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杨英  王炳芳  包洁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6):2401-2402
目的:观察己酮可可碱(pentoxifylline,PTX)治疗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的治疗作用,探讨PTX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UC NF-κB的影响.方法:用TNBS局部灌肠法建立小鼠UC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PTX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评价疾病活动指数(DAI),观察结肠组织学损伤,用ELISA法测定结肠组织NF-κB的水平.结果:用TNBS灌肠可使小鼠结肠炎性改变;PTX治疗可使小鼠疾病活动指数、结肠黏膜大体形态学损伤评分及组织学评分、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明显下降,与SASP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X对以TNBS诱发的小鼠UC有良好的治疗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鼠结肠黏膜组织NF-κB的表达而减轻其炎症性损害.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7,(22):3095-3098
目的:观察半夏泻心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组织中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NF-κB抑制蛋白α(IκB-α)及Toll样受体4(TLR4)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柳氮磺吡啶肠溶片(SASP,阳性对照,0.3 g/kg)和半夏泻心汤低、中、高剂量组(3.9、7.8、11.7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大鼠均采用三硝基苯磺酸-乙醇法复制UC模型。成模后,ig给药,每天1次,连续3周。给药结束后,检测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其余各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TLR4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半夏泻心汤具有一定的剂量依赖性,且高剂量组大鼠结肠组织中上述水平的降低程度均高于SASP组(P<0.05)。结论:半夏泻心汤可下调UC大鼠结肠组织中NF-κB p65、IκB-α及TLR4 mRNA及蛋白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治疗UC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TLR9(Toll样受体9)、NF-κBp65(核因子-κBp65)在大鼠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结肠组织中的表达。方法应用复合法(2,4-二硝基氯苯+乙酸)制备大鼠UC模型,观察和评估结肠黏膜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变化。以免疫组化Elivision法检测TLR9、NF-κBp65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可见大鼠肠黏膜有大量炎性细胞浸润,累及黏膜下层和固有层。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结肠组织TLR9、NF-κBp65表达显著升高(P0.01)。结论 TLR9、NF-κBp65在UC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易静  李弼民 《江西医药》2013,(10):862-865
目的:研究NF-κβp65反义寡核苷酸对人胃癌SGC-7901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方法人工合成NF-κβp65A-SODN,通过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人胃癌细胞系SGC-7901,在转染后不同时间不同浓度,采用MTT法测定NF-κβp65 ASODN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光镜观察药物作用后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变化;通过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NF-κβp65蛋白的表达。结果(1)MTT法检测显示:不同浓度的NF-κβp65 ASODN均可抑制胃癌SGC-7901细胞的增殖,呈时间-剂量依赖性;(2)HE染色显示:NF-κβp65 ASODN处理SGC-7901细胞48h后,光镜下可见细胞缩小变圆,呈凋亡改变。(3)免疫细胞化学结果显示:NF-κβp65 ASODN处理SGC-7901细胞48h后,NF-κβp65蛋白的表达水平较对照组显著下降(P<0.05)。结论 NF-κβp65 ASODN在体外可以较明显的抑制SGC-7901细胞的增殖、诱导SGC-7901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海南砂仁挥发油(VOA)对溃疡性结肠炎(UC)的治疗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2,4-二硝基氯苯(DNCB)与乙酸复合灌肠法制备UC大鼠模型。将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UC组、UC+VOA(0.42,0.84和1.68g·kg-1)和UC+柳氮磺吡啶(SSZ)0.52g·kg-1治疗组。正常组和UC组ig生理盐水,治疗组ig相应药物,连续给药21d后处死大鼠进行结肠大体形态和组织病理学评分。用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结肠组织中超氧化物岐化酶(SOD)活性,比色法测定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一氧化氮合酶(NOS)含量,SABC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结肠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核因子-κBp65(NF-κBp65)阳性细胞百分率。结果与正常组比较,UC大鼠结肠组织学评分升高;结肠出现黏膜层缺损、淋巴组织增生、腺体排列紊乱以及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症细胞浸润和血管扩张等病理变化。结肠组织SOD和GSH-Px活性明显降低,NOS显著升高,TNF-α和NF-κBp65免疫阳性细胞百分率明显增加。