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汤治疗肾虚血瘀型老年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及对血液流变性、炎症反应、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8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90例。对照组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10 mg/次,1次/d;并口服卡托普利,12.5 mg/次,2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补肾活血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12周。采用24 h动态血压监测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等BPV指标,并记录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 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生活质量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肾虚血瘀证评分,检测血液流变学指标、一氧化氮(NO),内皮素1(ET-1),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以上指标治疗前后各评价1次。结果:观察组血压疗效总有效率为92.94%,对照组为81.18%,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89.41%,对照组为74.12%,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24 h SSD,24 h DSD,d SSD,d DSD,n SSD和n DSD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24 h SBP,24 h DBP,d SBP,d DBP,n SBP和n DBP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SF-36量表各维度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IL-6,TNF-α和ET-1水平均低于对照组,NO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补肾活血汤治疗老年肾虚血瘀型高血压患者能进一步的降低患者血压,缩小BPV,血压疗效和中医证候疗效均显著,并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还能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内皮功能障碍,从而有利于降低患者靶器官损害的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电针双侧曲池穴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02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1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双侧曲池穴治疗;对照组采用空白对照,不采用任何治疗方法。治疗10次后,分别测量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两组血压变异性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和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白天舒张压标准差(d DSD)和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双侧曲池穴能改善高血压病患者收缩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咽散结方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 O2)及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90例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5例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利咽散结方。2组均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变化,比较2组治疗前后AHI、LSa O2及动态血压变化。结果 2组治疗后AHI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LSa O2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AHI低于对照组(P0.05),LSa O2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 MSP)、日间平均舒张压(d MDP)、夜间平均收缩压(n MSP)、夜间平均舒张压(n MDP)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 SIS)、24 h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 SID)、日间收缩压平滑指数(d SIS)、日间舒张压平滑指数(d SID)、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 SIS)、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n SID)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24 h SBP、24 h DBP、n MSP及n MDP均低于对照组(P0.05),24 h SIS、24 h SID、n SIS及n SID均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各中医症状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降低更明显(P0.05)。结论利咽散结方治疗OSAHS合并原发性高血压,能明显改善中医症状,改善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提高血氧饱和度,降低血压,延缓病情进展。  相似文献   

4.
《陕西中医》2017,(5):578-580
目的:探讨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血压变异性、Hcy、炎症因子等指标水平的影响。方法:将确诊为高血压合并焦虑症且中医证型属于肝郁化火型的70例患者纳入研究并随机分组。对照组35例患者采用依那普利降血压,黛力新抗焦虑治疗,治疗组35例则采用联合解郁平肝汤治疗,28d为1疗程。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24h平均收缩压(24hSBP)、24h平均舒张压(24hDBP)、白昼SBP、DBP、夜间SBP、夜间DBP等基础血压,24h收缩压变异(24hSSD)、24h舒张压变异(24hDSD)、白昼舒张压变异(dDSD)、白昼收缩压变异(dSSD)、夜间收缩压变异(n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等血压变异性指标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P0.05);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a)、超敏C反应蛋白(Hs-CRP)、同型半胱氨酸(Hcy)降低,但治疗组改善更显著,且总有效率更高(P0.05)。结论:解郁平肝汤治疗高血压合并焦虑症患者疗效显著,可更好地改善血压,有助于炎症指标改善。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四逆汤加减联合西药对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将150例阳虚型高血压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基础降压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四逆汤加减联合治疗,观察2组治疗后中医证候及治疗前后血压、血压变异性的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SBP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DBP则无明显变化(P均>0.05),2组治疗后SBP及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24h SSD、d SSD、n SSD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24h DSD、d DSD、n DSD无明显变化(P均>0.05)。