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疏肝运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60例肝郁脾虚型不寐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予陈氏逍遥散加减、对照组予常规西药治疗连续服药满4周(一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临床症状的变化,评定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93.3%、83.3%(P0.05)。两组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在治疗后均有下降(P0.01),其中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明显(P0.01)。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疗效PSIQ指数、中医证候积分优于对照组,治疗期间观察组也未见明显不良反应。表明疏肝运脾法治疗肝郁脾虚型不寐具有一定优势,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且安全性较高,值得继续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2例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6例,治疗组予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对照组予疏肝健脾方治疗,疗程12周。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SF-36生存质量量表积分和相关生化学水平,进行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结果]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94.4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治疗后两组患者SF-36生存质量量表均得到改善,治疗组在生理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健康3个维度方面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后肝功能方面均得到好转,但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治疗慢性乙型肝患者(肝郁脾虚型)临床疗效显著,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2例诊断为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患者,用随机对照试验设计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予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对照组予疏肝健脾汤治疗。结果: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97.2%,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55.6%,治疗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疏肝健脾汤合中药足浴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将60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研究组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评定疗效,用治疗中出现的症状量表(TESS)评定不良反应。结果:①按HAMD评分评估临床疗效,研究组和对照组疗效相当(P>0.05)。②按中医疗效指数评估临床疗效,两组比较,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具有较好疗效,提示中医辨证治疗抑郁症具有一定的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方治疗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5年10月-2016年10月我院收治的14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且中医辨证分型为肝郁脾虚型患者,将其按照随机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给予运动、饮食治疗,对照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多烯磷脂酰胆碱胶囊,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方加减治疗。结果 治疗后2组症状积分及临床症状总积分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 治疗后观察组总体疗效总有效率为94.28%,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1)。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为95.71%,显著高于对照组(77.14%,P<0.01)。治疗后2组ALT、AST、GGT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但观察组下降更为明显(P<0.01)。治疗后2组腹部B超情况均显著改善(P<0.01),但观察组改善更为明显(P<0.01)。治疗期间2组患者未诉其他不适及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结论 健脾疏肝活血化痰方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   相似文献   

6.
健脾疏肝宣肺汤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健脾疏肝宣肺汤治疗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D)的临床疗效。[方法]确诊的6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8例服用健脾疏肝宣肺汤治疗;对照组30例服用多潘立酮、法莫替丁、谷维素治疗。疗程均为3周。[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7%,对照组为73.3%。两组疗效比较,经Ridit分析,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健脾疏肝宣肺汤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疗效优于西药治疗,是治疗肝郁脾虚型FD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明确轻-中度抑郁症的中医证型分布规律;观察疏肝解郁胶囊对轻-中度抑郁症的疗效及辨证与非辨证条件下疗效与不良反应的差异,明确舒肝解郁胶囊最佳适应证。方法 120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40例。根据中医辨证将观察组患者分为肝郁脾虚组43例与非肝郁脾虚组37例。观察组接受疏肝解郁胶囊联合舍曲林片治疗,对照组接受安慰剂胶囊联合舍曲林片口服治疗,治疗6周。比较各组患者治疗前,治疗第2、4、6周末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及综合疗效。结果治疗第2、4、6周末观察组、肝郁脾虚组、非肝郁脾虚组及对照组HAMD评分、中医症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均P<0.05);肝郁脾虚组HAMD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低于非肝郁脾虚组和对照组(均P<0.05)。治疗第4、6周末观察组HAMD评分、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结束时疗效比较,观察组及肝郁脾虚组优于对照组(均P<0.05),肝郁脾虚组优于非肝郁脾虚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对肝郁脾虚型轻-中度抑郁症患者安全有效,联合舍曲林片效果优于单用舍曲林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的疗效。方法:将76例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8例。研究组患者采用舒肝解郁胶囊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舍曲林治疗,疗程6周。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中医疗效指数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结果:HAMD评分和中医疗效指数研究组患者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肝郁脾虚型抑郁症患者疗效优于舍曲林。  相似文献   

9.
目的根据中医理论与临床观察,明确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的临床治疗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收集慢性结石性胆囊炎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患者12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后来治疗组别除2例,对照组剔除3例)。治疗组予中医疏肝健脾活血法治疗,口服疏肝理气健脾活血汤;对照组服用胆舒胶囊,2粒/次,3次/d。两组患者均以45天为l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者的肝功肾功血常规、心电图、主要症状体征积分及肝胆影像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6.67%、70.0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主要症状积分和影像学结果均有改善,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疏肝理气健脾活血法可明显减轻肝郁脾虚气滞血瘀证慢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及显著改善超声影像表现,是一种使用方便、无毒副作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疏肝健脾养心方对肝郁脾虚型功能性消化不良(fuctional dyspepsia,FD)患者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将108例肝郁脾虚型FD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组、对照组与基础组各36例,分别予疏肝健脾养心方+多潘立酮、疏肝健脾方+多潘立酮、中药模拟剂+多潘立酮治疗,疗程为12周;最终完成病例99例,其中试验组34例,对照组33例,基础组共32例。采用治疗前后中医证候、SF-36生活量表、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用药安全性情况对功能性消化不良(F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进行观察。结果(1)试验组可显著改善肝郁脾虚型FD伴焦虑抑郁状态患者的相关中医证候,在改善食后腹胀、食少纳差、情志抑郁或烦躁易怒、倦怠乏力方面,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基础组;(2)试验组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心理健康(MH)方面,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基础组;(3)试验组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焦虑抑郁状态,其疗效优于对照组及基础组;(4)疏肝健脾养心方临床使用安全,未发现毒副作用。结论疏肝健脾养心方疗效显著,安全性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1.
肝脾各自的生理功能和病理特点,决定了两者密切密不可分的联系,主要表现为生理功能的相互为用,病理状态的相互传变,临床诊疗过程中的肝脾同治。认识肝脾相关对临床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纤维化作为发病率逐年上升的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健康。通过探讨脾与肺纤维化的相关性,我们可以了解到,睥属土,为肺之母,二者相生相及,一主气,一统血,气为血帅,血为气母,紧密相连,密不可分。脾脏虚弱,则气血不足,免疫功能低下,抗病能力减弱,易导致肺纤维化的发生。因此在治疗肺纤维化时,我们应当重视健脾。脾脏旺盛,则气血生化有源,津液输布有力,肺脏得以濡养,奏复肺清宣治节之功。  相似文献   

