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及炎症反应的相关性。方法 COPD患者58例分为COPD急性加重组27例COPD稳定组31例,另选取28例来体检中心检查的健康人员为对照组,检测受试者血清25-(OH)D、C-反应蛋白(CRP)、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IL)-8,检测受试者的第1秒用力呼气量与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FVC)、第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采用Pearson直线相关性分析COPD患者血清25-(OH)D与CRP、TNF-α、IL-8、FEV1/FVC和FEV1%的相关性。结果不同程度COPD患者血清25-(OH)D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COPD急性加重组低于COPD稳定组(P<0.05);不同程度COPD患者血清CRP、TNF-α、IL-8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且COPD急性加重组高于COPD稳定组(P<0.05)。不同程度COPD患者FEV1/FVC、FEV1%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且COPD急性加重组明显低于COPD稳定组(P<0.05);不同程度COPD患者血清25-(OH)D与CRP、TNF-α、IL-8分别呈负相关(P<0.05),与FEV1%、FEV1/FVC呈正相关(P<0.05)。结论血清25-(OH)D水平与COPD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通过影响患者的肺功能及炎症反应发生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痰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O)和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1(TIMP-1)的变化,探讨COPD患者肺功能下降与MMPO、TIMP-1的关系。方法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20例、稳定期患者12例和9例健康对照者提供了痰标本,同时进行肺功能测定。采用双夹心抗体酶联免疫吸附测定实验检测痰上清液MMPO、TIMP-1含量。结果痰上清液MMPO浓度COPD急性加重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1),稳定期组高于对照组(P〈0.05);痰上清液MMPO/~MP.1浓度COPD急性加重期组高于稳定期组和对照组(P〈0.001),稳定期组低于对照组(P〈0.05)。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痰MMPO、MMPO/TIMP-1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pre)呈负相关(r=-0.573、P〈0.05,r=-0.625、P〈0.05)。结论COPD患者急性加重时痰MMP-9增加、MMPO/TIMP-1失衡,并且可能是肺功能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清可溶性(Fas)及(TNF-α)的变化及相关性。方法30例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患者、25例健康体检者,分别查血常规、测定肺功能,用EHSA法检测血清sFas及TNF-α浓度。结果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总数百分比Neu/Leu%、sFas、TNF-α明显高于COPD稳定期组(P〈0.01,P〈0.05,P〈0.01);COPD急性加重期组患者血清sFas、TNF-α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P〈0.01),且在急性加重期组中TNF-α与Neu/Leu%呈正相关(r=0.586,P〈0.05)。结论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sFas和TNF-α水平显著升高,提示凋亡参与了COPD的发病,可能是引起肺内炎症细胞浸润及肺实质破坏的主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气道炎症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采用ELISA法测定56例COPD患者(观察组)急性加重期(56例)及稳定期(52例)血清MMP-9水平,并与50例同期健康体检者(对照组)比较,对MMP-9表达与第一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占用力肺活量的百分比(FEV1/FVC)%、残气量与肺总量之比(RV/TLC)%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MMP-9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P〈0.05),且与FEV1%呈负相关(r=-0.712,P〈0.05),与(RV/TLC)%呈正相关(r=0.691,P〈0.05)。结论 MMP-9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检测血清MMP-9水平有助于判断COPD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脂联素与COPD患者血清脂联素水平与IL-2、IL-8的相关性,以明确脂联素在COPD慢性炎症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正常体质量指数(〈24kg/m2)的男性健康志愿者30名作为对照组,COPD急性加重期30例患者,稳定期30例患者。COPD的诊断标准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颁发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断标准(2013年修订版)》。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测定3组血清脂联素浓度及IL-2、IL-8的含量,比较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与对照组脂联素、IL-2、II。-8的差异,分析血清脂联素与IL-2、IL-8的相关性。结果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血清脂联素、IL-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稳定期血清脂联素浓度及IL-8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IL-2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且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IL-2浓度较稳定期进一步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PD急性加重期及稳定期患者血清脂联素与IL-2呈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分别为-0.654,-0.643,P〈0.05),与IL-8呈正相关,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相关系数r分别为0.545,0.649,P〈0.01)。