结论四逆汤加减联合西药治疗阳虚型高血压病能明显改善患者的血压变异性,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六君丹参饮辅助治疗对11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治疗效果及血压变异性影响。方法:选择我院诊治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6例,随机分为中药组和西药组各58例,其中西药组口服培哚普利片4mg/d,1次/d,中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使用六君丹参饮治疗,两组均以8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变异性即:24h收缩压标准差(24h SSD)、舒张压标准差(24h DSD),白天收缩压标准差(d SSD)、舒张压标准差(d D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SD)、舒张压标准差(n DSD);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内皮功能评估指数(RHI)及中医证候积分,并于治疗后对患者近期疗效进行比较,记录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中药组24h SSD、24h DSD、d SSD、d DSD、n SSD较西药组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Hcy、25(OH)D、RHI水平较西药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中医证候积分较西药组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4.48%,高于西药组7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六君丹参饮辅助治疗原发性高血压近期疗效较好,能明显改善患者血压变异性及血管内皮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的疗效及对血管内皮功能和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150例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口服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1片/次,1次/d,血压还不能控制者加服硝苯地平缓释片,20~30 mg/次,2次/d。观察组西医治疗措施同对照组,并内服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1剂/d。两组疗程均为连续治疗12周。每日偶测血压,比较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和血压达标情况;进行治疗前后动态血压监测,记录24 h收缩压标准差(24 h S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 h DSD),24 h平均收缩压(24 h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 DBP);进行治疗前后踝臂指数(ABI)和肱动脉血流介导血管舒张功能(FMD)评价;进行治疗前后阴虚阳亢证评分;检测治疗前后白细胞介素-6(IL-6),IL-10,高敏C反应蛋白(hs 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结果:观察组患者SBP,DBP,24 h SSD,24 h DSD,24 h SBP和24 h DBP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P<0.01);观察组偶测血压达标率为81.19%,高于对照组的66.98%(χ^2=29.81,P<0.01);观察组患者ABI和FMD均高于对照组(P<0.01),阴虚阳亢证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Hcy,瘦素,IL-6,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降压和补充马来酸依那普利叶酸片治疗的基础上,六味地黄丸合丹栀逍遥散加减治疗H型高血压阴虚阳亢证患者,可更好控制血压和Hcy水平,减轻血压变异性,提高血压达标率,改善临床症状,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能调节炎症因子。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虚燥更平散治疗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的疗效。方法:将入选的2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氯沙坦加虚燥更平散组(治疗组110例)和氯沙坦组(对照组110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压、动态血压、神经递质各指标的变化。结果:①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压、24h收缩压变异(24h SSD)、24h舒张压变异(24h DSD)、白天收缩压变异(dSSD)、夜间舒张压变异(nDSD)有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神经肽Y(NPY)有明显减少,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虚燥更平散可有效降低围绝经期高血压病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其机制可能与调节神经递质水平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及晨峰血压的影响。方法将11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5例。对照组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每次2.5 mg,每日1次,口服;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恒清汤,每日1剂,每日2次,口服。2组均连续治疗8周。观察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昼夜节律及相关动态血压参数变化。结果与本组治疗前比较,治疗组治疗后日间平均收缩压(d 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收缩压昼夜节律、清晨SBP、清晨DBP、晨峰SBP均明显下降,杓型血压比率提高,血压变异性降低,晨峰血压升高比例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d SBP、n SBP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比较,治疗组d SBP、n SBP、清晨SBP下降明显,收缩压昼夜节律、舒张压昼夜节律显著改善,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血压杓型血压比率高于对照组(P0.05),血压变异性、晨峰SBP及晨峰血压升高比例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恒清汤联合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片可有效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昼夜节律,降低血压变异性,提高杓型血压比率,并有效控制晨峰血压,改善相关动态血压参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对老年脑梗死伴发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76例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8例。对照组给予"醒脑开窍"针刺法及口服硝苯地平控释片(拜新同)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行"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针刺法,穴取人迎、合谷、曲池、足三里、太冲,留针30 min。每天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40次)。监测两组患者24 h动态血压,观察治疗前、治疗8周后血压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并记录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24 h平均收缩压(SBP)、舒张压(DBP),白昼SBP、DBP,夜间SBP、DBP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8周后观察组白天、夜间及24h的收缩压变异性(SBPV)、舒张压变异性(DBPV)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活血散风、调和肝脾"配穴针刺法对改善老年脑梗死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血压及血压变异性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吴琼  王强  王春亮  崔晓慧  王蓓 《河北中医》2022,(10):1609-1614
