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不阻断肾动脉的零缺血腹腔镜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RAML)剜除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2013年12月~2015年6月,行14例不阻断肾动脉的腹腔镜下RAML切除术,2例为孤立肾。右侧8例,左侧6例。单发11例,多发3例。肿瘤直径3.5~8 cm,平均4.5 cm。肿瘤位于肾脏上极5例,下极6例,肾窦内3例。10例经后腹腔途径,4例经腹腔途径。术中先游离肾动脉以备阻断。充分暴露肿瘤后,于肿瘤边缘标记切除范围,超声刀沿肿瘤边缘边切边用吸引器吸引,逐步切除肿瘤,用吸引器彻底吸除基底部残留肿瘤组织。小的肿瘤创面用V-Loc免打结缝线全层缝合,大的创面先缝合基底部止血并缩小创面,再缝合创面;肾窦内小的肿瘤切除后用止血材料填塞。结果 14例手术均成功,均未阻断肾动脉,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54~87 min,平均67 min。术中出血30~350 ml,平均130 ml。术后无继发出血、漏尿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等并发症。随访5~12个月,平均8.3月,未见肿瘤残留及复发。结论不阻断肾动脉的状态下可以完成腹腔镜RAML剜除术。术前应完善影像学检查,了解肿瘤与肾脏血管的位置关系,术中要游离肾动脉做好阻断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行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的手术方法可行性及安全性,减少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手术对肾脏功能的影响。方法对16例4 cm的肾脏周边型肿瘤行后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方法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建立传统四通道后腹腔腔隙,寻找并游离肾动脉不予阻断,充分游离整个肾脏并暴露肿瘤,于肿瘤边缘0.3~0.5 cm用剪刀开始切除肿瘤,遇可疑血管及活动出血用双极电凝(PK刀)止血,助手用吸引器保持创面清晰;完整切除肿瘤后用结扎夹代替打结的方法连续缝合创面,最后创面喷洒生物蛋白凝胶。结果 14例手术取得成功,2例因出血难以控制采用暂时阻断肾动脉后完成手术,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5~150 min,平均86 min;出血量50~550 ml,平均240 ml;术后住院时间7~10 d,平均9 d;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外科并发症。结论后腹腔镜下不阻断肾动脉行保留肾单位肾脏肿瘤切除术对肾周表浅T1a期肿瘤安全可行,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选择7例肾肿瘤患者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其中T1期肾癌6例,肾错构瘤1例。术中阻断肾动脉主干4例,选择性阻断肾段动脉3例。距肿瘤约1.0cm处,整块剪除肿瘤和部分肾实质及其表面的脂肪组织,分层缝合集合系统和肾实质后,解除阻断。观察手术时间、肾动脉或肾段动脉阻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围术期并发症。结果7例手术均成功完成,肿瘤包膜完整,术后切缘阴性。手术时间110~220min,平均155min;术中出血40-250mL,平均120mL。肾动脉阻断时间22~50min,平均35min,肾段动脉阻断时间16~28min,平均23min。术后随访1~9月,无继发出血,无漏尿,无肿瘤局部复发,总肾功能及分肾功能无异常。结论后腹腔镜肾脏部分切除术微创安全可行,控瘤效果好,保留的肾单位功能恢复好;选择性段动脉阻断的肾部分切除术,可期望得到最大限度的。肾功能保留。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肾脏大错构瘤的改进方法。方法:利用换位思考的思维方法,提出"先肾部分切除,后游离肿瘤"的新策略。2011年4月至2015年3月共完成16例此类手术,肿瘤6.2~12.4 cm。分离肾动脉后,先行肾实质的彻底游离,再阻断肾动脉后完成肾部分切除术。关闭肾脏创面,恢复血供并妥善止血后,再行错构瘤瘤体的切除。结果:15例手术获得成功,1例因创面较大,缝合后肾脏血供不佳而改为肾脏切除术。手术时间74~200 min,肾脏热缺血时间16~44 min,术中出血量25~300 ml。结论:换位思考,颠倒操作次序可减少瘤体分离时破裂出血的可能,降低分离难度。精确的术前判断、合理的手术策略加上手术技巧的改进,可提高腹腔镜肾脏大错构瘤部分切除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摘要】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方法和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7月至2017年11月在本院收治37例肾脏肿瘤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透明细胞癌T1a期23例,T1b期4例,肾错构瘤9例,T1a期肾嫌色细胞癌1例。术中充分游离肾脏和肿块表面脂肪,血管夹阻断肾动脉主干动脉,距肿块边缘正常组织0.5 cm处切除肿块,缝合创面并用Hem-o-lock固定减张。