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鼻咽癌是我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院从1982年 4月至 1998年 4月共收治 350例鼻咽癌患者 ,获得了满意的效果 ,现将鼻咽癌在放射治疗中的摆位技术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350例中 ,男性 2 0 1例 ,女性 149例 ,年龄 17~ 71岁。经 CT、病理等检查确诊为低分化鳞癌占 85%。1.2 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采用 60 Coγ射线及深部 X射线行外照射 ,以耳前野及面颈联合野为主野 ,辅助野设鼻前野 (品形野 ) ,耳后野 ;有颈淋巴转移者 ,设全颈前后切线野照射。2 讨 论通过对本组 350例鼻咽癌的放射治疗 ,笔者认为 ,鼻咽癌的摆位…  相似文献   

2.
闫钢  詹文华  折虹 《吉林医学》2011,(30):6339-6340
目的:观察热塑体膜固定装置在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应用,以及观察改良该体位固定技术的效果,探讨临床价值。方法:对90例胸腹部肿瘤患者实施不同的体位固定技术,分为A、B、C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常规热塑体膜固定技术,B组采用改良热塑体膜固定技术,C组采用真空垫固定技术,使用电子射野影像装置(EPLD)测量计算患者的左右、头足、前后方向的重复摆位误差。结果:C组真空垫固定技术在左右、头足及前后3个方向上的摆位误差最大,B组改良热塑体膜固定的摆位误差最小,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改良热塑体膜固定的摆位误差小于A组常规热塑体膜固定方法,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可提高摆位精度,通过改良热塑体膜固定装置后,可从多个方面减少摆位误差,改良方法操作简单,效果显著,对于规范热塑体膜固定技术的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张健 《大家健康》2017,(10):61-62
目的:探析对鼻咽癌调强放疗患者选择不同CT模拟定位点的摆位误差.方法:选择2015年3月至2017年5月该院鼻咽癌患者45例,根据选择的CT模拟定位点分为2组,A组选取人中为正中参考点,两侧为面颊部,B组选取下颌骨颏突处为正中参考点,两侧为第2颈椎水平,比较两组摆位误差.结果:A组的X、Y、Z3轴上的摆位误差均小于B组(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CT模拟定位时,与参考点选择下颌骨相比,在头颈肩面膜上参考点选择人中进行摆位能够获得更高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 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两种不同体表标记方式对鼻咽癌患者颈椎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32例鼻咽癌患者,平均分成两组。在3点标记组(B组)患者的固定网膜上常规标记3个定位点,4点标记组(A组)除常规3个定位点外,在患者的左右锁骨头中间增加1个定位点,用于引导患者的颈部摆位。每例患者每周1次CBCT扫描,整个疗程共6套CBCT图像。最后在医科达MOSAIQ系统中通过CBCT图像与定位CT图像的配准,分析患者的6个颈椎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结果两组患者的C1、C2、C3在左右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4、C5、C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相比,A组能减少14~33 mm。结论4点标记方式能明显提高鼻咽癌患者的颈椎摆位精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鼻咽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分析,提高放射治疗摆位的准确性。方法摆完治疗体位放射治疗前。用慢感光片拍摄射野验正片,找出摆位误差,操作者站于患者的头部方向,将面膜轻压向患者的面部。结果在126人次的测量中,多数患者均能达到治疗体位的标准,部分患者需有修正(激光线偏移,控制在2—4mm)后方可进行治疗。结论将鼻咽癌放射治疗的摆位误差设定在允许围内,并最大程度减少摆位误差是放疗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不同图像配准方法对体位校正的影响.方法用不同的图像配准方法,对37例鼻咽癌患者在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所获得的47对电子射野影像(EPID)和计划系统生成的数字重建图像(DRR)进行配准分析.方法A:系统自动选择窗宽窗位后进行图像灰度配准.方法B:系统自动选择窗宽窗位后以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作为配准点进行自动配准.方法C:在方法A的基础上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进行图像灰度配准.