结论血清脂联素在COPD发病机制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推测血清脂联素可能是COPD新型的促炎因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55例(COPD组)、查体健康者20例(对照组),根据COPD组肺功能及病情程度分为轻度组15例、中度组22例、重度组18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各组血清MMP-9及TIMP-1;行肺功能通气检查,记录第1秒钟用力呼吸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及FEV1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分析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与病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结果 COPD组血清MMP-9、TIMP-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病情加重逐渐升高(P〈0.01或〈0.05);直线相关分析显示,COPD组血清MMP-9、TIMP-1水平与FEV1%呈负相关(r分别为-0.783、-0.776,P均〈0.01)。结论血清MMP-9、TIMP-1水平与COPD病情程度相关,病情越重,MMP-9、TIMP-1越高,且与FEV1%呈负相关;提示血清MMP-9、TIMP-1变化可作为判定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母(MMP-9)及其抑制剂-1(TIMP-1)在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35例健康者(对照组)、40例COPD稳定期和急性加重期患者的血清MMP-9和T1MP-1水平,并分析其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稳定期COPD组MMP-9高于对照组,但两组MMP-9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P均〈0.05);AECOPD组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均高于对照组(分别为P〈0.01,P〈0.05,P〈0.05);与稳定期比较,AECOPD组MMP-9、TIMP-1、MMP-9/TIMP-1升高(均P〈0.05);AECOPD组血清MMP-9、TIMP-1、MMP-9/TIMP-1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均呈负相关(P均〈0.05),与稳定期组比较,AECOPD组FEV1、FEV1%占正常预计值有明显下降(P均〈0.05)。结论AECOPD患者血清MMP-9、TIMP-1和MMP-9/TIMP-1比值增加,均与FEV,%占正常预计值呈负相关;MMP-9/TIMP-1比例失衡,可能是导致重度AECOPD肺功能下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清基质金属蛋h酶-9(MMP-9)对不稳定性心绞痛的预测判断价值及脂质过氧化对MMP-9的影响。方法选取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2例,稳定性心绞痛患者50例,对照组40例。均于清晨空腹采取肘静脉血5ml,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法测定受试者血清MMP-9水平,采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受试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采用硫代巴比妥酸法测定受试者丙二醛(MDA)水平。结果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MMP-9、MDA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埘照组(P〈0.01)。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血清SOD水平明显低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对照组(P〈0.01)。小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札清MDA水平与MMP-9水平呈正相关(r=0.565),SOD水平与MMP-9水平呈负相关(r=-0.612)。结论血清MMP-9水平升高可能提示冠脉斑块不稳定,脂质过氧化可能促进MMP-9的表达。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检测支气管哮喘、COPD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分析其与两种疾病的关系。方法随机选择哮喘患者59例、COPD患者35例,与之年龄、性别等相仿的健康对照组49例。通过电化学发光法检测25(OH)D3水平,并分析成人哮喘及COPD患者与对照组血清25(OH)D3水平的差异性。检测哮喘患者肺功能指标,分析与25(OH)D3水平相关性,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血清25(OH)D3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FEV1、FEV1/FVC、FVC实测值之间无相关性(P〉0.05)。结论支气管哮喘及COPD患者均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现象。在成人支气管哮喘患者低的25(OH)D3水平与其肺功能之间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ACI)患者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及病情的关系。方法选取首次发病的ACI患者100例,其中小面积梗死38例、中面积梗死42例、大面积梗死20例,健康对照组30例。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血清MMP-9的水平。应用颈动脉超声检测颈动脉内膜状况。比较不同程度颈动脉粥样硬化及不同面积脑梗死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变化,并对所有ACI患者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结果ACI患者血清MMP-9的水平显著高与对照组(P〈0.01);大梗死组患者血清MMP-9水平高于中、小梗死组,中梗死组高于小梗死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加重血清MMP-9的水平呈上升趋势;ACI患者脑梗死面积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血清MMP-9的水平呈正相关(r1=0.553,P〈0.01;r2=0.536,P〈0.01)。结论ACI患者血清MMP-9水平可以反映颈动脉斑块的性质和稳定性,亦可反映脑梗死面积与病情的严重程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检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急性加重期、稳定期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9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和组织型金属蛋白酶抑制物-1 (tissue inhibitor of met...  相似文献   

12.
