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目的了解旅客空调列车空气质量卫生状况。方法对某站始发的旅客空调列车随机抽样8个车底,在列车始发前与运行后1h对其车厢进行空气质量现场快速检测,检测项目为温度、相对湿度、风速、照度、噪声、CO、CO2、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总数。结果列车始发前可吸入颗粒、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96.88%,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00%;列车运行后1h CO2、空气细菌总数合格率均为84.38%,可吸入颗粒合格率为96.88%,其余检测项目合格率均为100.00%。结论旅客上车列车运行后车厢内的CO2浓度、空气细菌总数增高,应加强新风量的补充并定期清洗空调送风口以提高车厢的空气质量。  相似文献   

2.
25K型全列空调列车新风量调查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要求 ,面对客运市场的激烈竞争 ,铁路运输部门投入了大量新型空调客车参与运营 ,而空调旅客列车内的环境应达到温度适宜、空气清洁的卫生要求。我们对成都铁路局所属的国产 2 5K型全列空调客车编组的T88 87次特快列车车厢内新风量进行了研究。在 2 0 0 1年春季 (4月 2 3日~ 4月 2 7日 )、夏季(7月 31日~ 8月 4日 )各取 1组列车 ,在列车的前、中、后部分别选择硬座、软卧、硬卧车厢各 1辆车厢内设置监测点。列车运行中每隔 4h采样和测定 1次 ,在规定的时间和区段测定。用密闭车厢内空气中的CO2 含量与新风…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T2 1 2 2次新型旅客列车的卫生状况 ,保护与提高列车环境质量。材料与方法 按照《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要求 ,由专职人员对新型列车进行布点监测采样。在车厢乘务定员情况下开行 1h后进行监测 ,按照调查表格由专职人员对逐个车厢进行监测 ;并依据GB T 172 2 0— 1998《公共场所卫生监测技术规范》进行布点采样。其中温湿度、风速采用TY90 0 1温湿微风仪。噪声使用HS5 6 33型声级计。照度采用ST 85照度计。CO采用GXH30 6 0一氧化碳分析仪。CO2 采用SD 2 2 0 0二氧化碳分析仪进行测试。空气落下菌采用自然沉降法。甲…  相似文献   

4.
为了认真贯彻《公共场所卫生管理条例》及铁道部《站车卫生工作规范》 ,了解旅客列车空气卫生质量状况 ,为进一步加强旅客列车卫生工作 ,我们于 2 0 0 2年 9月对运行于重庆至上海间的K73 2次、K71 4次快速旅客列车分别进行了微小气候、空气质量、噪声、照度等监测。1 监测方法 :根据铁道部《站车卫生工作规范》(1997年 5月 )中关于旅客列车卫生监测的规定 ,选择本次列车中的硬卧、软卧、餐车各 1辆 ,硬座 2辆做为监测对象 ;分别于拟测车厢的端部第 2位坐 (卧 )席和中部过道距地 1 1m高处设置采样点 ;对照项目的检测是将仪器探头伸出车窗外…  相似文献   

5.
旅客列车空气卫生质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旅客列车空气卫生质量,对南京铁路分局19趟运营旅客列车进行了调查。结果显示:在各项卫生指标中,一氧化碳合格率最高,二氧化碳合格率最低;空调列车与非空调列车相比,空调列车二氧化碳合格率较低;硬座、硬卧、软卧(座)、餐车4种车厢之间,噪声、二氧化碳、细菌总数合格率有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6.
目的 为铁路公共场所设施建设、使用、改进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TV系统数字直读监测仪 ,选择京广铁路中段由北向南温带向亚热带过度区域 2 0 0km以内依次连续 3个一等车站软席室、售票厅、硬席厅 ,在监测室内各对角线上梅花和中点设点、噪声在监测室中点 ,1 5m高度测定温度、湿度、风速、CO2 、CO、空气细菌和噪声 ,室 厅外设置对照组。依GB96 72— 1996《公共交通等侯室卫生标准》评价。结果 软席室、售票厅、硬席厅的温度 (夏季 )、风速、CO2 、CO、照度符合国标 ;湿度分别超标软席 3 6 %售票厅 6 3%、硬席厅 11 4 %;噪声超标软…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新型双层空调客车内卫生学状况,对行驶中的硬座和软座车厢的上、下层进行了卫生学调查。每层设前、中、后3点,司机室设1点。结果显示:两类车厢及司机室内微小气候指标中湿度、硬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超过国家卫生标准;软座车厢空气中CO2平均浓度叶未超标,但样品达标率人氏于硬座车厢,上层车厢的噪声强度高于下层车厢,并超标,硬座车厢噪声高于座车厢。  相似文献   

