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射频导管消融电隔离肺静脉是目前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单纯电隔离肺静脉的患者中有20%~40%的复发率,为了提高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在成功电隔离肺静脉后,加左心房关键部位线(如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的消融提高了房颤消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射频消融最佳手术方式及复发心律失常的处理策略。方法2005年3月~2007年8月共40例持续性房颤患者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治疗,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指导下行环同侧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2005年的12例患者部分附加左心房峡部、右心房峡部、左心房顶部线性消融;2006年的12例患者常规进行左心房峡部、右心房峡部射频消融,部分患者附加碎裂电位、左心耳或根据术中的房性心律失常附加其他部位射频消融;2007年的16例患者则在上述基础上进行冠状窦左心房心内膜面射频消融。结果2005年复发8例(66.7%),2006年复发3例(25.0%),2007年复发4例(25.0%)。复发的患者中8例接受第二次导管射频消融术,其中5例维持窦性心律。平均随访(17.6±10.4)个月,总治疗成功率82.5%。结论持续性房颤患者在以肺静脉口为核心的导管射频消融前提下,适当改进导管射频消融策略,可以显著提高成功率。  相似文献   

3.
心房颤动(房颤)的导管消融目前正成为心脏电生理学领域中的热点.从早期的肺静脉隔离(pulmonary vein isola-don,PVI)发展为稍后的环肺静脉前庭消融,至近期的复杂碎裂电位消融及神经节丛消融等术式[1].尽管存在争议,导管消融总的趋势是将消融部位从肺静脉或其口部移至前庭或左心房,其消融的范围更加广泛,尤其针对慢性房颤,更涉及左心房上部及二尖瓣峡部,目的是提高导管消融的成功率,并尽量减少肺静脉狭窄的发生.但应该看到,这种广泛的消融可能会引起一些严重甚至威胁生命的并发症,如心房.食管瘘等.另外,导管消融基础上出现的左心房壁水肿(left atrial edema)亦受到关注,特别是其对心功能的不良影响最近有少量报道,本文主要对此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患者三维标测下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的经验.方法:对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治疗时,2例经股静脉送入的长导引钢丝直接到达左心房右上肺静脉,3例房间隔穿刺时鞘管直接进入左心房,提示存在卵圆孔未闭.结果: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患者环肺静脉电隔离时,右下肺静脉电隔离时导管到位相对困难,未闭卵圆孔较高靠近心底部时上肺静脉电隔离相对困难;对左侧肺静脉电隔离影响较小,消融时间延长,随访1~15(8±1)个月无复发.结论:房颤伴卵圆孔未闭时增加环肺静脉电隔离导管操作难度,但不影响消融终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以左心房-肺静脉电联系双向阻滞作为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术终点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疗效的影响.方法 在76例阵发性房颤患者导管消融达到左心房-肺静脉传入阻滞后,分别于每根肺静脉内起搏评价肺静脉-左心房传导情况.据此分为双向阻滞组(传入与传出均阻滞)和传入阻滞组,随访观察房颤导管消融的临床疗效.结果 76例均完成导管消融术,306根肺静脉(2例患者存在右中肺静脉)均达到左心房-肺静脉电学传入阻滞之传统终点.18例消融术后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呈双向阻滞,58例仅传入阻滞.平均随访(6.85±1.08)个月,1次消融成功率为77.63%.其中,双向阻滞组为83.33%,传入阻滞组为75.86%,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房性心动过速发生率5.26%(4/76),无心脏压塞、脑栓塞、左心房食管瘘等并发症以及死亡发生.结论 以左心房-肺静脉传导双向阻滞为房颤导管消融终点治疗阵发性房颤的策略似乎临床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6.