结果 36例成功施行腹腔镜下切除术,其中1例因行肾段动脉阻断未完全,出血较多中转开放手术,2例未行肾动脉阻断。手术时间65~225 min,平均95 min,术中出血量20~1000 mL,平均125 mL,肾动脉阻断时间10~35 min,平均24 min。1例术后2周继发出血,行介入栓塞治疗后出血停止。住院时间11~27 d,平均14.6 d,随访3~27个月,无远期并发症,肿瘤未见复发。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创伤小,恢复快,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限性肾癌的疗效。方法 2011年9月~2014年12月对16例70岁以上肾癌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建立后腹腔气腹后分别置入3枚trocar,打开侧椎筋膜,在腰大肌与肾脂肪囊间分离,上至膈肌,下至输尿管。游离肾脏中部,找到肾动脉,找到并游离肿物,置入血管阻断钳夹闭肾动脉,剪刀距肿瘤边缘0.5 cm切除肿物及部分肾实质,3-0可吸收线缝合集合系统(肿瘤位置较深邻近集合系统者),以2-0倒刺线连续贯穿缝合肾实质,缝合完毕后以Hem-o-lok夹固定。松开血管阻断钳,出血部分加强缝合。结果 16例手术均成功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55~240 min,(132.4±46.4)min,血管阻断时间12~40 min,(25.3±7.6)min;术中出血量10~200 ml,(79.7±62.6)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6~15 d,(9.4±3.2)d。16例随访(30.8±9.5)月,1例术后24个月因全身肿瘤转移死亡,1例术后31个月因心脏疾病死亡,其余患者无复发、转移。1例术后18个月出现肾功能衰竭,规律行腹膜透析。结论后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治疗70岁以上老年局限性肾癌安全有效,条件允许时推荐采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初步评估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2013年2月对13例肾癌患者行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的临床资料(肿瘤直径≤4.0cm)。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围手术期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手术均成功完成。手术时间120~170min,平均135min;分支肾动脉阻断时间14~40min,平均26min;术中出血量50~190ml,平均95ml;术后住院时间8~10d,平均9d,围手术期无并发症。术后病理诊断:肾透明细胞癌10例,嫌色细胞癌2例,乳头状癌1例,肿瘤切缘均阴性。随访5~24个月,所有患者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转移。结论:后腹腔镜分支肾动脉阻断肾部分切除术术中出血少、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并最大限度保留肾功能单位。初步观察该手术安全可行,是后腹腔镜下肾动脉主干阻断肾部分切除术与开放手术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半程阻断技术治疗肾门部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2015年10月~2020年10月我院对23例肾门部肿瘤行半程阻断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在肾部分切除术中,阻断肾动脉状态下切除肿瘤,然后对基底部创面行第一层缝扎止血,松开肾动脉阻断后,再进行肾脏集合系统(如有损伤)的修补和外层肾实质的连续缝合。结果23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根治性肾切除术或开放手术。手术时间(134.7±36.4)min,热缺血时间(18.3±6.4)min,术中出血量(108.3±82.6)ml,Clavien-DindoⅠ~Ⅱ级并发症3例。术后病理:18例透明细胞癌,3例乳头状癌,2例嫌色细胞癌,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术后3个月血肌酐明显高于术前(P=0.017),患肾肾小球滤过率明显小于术前(P=0.000)。23例中位随访时间12个月(3~24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肾门部肿瘤,半程阻断技术安全可行,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后腹腔镜技术进行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45例肾占位患者(其中10例为肾癌,35例为错构瘤)术前均行B超、CT和(或)KUB加IVU确诊。入院后经积极术前准备,在全麻腹腔镜下、后腹腔径路肾部分切除术,先用超声刀将肾脏充分游离,游离出肾动脉并用8号导尿管贯穿,预备阻断,用超声刀切除肾占位(切缘0.5~1.0cm),彻底止血,严密缝合切缘。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时间时间60~150min,平均90min,术中出血量200~600ml,平均350ml,术后恢复顺利,住院7~10天,平均8天随访6~24个月,无肿瘤复发。