目的 观察滋肾宁心胶囊治疗肝肾阴虚型围绝经期高血压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围绝经期高血压肝肾阴虚型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替米沙坦片治疗,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滋肾宁心胶囊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治疗前后诊室血压[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DBP)、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和血压变异系数(CV)(24 hSBP-CV、dSBP-CV、nSBP-CV、24 hDBP-CV、dDBP-CV、nDBP-CV)、动态心率[24 h平均心率(24 hmHR)、日间平均心率(dmHR)、夜间平均心率(nmHR)]、中医证候评分、广泛性焦虑量表(GAD-7)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PSQI)评分。结果 治疗后,2组诊室SBP、DBP及动态血压24 hmSBP、24 hmDBP、dmSBP、dmDBP、nmSBP、nmDBP,24 hSBP-CV、dSBP-CV、nSBP...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耳穴贴压联合涌泉穴按摩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的效果及对患者血压变异性(BPV)的影响。方法:将94例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47)和观察组(n=47)。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观察组给予王不留行籽耳穴贴压联合涌泉穴按摩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水平、SBP/DBP下降幅度并评估降压疗效,BPV根据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评估,计算两组治疗前后24h SBP标准差(24h SBP)、24h DBP标准差(24h DBP)、白天SBP标准差(dSSD)、白天DBP标准差(dDSD)、夜间SBP标准差(nSSD)和夜间DBP标准差(nDSD),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后SBP、DBP水平和下降幅度均优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降压总有效率97.87%明显高于对照组82.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治疗后24h SBP、24h DSD、dSSD、dDSD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 SBP、24h DSD、dSSD、dDSD、nSSD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24h SBP、24h DSD、dSS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两组不良反应以头晕、头痛、恶心和眩晕为主,症状程度均较轻,患者耐受性好,组间不良反应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规西医治疗基础上给予中医耳穴贴压联合涌泉穴按摩,不仅能有效降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和增益降压疗效,而且能显著降低BPV。  相似文献   

13.
血压变异与高血压病患者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变异与中医体质分类的关系。方法:122例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根据中医体质分类分为阳亢质、痰湿质两组,比较两组血压负荷和血压变异的特征。结果:两组夜间收缩压血压变异(nSBPSD)、夜间舒张压血压变异(nDBPSD)、夜间平均动脉压血压变异(nMAPSD)、夜间舒张压下降百分率(nDBPrr)以及24h平均收缩压(24h 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AP)、夜间舒张压均大于正常界限次数的百分率(nDBPLO),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痰湿质高血压病患者较阳亢质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减小明显,血压负荷增大,可能容易发生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14.
汤玲玲 《新中医》2018,50(12):181-183
目的:观察四逆汤对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变异性的影响。方法:选取本院收治的40例脓毒血症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抢救,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四逆汤。观察2组治疗前后血压水平及血压变异性的变化。结果:治疗前,2组收缩压(SBP)及舒张压(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2组首次治疗3 h、6h、9 h,SBP及DBP均较治疗前升高(P 0.05)。首次治疗3 h,观察组SBP和DBP均高于对照组(P 0.05)。首次治疗6 h,观察组SBP高于对照组(P 0.05);2组DBP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治疗9 h,2组SBP及DB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5天后,观察组白天SBP、DBP标准差,夜间SBP、DBP标准差,白天SBP、DBP变异系数,夜间SBP、DBP变异系数均低于对照组(P 0.05)。2组血压晨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四逆汤可加快脓毒血症休克患者血压回升,有效改善血压变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化瘀通络颗粒剂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70例老年高血压血瘀证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5例,对照组予以口服坎地沙坦片和氢氯噻嗪片,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化瘀通络颗粒剂口服。疗程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症状评分,评估中医证候疗效;监测动态血压,包括24h平均收缩压(24SBP)、24h平均舒张压(24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DBP)、白昼平均收缩压(DSBP)、白昼平均舒张压(DDBP),计算脉压差与静息心率。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的24SBP、24DBP、NSBP、DSBP、DDBP治疗后较本组治疗前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静息心率、脉压差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比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化瘀通络颗粒剂可改善老年高血压患者的症状,可降低其静息心率,缩小老年患者脉压差,疗效优于单纯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6.