方法D:在方法B的基础上手动调节窗宽窗位后,再以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作为配准点进行自动配准.在四种不同配准方式下,分别得靶区在X和Y轴方向的摆位误差,再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结果进行配对样本t检验.结果方法A与B、B与D相比,靶区在X、Y轴上的摆位误差均有显著差异(P<0.05);方法A与C、C与D相比,靶区在X、Y轴上的摆位误差均无差异(P>0.05).结论鼻咽癌进行图像引导放疗时,基于图像灰度的摆位误差校正与基于第一颈椎体前缘中点摆位误差校正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提高晚期鼻咽癌患者生存期,探究诱导化疗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疗,鼻咽癌控制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5年1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100例,按双盲法将所有患者分为A组、B组,每组50例。其中A组单用三维适形调强同步放化疗,B组在三维适形调强放疗前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进行诱导化疗,对患者疾病近期治疗效果进行评估,统计治疗所致不良反应,观察近期18个月内肿瘤控制率与无转移生存率,对患者治疗后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B组肿瘤控制率、无转移生存率分别为90.0%、96.0%,A组分别为74.0%、80.0%,B组较A组患者18个月内病灶转移率低、肿瘤控制率效果好(P0.05);B组治疗后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优于A组(P0.05);A组治疗后肿瘤改善有效率为74.0%,B组为88.0%,A组疾病治疗效果较B组效果差(P0.05);A组胃肠道反应、骨髓抑制、肝脏毒性、神经毒性发生率分别为56.0%、40.0%、24.0%、22.0%,B组分别为40.0%、24.0%、10.0%、10.0%,A组较B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多(P0.05)。结论:临床在治疗局部晚期鼻咽癌患者时,为提高疾病控制率、减少临床不良反应发生率,可使用多西他赛联合顺铂诱导化疗后同步三维适形调强放化疗,患者生存率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真空垫联合15度楔形板和乳腺托架两种体位固定在乳腺癌术后调强放射治疗(IMRT)中的摆位误差及优势。方法:选取70例乳腺癌术后行IMRT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A组采用真空垫联合15度楔形板体位固定,B组采用乳腺托架体位固定。两组行CT扫描定位,利用ELEKTA公司Precise型直线加速器6MV Check Film模式双曝光拍摄0°和90°或270°验证片,并与治疗计划的DRR图进行骨性标志匹配,测量出X轴(左右方向)、Y轴(头脚方向)、Z轴(腹背方向)三个方向上的平均摆位误差。结果:A组在X、Y、Z轴三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2.34±0.98)mm、(2.56±1.01)mm、(2.18±0.97)mm;B组在X、Y、Z三个方向上的平均误差分别为(3.78±1.02)mm、(3.57±0.96)mm、(2.95±1.06)mm。两组误差在X、Y轴方向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Z轴方向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真空垫联合15度楔形板进行体位固定在乳腺癌术后IMRT中的摆位误差明显优于乳腺托架,此固定方法能够提高摆位重复性,治疗摆位的精度高,缩短摆位时间。对于左侧乳腺癌患者,平躺角度的准确性能够使胸壁切线野肺切深度减少,从而降低左侧冠状动脉受量,降低后期放射诱发冠状动脉缺血性心脏病的发生率,保证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不同容量治疗在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情况。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剖宫产患者150例,随机分为三组,每组50例。A组为对照组,术前未做处理。B组患者麻醉前20分钟内,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250 ml后实施硬膜外麻醉。C组患者麻醉前20分钟内,静脉输注羟乙基淀粉500 ml后实施硬膜外麻醉。结果:A组低血压16例(占32%),B组低血压有6例(占12%),C组有3例(占6%)。严重低血压:A组3例,B组1例,C组0例。B组、C组低血压发生人数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低血压发生人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行剖宫产前,适当的容量治疗是必要的,其可以降低产妇低血压的发生率,改善产妇血液循环,减少低血压对胎儿的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10.