与UC组比较,VOA0.84和1.68g·kg-1治疗后,明显降低UC大鼠结肠形态和组织学评分,减轻结肠病理变化,使UC结肠组织SOD和GSH-Px升高,NOS降低,结肠组织TNF-α和NF-κBp65免疫阳性细胞明显减少。结论VOA可减轻UC大鼠结肠炎症反应和黏膜损伤,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抑制TNF-α和NF-κBp65表达从而抑制炎症级联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雷公藤多苷片对右旋葡聚糖硫酸钠(dextran sulphate sodium,DSS)诱导的小鼠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模型结肠黏膜LPS/TLR4信号通路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UC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BALB/c小鼠随机分为6组:模型对照组,雷公藤多苷低、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采用葡聚糖硫酸钠复制UC小鼠模型,雷公藤多苷片混悬液灌胃给药21?d后,采用RT-PCR法检测TLR4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测定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结肠组织冰冻切片进行免疫荧光双重染色,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NF-κB表达及分布。结果 雷公藤多苷各组较模型对照组TLR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1),中、高剂量组、阴性对照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模型对照组比较,低剂量组NF-κB p65磷酸化水平略有下降,中、高剂量组下降明显,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雷公藤多苷片能够通过抑制LPS/TLR4信号通路的表达,抑制UC小鼠的炎症反应,对UC发病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脆弱拟杆菌多糖A(PSA)对溃疡性结肠炎(UC)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将24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葡聚糖硫酸钠(DSS)组、DSS+PSA组,每组各8只。正常对照组不进行处理,其余两组均采用2%DSS制作慢性UC小鼠模型。DSS组单纯建立模型,DSS+PSA组在模型基础上分别每天给予0.5 ml PSA(浓度为100μg/ml)灌胃。通过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大体形态损伤、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病理学表现、ELISA法检测小鼠血清核因子(NF)-κB表达水平等比较脆弱拟杆菌PSA对UC小鼠的治疗作用。结果小鼠无死亡。DSS组、DSS+PSA组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NF-κB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 0.01)。DSS组DAI评分、CMDI评分及血清NF-κB表达水平明显高于DSS+PSA组(P 0.05)。DSS组、DSS+PSA组小鼠结肠大体形态及组织病理学损伤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其中以DSS组损伤尤为明显。结论脆弱拟杆菌PSA能明显改善UC小鼠的精神状态及肠道损伤,抑制NF-κB的表达,而发挥治疗UC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以姜黄素(Cur)和柳氮磺吡啶(SASP)治疗结肠炎模型小鼠,探讨姜黄素在小鼠实验性结肠炎中的抗炎作用及机制。方法用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灌肠制备小鼠结肠炎动物模型。模型小鼠分别腹腔注射二甲基亚砜(DMSO)、Cur+DMSO、柳氮磺吡啶+DMSO1周,评价各组小鼠的体质量变化、疾病活动度指数,观察组织学损伤,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ting检测结肠组织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的表达,并与SASP治疗组相比。结果Cur治疗组小鼠的体重较SASP治疗组恢复快,疾病活动度指数明显降低,组织学损伤轻,结肠组织PPAR-γ表达增高,NF-κB表达减低(P<0.05)。结论姜黄素可能通过PPAR-γ途径负性调节NF-κB的表达,在TNBS诱导的小鼠结肠炎中发挥抗炎作用,其疗效比柳氮磺吡啶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孕烷X受体/NF-κB(PXR/NF-κB)信号通路在美沙拉嗪(Mes)干预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中的作用。方法SPF级雄性SD大鼠一次性结肠灌注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每只0.8 mL,连续4 d。每天观察各组大鼠体质量,粪便性状,计算病变活动指数(DAI),DAI为正常组的2倍以上,则为造模成功。模型大鼠按照分组每天分别ig给予Mes 300 mg·kg^-1(模型+Mes组)、利福平(Rif)50 mg·kg^-1+Mes组(模型+Mes+Rif组)和酮康唑(Ket)35 mg·kg^-1+Mes组(模型+Mes+Ket组),均先给Rif和Ket、给药4 d后给予Mes,连续7 d。HE染色观察结肠病理改变;ELISA法测定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γ干扰素(IFN-γ)、白细胞介素4(IL-4)和IL-13含量;比色法检测结肠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实时PCR和Western印迹法检测结肠PXR,NF-κB,NF-κB p65和κB抑制因子α(IκB-α)蛋白和mRNA水平。结果模型组大鼠体质量明显下降,并伴有稀便和血便的症状。与UC模型组相比,模型+Mes组大鼠体质量明显升高(P<0.05),HE染色见结肠组织病变程度减轻;血浆TNF-α与IFN-γ含量、结肠组织中MPO活性、NF-κB mRNA及p-P65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而血浆IL-4和IL-13含量及结肠组织Pxr,NF-κB p65和IκB-αmRNA水平均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Mes组相比,模型+Mes+Rif组结肠组织Pxr和NF-κB通路相关靶基因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模型+Mes+Ket组结肠中Pxr和IκB-αmRNA水平显著下降(P<0.05)。结论Mes对UC的治疗效果很可能与激活PXR/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0.