8.
选择京沪、武广客运专线上运营的5种车型14个车次列车,在冬夏季节高峰客流时段测试车内的热环境、空气品质、空气瞬变压力、噪声、振动、照明等指标,并对6 210名旅客进行乘车舒适度问卷调查,研究高速动车组的车内环境技术条件。结果表明:高速动车组旅客对有关乘车舒适度各影响因素的关注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噪声、空气瞬变压力、异臭味、厕所设施、温度、振动、座椅宽度、空气清新度、座位脚部空间和车内清洁度。建议适宜的高速动车组车内环境技术条件是:车内温度在冬季时北方为22~24℃、南方为19~22℃,夏季时北方为25~27℃、南方为26~28℃;车内空气品质为CO2≤0.15%,TVOC 0.8~1mg·m-3,HCHO≤0.1mg·m-3,NH3≤0.2 mg·m-3,PM10≤0.15 mg·m-3,CO≤5 mg·m-3,细菌总数≤2 500cfu·m-3,O2≥20%,负离子≥300N·cm-3,对于车厢内的新风量一等座、二等座车厢分别取30和25m3·(h·人)-1,由此可使车内的空气品质综合评价指数达到2级;最大车内空气瞬变压力变化速率在平原线路条件下分别取0.3kPa·s-1和0.8kPa·(3s)-1,在山区线路条件下分别取0.2kPa·s-1和0.5kPa·(3s)-1;车内噪声在车速≤250km·h-1时一等座车厢≤65dB(A)、二等座车厢≤68dB(A),车速250km·h-1时一等座车厢≤68dB(A)、二等座车厢≤70dB(A);车内垂向振动加速度≤0.50m·s-2,纵向、横向振动加速度均≤0.38m·s-2,振动加速度矢量和≤0.9m·s-2;车内照度取一等座、软席车厢≥200lx,二等座车厢≥150lx。  相似文献   

9.
为了解徐州铁路分局旅客列车环境卫生状况和变化趋势 ,本文对 2 0 0 1~ 2 0 0 2年徐州铁路分局管内的旅客列车卫生监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年来徐州铁路分局旅客列车环境卫生质量总合格率为 82 31%。监测 9个项目中 ,合格率从高到低分别为一氧化碳 10 0 0 0 %,风速99 90 %,相对湿度 92 0 6 %,照度 91 4 2 %,可吸入颗粒物87 2 9%,二氧化碳 82 2 0 %,空气细菌总数 81 5 5 %,温度5 8 74%,噪声 36 6 0 %。 2 0 0 1年与 2 0 0 2年空气质量主要指标合格率比较 ,二氧化碳 χ2 =0 0 0 7,P >0 0 5 ,可吸入颗粒物 χ2 =2 6 8,P >0 0 …  相似文献   

10.
按照铁道部开行“绿色列车”要求,乌鲁木齐铁路局对其管内6对旅客列车车厢内部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现状进行了调查,并采用空气质量综合评价指数法对调查结果进行了评价。调查结果表明,特快空调列车车厢内部空气质量和微小气候均符合国家标准;普通空调列车和旧车型车厢内部的温度、细菌总数等部分指标超过国家标准。根据旅客季节性和阶段性变化情况,控制列车空调机组风机风量,可有效改善车厢内部空气质量,降低能耗;夏季将空调列车车厢内部温度提高1℃,使其保持在25~27℃,可提高旅客满意度21%,降低油耗5.4%,并减少CO2、NOX等污染物的排放量,减轻对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旅客列车车厢内空气微生物指标监测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管内旅客列车车厢内空气微生物污染情况,于2005年1-12月对旅客列车车厢进行了空气微生物指标的监测与分析,为加强列车卫生监督、指导列车消毒工作提供现场依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掌握旅客列车上的蟑螂侵害程度、密度的变化规律 ,分析影响杀灭的因素 ,探索蟑螂的防制方法 ,促进旅客列车上的灭蟑工作。方法 :以管内运行的K437 8次旅客列车上的蟑螂为观察对象 ,用药激法调查密度、侵害程度 ,追踪阳性车厢 ,观察杀灭效果 ,计算车厢的更换频率。结果 :2 0 0 1年 2月至 11月分 ,对K437 8次旅客列车的蟑螂监测和杀灭 8次。观察期间 ,列车蟑螂侵害率在 2 6 3%~19 4 4%之间波动 ,平均侵害率为 9 18%,呈下降趋势 ;列车蟑螂平均指数为 0 99只 车厢 ,除临时的加挂车外 ,多在0 13~ 1 6 7只 车厢之间 ;观察的 10个月…  相似文献   

13.
空调旅客列车环境质量现状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空调旅客列车环境质量,更好地为旅客创造一个舒适的旅行环境,对全程旅客空调列车进行了调查.发现环境质量状况一般,温度、相对湿度、CO2、噪声、照度均有一定程度超标,超标率最高为噪声(27.5%),超标倍数最大为CO2(5.2倍).各车厢CO、C02污染以餐车最为严重,软卧最轻(P<0.01),其中又以晚间污染最重(P<0.01).CO污染发车前比发车后重.  相似文献   