心房颤动(房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病率有逐年升高的趋势。随着近几年来房颤导管消融技术的进步,导管消融已成为药物难治性阵发性房颤的一线治疗方案。但由于慢性房颤的发生和维持机制尚不明确,慢性房颤的导管消融还没有一个标准的术式,仍处于深入探索阶段。一、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术节段性肺静脉电学隔离是2000年Haissaguerre等[1]最早提出的,研究发现肺静脉开口部的左心房-肺静脉的电连接是不连续的,存在节段性电突破,所以他们提出节段性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方法在磁导航指导下,对49例持续性房颤患者行双侧肺静脉前庭电隔离+左心房顶部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术后随访一年,分为房颤复发组(n=21)和房颤未复发组(n=28),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X线暴露时间、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49例患者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房颤复发率。结果 49例患者均成功实施左心房建模、标测和消融;复发组和未复发组手术操作时间、建模时间、肺静脉隔离时间、消融时间、X线暴露时间和肺静脉前庭隔离急性成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未发生肺静脉狭窄、心脏穿孔、心包填塞和猝死等严重并发症。随访一年,持续性房颤消融成功率为57.1%;Cox回归分析提示术前房颤发作时间及合并冠心病与术后房颤复发有关。结论磁导航指导下持续性房颤导管消融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较好的安全性。术前房颤持续时间及合并冠心病是术后持续性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经导管消融治疗通常以肺静脉电隔离做为术中终点,但即使达到了该终点仍有部分患者术中房颤可被诱发或术后复发.为进一步降低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复发率,本研究对术中以肺静脉电隔离+阴性诱发结果做为操作终点的效果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9.
肺静脉起源的异位兴奋是触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主要机制,除此之外,左心耳、左心房、冠状静脉窦、Marshall韧带(ligament of Marshall,LOM)、右心房等非肺静脉结构也在房颤的产生和维持中起到了重要作用.自Haissaguerre采用肺静脉隔离术成功治疗房颤以来,房颤消融导管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单纯肺静脉隔离治疗房颤的疗效并不满意,这与非肺静脉起源病灶、传导功能恢复,心房重构以及折返环路存在等有关[1-2].采用线性消融、碎裂电位(CAFE)和/或冠状静脉窦内消融等策略能够提高房颤消融的成功率[3].近年来,Marshall韧带在房颤及导管消融中的作用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对Marshall韧带的解剖组织学及电生理特征,其在房颤及导管消融中的作用和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比较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122例房颤患者随机分为单消融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和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组.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房颤发作时间、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及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CT所测双侧肺静脉血管直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其中阵发性房颤86例,持续性房颤36例.结果 两组患者平均总的消融时间为(158.0±29.5)min对(158.0±28.4)min(P=0.95),平均透视时间为(41.4±9.9)min对(37.7±9.5)min(P=0.23).所有患者随访9个月,房颤事件的复发率为32.5%对31%.两组患者随访期间无死亡事件发生,两种消融策略均未出现心脏压塞和肺静脉狭窄,与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为3对2例.结论 单消融导管与单环状标测电极导管指导环肺静脉电隔离术治疗房颤具有同样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1.
导管消融已成为心房颤动(房颤)的重要治疗手段.对于阵发性房颤患者,肺静脉隔离仍是最主要的消融策略.但要达到充分的电隔离,往往需要较多的消融能量,造成肺静脉狭窄等并发症的风险增加.应用冷冻消融导管等新器材有望增加成功率,并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本文报道我中心采用环形冷冻消融导管隔离肺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远期随访结果.  相似文献   

12.
