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UKPDS及DCCT等一系列大规模的糖尿病强化治疗研究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而要完全控制糖尿病只有通过胰腺移植或胰岛移植。但胰岛移植需要足够的供体,目前胰腺供体严重匮乏,且受配型的限制,成功配型的机率过低。另外移植后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给病人带来诸如排斥、感染、肿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胰岛细胞来源,近年对胚胎干细胞(ES)及成体干细胞(AES)的研究为糖尿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2.
胰岛细胞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可行性方法,但面临组织来源缺乏和免疫排斥等难题。干细胞是具有自我复制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研究发现,在胰腺导管细胞和胰岛中存在成体胰岛干细胞,而胚胎干细胞经适当的培养、诱导可以分化为具有胰岛特征并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这些研究进展为糖尿病的细胞治疗带来了新的希望。  相似文献   

3.
UKPDS及DCCT等一系列大规模的糖尿病强化治疗研究证实严格的血糖控制可以明显减少微血管及大血管并发症,而要完全控制糖尿病只有通过胰腺移植或胰岛移植.但胰岛移植需要足够的供体,目前胰腺供体严重匮乏,且受配型的限制,成功配型的机率过低,另外移植后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给病人带来诸如排斥、感染、肿瘤等一系列问题,因此有必要寻找一种新的胰岛细胞来源,近年对胚胎干细胞(ES)及成体干细胞(AES)的研究为糖尿病的细胞替代治疗带来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4.
成功的胰岛细胞替代(胰腺器官移植或分离胰岛移植)是治疗1型糖尿病的根本途径。目前胰腺移植主要作为肾移植的附属手术,应用于糖尿病合并尿毒症患者。胰岛细胞移植比胰腺移植更简单、安全。胰岛保存、分离技术和免疫抑制剂的发展将胰岛移植从基础研究推向临床应用。Edmonton方案在胰岛移植临床应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成体胰岛干细胞研究、胰岛异种移植等新技术的发展,将解决胰岛供体来源不足问题,为胰岛移植带来新的曙光。  相似文献   

5.
从临床医生角度,治疗1型糖尿病的理想目标是重建糖尿病患者体内的功能性胰岛β细胞总量。目前胰岛细胞再生的3种途径包括:胰腺移植、胰岛移植、干细胞移植。其中,前两者由于供体及免疫排斥等原因难以在临床上进行广泛应用和推广,因此促使学者们将研究重点转向寻求具有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潜能的干细胞,作为胰岛β细胞替代治疗的细胞来源。  相似文献   

6.
胰腺干细胞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的一个热点 ,但供体的缺乏和存在免疫排斥反应限制了其应用。胰腺干细胞能定向分化成胰岛细胞 ,这为胰岛移植提供新的材料来源[1 3 ] 。胰腺干细胞能向外分泌腺组织定向诱导 ,对于急、慢性胰腺炎的发生、发展及治疗的研究有重要作用 ;并能修复胰腺外伤导致的胰腺功能不全。研究表明 ,胰腺干细胞对胰腺癌的发生、发展、调控和治疗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一、干细胞概述1.干细胞的概念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与增殖分化能力的细胞 ,能产生出与自己完全相同的子细胞 ,同时还能分化为祖细胞[4] ;在特定条件下 ,它可以分化…  相似文献   

7.
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移植或细胞治疗是根治1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体匮乏的难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除同种自体或异体胰岛外,异种胰岛尤其是选择猪供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对扩增胰腺β细胞及制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干细胞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人工构建类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8.
新发现     
美国基因技术治疗糖尿病由美国东佛吉尼亚大学医学院发现的与胰岛再生相关的蛋白基因可能对糖尿病的防治有促进作用。该技术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使可以制造胰岛素的朗格汉斯细胞由自体干细胞转变而成。这就使患者胰腺细胞产生新的分泌功能,从而使治疗糖尿病成为可能。同时避免了由细胞移植人造胰腺所造成的免疫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9.
胰岛移植是治疗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的一种简单有效的方法,相较与胰腺移植,它较为简单和方便,但存在组织来源匮乏和免疫移植排斥等障碍。新的胰岛分离纯化方法提高了供移植的胰岛的纯度和活性。成体干细胞研究、异种移植研究,有望解决移植的供源问题。Edmonton方案在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中具有里程碑意义。新型的免疫抑制剂和免疫诱导剂的研究可以提高临床胰岛移植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0.
胰腺移植是胰岛移植的一种复杂形式,既然如此,为何还进行胰岛移植呢?作者指出,在目前和今后,全胰腺移植仅在糖尿病病人发生尿素症进行肾移植的同时进行,它不适于初期糖尿病病人,但Ⅰ型糖尿病确实期待一种不需要进行长期免疫抑制的胰岛移植法。在最近几年,作者在动物实验中获得成功,并初步应用于人。 控制胰岛移植排斥反应 早在60年代,人们就发现胰岛细胞移植  相似文献   