曾强  陈绍平 《国际呼吸杂志》2014,34(21):1610-1613
目的探讨高迁移率蛋白1(HMGB1)在COPD发病机制及其在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AEc0PD)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作用。方法选择AECOPD患者49例作为AECOPD组,依据肺功能将其分为2个亚组:轻一中度组24例,重一极重度组25例;人选患者进行抗感染、吸氧、解痉平喘、止咳等对症治疗,在急性发作症状及体征好转后作为COPD缓解期组;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者25例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测定各组受试者血清HMGB1的水平,并对AECOPD组患者行肺功能检测(包括FEV1%pred,FEV1/FVC)。结果AECOPD患者血清HMGBl水平高于cOPD缓解期组患者(P〈O.05),COPD缓解期组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重一极重度组AECOPD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轻一中度组AECOPD患者(P〈0.05);轻一中度组AECOPD患者血清HMGB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O.05)。AECOPD患者血清HMGB1含量随FEV,%pred降低而增高,呈负相关(r=-0.64)。结论HMGB1参与了COPD气道炎症的发生、发展。血清HMGB1有望成为反映AECOPD病情严重程度的一个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调查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的水平和缺乏程度,初步了解维生素D缺乏与糖尿病病程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的关系.方法 选择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2型糖尿病患者140例,其中男60例,女80例,年龄21~89岁,平均(58.25±13.76)岁.分析不同年龄组即<50岁、≥50且<70岁、≥70岁者,不同检测季节组即冬春季和夏秋季两组,不同糖尿病病程组即<10年、≥10且<20年、≥20年,及不同HbA1c水平组即<7%、≥7%且<10%、≥10%的血清25(OH)D3水平.结果 (1)140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均明显降低[(40.07±16.12)nmol/L],维生素D严重缺乏者占13.57%,缺乏者占67.86%,充足者仅占4.29%,不同性别患者维生素D水平和缺乏程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 =0.803,x2=0.189,P均>0.05).(2)男性≥50且<70岁组25(OH)D3水平较<50岁组明显降低(F=2.362,P<0.05);女性≥50岁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50岁组明显降低(F =3.928,P<0.05),维生素D缺乏者的比例均较<50岁组显著增多(x2=10.036,P <0.01).(3)冬春季组25(OH)D3水平显著低于夏秋季组(t=-4.681,P<0.01),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明显增加(x2=18.202,P<0.01).(4)病程≥10年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10年组明显下降(F =5.489,P<0.05),≥20年组严重缺乏者的比例也多于<10年组(x2=7.284,P<0.05).(5)HbA1c≥7%的两组患者25(OH)D3水平均较<7%组明显下降(F=3.963,P均<0.01),其严重缺乏者和缺乏者的比例也较<7%组明显增加(x2=6.712,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D缺乏,尤其是病程长和持续血糖控制不佳者,特别需加强冬季维生素D的检测和补充.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慢性阻塞性肺病急性发作(AECOPD)患者由医院转换为家庭无创机械通气实施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期间住我科MICU采用无创机械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IPPV)治疗的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7.25pH7.35)的AECOPD患者43例。根据病人出院后是否按出院医嘱进行了长期家庭无创通气(HMV)将病人分为HMV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1例),。应用Philips V60无创呼吸机,根据血气分析及病情调整参数,通气时间每日15 h。观察NIPPV治疗前、治疗后6个月的肺功能、呼吸困难评分(mMRC)、SGRQ量表及血气分析,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结果 HMV治疗组6个月时与对照组比较PaO2、PaCO2、mMRC、SGRQ评分、FEV1%pro及FEV1/FVC明显改善(P0.05),同时,外周血细胞因子IL-17、MMP-9、TNF-R75亦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 HMV对MICU中存在中度呼吸性酸中毒的AECOPD患者可以安全实现从医院过渡到家庭NIPPV治疗,有效延长COPD的稳定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系统评价血清25(OH)D3或1,25(OH)2 D3与 COPD 相关病例对照研究,进一步明确血清维生素 D 水平与 COPD 之间的关系。方法计算机检索 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的方法,收集国内外发表的相关病例对照研究,检索时间均从建库至2015年11月。2位研究者按纳入排除标准筛选文献并评价纳入研究质量,应用 RevMan 5.2软件进行 Meta 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病例对照研究,包含1948例 COPD患者及1549例健康对照者。