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集合不足双眼视异常患者36例,完成训练的31例,男性16例,女性20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35岁,平均年龄15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3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集合不足的改善率为77.42%,视疲劳的缓解率为83.33%。结论:视觉训练治疗患者集合不足及缓解视疲劳症状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在近距离工作中,想拥有清晰舒适的视觉,在有正常的眼球生理解剖结构的基础上,还需要有正常的集合和调节功能。在视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患者,眼部无器质性病变,近距离工作时常出现头痛、眼睛酸胀、复视、视物不清、视疲劳等症状,经过屈光检查及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和分析后,发现这些症状多为集合不足导致。集合不足引起的近距离工作困难问题常见有3种类型:单纯集合不足、调节不足引起的集合不足、集合不足引起的调节过度。以上3种异常状态通常可以通过视觉训练进行改善,从而获得清晰舒适的视觉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近视人群双眼视异常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状况以及各项异常参数的分布比例,并分析不同屈光度类型的集合不足发生比例。方法:选取79名,年龄18~38岁的近视患者,通过眼科检查排除眼部疾病,使用综合验光仪检测双眼视功能,包括远距离隐斜,近距离隐斜,近距离正/负融像破裂点、恢复点,调节反应(BCC),正/负相对调节,集合近点(NPC)。将检测数据根据Morgan正常值和Sheard准则进行双眼视功能分析,判断是否为集合不足,并计算发生率。结果:近视人群中,集合功能异常的发生率为36.71%,集合不足的发生率为22.78%,集合不足在集合功能异常的占比为62.07%,集合不足在中低度近视发生率为13.72%,集合不足在高度近视发生率为39.28%。结论:近视人群中集合不足的发生率较高,其中高度近视的发生率高于中低度近视的发生率。集合不足可能导致视疲劳和功能性视力下降,因此,在临床工作中应重视双眼视集合功能的检测和分析,特别是集合不足。对于存在集合不足的患者应给予准确的屈光度并进行系统的视功能训练,从而改善患者的视觉质量,使患者获得更加精确、舒适、稳定的视觉健康。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对双眼视异常有视疲劳症状的患者进行视觉训练,观察不同年龄患者双眼视的恢复及视疲劳的缓解情况,探讨视觉训练针对不同年龄患者缓解视疲劳的疗效。方法:收集视光门诊双眼视异常视疲劳患者97例,完成训练的73例,年龄最小9岁,最大43岁。首先请患者填写症状问卷调查表,这些有疲劳症状的患者的问卷分数都大于等于16分。然后进行全面眼科检查,最后进行屈光检查和双眼视功能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分别针对个人情况制定训练计划并进行训练,随访观察1到6个月,复查屈光度和双眼视功能。结果:不同年龄段患者视疲劳的缓解率明显不同。结论:视觉训练缓解视疲劳症状疗效较好,但对不同年龄患者效果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5.
正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年上半年天津市眼科医院视光中心适时推出线上家庭训练,由视光师辅助患者在家进行视觉训练,改善视觉功能。那么,在家进行的视觉训练效果如何呢?本文将通过一则案例进行分析。1案例详情患者:女,12岁,于2019年12月来院就诊,验光时发现视功能较差,自诉经常感到视疲劳。  相似文献   

6.
<正>双眼视功能检查主要是用于青少年及儿童近视患者,利用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方法查明孩子近视产生、加深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作准确预测,进而选择适合的矫正方案。经过双眼视功能检查后,不同的结果可以选择多种不同的矫正方案。总体而言,双眼视功能的检查主要是查明近视产生的原因,对视力发展状况作准确的预测,并制定合适的矫正方案。人的两只眼睛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  相似文献   

7.
<正>视觉训练最早是由法国著名医生Javal教授发明的,最初是用来代替手术,消除斜视和其他双眼视、双眼运动的异常。而在近几年,验光师加大了对双眼视功能的检查,对双眼视功能的训练也成了近期的主要研究课题。1双眼视的定义双眼视(Binocular Visual)的科学定义:外界物体的影像分别落在双眼视网膜对应点上(主要是黄斑部),神经兴奋沿知觉系统传入大脑,在大脑高级中枢对来自双眼的视觉信号进行分析,并综合成一个完整的  相似文献   

8.
人们想要看清周围的物体,不仅要具有正常的眼球生理解剖结构,同时还需要正常的调节和集合功能参与。在视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有这样的患者:验光时发现矫正视力不良,而屈光不正度数与其相应的矫正视力不匹配。眼科检查并未发现器质性病变,也没有弱视危险因素,部分患者散瞳验光时视力正常,但瞳孔恢复后矫正视力不佳(我们称之为功能性视力不良)。而经详细的双眼视功能检查后发现,多数此类的患者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调节或集合功能障碍。对这些视力患者进行阶段性的视觉训练,包括调节和集合功能训练,发现他们的矫正视力可以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9.
特发性辐辏不足以融合性辐辏储备不足为特征,当在从事近距离工作时,可产生一系列视觉疲劳的症状,而其主要的治疗方法为:视轴矫正训练法。若这种治疗方法无效,则对于近视伴外隐斜的病例可选择用BI棱镜进行光学矫正或通过手术进行干预。治疗之前,最重要的是进行屈光检查,并选择合适的眼镜进行光学矫正,尤其对近视未矫正的患者和中高度的远视眼患者更为重要。近视未矫正患者视近时不动用调节或少动用调节,而中高度远视患者则视近处所需的持久调节又不足,这些患者,屈光不正被矫正之后,可通过调节的刺激来带动辐辏,以较少眼位的偏斜,进而减少症…  相似文献   

