇女和子宫内膜异位症(EM)患者子宫内膜腺细胞的细胞内芳香化酶含量是否不同,以宫颈癌0期和卵巢良性肿瘤17例患者的子宫内膜作正常对照,经切除的子宫病理检查和经开腹术、腹腔镜确认腹腔内有异位的子宫内膜病灶的34例患者的正位性子宫内膜作实验组,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芳香化  相似文献   

6.
子宫内膜癌(EC)是一种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发病率逐年上升并趋于年轻化。EC是一种激素依赖性肿瘤,对于保留生育功能的患者可以采取内分泌治疗。雌孕激素及其受体在EC中的应用已有广泛的研究,但是雄激素及其受体在EC中发挥的作用和机制仍不明确,限制了其在EC中的运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雄激素及其受体可能影响子宫内膜的增殖、分化,与子宫内膜的正常周期有着密切联系,而雄激素中睾酮水平可能是发生EC的独立危险因素、尤其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风险更高;雄激素受体(AR)在大多数早期的EC组织中表达,因此,AR与良好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较低的增殖指数相关;AR随着肿瘤进展逐渐丢失,且可能增强EC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目前雄激素及其受体在EC中的作用尚存在争议,雄激素及其受体在EC内分泌治疗的应用仍在临床试验阶段,仍需要更多的基础和临床研究进行阐释。  相似文献   

7.
本文前瞻性评价了甲孕酮在中、重度子宫内膜异位症处理中的效果、临床反应,患者对这种治疗的耐受性、内分泌情况,以及子宫内膜和子宫内膜异位症移植片的组织学变化。本研究对象为经腹腔镜检查证实为子宫内膜异位症的21例患者。病灶范围按照美国生殖协会最初的分类法分期,根据同一分类体系确定每例患者病灶的总评分。治疗方案是:从月经周期的第三天开始口服甲孕酮50mg/日,共4个月,治疗前一周及此后每月询问患者有关出血和症状的情况以及治疗的副作用,并且每月随查盆腔情况。在治疗前月经  相似文献   

8.
<正>1 病例报告患者,37岁,因子宫内膜癌内分泌治疗4月,要求助孕治疗,于2019年7月3日入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生殖医学科就诊。患者结婚后未避孕未孕1年,2018年底因不规则阴道流血外院就诊,行子宫内膜活检病理提示子宫内膜样腺癌,建议行子宫全切除术。但患者有强烈生育意愿,遂就诊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科,借用外院病理切片会诊提示子宫内膜复杂型增生伴非典型增生和鳞状上皮化生,部分区域癌变,形态符合中分化子宫内膜样癌,  相似文献   

9.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25例的诊断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1986至 2 0 0 2年手术病理证实的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 2 5例。结果 :发病年龄平均39岁 ,临床表现为各种形式的盆腔痛及不育 ,6 6 .7%合并有肠道症状。病灶位于阴道直肠隔内 ,单发 2 0例 ,多发 5例 ,直径 1~ 4cm。术前药物治疗中假孕疗法 7例 ,4例症状缓解 ,3例无效 ;假绝经疗法 8例 ,6例症状缓解 ,2例无效。 2 3例行手术治疗 ,2例行病灶切除术 ,11例行全子宫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3例行全子宫单侧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7例行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术后 6例用药物治疗 ,3例假孕疗法 ,3例假绝经疗法。在平均 15 .2月的随诊中 ,2 0例 (80 % )症状缓解 ,5例 (2 0 % )复发 ,其中 4例于术后 1年内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直肠隔 ,1例于术后 14月复发 ,多发灶位于阴道残端。根治性手术组 (全子宫双附件及阴道直肠隔异位病灶切除术 )无 1例复发 ,非根治手术组 5例复发 ,两组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阴道直肠隔子宫内膜异位症临床少见 ,通常有盆腔痛及不育 ,肠道症状的发生率高。临床诊断依靠妇科三合诊 ,药物治疗可以短期缓解症状 ,根据年龄、症状、生育要求采取个体化的手术治疗是主要的  相似文献   