13.
唐喜玉教授对脾胃病的病因病机与治疗认识深刻,逐渐形成一套自己独特的理论见解和精准的辨证用药技巧.她认为,脾胃病有两大病因病机特点,一是多虚多寒,二是多心脾(胃)同病,因而在治疗脾胃病方面注重健脾温中,和胃安神等治法,用药遵《内经》、法李杲与叶天士,处处顾护脾胃.  相似文献   

14.
根据中医古籍论述,结合现令人们的饮食生活规律,阐述了肝脾两脏在高脂血症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及相互作用。认为肝脾是高脂血症发病及整个病程的主病之脏,提出肝脾失调为高脂血症的必经之路,舒肝健脾为高脂血症治疗的重要方法,并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5.
溃疡性结肠炎(UC)又称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表现主要为持续不愈或反复发作的腹痛、腹泻、黏液脓血便。笔者临证时常将溃疡性结肠炎分为脾虚湿热型、脾肾阳虚型、肝脾不和型、阴血亏虚型,运用中药进行辨证论治。在采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常注意采用情志调摄、食疗、灌肠等方法进行配合治疗,以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6.
根据中医古籍论述,结合现今人们的饮食生活规律,阐述了肝脾两脏在高脂血症发病过程中的生理病理及相互作用。认为肝脾是高脂血症发病及整个病程的主病之脏,提出肝脾失调为高脂血症的必经之路,舒肝健脾为高脂血症治疗的重要方法,并附案例1则以资验证。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我院1996年1月~2009年3月试行保留脾脏及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的13例患者临床资料,其中胰体尾外伤2例,胰腺浆液性囊腺瘤4例,黏液性囊腺瘤3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3例。假性囊肿1例。结果:全组13例患者中11例成功,无腹腔感染,无脾梗死或脾脓肿;术后胰漏2例,经腹腔引流1个月痊愈。术后2周、2个月复查血常规,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正常,血糖正常,IgM、IgG、IgA正常。腹部彩超脾脏外形、大小正常,内部回声均匀。脾脏动静脉血流正常。结论:保留脾脏和脾血管的胰体尾切除术治疗胰体尾部良性病变或损伤是安全可行的,可保留脾脏的抗肿瘤、抗感染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健脾降脂方针刺对脾虚湿盛所致肥胖病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患者空腹血脂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对照原则,分为治疗组62例、对照组64例。治疗组采用健脾降脂方(内庭、公孙、足三里、中脘、丰隆)加减针刺治疗,对照组采用"脐周八穴"(双侧滑肉门、天枢、外陵及水分、阴交)针刺治疗。10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观察其疗效及治疗前后患者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空腹血脂的变化情况。结果①2组自身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体重、BMI、腰围、臀围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②2组临床总有效率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③组间比较治疗后2组的体重、臀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BMI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1);TC、TG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健脾降脂方针刺治疗脾虚湿盛所致肥胖较"脐周八穴"具有更好的疗效,主要体现在减少体重、BMI、臀围,以及TC、TG的降低方面。  相似文献   

19.
心悸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故对本病展开相关的研究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心悸其病位在心,而与肝、脾、肾、肺四脏密切相关。然五脏之中,心属火,脾属土,心脾乃母子关系,关系最为密切。心主血,脾既统血又为气血化生之源。脾虚则气血乏源,心血不足,心失所养,致心脾两虚型心悸。此外,脾还具有主运化的生理功能,升清降浊,脾失健运,水湿内停,上凌于心则心悸,属水饮凌心型。治疗方面心脾两虚证应治以益气养血、健脾宁心,方用归脾汤加减;水饮凌心证当用温阳化饮、健脾化痰之法,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相似文献   

20.
调肝理脾法为历代医家认可,肝脾既有五行生克制化关系,又有体阴用阳的协同作用,现代医学已经阐述了肝脾参与消化系统的机制。肝脾一体的思想滥觞于《黄帝内经》,从肝治脾、从脾调肝、肝脾同治可以体现在肠道微环境改变;"肝喜调达"与"六腑以通为用",亦从中医理论解释了肝脾一体的新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