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6 毫秒
1.
胡曼曼  钱志刚 《蚌埠医学院学报》2021,46(1):111-114, 119
目的了解男女护生职业态度现况,掌握职业态度影响因素在男女护生中的差异。方法男生采取条件抽样,女生采取便利抽样的方法,对某医学院校在校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的职业态度得分为(4.34±0.65)分,其中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得分分别为(4.29±0.71)分、(4.36±0.63)分,不同性别护生的职业态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级、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的护生职业态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家庭居住地、专业选择动机、职业兴趣和职业选择均为护生职业态度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研究中,家人态度、本专业和其他专业学生态度、学校态度以及自身对专业的认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 < 0.01)。结论男女护生职业态度均偏消极、缺乏职业兴趣;家庭居住地、自身意愿和兴趣影响护生的职业态度;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的性别差异受社会传统观念影响深刻,学校及护理教育者应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揭示影响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因素,探索有利于端正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的教育模式。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选取新疆医科大学和石河子大学2007-2010级护理专业全日制本、专科学生1 517名。运用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新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职业情感、职业行为进行调查及分析。结果 (1)民族、录取方式、是否参加临床实习为护生职业认知的影响因素;(2)民族、学制、录取方式、学习成绩、是否参加临床实习为护生职业情感的影响因素。(3)性别、民族、学制、护生生源、录取方式、学习成绩为护生职业行为的影响因素。结论应加强护生职业态度教育,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满足护生的情感需求。重视护生在校期间职业态度的早期教育,不断端正其职业态度,以稳定护理队伍,促进护理事业长期稳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中职护生职业兴趣状况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职护生对护理职业的兴趣及其影响因素,提出相应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2004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且已完成临床实习的中职护生进行调查,调查护生基本情况、职业兴趣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中职护生对护理专业性质的理解不够清楚,职业兴趣不高,对护理专业发展前景和护士地位持肯定态度的较少;影响护生职业兴趣的主要因素是社会地位及就业困难。结论中职护生的职业兴趣不稳定,关系到其就业及今后的发展,影响护理队伍的稳定和发展,学校应从多方面进行教育,提高护生的职业兴趣,顺应教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目的 调查在校高职护生的职业态度现状,以便有针对性的引导高职护生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观.方法 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对我院291名高职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评分2.23~7.35(5.37±1.02),生源地及不同年级的高职护生职业态度评分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志愿选择方式护生职业态度评分之间比较:自愿选择者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家人意愿和调剂者(均P=0.000);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其职业态度评分显著高于不喜欢护理专业的护生(P=0.000);无转行年头的护生职业态度得分高于有转行念头的护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5).讨论在校高职护生总体职业态度较积极,职业兴趣是影响职业态度培养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高等护理专业学生职业态度及相关因素的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调查高等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士职业态度量表和自设影响因素问卷对青岛大学护理学院307名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总体职业态度得分中立偏积极,专科护生高于专升本和本科护生,职业态度随年级的升高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1.977、10.583,P〈0.01)。多元回归分析显示,职业兴趣、学历、同学态度、就业压力、学校重视程度是影响职业态度的主要因素。结论应加强护生职业态度的教育,培养护生的职业兴趣,满足护生的情感需求。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实习护生的职业态度现状,找出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和自行设计的影响因素问卷对护理系244名实习护生进行调查。结果护生职业态度评分的均分为(4.69±1.14)分,66.4%的护生职业态度中立偏积极,33.6%的护生偏消极。自愿选择护理专业的护生职业态度评分高于家人意愿及调剂的护生(P〈0.01)。相关分析显示,同学态度、其他专业同学的态度、就业压力、归属感、求知需要、自我实现需要6项对职业态度有影响(P〈0.05或P〈0.01)。结论2/3的实习护生对护理职业持较积极的态度,学校及用人单位应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培养护生良好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实习前后护生职业态度,分析其影响因素,为职业教育提供依据。方法实习前后采用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对2015级高职护生进行调查,并分析影响其职业态度的因素。结果实习前护生职业态度量表得分为(4.89±0.41)分,实习后为(5.12±0.79)分,影响护生职业态度的因素为个人兴趣、家长、专业教师、临床带教教师、患者及其家属等。结论要培养护生稳定的职业态度,减少护理人才流失,保障护理事业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男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为护理教育者规划男护生职业生涯提供依据.方法 自行设计男护生职业态度影响因素调查问卷对167名男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男护生家庭背景、家庭社会的支持态度、社会地位、学历层次等是主要的影响因素结论护理教育者应从加强专业思想教育、做好招生宣传工作,提供多渠道、多形式使男护生多接触社会,使他们能够正视自己的职业,摆正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9.