结论:腹腔镜下后腹腔径路肾部分切除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明显优于开放手术,值得大力推广。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10.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23例报告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索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应用范围和经验。方法 2001年12月至2005年10月,对23例患者施行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其中肾细胞癌14例、错构瘤5例、重复肾4例,孤立肾1例。结果22例手术顺利完成,1例肾肿瘤因仅阻断肾动脉前支时出血而行腹腔镜肾切除.手术时间60~240min,平均121min。肾动脉阻断时间20~55min,平均32min。术中出血量100~300ml,均未输血。病理报告肾细胞癌14例,切缘均阴性;错构瘤5例。1例重复肾因切除不彻底,术后发现肾上极囊性肿块而再次开放手术行肾部分切除。结论 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对选择性的肾脏病变是一种有效和微创的治疗方法,远期效果有待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11.
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实验与临床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成功完成2例家猪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后,于2002年11月至2004年3月,行经腹途径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8例(肾肿瘤剜除术3例,肾部分切除术5例)。男女各4例,平均年龄43岁。肾细胞癌5例,肾错构瘤3例。肿瘤直径2.0~3.8cm,平均2.6cm。左侧3例,右侧5例。术中采用血管束带实行瘤区肾实质血流阻断结合肾动脉阻断。创面止血结合采用电凝、超声刀、止血纱布、生物蛋白胶及镜下直接缝合技术。结果 8例手术均获成功。手术时间130~235min,平均165min。术中出血80~600ml,平均240ml。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时间0~30min,平均18min。肾动脉阻断时间0~20min,平均14min。术后住院5~9d,平均7d。术中发生瘤体裂开1例,术后发生应激性溃疡1例。术后随访3~19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患肾功能损害和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 对于严格选择的肾脏小肿瘤病例,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选择。区域性肾实质血流阻断法,能缩短肾动脉阻断时间,减少患肾功能热缺血损害。熟练掌握镜下直接缝合技术是保证本术式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2.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的临床效果. 方法 2004年9月~2006年11月,采用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对29例肾肿瘤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25例采用经后腹腔途径,4孔法操作,游离出肾动脉,血管束带绕过肾动脉后经套管引出体外,暂不阻断肾动脉,切除肿瘤表面及周围的肾脂肪囊,超声刀沿瘤体边缘外0.5 cm处分离,由浅入深,边切割边止血,直到完全切除肿瘤.若切除肿瘤过程中肾脏创面出血过多影响操作,可暂时阻断肾动脉并计时,迅速切除肿瘤,双极电凝止血后,即可开放肾动脉.止血纱布块填压肾脏创面,2-0可吸收线间断全层缝合肾实质创面,表面喷洒生物蛋白胶.4例采用经腹腔途径,肾下极找出输尿管,挑起后向肾门处游离,找出肾动脉,余步骤同腹膜外途径. 结果 29例均完成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术中20例未阻断肾动脉,9例阻断肾动脉,平均阻断时间14 min(5~20 min),平均手术时间165 min(105~240 min),平均出血量90 ml(20~800 ml),2例输血,无尿漏等其他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平均9 d(7~17 d).18例肾癌平均随访9个月(1~26个月),肿瘤无复发. 结论 不阻断或短时间阻断肾动脉行腹腔镜保留肾单位手术安全可靠,但应选择未侵及肾脏集尿系统的外周型肿瘤.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同期行后腹腔镜肾盂离断成形术及肾部分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患者,女,23岁。1年前曾行输尿管镜碎石术,术后40天拔除输尿管支架管后间断高热,予对症治疗,后来我院CT提示左肾盂输尿管交界段狭窄,左肾错构瘤(少脂型)可能性大。完善检查后手术治疗。患者先取截石位放置左侧输尿管支架管,后改为右侧卧位,于后腹腔镜下游离出肾动静脉及输尿管,术中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闭锁,将狭窄段切除后与成形的肾盂吻合。