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11 毫秒
1.
电控LPG液态喷射发动机的改装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介绍了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改装成为LPG液态喷射(LPI)发动机的技术方法,并对 LPI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PI系统,发动机的动力性可达到 原汽油机的水平,经济性有所改善,排放指标可以达到欧洲2号排放标准,但进气门和气门座 的磨损比燃用汽油时严重。  相似文献   

2.
甲醇汽油燃烧特性模拟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甲醇作为点燃式汽油机的代用燃料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不同于汽油,其燃烧特性也与汽油不同。作者应用燃烧学的准维模型理论,建立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时压缩、燃烧、膨胀三个过程模型,并利用燃烧分析仪实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分析研究了JM491Q汽油机燃用不同甲醇汽油动力性的变化。对发动机燃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动力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3.
甲醇作为点燃式汽油机的代用燃料之一,由于其理化特性不同于汽油,其燃烧特性也与汽油不同。作者应用燃烧学的准维模型理论,建立汽油机燃用甲醇汽油时压缩、燃烧、膨胀三个过程模型,并利用燃烧分析仪实测结果对模型进行了验证,模拟分析研究了JM491Q汽油机燃用不同甲醇汽油动力性的变化,对发动机燃用低比例甲醇汽油的动力性能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4.
以汽油为基础油,按照体积分数分别配制出10%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和10%的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研究电喷汽油机在不作改动的情况下燃用丁醇汽油和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性能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汽油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与相同比例的乙醇汽油相比,发动机燃用10%体积掺混率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的功率和油耗与汽油更为接近,CO和HC排放降低幅度高于乙醇汽油,而NOx增加幅度高于乙醇汽油。  相似文献   

5.
低比例甲醇汽油对发动机性能影响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作者介绍YH465Q-1E电喷汽油机台架上进行的低掺烧比甲醇汽油(N15,/M2.0)的应用试验.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该电喷汽油机燃用M15和M20与燃用93^#汽油相比,低转速时.动力性略有下降,燃油消耗率略有增加;高转速时,动力性略有增加,燃油消耗率略有下降;尾气排放中THC与NOx有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6.
试验研究了捷达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振动噪声特性。主要测量了发动机缸体和座椅的振动情况,对比分析了匀速和加速时燃用汽油和LPG的噪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两用燃料汽车使用LPG时,发动机机体振动幅值比使用汽油时小;而加速过程中,在较低转速下使用汽油噪声较大,在较高转速下使用LPG噪声较大。  相似文献   

7.
按照体积分数分别配制出不同比例的丁醇汽油混合燃料和乙醇汽油混合燃料,研究电喷汽油机在不作改动的情况下,燃用丁醇汽油和乙醇汽油混合燃料时的燃烧特性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在不改变发动机任何参数的情况下,发动机燃用醇类汽油混合燃料指示热效率略有升高,充量系数略有下降,小负荷时,醇类燃料的循环波动较大,而大负荷时,其循环波动小于纯汽油,E30的燃烧持续期最短,而B30相对于汽油变化不大。  相似文献   

8.
为减少对石油的依赖和环境的污染,使丰富的可再生生物质燃料能够在内燃机中使用|在不改变汽油机点火提前角特性和供油系的前提下用单缸四冲程汽油机对汽油-二甲基呋喃(DMF)以及汽油-乙醇混合燃料进行试验研究.研究表明:汽油-DMF混合燃料的指示热效率与燃烧效率稍低于汽油-乙醇,与纯汽油接近,但缸内燃烧压力与燃烧速率比汽油-乙醇高;而且汽油-DMF的油耗率要优于汽油-乙醇,并且DMF掺混质量分数为10%时油耗率在混合燃料中最低;汽油-DMF的常规排放物总体上低于纯汽油.  相似文献   

9.
本文根据近年来国内外压缩天然气(CNG)在汽车发动机上的应用研究进展指出了改善车用汽油机燃用CNG性能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10.
电控LPG液态喷射发动机的改装与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电控喷射汽油发动机改装成为LPG液态喷射(LPI)发动机的技术方法,并对LPI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系统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采用LPI系统,发动机的动力性可达到原汽油机的水平,经济性有所改善,排放指标可以达到欧洲2号排放标准,但进气门和气门座的磨损比燃用汽油时严重。  相似文献   

11.
分别在初始温度为9℃、15℃、20℃的条件下对LPG发动机的冷起动特性进行了试验研究,并与汽油发动机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LPG发动机成功起动所需的混合气浓度比汽油发动机的稀。汽油发动机首次着火循环所需的起动初始脉宽约是稳定怠速时的6.9倍,LPG的为2.5倍;由于较低的充气效率,发动机使用LPG燃料成功起动时的初始节气门开度及能够稳定在怠速转速下的节气门开度比使用汽油燃料的大。与汽油发动机相比,LPG发动机具有较好的起动特性。  相似文献   