职业态度是个人对某种特定职业的评价和比较[1].良好的职业态度不仅有利于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生活,还有利于稳定护理队伍,提高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护理专业的发展.目前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态度的调查较多,但针对专科层次护生职业态度的调查研究未见报道.本研究通过调查广西卫生管理干部学院2006级护理专业专科生职业态度的现状,旨在为今后教师在专科层次的学生中开展有针对性的职业态度教育,增强护理专科生的职业认同感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浅析案例教学法对护生职业态度的影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志华 《卫生职业教育》2008,26(19):105-107
对护士职业态度的定义、影响因素、现状、职业态度教育的必要性进行分析,阐述在护理教学中采用案例教学法可提高护生学习兴趣,提升护生职业感和责任感,培养护生对患者的同情心和爱心以及健康、积极的职业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大、中专护生的护理专业承诺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护理专业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应用护理专业承诺量表对我校护理专业五年制大专生135名、三年制中专生280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大、中专护生总体承诺为(74.92±9.68)分;其中专业价值认同(23.92±3.28)分;专业努力意愿(27.32±3.59)分;专业留驻意愿(23.68±4.03)分;前三项大专护生高于中专护生;专业兴趣和对专业前景的态度是影响专业承诺的主要因素(P〈0.01)。结论中专护生专业承诺水平偏低,尤其是专业留驻意愿。因此,作为学校在护理教育教学中应当引起重视,积极采取措施加强专业思想的教育,提高学生的专业兴趣,同时为学生创造更多的就业渠道,从而提升护理学生的专业承诺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护理职业男性学生的专业态度,为提升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满意度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3所医学院校的164名护理专业男生作为调查对象,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70.4%以上的男生不是因为热爱护理而就读护理专业;实习男生中就读护理专业感到自豪的人数明显少于在校男生,本科男生就读护理专业感到自豪的人数明显少于专科男生,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1.1%的男生认为女生比男生更适合做护士,但68.9%的男生认为男护士的职业发展空间比女护士更大;世俗偏见是阻碍男性当护士的重要原因;63.3%男生职业态度很不稳定.结论:护理专业男生的职业态度稳定性不高.  相似文献   

13.
护理本科生艾滋病知识与态度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了解护理专业学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态度,探讨较为适宜的艾滋病教育方式.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对大学一年级(大一)至大学四年级(大四)247名护理本科生(护生)进行现况调查.结果:护生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并不全面,随着年级的增高,对艾滋病知识、传播途径的了解及对待艾滋病病人的正确态度均有所提高,高年级与低年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学生了解艾滋病知识的来源主要为社会传媒,其次为学校教育.结论:针对护生艾滋病知识掌握的薄弱环节,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养护理专业学生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及艾滋病病人积极、正确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不同学历护生对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的分析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学历护理专业学生的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方法:对我校护理学院437名本科生、高职生、专升本科生进行问卷调研,主要内容包括学生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对护士社会地位评价、对未来职业的态度等14条题目。结果:本科、高职、专升本三个学历层次护生在择业自主性、选择护理专业的原因以及对护士社会地位的评价等方面存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学历护生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有差异。在课堂教学中寓于职业情感教育、临床教师以实例现身教育,以及寻求社会认同与支持等措施有助于培养护生形成正确的职业认知和情感态度。  相似文献   

15.
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黄卫新  张欣颖 《吉林医学》2008,29(16):1323-1325
目的:了解护理本科生专业观的现状及其可能的个人、社会和专业本身的影响因素,以便有的放矢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专业观。方法:采用不记名调查问卷对某院02级59名护理本科生从入学志愿选择、对护士态度、护理发展、护士角色等方面进行较为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结果:虽然有45.8%的学生入学志愿选择护理专业,其选择动机确带有很大的盲目性,37%是出自家长意见,出自个人理想的只有14.8%。进一步调查发现只有33.9%的学生愿意终身从事护理行业,究其原因主要是护士社会地位低下,而经过3个月的临床实习使近半数的学生降低了对护理的热情。结论:只有具备了良好专业心态的人才能脚踏实地地深入护理实践,专业观教育任重道远,教书更重育人,临床实习的短暂加强了学生专业观消极性的现象应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影响护理学专业本科生专业适应性的各种因素及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专业适应性量表问卷对2010、2011级1105名学生进行调查,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以百分比表示,根据年级、性别等变量分类的不同学生组间比较用t检验或方差分析。结果护理本科生专业适应性平均得分为(102.66±14.93),专业适应性水平在不同年级、性别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43,P=0.0015)。在可能影响专业适应性的其他因素,包括高考文理科不同生源、家庭所在地、家庭月收入等的调查中,仅在专业承诺一项指标中,文理科之间以及城镇和农村学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98, P=0.0070)。结论年级、性别是护理本科生专业适应性的主要影响因素,文理科不同生源等其他因素对专业适应性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胡霞  谢姒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5,40(8):1080-1083
目的:了解医学院校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的水平及特点,为更好地开展医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辅导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在开放式调查的基础上采用修订的大学生职业决策困难问卷和自编的影响因素调查表对安徽省3所本科医学院校的84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主要体现在情绪不适、信息获取渠道不足和社会环境信息不足。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评分在不同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和在校表现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职业教育、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匹配和择业把握度均对职业决策有影响(P<0.05~P<0.01)。结论:医学生的职业决策困难处于轻度困难水平,且受性别、年级、是否独生、在校表现、专业满意度、专业兴趣、择业把握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