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肿瘤非手术治疗后FDG PET随访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FDG PET影像诊断在肿瘤非手术治疗后临床随访中的价值。 方法 选择实质性肿瘤高强度聚焦超声 (HIFU)治疗后 2 1例 ,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后 14例 ,共 35例 ,随访中同期行 FDG PET和 CT、MRI检查 ,并将结果进行双盲比较。 结果  2 1例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 2~ 3个月复查 ,19例 CT、MRI表现密度和信号有变化 ,但形态、大小未见明显改变 ,另 2例 CT、MRI密度和信号变化不明显 ;PET示 17例肿瘤中心大部分放射性分布缺损 ,但以肿瘤边缘部分为主仍有 FDG代谢活跃现像 ,提示部分肿瘤存活 ,其中 6例在 FDG代谢活跃局部经穿刺活检证实肿瘤存活 ;4例 PET表现为 FDG摄取缺损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坏死组织。 14例鼻咽癌放疗后 12~ 18个月复查 ,CT和 MRI提示 11例未见局部肿瘤复发 ,PET显示其中 3例有局灶性 FDG浓聚病变 ,其中 1例局部穿刺活检证实为局部肿瘤复发 ;2例 CT和 MRI提示肿瘤复发 ,FDG显像病变处有明显的放射性浓聚 ;余 1例放射治疗后脑损伤 FDG PET显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区。 结论  FDG显像在实质性肿瘤 HIFU治疗后疗效判断和鼻咽癌放射治疗后肿瘤复发诊断上较 CT和 MRI准确 ,两者结合分析在临床随访中更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2.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_FDG PET和CT,MRI检查,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87.5%(14例)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有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FDG 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显像在头颈部肿瘤中的应用.方法 39例头颈部肿瘤患者,共行56次^18F-FDG PET检查.图像分析采用视觉和半定量(标准摄取值,SUV)方法.结果 ①5例治疗前患者,PET显像使3例改变了分期;34例治疗后患者中,PET显像发现6例头颈部有残存或复发灶,11例淋巴结转移,4例肺部转移,3例骨转移.②22例PET显像阳性患者中,20例经手术病理检查或随访证实,2例假阳性;17例PET显像为阴性的患者均得到随访证实.PET显像用于头颈部肿瘤病情监测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9.5%,准确性为94.9%.③21例患者有近期CT或MRI检查结果,其中6例PET显像发现了CT或MRI未发现的局部复发病灶和转移淋巴结.6例患者CT或MRI提示有肿瘤复发或转移,但PET显像结果阴性,并经随访证实.④9例患者多次进行PET检查随访,其中5例病灶消失,3例病情进展,1例无变化.结论 ^18F-FDG PET显像可较准确地发现头颈部肿瘤的残存、转移和复发病灶,并为肿瘤分期提供重要依据,但应与炎症鉴别.  相似文献   

4.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18F-FDG PET显像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1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 16例颅内胶质瘤术后并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同期行18F FDGPET和CT、MRI检查 ,采用双盲法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16例中 87 5 % (14例 )CT和 (或 )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 ,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 (或 )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的诊断 ;其中 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 FDGPET影像表现为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 ,有 5例得到手术病理证实 ;另 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患者和 2例术后软化灶18F FDG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 18F FDG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 ,结合CT和MRI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9.
肝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后PET/CT显像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检查评估肝细胞肝癌(HCC)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后肿瘤活性及对转移灶的检出能力.方法 22例HCC患者TACE后进行18F-FDG PET/CT检查,以临床随访及部分病理结果为标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22例患者中,18例复发或转移,其余4例全身未见明显FDG代谢异常增高灶.16例患者肝内有1个或多个18F-FDG放射性增高灶,其中5例碘油沉积区和非碘油沉积区均有FDG浓聚灶,13例并发肝外转移病灶;2例肝内FDG显像阴性但腹膜后淋巴结放射性浓聚.转移灶分布:肺和淋巴结转移各9例,骨转移2例,门静脉瘤栓和膈脚转移各1例.经随访证实2例肝内18F-FDG显像为假阴性,18F-FDG PET/CT检查对肝内肿瘤复发或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为88.9%(16/18),特异性为4/4,准确性为90.9%(20/22);全身显像对肿瘤复发或转移检测的灵敏度为94.7%(18/19),特异性为3/3,准确性为95.5%(21/2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HCC介入治疗后的残留或复发灶探测有较高的灵敏度,对肝外转移病灶的检出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5.