12.
不同气体燃料理化特性对发动机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根据对氢、天然气、液化石油气、汽油和柴油理化特性的分析,以及试验结果,对气体燃料(CNG,LPG)发动机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发动机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燃料的理化特性.气体燃料发动机具有较好的排放性能和经济性能,气体燃料发动机动力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单位体积的混合气热值较低.  相似文献   

13.
小型汽油机工作过程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为了研究液化石油气(LPG)发动机的燃烧特征及其影响因素,预测LPG发动机性能,分别对GY6汽油发动机和LPG发动机进行了数值模拟,通过实验分别测取了燃油和燃气的示功图,将实验结果与模拟计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模型的可靠性.模拟计算是在分析火花点火发动机缸内湍流特性基础上,建立了发动机燃烧计算的双区模型,分别用汽油和LPG对GY6汽油机的工作过程进行了模拟,通过建立物性参数模型、传热模型、湍流卷吸燃烧模型、燃烧室几何尺寸计算模型等相应的子模型,实现了燃烧过程的计算;同时结合实验数据进行验证,实验表明计算结果合理,在小型汽油机性能预测研究中建立的准维湍流卷吸燃烧模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液化石油气摩托车性能与排放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在国内率先开发成功的液化石油气 (LPG)摩托车的性能。对液化石油气摩托车进行了转鼓试验、道路噪声试验和百公里燃料消耗率的测试。结果表明 :新开发的液化石油气摩托车十五工况的整车排放明显优于欧Ⅰ限值 ,并且HC、NOx 排放优于欧Ⅱ限值 ,CO排放也与欧Ⅱ限值接近 ;液化石油气摩托车整车噪声低 ,达到我国 2 0 0 5年摩托车噪声限值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试验研究了捷达LPG/汽油两用燃料汽车的振动噪声特性。主要测量了发动机缸体和座椅的振动情况 ,对比分析了匀速和加速时燃用汽油和LPG的噪声特性。试验结果表明 :两用燃料汽车使用LPG时 ,发动机机体振动幅值比使用汽油时小 ;而加速过程中 ,在较低转速下使用汽油噪声较大 ,在较高转速下使用LPG噪声较大  相似文献   

16.
燃料的喷射、雾化是发动机燃烧的重要过程,它们最终要影响到发动机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对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目前国内外已经进行了大量研究,而针对LPG直喷发动机的研究还不多.为此,依据LPG沸点低的特点,在FIRE8.42软件平台下采用瞬时蒸发模型对LPG缸内直接喷射发动机喷射、雾化过程进行仿真,得到LPG缸内直接喷射的油滴尺寸、温度以及油滴的贯穿距等参数的特性.  相似文献   

17.
为了评价电喷发动机燃用LPG的排放性能,对LPG和93#汽油的常规排放物进行发动机台架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发动机常用工况下,燃用LPG产生的CO、HC和NO均低于燃用93#汽油的排放.为了研究发动机工作参数对排放的影响,应用发动机工作过程软件GT-POWER和化学动力学软件CHEMKIN建立LPG双燃料发动机计算模型,在此基础上对其排放性能进行变参数仿真.仿真结果表明:随着压缩比的升高,NO的排放显著升高;随着空燃比的升高,NO的排放先升高再降低.  相似文献   

18.
汽油、无水甲醇与某些溶剂的混合液已被用作汽车发动机的燃料。但溶剂的价格高,混合液吸潮后很难避免分层。为了克服这些困难,可采用下述方法制成乳化液:5公斤自制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 FY-728溶入约740公斤、辛烷值为53的无铅直馏汽油,与160公斤甲醇、100公斤水混合、经转齿机械搅拌制得油包水型的乳化液,其辛烷值剧增至78.4。乳化液在汽车发动机进行了台架和道路试验,其有效功率及比油耗和汽油相近。甲醇的热值虽然还不到汽油的一半,但可按重量比约1:1地当汽油使用.本方法可使用价格低廉的含水粗甲醇代替无水甲醇。乳化液不含剧毒性的抗爆震剂四乙基铅,从而消除了铅对大气的污染。  相似文献   

19.
混合燃料发动机性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测量并分析了由生物燃料、自来水和市售的93#汽油组成的2种配比的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料经济性能、动力性能、怠速时的排放性能. 结果表明:与燃烧93#汽油相比,发动机燃烧混合燃料时,怠速时的HC和CO排放显著下降;混合燃料发动机的燃油消耗率在全负荷且转速小于2500r/min的运转条件下降低,在全负荷且转速大于2500r/min的运转条件下升高;在全负荷运转条件下混合燃料发动机的最大转矩下降约6%、最大功率下降约7%,并且发动机的转矩随转速的增加而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