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10  
目的评价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入选2004年9月至2005年8月持续性/永久性房颤患者60例,男性43例,女性17例,平均年龄59.2±13.6(39~77)岁,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6年(6个月~24年)。左心房内径43.2±6.4(42~58)mm。在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行环肺静脉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并进行左心房后壁和二尖瓣峡部线性消融。结果60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70±34(150~240)min,X线透视时间23±10(12~45)min。环左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83.3%,环右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率为78.3%,其余病例结合节段性消融达到肺静脉电隔离。消融终止房颤7例;转变为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心房扑动(房扑)5例,其中2例消融终止。48例电转复成功,术后房扑/房速10例(16.7%),8例自愈,2例再次消融成功。术后平均随访6.5±3.2(4~11)个月,43例(71.7%)无房颤发作(其中18例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并发症:股动脉假性动脉瘤1例,经保守治疗痊愈。结论EnSite-NavX系统引导下环肺静脉消融电隔离结合左心房线性消融治疗持续性/永久性房颤安全性好,疗效可以接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价典型心房扑动(房扑)对心房颤动(房颤)导管消融复发的影响.方法 120例药物治疗无效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和肺静脉环状标测电极导管联合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电隔离.其中17例(14.2%)合并典型房扑(房扑组,其余作为对照组),行三尖瓣环峡部消融,三尖瓣环峡部消融终点为三尖瓣环峡部双向阻滞.房颤复发定义为导管消融3个月后发生房性快速心律失常.结果 房扑组房颤病程(9.8±10.7)年,长于对照组(5.9±6.3)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6).房扑组与对照组相比,年龄、性别、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左心室射血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91~401(237±79)d,房扑组房颤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房颤复发率为12.6%,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校正年龄、房颤病程、合并器质性心脏病、左心房直径等因素,Cox多因素分析发现消融术前合并房扑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危险比3.52,95%可信区间1.32~9.34,P=0.012).结论 典型房扑可能增加房颤导管消融术后房颤的复发,房颤导管消融前应对患者是否合并典型房扑进行认真评价.  相似文献   

14.
持续性心房颤动(以下简称房颤)常需要在环肺静脉电隔离(PVI)的基础上增加肺静脉外触发灶的消融,包括线性消融、BOX消融及碎裂电位消融等.二尖瓣峡部是线性消融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但是传统射频消融很难达到二尖瓣峡部的彻底阻滞.经下腔静脉送入指引导管至冠状静脉窦,注入Marshall静脉无水乙醇消融可实现二尖瓣峡部心外膜和心...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Cartomerge技术联用单根Lasso导管指导心房颤动(简称房颤)射频导管消融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6年5月至2008年8月在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40例房颤患者用Cartomerge技术指导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颤。术中用Carto导管标测和构建左心房和肺静脉的电解剖图,然后与术前心脏CT造影的三维图像进行数据整合形成二者的复合图形(Cartomerge)。在Cartomerge的指导下对房颤患者行环绕同侧肺静脉的线性消融,射频消融终点为Lasso导管标测证实所有肺静脉均达到电隔离效果。如房颤不终止,依次进一步消融左房顶部线、二尖瓣峡部线及三尖瓣峡部线,如上述部位消融后房颤仍未终止,予静脉注射普罗帕酮70mg,不能复律时,行同步直流电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结果40例房颤均达到射频消融终点。手术时间是(255.0±79.45)min,曝光时间是(43.0±19.05)min。未发生心脏穿孔和肺静脉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其中28例患者经4~14个月随访均维持窦性心律,近期手术成功率为70%。结论联合应用Cartomerge技术和单根Lasso导管指导进行房颤射频导管消融安全有效,可简化操作,提高消融手术的成功率,并且减少X线曝光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肺静脉和(或)上腔静脉(大静脉)治疗阵发性房颤的并发症与合并症. 方法顽固性阵发性房颤患者89例,在环状标测电极指导下行大静脉的导管射频消融电隔离治疗,如能确定触发房颤的靶大静脉,则行靶大静脉的电隔离,如不能确定靶肺静脉,则经验性地行主要肺静脉(双上肺静脉和左下肺静脉)的电隔离,术后重复肺静脉造影.  相似文献   

17.