张彩峰  曹苏  沈施仁 《江苏医药》2013,39(6):642-644,616
目的 观察缺氧复氧损伤对大鼠心肌微血管内皮细胞(MMECs)NF-κB p65、fractalkine(FKN)和p53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培养的SD大鼠MMECs随机分为缺氧复氧组(H-R组,缺氧2h,复氧2h,n=6)和正常对照组(N组,n=6).Hoechst荧光染色观察凋亡细胞形态,膜连蛋白V-异硫氰酸荧光素(annexin V-FITC)和碘化丙啶(PI)双标记法测定细胞凋亡率,MTT法测定细胞活力,RT-PCR检测NF-κB p65、FKN和p53 mRNA转录水平.结果 与N组比较,HR组细胞活力降低(0.156±0.014 vs.0.103±0.006) (P<0.01),凋亡率升高[(20.69±2.46)% vs.(55.48±3.38)%](P<0.01),NFκB p65、FKN和p53 mRNA表达上调[(0.327±0.095 vs.1.489±0.076)、(0.174±0.098 vs.1.308±0.131)和(0.173±0.047 vs.1.850±0.129)](P<0.01).结论 缺氧复氧能促使大鼠MMECs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上调NF-κB、FKN和p53 mRNA的表达.  相似文献   

11.
《中国药房》2017,(16):2186-2190
目的:观察葛根芩连结肠定位片(GGQLJC)对湿热内蕴型溃疡性结肠炎(UC)模型兔结肠组织过氧化物酶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γ)和核因子κB(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56只家兔随机分为正常组(生理盐水)、模型组(生理盐水)、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组(阳性对照,0.300 g/kg)、葛根芩连片(GGQL)组(0.225 g/kg)和GGQLJC高、中、低剂量组(1.036、0.518、0.259 g/kg),每组8只。除正常组外,其余各组兔复制湿热内蕴型UC模型,于造模结束后次日ig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对兔疾病活动度指数(DAI)、结肠黏膜损伤指数(CMDI)、组织学损伤(TDI)进行评分,测定结肠、脾、胸腺指数,并检测结肠组织中PPAR-γ、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兔DAI、CMDI和TDI评分以及结肠指数、脾指数、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胸腺指数、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各给药组兔上述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与GGQL组比较,SASP组和GGQLJC高、中剂量组兔DAI和TDI评分、脾指数、结肠指数、结肠组织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以及SASP组和GGQLJC高剂量组兔CMDI评分均显著降低(P<0.05),SASP组和GGQLJC高、中剂量组兔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或P<0.01)。结论:GGQLJC对湿热内蕴型UC模型兔有一定改善作用,且作用优于GGQL;其机制可能与上调结肠组织中PPAR-γ蛋白表达和下调NF-κB p65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2.
研究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细胞因子、NF-κB p65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效果及作用机制。运用复合法(三硝基苯磺酸+乙醇)制备细胞免疫反应性UC大鼠模型,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柳氮磺胺吡啶(SASP)组和黄芩汤高、中、低剂量组(20、10、5 g·kg-1)。治疗5天后评估各组大鼠饮食量、体重变化及组织损伤程度,采用Griess法测定血清中NO含量,ELISA法测定IL-6、TNF-α、PGE2含量,运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F-κB p65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显示,模型组大鼠饮食量及体重显著低于正常组;血清中NO、IL-6、TNF-α、PGE2水平、结肠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量及组织损伤程度显著高于正常组。黄芩汤高、中剂量组大鼠上述指标均较模型组显著好转。黄芩汤对溃疡性结肠炎的治疗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 P65通路活化,进而下调促炎细胞因子NO、IL-6、TNF-α和PGE2表达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对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三硝基苯磺酸模型组、阳性药物对照组、EGB组4组。用三硝基苯磺酸灌肠诱导大鼠实验性结肠炎,评估结肠组织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生化法检测大鼠肠组织谷胱苷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及一氧化氮(NO)含量;免疫组化检测肠组织TNF-α,核因子-κBp65(NF-κBp65)蛋白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肠组织诱生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结果EGB组大体形态和组织学评分较模型组明显下降,GSH-Px活性明显增高,NO含量明显减少,结肠黏膜TNF-α,NF-KBp65和iNOS表达明显降低。结论EGB可能通过抑制TNF-α的表达和NF-κBp65及iNOS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级联来保护TNBS诱导的实验性结肠炎。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人肾癌细胞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与微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 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40例肾癌组手术切除的肾癌细胞NF-κB p65表达,通过标记CD34阳性表达检测微血管密度(MVD).对不同分期肾癌细胞内NF-κB p65阳性表达率及MVD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与患者生存期关系.对照组10例肾组织取自远离肾癌的正常肾组织.结果 40例肾癌组织中,26例肾癌细胞内NF-κB p65阳性表达,对照组肾组织中未见阳性表达(P<0.01).其中,晚期肾癌细胞内NF-κB p65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肾癌早期(P<0.05).与肾癌细胞内NF-κB p65阴性表达者比较,肾癌细胞NF-κB p65阳性表达者MVD数明显升高(P<0.01),而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肾癌细胞内NF-κB p65阳性表达与微血管生成密切相关,影响患者病情发展及预后.  相似文献   

15.