李立伟  刘京璇 《空军总医院学报》1999,15(3):132-134,F003,F004
目的:探讨PET在颅内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随诊中的作用。方法:对16例颅内胶质瘤术事并放射治疗后的病例采用双盲法将PET与CT/或MRI结果进行比较。结果:16例中14例(占87.5%)CT和/或MRI表现不规则环形或结节状明显强化,不能准确作出手术后改变和/或放射治疗后脑损伤,残存肿瘤或神经复发的诊断;其中9例残存肿瘤或肿瘤复发病灶^18F-FDG PET影像均表现为葡萄糖代谢率明显增高,另5例术后放射治疗后脑损伤病例和2例术后软化灶^18F-FDG PET影像均显示局部病变区为放射性分布缺损或明显低下。结论:与CT和MRI相比,PET在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脑损伤和肿瘤复发的定性诊断上具有明显的优势,若结合CT和MRI多种影像结果分析,更能提供病变解剖结构和功能改变的综合信息,尤其是对胶质瘤术后放射治疗后的临床随访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检出。方法28例泌尿生殖系统肿瘤患者,行^18F—FDG PET/CT显像后30~60min,口服呋塞米(速尿)40mg或静脉注射呋塞米50mg,给药前后多饮水、多排尿,再过30min后憋尿下再次进行局部PET/CT显像。分析比较2次显像结果。以利尿^18F—FDG PET/CT显像中肝脏和软组织摄取^18F-FDG为标准,将正常肾组织和(或)膀胱放射性清除效果分为良好、一般、差。结果28例患者肾脏和膀胱促排良好率为85.7%(24/28例)。8例初诊原发肿瘤和8例术后肿瘤复发患者,常规PET/CT显像恶性肿瘤病灶难以辨认或显示不清,而利尿PET/CT显像病灶清楚显示;2例初诊肾透明细胞癌和1例错构瘤病灶内无^18F—FDG浓聚,呋塞米促排无助于提高病灶的检出。9例术后无肿瘤复发者常规和呋塞米介入PET/CT检查均为阴性。呋塞米促排后PET对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的检出灵敏度为88%,与CT(83%)相近(x^2=0.232,P〉0.05),但38.8%患者因行PET/CT而提高分期。结论呋塞米介入能减少尿液高放射性水平对邻近肿瘤显示的影响,提高泌尿生殖系统肿瘤病灶的检出。  相似文献   

17.