10.
正随着消费者视觉健康需求的提高,不少眼镜店开展了视功能检查和视觉训练的专业服务,还有部分眼镜店想从事此类服务,却苦于缺乏经验。笔者所在的眼镜店从几年前就开展了该项服务,也积累了一些经验,本文拟结合本店的实践经验,对视功能检查与视觉训练中应当具备的策略和技巧展开论述,希望能带给同行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1.
(续上期) 7 视功能检查与渐进片的验配 在渐进片的验配过程中引入部分视功能检查,愈来愈受到验光人员的关注.其原因有二,一是部分患者虽然并未步人中老年,且远、近裸眼和矫正视力均正常,但仍出现许多非特异性症状,如:阅读疲劳、头痛、眼痛、嗜睡、眼酸等,通过视功能检查可发现导致这些症状的视觉原因,如集合不足、集合过度、单纯外隐斜等.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在临床工作中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的双眼视功能,了解视疲劳患者中隐斜及调节功能的情况,为进行视觉训练康复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天津市眼科医院验光配镜中心2008年7月~11月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34例,进行双眼屈光检查、双眼视功能检查,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根据Morgan标准值进行分析,34例非斜视性视疲劳患者中,远水平隐斜异常23例(67.65%),其中外隐斜患者10例(29.41%),内隐斜患者13例(38.24%);近水平隐斜异常20例(58.82%),其中外隐斜患者12例(35.29%),内隐斜患者8例(23.53%)。92.65%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异常,85.30%患者双眼调节灵敏度异常;48.53%患者单眼调节幅度低于其年龄段平均值;负相对调节异常比例(38.24%)明显高于正相对调节异常比例(2.90%),14.71%患者调节反应(BCC)异常。结论:视疲劳患者单眼调节灵敏度及双眼调节灵敏度明显降低,临床工作中不能忽略单/双眼调节灵敏度检查,在明确诊断视疲劳前应综合分析双眼视功能各个参数而不是分析某单一参数。  相似文献   

13.
随着时代的发展,单纯对视力的矫正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美好视觉日益增长的需求,视功能的检查越来越重要,与视觉相关的症状出现的原因有屈光不正、眼病和双眼视功能的异常,要解决这类问题必须正确地测量眼位,掌握调节和聚散功能测试的方法,检查眼球运动,分析注视视差和进行双眼物像大小的测量。本文主要是综合介绍调节和聚散功能的检查方法,并通过几个实际案例分析调节和聚散功能和日常生活现象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正人的两只眼睛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基础上的复杂工作。针对眼部调节、运动功能所做的检查即为双眼视功能检查,包括NRA、PRA、BCC、聚散能力测量等多项检查。国际上,"双眼视功能检查"已成为验光配镜的一项重要内容。眼科专家也一直强调:不做双眼视功能检查,您的配镜可能不准确。  相似文献   

15.
正同视机是光、机、电结合的,功能齐全的大型眼科光电仪器。以往多用于医院眼肌科的检查和诊断,因为同视机可以精确定量测定斜视角和三级视功能,分类评估视网膜对应情况,精确检测视网膜抑制范围,并能对斜、弱视患者进行脱抑制、异常视网膜对应矫正等训练,尤其是同视机画片设计考虑到患儿年龄、视力及智力发育情况,对于低龄儿童的检查具有趣味性和检查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同视机在双眼视功能的检查方面具有其他检查方法所不可比拟的优势,目前也已广泛用于眼视  相似文献   

16.
<正>12月3~5日,首届"视觉康复创新发展国际论坛"在温州召开。12月4日下午,"儿童眼视光临床诊疗与视觉训练——全球最前沿的诊疗技术和训练方案"分论坛邀请国内外9位专家分别就美国视觉训练的开展情况及训练方法、中国儿童眼保健体系的建设以及视知觉、视疲劳、斜弱视等视功能异常在临床中的诊疗及训练方案的制定进行分享和交流。我们特邀天津欧普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李丽媛总经理整理了论坛精彩内容,呈献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在验光临床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各种视觉症状问题,让验光师难以处理。本文通过临床工作中的典型案例来论述如何针对此类问题进行更加规范、全面的检查。首先需要进行咨询问诊明确检查目的,再通过预备检查初步判断是屈光不正问题还是视功能问题引起的主诉症状,接下来在屈光不正完全矫正的基础上进一步检查调节功能和聚散功能。通过分析检查得出结论,再有针对性地进行矫正和训练,最终有效地解决顾客的主诉症状和问题。  相似文献   

18.
<正>人的双眼并不是简单的单眼视觉叠加,而是为了提供良好的立体视觉感受,建立在双眼调节功能和运动功能基础上的复杂工作。针对调节所做的检查包括调节广度、调节灵敏度、调节反应及正负相对调节;针对聚散功能所做的检查包括集合近点、远近的聚散能力、聚散灵敏度测量等多项检查。以下将以双眼视的综合分析法对一例双眼视功能异常的患者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19.
从角膜地形图观察分析,多数人的角膜高屈光部位位于上下区域,由此判断顺规散光是角膜屈光产生,逆规散光是晶状体屈光产生,验光检查需酌情考虑晶状体散光的调节,对于逆规散光患者建议欠矫,顺规散光患者建议足矫。屈光矫正后,为重新使眼睛恢复视功能平衡,需做视功能训练。  相似文献   

20.
锐声音     
正展望未来,中国眼镜行业的发展应当从"利益驱动"转变为"专业驱动",加强与眼科以及眼视光领域的合作,完成从传统眼镜门店到眼视光中心的升级转型,突破验光配镜的局限,拓展视功能检查、视觉训练、开展RGP、斜弱视训练检查等服务,为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专业服务。——星创视界集团董事长王智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