何小华  陈建勇 《江西医药》2013,48(2):117-120
目的探讨脂多糖、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Ⅱ抑制剂KN62预处理对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炎症性肠病的影响。方法将BALB/C雌性小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NC组)、模型对照组(UC组)、脂多糖组(LPS组)、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组(KN62组)。LPS组、KN62组、UC组小鼠分别预先腹腔注射LPS溶液(5mg/kg)、KN62溶液(25ng/小鼠)、生理盐水,再予2,4,6-三硝基苯磺酸(100mg/kg)乙醇溶液(共100μl)灌肠;NC组予等体积生理盐水灌肠。观察指标包括:疾病活动指数(DAI)、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损伤评估(HI),RT-PCR法检测各组结肠黏膜中IL-6mRNA表达的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结肠固有层单个核细胞MHC-Ⅱ类分子活性的表达水平。结果模型对照组(UC)的DAI、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PS组DAI、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高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N62组的DAI、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评分低于UC组;UC组结肠黏膜的IL-6mRNA及MHC-Ⅱ类分子活性的表达都高于NC组,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各项检测指标在LPS组高于UC组均P〈0.05;KN62组明显低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钙/钙调素依赖性蛋白激酶抑制剂(KN62)干预后,该组小鼠的临床症状减轻、结肠黏膜病理组织学表现改善,IL-6mRNA、MHC-Ⅱ类分子活性的表达均较模型对照组明显降低,提示KN62可减轻结肠炎症反应,对机体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组织中核因子-κB (NF-κB) p65、NF-κB p50及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的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解放军171医院2013年1月-2015年12月切取的甲状腺组织标本212例进行研究,其中甲状腺癌组织122例,甲状腺腺瘤组织30例,甲状腺肿组织30例,正常甲状腺组织30例,比较各组NF-κBp65、NF-κB p50及HMGB1表达,并分析其与甲状腺癌临床特征的关系,以及三者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甲状腺癌组、甲状腺腺瘤组和甲状腺肿组的HMGB1、NF-κB p50和NF-κB p65阳性率均高于正常甲状腺组(P<0.01),甲状腺癌组和甲状腺腺瘤组均高于甲状腺肿组(P<0.01),甲状腺癌组高于甲状腺腺瘤组(P<0.01).肿瘤直径≥1.0 cm和有淋巴结转移的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 p65、NF-κB p50及HMGB1表达阳性率高(P<0.01,P<0.05).NF-κB p65、NF-κB p50及HMGB1三者间呈显著正相关(r=0.356、0.645和0.275,P<0.05).结论 甲状腺癌组织中NF-κB p65、NF-κB p50及HMGB1均呈高表达,并且与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7.
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脑损伤脑内核转录因子的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袁伟燕  黄中伟  黄华  施公胜 《江苏医药》2008,34(1):73-74,I0005
目的 研究大鼠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脑组织海马区域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 p65)的表达及其与脑损伤之间关系.方法 5%牛磺胆酸钠逆行注入大鼠胰胆管建立SAP模型,尼氏染色检测脑组织海马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海马组织NF-κB p65的表达.结果 在3、6、12 h三个时间点NF-κB p65 mRNA的半定量结果,SAP组0.63±0.05、1.05±0.06和0.92±0.05,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0.11±0.01、0.12±0.01和0.08±0.01(P<0.05).结论 NF-κB p65参与大鼠SAP脑损伤的发生发展,在脑损伤的早、中期起作用.  相似文献   

18.