岳燕凤 《新中医》2016,48(1):194-196
目的:观察中医情志调护联合低盐饮食干预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67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常规低盐饮食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中医情志调护。监测指标:24h、白天(d)、夜间(n)平均收缩压(SBP)、平均舒张压(DBP)、心率(HR)。焦虑、抑郁评定量表:采用国际通用焦虑评定量表(SAS)、抑郁评定量表(SDS)进行评定。结果:干预后观察组24h SBP、d SBP、n SBP、24h DBP、d DBP、n DBP、24 HR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后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干预前后SAS、SD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尿钠值与本组干预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2组尿钠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情志调护能够帮助改善患者焦虑、抑郁负面情绪,提升干预效果。  相似文献   

17.
李琛  李书颖 《河北中医》2022,(5):815-820+863
目的 观察“活血散风”针刺法对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血压和血压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 将7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予硝苯地平控释片口服,对照组36例(后脱落7例)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治疗组36例(后脱落6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活血散风”针刺法。2组均治疗6周。比较2组治疗前及治疗1、2、3、4、5、6周血压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指标[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24 hSBPSI)、24 h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24 hDBPSI)、白天收缩压平滑指数(dSBPSI)、白天舒张压平滑指数(dDBPSI)、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nDBPSI)、日间平均收缩压(dMSBP)、日间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 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 hMDBP)]、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及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 治疗组治疗1、2、3、4、5、6周收缩压和治疗4、5、6周舒张压均较本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调督熄风针法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平滑指数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69例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4例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组35例口服马来酸左旋氨氯地平基础上于申时行调督熄风针法,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动态血压[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血压昼夜节律、血压变异性[24 h平均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24 h平均舒张压变异性(2 4hDBPV)、白天收缩压变异性(dSBPV)、白天舒张压变异性(dDBPV)、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夜间舒张压变异性(nDBPV)]、平滑指数[24 h平均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24 h平均舒张压平滑指数(24hDBPSI)、白天收缩压平滑指数(dSBPSI)、白天舒张压平滑指数(dDBPSI)、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夜间舒张压平滑指数(nDBPSI)]。结果 2组治疗后的动态血压、血压变异性各指标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的nMSBP、nMDBP、nSBPV、nD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的平滑指数以及血压昼夜节律、转变杓型人数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且治疗组的nSBPSI、nDBPSI及血压昼夜节律、转变杓型血压人数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申时行调督熄风针法能对肝阳上亢非杓型高血压病患者起到减小血压波动、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昼夜节律、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是在改善夜间血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24 h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将石家庄市中医院2018年9月—2019年9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的1~2级高血压病患者64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口服,治疗组患者在口服苯磺酸氨氯地平片的基础上加用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2组均治疗4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24 h动态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的白天平均收缩压(dMSBP)、白天平均舒张压(dMDBP)、夜间平均收缩压(nMSBP)、夜间平均舒张压(nMDBP)、24 h平均收缩压(24hM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MDBP)、血压负荷(BPL)、血压变异性(BPV)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均<0.05),治疗后的平滑指数(SI)与治疗前比较均明显升高(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nMSBP、24hMSBP、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24 h收缩压负荷(24hSBPL)、夜间收缩压变异性(nSBPV)、24 h收缩压变异性(24hSBPV)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治疗组治疗后的夜间收缩压平滑指数(nSBP-SI)、24 h收缩压平滑指数(24hSBP-SI)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后(P均<0.05)。结论升降散加味穴位贴敷对痰热型高血压病患者具有降低全天血压水平、改善血压波动、平稳降压的作用,尤其在改善夜间收缩压方面更有优势。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奥美沙坦酯片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临床效果以及血压改善情况。方法:选取老年高血压患者15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75例,对照组单独使用奥美沙坦酯片,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使用银杏叶胶囊治疗。对比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8周后的血压控制情况以及治疗效果。结果:8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均较治疗前有明显的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治疗组24h SBP、24h DBP、d SBP、d DBP、n SBP、n DBP的血压改善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对比分析两组老年高血压患者治疗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0%,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6.0%。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使用奥美沙坦酯片联合银杏叶胶囊治疗,能够有效控制患者血压情况,显著提高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