用18F-FDG PET显像评价恶性肿瘤射频消融术疗效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目的 探讨用1 8F 脱氧葡萄糖 (FDG)PET显像评价射频消融术治疗肺、肝恶性肿瘤疗效的可行性。方法 肺和肝脏恶性肿瘤患者 2 2例行射频消融术治疗。其中单发病灶 10例 ,多发病灶 12例。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仅治疗后行PET显像者 12例。临床随访时间 6个月~ 2年。结果 ① 2 2例患者共 38个病灶 ,射频消融术治疗野内皆可见放射性缺损灶 ,经CT、X线胸片随访证实缺损灶为坏死组织。 12例PET显像发现有 15个缺损灶边缘存在环形或弧形放射性浓聚灶 ,影像学随访和病理检查证实 9例 12个缺损灶边缘有残余恶性肿瘤 ,余 3例 3个缺损灶边缘浓聚影为炎症反应。边缘肿瘤残余病灶的标准摄取值 (SUV)明显高于炎症反应 (6 .96 5± 2 .72 6对 2 .6 0 7±0 6 90 ,P <0 .0 5 )。②治疗前后各行 1次PET显像者 10例 ,14个治疗病灶治疗前见1 8F FDG高度浓聚 ,治疗后治疗野呈放射性缺损 ,SUV分别为 7.932± 3.130和 0 .70 6± 0 .2 97(P <0 .0 0 1)。未行消融术治疗病灶 9个 ,第 2次显像病灶浓聚程度稍增高 ,SUV分别为 5 .95 2± 1.92 7和 5 .2 5 7± 1.932 (P >0 .0 5 )。③ 13例治疗后 2周内行CT检查与PET显像比较 ,治疗后CT皆示病灶较治疗前增大 ,肺内病灶密度改变不明显 ,2例肝癌病灶密度改变 ,而PET显像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诊断妇科肿瘤和术后监测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已证实为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18F-FDGPET/CT显像结果。分2组:第1组16例,术前怀疑恶性肿瘤,行PET/CT进行诊断分期;第2组14例,术后6个月~2年不等,行多次化疗或放疗,用PET/CT监测有无复发或转移。结果由手术病理检查和随访证实。结果第1组16例患者中PET/CT诊断15例阳性,其中7例显示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最小直径约0.6cm;有l例假阴性。第2组14例患者中PET/CT显示10例共14处复发或转移,直径0.8~3.0cm。无假阳性。结论PET/CT显像可用于妇科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显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术后疗效的价值。方法:22例肝肿瘤患者(男19例,女3例,年龄31—65岁,平均52岁)TACE术后4周~1.5年行^18F-FDGPET/CT检查,22例均经病理或随访证实。结果:22例患者40个肝内病灶。①平扫CT:碘油全瘤均匀致密型沉积11个病灶,碘油不均匀型沉积29个病灶;②^18F-FDGP田显像: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8个病灶,放射性浓聚20个病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近12个病灶(2个病灶SUVratio〈0.6,10个病灶SUVratio〉0.6);③^18F--FDGPET/CT显像:全瘤均匀致密碘油沉积并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8个病灶,全瘤均匀致密碘油沉积并瘤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肝实质相近3个病灶(2个病灶SU Vratio〈0.6,1个病灶SUVratio〉0.6),碘油不均匀沉积并放射性浓聚20个病灶,碘油不均匀沉积并瘤灶放射性分布与邻近正常肝实质相近9个病灶,SUVratio〉0.6。放射性分布缺损或稀疏的8个病灶和SUVratio〈0.6的2个病灶,随访未见复发;其余30个病灶经随访证实复发或残留。^18F-FDGPET/CT显像发现全部肝外病灶。结论:^18F-FDGPET/CT显像可有效监测疗效,并指导进一步治疗。  相似文献   

20.
PE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肝癌TACE治疗后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CT同机融合显像在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原发性肝癌后的应用价值。方法15例原发性肝癌患者,肿瘤直径4~10cm,经TACE后3个月内完成18F-FDGPET-CT检查,与DSA和临床随访结果对照。结果15例患者TACE后PET显像均可见放射性缺损区,有11例肝内可见18F-FDG放射性增高灶,4例患者PET显像肝内未见明显18F-FDG放射性增高灶。18F-FDG放射性增高灶主要位于放射性缺损区周边,融合显像显示18F-FDG摄取增高灶与碘油沉积无对应关系。临床随访证实,11例18F-FDG摄取增高灶为残存肿瘤灶;经过再次TACE治疗或利用融合显像结果制定计划进行三维适形放疗后,18F-FDGPET-CT显像显示原18F-FDG浓聚灶范围缩小或消失。4例肝内未见明显18F-FDG放射性增高患者DSA显示肿瘤边缘仍有肿瘤染色。结论中晚期肝癌栓塞化疗后病灶边缘部分仍有肿瘤存活或残留,18F-FDGPET-CT显像可对大部分残存肿瘤定性定位,指导进一步治疗并监测疗效,但部分患者残存病灶18F-FDGPET-CT显像不能检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