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的房性心律失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心房颤动(房颤)患者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机制。方法28例房颤患者接受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平均年龄(54±11)岁,其中阵发性房颤10例,持续性房颤18例。采用Carto电解剖标测系统及双Lasso标测导管技术,分别进行环左、右侧肺静脉线性消融;消融终点为肺静脉电位消失,左心房-肺静脉双向阻滞。复发患者再次消融术采用双Lasso导管指导在原环形消融线上标测“漏点”并消融封闭之,对不能终止心动过速者再行拖带标测、激动标测或结合Carto系统标测;对典型心房扑动(房扑)行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结果初次消融术后平均随访(245±65)d,18例无复发;8例复发房性心律失常包括5例典型房扑、2例其他房性心动过速、1例阵发性房颤;2例左上肺静脉电位未完全隔离者仍持续房颤。除外1例持续性房颤,另外9例接受了再次消融术,证实所有复发患者均有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8例射频消融成功并随访(192±92)d无复发。结论左心房-肺静脉传导恢复是环肺静脉左心房线性消融术后复发房性心律失常的重要因素;初次手术附加右心房峡部线性消融可能减少复发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房颤)的安全性、可行性,总结初步的治疗经验。方法:2014-04至2016-03,连续在我院接受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患者15例,男性13例,平均房颤持续时间(4.0±3.9)年。所有患者先在胸腔镜下应用双极射频消融钳行肺静脉隔离、左心房后壁隔离、Waterston’s沟神经节消融、左心耳切除和Marshall韧带离断;然后左心房三维建模,结合左心房电压标测,应用导管消融对胸腔镜外科消融线进行强化或修饰消融,确保双向阻滞,同时消融左心房嵴部、二尖瓣峡部,部分患者消融左心房前壁和三尖瓣峡部。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进行定期随访。结果:13例患者术毕即转复为窦性心律,无手术并发症。15例患者平均随访(12.1±11.5)个月。2例转复窦性心律患者在术后3个月因心房扑动再次介入导管消融恢复窦性心律。总体治疗成功率86.7%(13/15),均未再服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结论:胸腔镜外科射频消融联合介入导管消融治疗长程持续性房颤是一种创伤小、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价三维电解剖(Carto)标测系统合并图像融合(Merge)技术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疗效,并与单纯用Carto系统治疗组比较.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至2007年1月间接受导管射频消融术的连续68例房颤患者,其中单纯 Carto标测系统指导下手术患者11例(A组), 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手术患者57例.消融策略先行左房肺静脉电隔离,必要时加行左房碎裂电位消融 左房顶部、底部、峡部 右房三尖瓣峡部、上腔静脉、冠状静脉窦口部消融.结果 A组平均X线透视时间56.24±13.92 min,平均随访15.08±1.82个月,7例(57.14%)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房颤发作;其中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为60%,2例接受第二次消融后治愈.B组平均X线透视时间33.32±13.84 min,平均随访8.97±6.28个月,51例(89.47%)术后3个月生活质量明显改善,无房颤发作;其中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达95.12%;其X线透视时间,总体及阵发性房颤手术成功率均与A组有明显差异;B组中3例扩张型心肌病和1例肥厚型心肌病房颤消融成功,术后心功能明显改善.结论 在Carto-Merge技术指导下行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治疗房颤能提高手术效率及成功率,进一步减少X线曝光时间.左房肺静脉电隔离 左房碎裂电位消融 左房顶部、底部、峡部 右房三尖瓣峡部、上腔静脉、冠状窦口的消融可能通过改良心房基质而提高房颤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两种不同导管消融术式对老年患者短病程持续性心房颤动(AF)的疗效差异。方法持续性AF病程小于2年并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老年患者60例,其中接受环肺静脉隔离(CPVI)+左心房顶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式的患者33例,纳入A组;接受CPVI+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式27例,纳入B组。观察记录两组接受手术总时间、CPVI时间、线性消融时间、X线曝光时间、术后房颤复发率、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结果 B组手术总时间、线性消融时间和X线曝光时间比A组明显要长(均P0.05);在术后AF复发率上,A组(33.3%)与B组(36.4%)差异不明显(P0.05);在术后房性心动过速或心房扑动发生率上,A组明显低于B组(7.4%vs 30.3%)(P0.05)。结论对于短病程持续性AF患者,与CPVI+左心房顶部+二尖瓣峡部+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式相比,CPVI+左房顶部线+三尖瓣峡部线性消融术式的临床综合疗效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