游离肾脏见左肾腹侧大小约3cm肿物,阻断肾动脉并完整切除肿物。结果: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10min,左肾动脉阻断时间15min,出血量20ml,无输血。术后病理报告左肾错构瘤、输尿管黏膜慢性炎症。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短期随访无复发。结论:同期患有同侧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及肾肿瘤的情况较为罕见,同期手术可明显缩短总的手术时间,避免了二次手术对患者身体的伤害,并能节省医疗资源,整体来说优于分期手术。手术安全可行,但需要腹腔镜手术经验丰富的医生来进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浅在小肿瘤(3cm)剜除术中不阻断肾动脉的可行性。方法 2005年4月~2009年4月对12例肾单发直径1.2~3.0cm的小肿瘤行后腹腔镜肿瘤剜除术。术中游离肾动脉,预置血管夹,以备肾动脉阻断;常规不阻断肾动脉情况下,距离肿瘤边缘1cm以上褥式外翻缝合1~2针,收紧缝线打结,预先缝线阻断肾肿瘤区血供;距离肿瘤边缘0.5~1cm,剜除肾肿瘤。结果 12例后腹腔镜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90~170min,平均130.3min;1例剜除肾肿瘤时出血较明显,需阻断肾动脉,时间约20min。术中出血量80~400ml,平均150.6ml,无大出血输血病例。3例术后出现肉眼血尿,均在术后3d内消失。住院时间5~7d,平均6.7d。术后病理:肾脏透明细胞癌10例,错构瘤2例,切缘均阴性。12例术后随访3个月~3年,平均15.5月,复查肾功能正常,B超、CT检查无肿瘤复发,无肾脏萎缩。结论后腹腔镜肾小肿瘤剜除术中预先缝线阻断肾局部肿瘤区血供,不阻断肾动脉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肾内型肾肿瘤的手术技巧及结果。方法:2008年9月~2013年8月采用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型肾肿瘤患者5例,其中肾透明细胞癌4例,肾错构瘤1例;经腹膜后腔途径4例,经腹腔途径1例。手术的关键步骤包括术中超声的应用、肾蒂的阻断和肾脏集合系统的缝合等。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平均手术时间180(135~250)min,肾蒂阻断时间22~40min,平均33min。肿瘤大小平均2.3(1.5~3.0)cm,术中平均出血量180(100~250)ml,均未输血,术中需集合系统修补4例。术后随访5~55个月,平均35.3个月,均未见肿瘤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结论: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完全肾内型肾肿瘤安全有效,术中超声检查可对肿瘤进行有效定位,减少切缘的阳性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效果。方法 2013年10月~2015年9月我院利用3D腹腔镜对11例肾肿瘤施行肾部分切除术。采用腹膜后途径,分离并阻断肾动脉,显露肿瘤后沿肿物边缘将其完整切除,创面用薇乔线双层连续缝合。结果所有手术均在3D腹腔镜下顺利完成,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70~180 min,平均100min;缺血时间14~35 min,平均25 min。出血量50~300 ml,平均90 ml。术中腹膜损伤1例,皮下气肿2例、肾周血肿1例,无其他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5~10 d,平均6 d。10例术后随访3~14个月,平均10个月,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无新发肾功能不全。结论 3D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手术是安全可行的,治疗效果良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腹腔镜下射频消融辅助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的临床效果。方法自2008年3月~2009年12月期间,有10例患者采用了射频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脏肿瘤。其中肾细胞癌6例(肿瘤直径2.0~4.5cm,平均2.3cm),肾脏错构瘤4例(肿瘤直径3.5~6.0cm,平均4.2cm)。均经后腹腔镜途径先显露肿瘤然后射频,〈3cm的肿瘤射频1个周期(12min),〉3cm的肿瘤行射频24~36min。射频消融后再沿肿瘤的边缘将肿瘤锐性切除,肿瘤基底采用电凝止血,出血明显的予以射频止血(2~4min)。结果 10例手术均获成功,无中转开放。手术时间63~95min(平均71min),术中出血50~150mL(平均100mL),无术后出血、无尿瘘、肾盂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3~5d(平均3.5d),随访时间3~18个月(平均10个月),尚未发现肿瘤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结论射频消融辅助后腹腔镜下保留肾单位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出血少,无需腹腔镜下缝合止血,明显缩短了手术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同期微创手术治疗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2011年6月~2018年12月我院同期治疗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10例。