25(OH)D3浓度水平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急性加重期 COPD还是稳定期 COP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25(OH)D3浓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COPD组25(OH)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vs对照组,WMD=-14.28,95%CI =(-23.82~-4.73),Z=2.93,P <0.01;稳定期组vs对照组 WMD=-4.46,95%CI =(-7.36~-1.57),Z=3.02,P <0.01;急性加重期与稳定期相比,25(OH)D3浓度水平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WMD=-2.66,95%CI =(-4.19~-1.12), Z=3.38,P<0.01,见图2];1,25(OH)2 D3浓度水平结果:Meta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是急性加重期COPD还是稳定期 COPD,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其1,25(OH)2 D3浓度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COPD组1,25(OH)2 D3浓度低于健康对照组。急性加重期组vs对照组,WMD=-15.09,95%CI =(-17.97~-12.22),Z =10.3,P <0.01;稳定期组 vs 对照组,WMD=-9.62,95%CI =(-12.55~-6.70),Z=3.02,P<0.01。结论 COPD患者体内25(OH)D3与1,25(OH)2 D3浓度水平均显著降低,维生素D缺乏可能参与COPD的发生、发展,并影响COPD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维生素D缺乏现象与疾病活动性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60例SLE患者及30例健康志愿者,收集研究对象临床资料;ELISA法检测血清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血清25-(OH)D水平与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抗ds-DNA抗体滴度、补体C3、补体C4、尿蛋白定量、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的相关性.结果 (1)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36.8(23.4,53.2)nmol/L]较健康志愿者[58.8(51.1,65.3) nmol/L]明显降低(P<0.01);(2)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5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15.0%,健康志愿者中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23.3%,严重维生素D缺乏比例为6.7%,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3)SLE患者血清25-(OH)D水平与SLEDAI(r=-0.35,P<0.05)及抗ds-DNA抗体滴度(r=-0.42,P<0.05)呈负相关,与补体C3(r=0.25,P<0.05)、补体C4(r=0.28,P<0.05)呈正相关,与尿蛋白定量、血清IgG水平无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SLE患者中维生素D缺乏现象普遍存在,血清维生素D水平与疾病活动性具有一定相关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在AECOPD患者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检测30例稳定期COPD患者以及30例AECOPD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HSCRP、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百分率(N%),比较其在稳定期COPD患者与AE-COPD患者治疗前后之间的差异。结果 AECOPD患者治疗前HSCRP水平显著高于治疗后及稳定期COPD患者(P<0.01),治疗前WBC、N%水平高于与治疗后(P<0.05),治疗后HSCRP、WBC、N%水平与稳定期COPD患者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HSCRP是反应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对AECOPD的及早诊断及疗效判定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AECOPD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CT)和C反应蛋白(CRP)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51例AECOPD患者、58例AECOPD合并肺炎患者和22例COPD稳定期患者,分别测定治疗前后PCT、CRP、白细胞计数并比较分析。结果AECOPD合并肺炎组血清PCT、CRP、白细胞均高于COPD稳定组(t值分别为2.27、5.39、3.48,P值分别为0.026、0.000、0.001)、AECOPD组(t值分别为3.33、7.30、3.70,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AECOPD组和AECOPD合并肺炎组治疗后血清PCT、CRP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AECOPD组:t值分别为3.55、3.55、3.21.P值分别为0.00l、0.000、0.002;AECOPD合并肺炎组:t值分别为3.67、8.44、5.41.P值分别为0.001、0.000、0.000)。AECOPD合并肺炎组在痰培养阳性和阴性的血清PCT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7,P=0.006),而AECOP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07.P=0.948)。结论PCT、CRP作为反映细菌性感染的敏感指标.能指导AECOPD合理的抗生素应用,为AECOPD患者治疗和预后评估提供了一定的价值。  相似文献   

19.
冯慧玲 《临床肺科杂志》2013,18(7):1258-1260
目的研究C反应蛋白(CPR)及内皮素-1(ET-1)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的临床价值。方法对56例COPD患者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及30例正常对照组的CPR和ET-1进行检测,并分析两种指标与FEV1%的关系。结果急性加重期CPR和ET-1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和对照组,而稳定期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水平,差异均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1),并且两种指标均与与FEV1%呈现显著的负相关(P<0.01)。结论 CRP和ET-1两可以作为COPD患者急性加重病情的诊断指标,并且可以作为判断COPD急性加重期严重度的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