《右江医学》2017,(1):85-87
目的对比三种体位固定方法在体型偏瘦患者的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放疗科2015年1~12月收治的体型偏瘦胸腹部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各20例,A组为真空垫体位固定组,B组为单纯热塑体膜体位固定组,C组为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体位固定组,分别在CT模拟定位机和直线加速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Electronic Portal Imaging Device,EPID)下拍摄模拟定位片和射野验证片,采用电子射野影像系统测量并计算出两射野中心点在左右(X轴)、头脚(Y轴)和前后(Z轴)的重复摆位误差大小,比较三组不同体位固定方式的应用效果。结果 A组在X、Y和Z方向摆位误差为(4.21±1.52)cm、(3.92±1.18)cm、(3.78±1.12)cm,B组在X、Y、Z方向摆位误差为(3.12±1.16)cm、(3.24±0.94)cm、(3.12±0.91)cm,C组在X、Y、Z方向摆位误差为(2.34±0.78)cm、(2.38±0.67)cm、(2.51±0.73)cm,C组摆位误差最小(P<0.05)。结论三种体位固定方式在体型偏瘦患者的胸腹部肿瘤放射治疗中都能起到较好的固定作用,但从摆位误差结果来看,采用热塑体膜联合真空垫的固定效果均优于单纯热塑体膜固定和真空垫体位固定。  相似文献   

11.
周士忠  季斌  许竣 《吉林医学》2014,(26):5840-5841
目的:探讨使用锥形束CT(简称CBCT)对鼻咽癌调强放疗中摆位误差的评估方法。方法:对35例鼻咽癌患者用调强放疗使用CBCT方法在治疗摆位后、在线校正后、治疗后进行扫描,进行图像匹配,得到线性方向和摆位误差。结果:患者在纠正后的摆位误差低于纠正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纠正后和治疗后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CBCT技术进行鼻咽癌调强放疗摆位纠正能降低治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疗时,体位固定方式和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对摆位误差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接受调强放疗的132例胸部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的不同分为A、B两组,A组患者(82例)双手十指交叉置于专用臂托上,B组患者(50例)双手置于身体两侧。根据患者的BMI分为1组(偏瘦)、2组(正常)和3组(超重)。首次治疗前行CBCT扫描,使用自动骨性配准结合手动微调,计算出x、y和z轴方向的摆位误差。比较不同体位固定方式和不同BMI的摆位差异。结果B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组(P<0.05);B3组患者x方向摆位误差小于A3组(P<0.05)。在y和z方向上,A组和B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放疗时,患者双手摆放位置对摆位误差有影响,采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引起的摆位误差较小。患者BMI越大,摆位误差差异越明显,超重患者更宜选用双手体侧位固定方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原因,寻求解决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摆完治疗体位放射治疗前,测量治疗室激光定位线与定位时激光线标记的吻合度。结果:在1 750人次的测量中,95%能达到治疗体位的标准,还有5%需要修正,方可进行治疗。结论:为了确保常规放疗的质量保证,定期做好各项设施的调整与校正是很必要的;放疗师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观察音乐噪音掩蔽法对治疗耳鸣病人的效果及不良反应,总结出音乐噪音掩蔽法对治疗耳鸣的效果及护理要点。方法选择80例感音神经性耳鸣患者随机分成(A、B、C)三组:A组20例给予口服ATP片,B组30例给予窄带噪音掩蔽治疗,C组30例给予音乐加窄带噪音掩蔽治疗。结果A组有效8例(占40.00%),B组有效18例(占60.00%),C组有效25例(占83.33%)。C组疗效明显高于A、B组(P均<0.05)。结论音乐噪音掩蔽法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无副作用,病人更易于接受。  相似文献   

15.