11.
胰岛移植是彻底治疗糖尿病最有希望的方法.然而,供体的来源不足以及β细胞自身免疫的存在极大的限制了这种方法的使用.体外增殖与分化有功能内分泌细胞治疗糖尿病成为糖尿病研究的主要焦点.胰腺干细胞研究的进展为细胞治疗提供了一个美好前景.由于对胰腺干细胞的分子标志认识有限,所以对其鉴定仍有很大的阻力.虽然以现有能力在一定条件下能获得一些胰腺干细胞转化的新生的胰岛,而胰腺干细胞确切定位于何处、增殖与分化调控机制如何、胰腺含有的干细胞数量等问题都需要进一步得到研究解决.我们主要回顾近期在胰腺干细胞基础研究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12.
糖尿病胰岛移植及细胞治疗的细胞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胰岛移植或细胞治疗是根治1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体匮乏的难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除同种自体或异体胰岛外,异种胰岛尤其是选择猪供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对扩增胰腺β细胞及制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干细胞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人工构建类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3.
胰岛移植或细胞治疗是根治1型糖尿病较为理想的方法,但同时也面临着供体匮乏的难题.近年来研究显示,除同种自体或异体胰岛外,异种胰岛尤其是选择猪供胰成为众多学者关注的焦点;另外对扩增胰腺β细胞及制造胰岛素分泌细胞株的研究亦取得了一定的成果;而干细胞工程及转基因技术的应用,使利用干细胞治疗糖尿病及人工构建类胰岛细胞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4.
胰腺干细胞诱导分化为胰岛素分泌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大鼠胰腺组织干细胞向胰岛内分泌细胞分化及其在实验性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应用Nestin结合的免疫磁珠从大鼠胰腺导管细胞中分离和纯化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及诱导分化形成胰岛样结构,进行体外和体内的功能评价。结果大鼠胰腺干细胞经体外扩增和诱导分化后,表达胰岛素mRNA,并形成胰岛样结构。免疫荧光染色显示胰岛结构内含有大量胰岛素阳性细胞和少量胰高糖素阳性细胞。在葡萄糖刺激下干细胞分化出胰岛,有胰岛素释放,其释放量约为正常胰岛的39.4%。将干细胞分化来的胰岛移植到免疫缺陷的糖尿病小鼠后可以明显改善糖代谢的紊乱。结论胰腺组织干细胞可以在体外诱导分化成为具有治疗糖尿病功能的胰岛细胞。  相似文献   

15.
MIN6细胞系是从表达类人猿病毒40大T抗原(受胰岛毒启动子控制)的转基因非肥胖糖尿病小鼠胰岛瘤中建立的,其内分泌功能与胰腺组织非常接近,是研究胰岛细胞功能的理想模型.MIN6细胞系可用于胰腺分泌的研究,β细胞的适宜刺激信号的探索;1型糖尿病发病机制的研究;氧化应激、自噬、游离脂肪酸对2型糖尿病发病的影响;在胰腺移植后发生排斥的机制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一项小型研究表明,随着胰岛细胞移植技术的简单化,女性糖尿病患者可在1年或更长时间内不需胰岛素注射治疗。该研究中的8名女性糖尿病患者均仅接受来自同一胰腺的少量胰岛细胞移植。研究人员通过动脉插管将胰岛细胞移植至肝脏门静脉,并使其分泌适量胰岛素以控制血糖。结果发现,8名受试者均可不依赖胰岛素治疗,其中5名1年以上不需胰岛素治疗。该研究结果表明,  相似文献   