钱祝银  刘训良  苗毅 《江苏医药》2005,31(6):436-438
目的探讨反义核调节因子-κBp65(NFκBp65)在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时对肺组织的保护作用及机理。方法(1)固相亚磷酸三酯法人工合成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并进行全硫代磷酸化修饰。(2)采用腹腔内直接注射反义NF-κBp65寡核苷酸于实验动物体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其应用12、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的表达。结果(1)12、24h胰腺组织病理评分为:对照组(23.6±2.6)和(21.4±2.8)分,预防组(20.7±3.4)和(8.7±1.8)分,治疗组(9.20±2.3)和(14.7±1.9)分。同时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对照组12h和24h肺脏组织中NFκBp65表达的阳性细胞为(67.4±12.1)%和(59.7±13.4)%,预防组(49.3±9.2)%和(28.7±15.7)%,治疗组(42.9±1.9)%和(34.3±5.0)%。预防组、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结论(1)STC诱导的SAP时肺脏组织中NFκB活性明显升高;(2)反义NF-κBp65对SAP时的肺脏组织损害不仅有保护作用而且有明显的治疗作用,其机理可能与改善SAP的病变程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矽尘对实验小鼠NF-κB p65mRNA和TGFβ1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取健康昆明种小鼠40只,随机分为4组,每组10只,分别为2 h组(每天吸入染尘2 h)、4 h组(每天吸入染尘4 h)、8 h组(每天吸入染尘8 h)和对照组(不染尘),共染尘20 d。染尘期间,密切观察各组小鼠的一般情况。染尘结束后,立即称取小鼠的体重和肺重,计算肺脏系数。抽提肺组织总RNA,实时荧光定量PCR(RT-q PCR)法检测各组NF-κB p65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结果各暴露时间组小鼠出现早期肺脏损伤的表现:与对照组比较,4和8 h组小鼠的体重降低,肺重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暴露时间组小鼠的肺脏系数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3个暴露时间组NF-κB p65 mRNA相对含量分别为(1.03±0.68)、(1.32±0.84)、(2.17±0.73)、(3.09±2.63);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68,P=0.00),与对照组比较,4和8 h组NF-κB p65 mRNA表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及各暴露时间组TGF-β1 mRNA相对含量分别(1.10±0.83)、(4.69±8.97)、(5.66±3.85)、(12.08±13.94),4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4.24,P=0.01),与对照组相比,各暴露时间组TGF-β1 mRNA的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F-κB p65 mRNA和TGFβ1 mRNA之间呈正相关关系(r=0.96,P=0.04)。结论矽尘吸入可使小鼠肺组织NF-κB p65 mRNA和TGFβ1 mRNA的表达均升高,两者之间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黄芩素对2,4,6-三硝基苯磺酸(TNBS)诱导的小鼠肠炎实验模型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将BALB/c小鼠随机分成3组(n=10):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NBS)和黄芩素组(TNBS+黄芩素20 mg·kg-1)。黄芩素组于造模前2 d ig给予黄芩素,每天1次,共9 d。测量结肠长度,并取结肠组织进行HE染色,进行组织损伤和炎症细胞浸润评分;ELISA测定结肠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体外制备细菌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黄芩素(10,25和50 mmol·L-1)给药干预,Griess试剂法测定上清中一氧化氮(NO)含量;荧光定量PCR检测炎症介质TNF-α、白细胞介素6(IL-6)、IL-1β、诱导型NO合酶(i NOS)、环氧合酶2(COX-2)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m RNA表达;Western蛋白印迹法检测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NF-κB(PI3K/AKT/NF-κB)通路磷酸化蛋白(p-PI3K,p-AKT,p-p65和p-IκBa)表达。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小鼠结肠缩短,组织病理损伤,炎症细胞浸润,组织TNF-α含量增高;黄芩素给药组上述症状得到显著改善(P<0.05)。与细胞对照组相比,LPS模型组细胞NO分泌、炎症介质(TNF-α,IL-6,IL-1β,i NOS,COX-2和MCP-1)m RNA表达及PI3K/AKT/NF-κB通路磷酸化蛋白表达均增高(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黄芩素给药组上述指标均降低(P<0.05,P<0.01)。结论黄芩素可减轻TNBS诱导的小鼠实验性肠炎的症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PI3K/AKT/NF-κB通路的激活从而抑制炎症介质的表达和减少炎症因子释放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