诱导化疗联合放射治疗中晚期鼻咽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诱导化疗在中晚期鼻咽癌治疗中的价值.方法:128例Ⅲ、Ⅳa期鼻咽癌随机分为四组,每组32例.A组为单纯放射治疗(放疗)组;B、C、D组分别为诱导化疗1、2、3个疗程后可联合与A组相同的放射治疗.四组放疗方法、剂量相同.结果:放疗结束后鼻咽原发灶、颈淋巴结全消率A、B、C、D四组分别为:75.0%、87.5%、87.5%、90.6%和68.8%、81.3%、84.4%、81.3%,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顺铂、氟尿嘧啶、博来霉素联合诱导化疗合并放射治疗可以提高中晚期鼻咽癌患者的病灶全消率,诱导化疗以单疗程为宜.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银杏叶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血液流变学改变的影响。方法:将腔隙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A组、B组以及C组,A组接受尼莫地平治疗,B组给予银杏叶软胶囊治疗,C组同时给予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评估临床效果。结果:C组患者Qmean、Vmean、Vmax及Vmin均优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全血黏度高切、低切、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聚集率均优于A组和B组(P<0.05)。三组患者均为出现明显的临床治疗不良反应。结论:银杏叶软胶囊联合尼莫地平对腔隙性脑梗死患者能大幅度的改善血流动力学,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康复治疗方法与抗凝预防长期卧床患者深静脉血栓及其他并发症的效果。方法病例为医院长期卧床治疗患者120例,根据就诊先后顺序分为3组,各40例,A组给予康复治疗,B组给予抗凝治疗,C组给予康复治疗联合抗凝,观察3组血小板计数(PLT)、凝血指标、血液流变学变化;记录下肢深静脉血栓(DVT)、并发症发生率及抗凝治疗期间不良用药反应。结果 C组治疗后PLT、t-PA显著高于A组、B组,D-D、Fbg低于A组、B组,差异显著(P0.05);A组、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C组治疗后前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显著低于A组、B组(P0.05);A组、B组组间差异显著(P0.05)。3组DVT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A组、C组出现不良用药反应几率分别为12.5%、10.0%。结论康复治疗方法与抗凝预防长期卧床患者DVT效果显著,且能够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丹参酮与克拉霉素联合用药对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治疗效果,以探索鼻咽癌放疗后鼻-鼻窦及咽
部损伤的最佳治疗方案。方法将255例中放疗后出现鼻-鼻窦及咽部损伤的鼻咽癌患者,按发生时间顺序随机分为克拉霉素组
(A组)丹参酮组(B组)以及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组(C组),观察各组的治疗预后情况。结果A、B、C 3组均有治疗效果,与
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B组之间疗效差异不明显(P>0.05);而C组的疗效明显好于A组和B组(P<
0.05)。结论多元化治疗是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咽部损伤治疗的趋势,克拉霉素+丹参酮联合用药是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鼻窦及
咽部损伤非常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慕鹏  王玉洁  张晓红 《吉林医学》2009,30(16):1728-1729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结合体位引流促进排痰治疗支气管扩张的效果。方法:将102例支气管扩张患者随机分为A组(n=34)、B组(n=34)和C组(n=34)。A组给予单纯体位引流;B组给予单纯雾化吸入;C组在体位引流前给予雾化吸入。观察并记录患者每天的痰液排出量、体温恢复天数及住院天数,以此为临床疗效指标。结果:C组患者的每天排痰量明显多于A组和B组(P〈0.01);体温恢复天数、住院天数较A组和B组缩短(P〈0.01)。结论:雾化吸入能提高支气管扩张患者体位引流的临床疗效,减轻患者痛苦,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常规放疗后组颅神经的剂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比较应用不同外照射技术治疗鼻咽癌时后组颅神经的最大剂量和并发症发生概率,以指导鼻咽癌放疗计划的制定。方法应用三维治疗计划系统(TPS)在10例鼻咽癌患者的CT图像上分别设计3种常规外照射计划(A计划:先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面颈联合野缩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14Gy;B计划:先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照射36Gy,再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14Gy;C计划:应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照射50Gy。3种计划最后都用耳前野加量照射至鼻咽72Gy),应用剂量体积直方图比较3种计划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正常组织并发症发生概率(NTCP)的区别。根据颈动脉鞘的NTCP来估计放射性后组颅神经损伤(RILCN)的发生概率。结果由TPS发现耳前野与全颈切线野在颌下重叠,形成高剂量区。A、B、C3种放疗计划颈动脉鞘最大剂量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77.72,76.85)’、x^-B=(83.89,83.78)’和x^-C=(105.97,106.11)’,差别有统计学意义(F=55.003,P〈0.01);3种计划NTCP的均数向量分别为x^-A=(36.4,35.0)’、x^-B=(52.2,49.6)’和x^-C=(94.8,95.0)’,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F=36.901,P〈0.01);而且3种计划的最大剂量和NTCP两两之间的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应用A计划时颈动脉鞘的最大剂量和NTCP最低,C计划的最高。结论使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时,在颌下区的重叠会增加颈动脉鞘的最大照射剂量和NTCP,有可能增加鼻咽癌放疗后RILCN的发生概率。建议停用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的照射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