17.
因反复发作的急性或慢性胰腺炎、胰腺外伤、胰腺良性疾病等情况需接受胰腺全部或部分切除术的患者,术后常发生糖尿病或糖耐量异常。自体胰岛移植可保留胰岛β细胞功能,是解决上述问题的有效方法。近年来,随着胰岛分离技术、移植方案及围术期管理的进步,自体胰岛移植的疗效也随之提高,已成为胰腺切除术后的必要治疗手段。该文对自体胰岛移植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植入糖尿病大鼠体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能否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或者促进胰岛β细胞增殖。方法采用贴壁法分离培养来自同种异体大鼠的MSCs,移植前用5-溴-2-脱氧尿嘧啶核苷(BrdU)标记。将6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组);糖尿病大鼠对照组(DM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糖尿病大鼠组(MSCs组);经左心腔注射移植MSCs并行环孢霉素A灌胃的糖尿病大鼠组(MSCs+CsA组)。分别于造模前、成摸时和移植细胞后7、14、28天时检测OGTT和体重;每周固定时间测一次随机血糖;处死大鼠前从心脏取血测胰岛素;移植细胞后7、14和28天时,取各组大鼠胰腺组织行增殖细胞核抗原和Brdu免疫组化。结果移植MSCs后7天和14天都可在MSCs组和MSCs+CsA组大鼠胰腺的血管内及其周围、胰腺外分泌组织和/或胰岛内发现Brdu阳性细胞。移植MSCs后14天MSCs+CsA组OGTT的2h血糖值较DM组有下降趋势(P=0.069);三组糖尿病大鼠间胰岛素水平和体重无明显差异;移植MSCs未使MSCs和MSCs+CsA组胰岛中增殖细胞明显增多。结论通过左心室注入的大鼠MSCs可以迁移到损伤的胰腺组织中,植入的MSCs使糖尿病大鼠的血糖下降不显著,不能证明能分化为可分泌胰岛素的细胞,也未促进胰岛细胞增殖;在胰岛损伤高峰期移植细胞,很难达到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胰岛移植的临床应用肖毅,何晓东,王姮通过胰腺或胰岛细胞移植,取代外源性胰岛素的使用,能有效地防止I型糖尿病的肾、视网膜及神经病变等晚期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自1988年新的人胰岛细胞分离技术应用以来,已陆续有成功的同种异体胰岛移植并成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病...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胰腺干细胞体外定向分化潜能,评价诱导分化后细胞同种移植对糖尿病的治疗效果.方法 体外分离、纯化成体Wistar大鼠胰腺干细胞,运用荧光免疫染色法对胰腺干细胞表面进行鉴定,然后在肝细胞生长因子、尼克酰胺等共刺激下诱导细胞定向分化.双硫腙(DTZ)染色对诱导后细胞进行胰岛细胞鉴定,ELISA染色光电酶标记法检测其胰岛素分泌功能.采用链脲佐菌素(STZ)腹腔注射建立Wistar大鼠糖尿病模型,将40只造模成功的大鼠随机分为胰岛细胞移植组(移植组)和安慰剂注射组(对照组),分别于移植前1 d及移植后1、2、3、4周经尾静脉采血检测血清胰岛素和血糖水平.结果 本实验成功获取成体大鼠胰腺干细胞,细胞表面CK19、Pdx-1和Nestin表达均为阳性.诱导分化后的细胞DTZ染色呈棕红色,在高糖刺激下表达、分泌胰岛素.移植后4周内移植组血清胰岛素水平平均为(11.41±1.52)mU/L,血糖水平平均为(8.22±2.7)mmol/L,对照组分别为(9.30±1.56)mU/L和(12.23±3.8)mmol/L,两组相差显著(P<0.05).结论 体外分离成体胰腺干细胞可被定向诱导分化为具有胰岛素分泌功能的胰岛样细胞,同种移植后对糖尿病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