10.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育龄期女性最常见的妇科生殖内分泌疾病之一。PCOS患者存在排卵障碍、胰岛素抵抗、高胰岛素血症、代谢综合征等多种内分泌异常,可通过多种机制刺激子宫内膜增生,导致不同程度的子宫内膜疾病。对PCOS患者及时地进行子宫内膜规范管理,可有效避免子宫内膜疾病的发生发展,并降低因子宫内膜病变导致的器官切除及生育功能丧失。本文综述了PCOS患者子宫内膜管理的必要性及综合措施,以期为改善PCOS患者健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与女性生殖和代谢相关的常见内分泌障碍性疾病,各种内分泌激素通过与子宫内膜受体或和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具体包括鲻体类激素,胰岛素和瘦素等.各种激素,激素受体,甚至细胞内信号传递分子种类及表达量的改变,使PCOS患者子宫内膜可能表现为分泌期反应不良、单纯性增生、复杂性增生、不典型性增生甚至癌变等.此外,其子宫内膜受体及增殖凋亡因子表达量的改变影响子宫内膜的功能和胚胎的植入,这也是PCOS患者高流产率低妊娠率的原因之一.PCOS对子宫内膜的影响尤其是对分子水平作用机制的研究是国外近年研究的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12.
细胞因子与生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细胞因子与生殖的关系引起许多学者的关注。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细胞因子与生殖和各个方面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细胞因子通过自分泌,旁分泌和内分泌的作用方式参与了生殖的神经内分泌过程,并影响生殖活动的各个环节,包括贸巢功能,子宫内膜周期性变化,胚胎着床和发育以及胎盘功能等。  相似文献   

13.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14.
子宫腺肌病的激素受体免疫组织化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4例子宫腺肌病病灶内腺上皮和20例对照病例的子宫内膜激素受体行免疫组织化学分析,以研究正常子宫内膜与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雄激素受体(AR)、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黄体生成素受体(LH-R)和垂体泌乳素受体(PRL-R)的表达。结果:子宫腺肌病病灶内的腺上皮LH-R、PRL-R、PR和AR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子宫内膜腺上皮。  相似文献   

15.
丹那唑为脱水孕酮的合成衍生物,1971年应用于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治疗后得到广泛应用。作用机理尚未全明了,目前认为丹那唑对下丘脑-垂体-生殖腺轴有复杂的影响,由此引起低孕激素、低雌激素、无月经、异位子宫内膜萎缩。氯地孕酮是17α-羟孕酮,其6位上为卤素化醋酸酯,为一口服作用良好的孕激素,不具有雌、雄激素或合成代谢  相似文献   

16.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内分泌治疗适于轻型病人,有生育要求的年轻妇女,病变范围广又不能耐受手术者,或配合手术治疗而使用。如术前给药以软化组织,以利于术中对组织的分离和切除,术后用药可消除保守性手术后残余的小病灶以及术后病变复发者。内分泌治疗的主要依据是控制月经周期,造成闭经或抑制排卵。有以下几种方法。一、假孕疗法 1958年为KiStner首先倡导,认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生殖器子宫内膜异位对于输卵管性不孕的重要性引起极大的关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对内分泌调节有病理生理性的影响。Semm(1982)指出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中,子宫内膜异位的发生率在50%以上。Cummings等(1980)报道在不孕病人中,腹腔镜仅3%确定为生殖器子宫内膜异位,但通过近代内窥镜检查技术的应用,在不明原因的不孕妇女中,30%诊断为子宫内膜异位。 1964~1984年Hall大学妇产科医院共13,404例大手术,其中生殖器外子宫内膜异位为3.1%。在232例不孕剖腹术中为10.8%。1,040例腹腔镜检中,  相似文献   

18.
多囊卵巢综合征患者的子宫内膜病理状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以卵泡发育障碍、雄激素过多为其特征性改变的病因复杂的神经内分泌或代谢性综合征,并有半数以上患者伴有胰岛素抵抗,由于异常的内分泌改变,PCOS患者的子宫内膜可有不同程度的增生,发展为子宫内膜癌的风险也增加^[1]。  相似文献   

19.
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是妇科常见疾病。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两种疾病对生殖功能有重要影响。临床可表现为不孕不育和流产等,尤其是早期流产。子宫内膜异位症引起流产的原因主要有疾病导致的内分泌功能异常、子宫内膜容受性降低和免疫因素等。子宫腺肌病导致流产的机制主要是子宫螺旋动脉重塑受损和子宫结合带结构功能异常。临床应注重自然流产患者子宫内膜异位症和子宫腺肌病的有关筛查与诊断,并在下次妊娠前给予积极的治疗。  相似文献   

20.
替勃龙是19-去甲睾酮类,在治疗绝经后妇女潮热、预防骨丢失方面有良好效果。代谢产物具有不同程度的雌、孕、雄激素特性。对于阴道上皮、骨组织和潮热治疗方面主要发挥雌激素作用,但不刺激子宫内膜或乳腺细胞,相反还引起内膜萎缩。其代谢物3α-OH和3β-OH异构体主要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另一代谢物△4异构体通过3β羟基甾醇脱氢酶或异构酶作用,优先与孕激素和雄激素受体结合,引起子宫内膜萎缩。替勃龙及其△4异构体有抗子宫内膜增生作用,可导致内膜细胞凋亡。为研究确定绝经后妇女应用替勃龙使子宫内膜细胞凋亡增加,是否为引起子宫内膜萎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