膀胱肿物均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3例肾囊性肿物行后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术中分离囊肿后切除囊壁; 7例肾实性肿物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术中游离肾动脉及肾脏,阻断动脉后切除肿物并缝合创面。结果 3例经尿道膀胱肿物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TURBT)+后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手术时间分别为77、81、228 min;出血量分别为2、5、100 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3、7、10 d;术后病理为肾囊肿合并膀胱尿路上皮癌。7例肾实性肿瘤合并膀胱肿物行TURBT+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手术时间127~281 min,平均180 min;出血量5~100 ml,中位数20 ml,无输血;术后住院时间5~18 d,平均10 d;肾脏术后病理:5例透明细胞癌,2例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膀胱术后病理:5例尿路上皮癌,2例腺性膀胱炎。1例术后肾周血肿,对症治疗后好转; 1例术后发现为浸润性膀胱癌,1周后行膀胱癌根治术。10例随访1~91个月,中位34个月,术后1年1例膀胱癌复发再次手术治疗,余无复发。结论对于肾肿物合并膀胱肿物的患者,可以考虑行TURBT,根据肿物性质同期行腹腔镜肾囊肿开窗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价新型双向倒钩免打结缝合线(QUILL SRS)在腹腔镜下肾门部肾肿瘤肾部分切除术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门部肾肿瘤共10例,均采用QUILL SRS缝线缝合肾脏。其中男6例,女4例,年龄27~69岁,平均(47.5±19.3)岁。肿瘤直径1.5~4.7cm,平均(3.2±1.4)cm。其中腹侧7例,背侧3例,9例为单发肿瘤,1例为双侧肾肿瘤。术前按AJCC肾癌TNM肿瘤分期均为T1N0M0。结果:10例均顺利完成LPN术。手术时间57~107min,平均(87.2±20.4)min。术中失血量30~180ml,平均(55.0±42.8)ml,肾动脉阻断(热缺血)时间11~32min,平均(23.3±12.6)min。缝合时间8~21min,平均(14.3±9.7)min。术后住院5~8d,平均(6.5±1.3)d。无肾蒂血管损伤、继发性出血、尿漏等并发症,1例术后出现血尿,经保守治疗缓解。术后病理均为肾细胞癌,切缘均为阴性。随访1~6个月,无肿瘤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明显短于普通缝线组,手术时间及继发性出血率均少于普通缝线组。结论:针对肾门部肾肿瘤,采用双向倒钩可吸收免打结线施行后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能够明显缩短缝合时间和热缺血时间,有利于肾功能的保护,具有很好的安全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估不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肾肿瘤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2016年1~11月于我院行不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的肾肿瘤患者12例,收集所有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7例(58.33%),女5例(41.67%),平均年龄55.6(34~75)岁,平均体重指数27.4(21.5~32.3)kg/m2,所有患者均为单侧单发肾肿瘤,对侧肾功能正常,肿瘤均为部分外生性生长,平均直径2.9(1.5~5.0)cm,肾实质内深度≤2cm,肿瘤边缘距集合系统距离≥7mm,R.E.N.A.L.评分为4.6(4~6)分。术中常规置入辅助Trocar,由助手使用吸引器保持视野清晰。瘤体较大者,在切缘外预缝线,缩短进针、持针时间以减少出血量。对于创面内血管分支可预先以Hem-o-Lock夹闭,出血明显处用吸引器压迫待肿瘤切除后再行处理。结果:除2例患者因术中出血难以控制暂时阻断肾动脉后完成手术,其余10例患者均未阻断肾动脉,无中转开放手术。其中8例经后腹腔途径完成,4例采用经腹途径完成。手术时间75~121min,平均108min;出血量50~400ml,平均150ml;术后住院时间5~8d,平均6.6d;术后无肾脏继发出血、漏尿等外科并发症。病理报告肾透明细胞癌11例,肾错构瘤1例。结论:不阻断肾动脉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对于经过R.E.N.A.L.评分系统筛选过的低度复杂性肿瘤患者安全可行,可以通过避免肾脏缺血而保护肾功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