14.
紫外C空气消毒器对25K型旅客列车空气消毒效果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评价某紫外C空气消毒器对 2 5K型空调旅客列车空气的消毒效果和使用时车厢内的紫外线辐射强度 ,在旅客列车的运行和非运行状态开启消毒器作用不同时间 ,进行采样。结果 :在列车非运行状态 ,开启消毒器 12 0min后 ,空气中自然菌的消亡率为 93 75 % ;在运行状态 ,开启消毒器 12 0min后 3次试验空气中的自然菌的消亡率分别为 91 30 %、91 0 4 %、90 5 7%。在列车运行和非运行状态 ,实验车厢与对照车厢的消亡率经统计分析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1)。车厢内的紫外线平均辐射强度 2 5 4nm波长 <0 0 1μW cm2 。在旅客列车上使用该紫外C空气消毒器作用 12 0min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 ,且紫外辐射强度很低 ,对人体安全无害 ,对改善车厢内的空气质量起到良好的作用 ,是预防呼吸道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5.
空调列车空气卫生质量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空调列车的空气卫生质量,为车辆部门提供参考数据,结果:随运行时间增加,车厢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均达标,而细菌总数,可吸入颗粒物,CO2逐渐增加,结论,建议车辆部门在注重降温前提下,必须确保新鲜空气的注入量大于等于20m3/(h.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调查秦岭隧道内空气质量及环境存在的有害因素,为防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分区段现场监测及采样分析,分别测定空气中CO2、CO、SO2、NO2和O3浓度,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及分散度,γ射线,列车通过时和无列车通过时隧道内噪声。结果隧道内存在CO、粉尘浓度、噪声强度和旅客列车菌落超过国家标准等有害因素。对策为相应单位提出了一系列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7.
列车在地下运行时,新风从隧道内引入,因而隧道内空气颗粒物的体积质量会严重影响列车车厢内空气的质量,而目前国内外对地铁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研究非常少。采用实地测试的方法,获取了地铁隧道内空气中各粒径颗粒物的体积质量数据,并分析了各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的相关性,相关程度高则说明来自同一个来源。结果表明,地铁隧道内空气中颗粒物的粒径分布中,细小颗粒占了主要成分;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高度相关,列车车厢内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高度相关,车站站外空气中不同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中度相关;隧道内、列车车厢内、车站站外空气中的同种粒径颗粒物体积质量之间也高度相关。  相似文献   

18.
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扩散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的检测手段很难从整体上了解列车车厢内污染物分布情况。本文以空调列车硬座车厢为研究对象,采用κ-ε湍流模型和组分输运模型,对车厢内污染物CO2的扩散情况进行模拟研究,结果表明:在现有的条缝通风模式下,车厢内在地板上方110 cm到170 cm的高度范围内,CO2质量分数基本上都超标,除了座椅间通道,整体上处于客车空调设计规范TB1951-87的上限1.7倍左右;靠近座椅间通道的两列乘客区受送风气流旋涡的影响,在110 cm的高度上,CO2浓度沿车厢长度方向呈脉动状分布;在靠近车窗的乘客区,由于上升气流的带动,乘客头部高度上的CO2浓度低于车厢中上部的浓度;在同一高度上,车厢中部CO2浓度高于端部的浓度;双人座位乘客区的CO2浓度低于同排相同高度上三人座位乘客区的浓度。研究结果可为空调列车硬座车厢内污染物的检测测点设置和气流组织改善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为了进一步掌握列车卫生状况 ,更好地为运输生产服务 ,为旅客提供快捷、舒适、卫生的旅行环境 ,我们对2 0 0 0~ 2 0 0 2年间管内 2 4对、途经的 7对旅客列车及 5 0组餐车的监督检查资料进行了分析 ,按始发、中途、终到、途经分别做 χ2 检验。结果显示 ,列车及餐车在全程乘务中卫生质量是呈波动性的 ,始发时合格率较高 ,中途卫生合格率仍然较高 ,终到卫生较差 ,途经列车、餐车卫生合格率最低。建议在完成日常的始发与终到列车、餐车卫生监督的同时减少随车中途检查次数 ,选择适当的站点加大对途经列车、餐车检查力度。列车卫生状况分析@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在夏季高温天气,车厢内的温度冷热不均成为了地铁乘客反映最多的问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地铁车厢环境温度对人体舒适率的影响问题。方法:对7条地铁线路强冷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及湿度平均值进行实测分析;建立车厢模型,并明确模型的边界条件;根据地铁车厢环境温度的实测数据,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的方法,针对强代谢率乘客和弱代谢率乘客在不同环境温度下的PMV(预测平均评价)热舒适性评价指标,分析地铁车厢内4种典型截面处的人体舒适率。结果及结论:强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3℃,弱冷车厢内的温度约为26℃,强冷车厢和弱冷车厢的温度差约为3℃,且同一节车厢内的温度也有2~3℃的上下浮动;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2.0℃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1%。强代谢率乘客在20.7~22.0℃温度范围内的车内舒适率较高;弱代谢率乘客在23.0~24.3℃温度范围内的舒适率较高,在24.3℃时的舒适率达到最高,车内舒适率为4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