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3 毫秒
1.
在鼻咽癌放射治疗中 ,有多种头部固定方法。采用面罩固定可减少体位变动误差 ,提高摆位的重复性和治疗精度。但是 ,我们发现在用头部固定时 ,用和不用面罩 ,和用不同的面罩标记法对摆位精度有不同影响。本文通过用模拟机定位系统测量鼻咽癌头部体位固定面罩的 2种不同标记法在重复摆位中的误差 ,以确定提高头颈部重复摆位精度的方法。1 材料与方法1 .1 材料 模拟定位机系统、激光定位器、头部固定面罩。鼻咽癌患者 6例。1 .2 不用面罩固定摆位方法 常规模拟定位 ,靶区勾画在患者皮肤表面。1 .3 两种不同摆位标记的制作方法1 .3.1 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位置验证,探讨鼻咽癌适形调强放射治疗的定位技术。方法:采用双曝光法对患者拍摄射野验证片和Adobe公司Photoshop图像处理软件进行图像对比、融合,分析其产生误差的原因。结果:通过射野验证图像与参考图像的对比得出,在左右方向(X)、前后方向(Y)、头脚方向(Z)的摆位误差分别为:X(1.41±1.37)mm、Y(1.53±1.25)mm、Z(1.36±1.39)mm,最大误差为6.2mm;并且在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位置及姿势与CT定位后重建影像存在体位姿势误差,其误差特点为越远离治疗中心表现越明显。结论:放射治疗定位技术有助于减少放射治疗中等中心的摆位误差,也有助于减少身体各个方向上的体位姿势误差。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的原因,寻求解决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摆完治疗体位放射治疗前,测量治疗室激光定位线与定位时激光线标记的吻合度。结果:在1 750人次的测量中,95%能达到治疗体位的标准,还有5%需要修正,方可进行治疗。结论:为了确保常规放疗的质量保证,定期做好各项设施的调整与校正是很必要的;放疗师的培训也是不可忽视的一项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鼻咽癌放射治疗中热塑膜(U型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患者体位的误差分析,寻找更佳的固定方式。方法采用照射野中心点、患者体表标记、U型面膜或头颈肩膜表面所做标记结合激光灯进行摆位并拍摄验证与定位片对比分析。结果放疗期间抽取采用U型面膜、头颈肩膜体位固定的30例鼻咽癌患者进行分析,分别得出表1,表2所示误差范围。结论清楚了解U型面膜或头颈肩膜固定鼻咽癌患者体位的误差范围,准确了解病变部位的外放范围,合理选用固定"模型",确保精确放射治疗。  相似文献   

5.
放射治疗摆位误差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曾自力 《华夏医学》2002,15(6):811-811
在放射治疗之前通常要选择合适的体位 ,要考虑患者的一般健康条件和每次摆位时体位的可重复性 ,一旦确定 ,要求操作技术员应严格遵守该体位要求的摆位步骤 ,努力减少从定位到治疗的过程中对其位置的影响 ,但是误差仍然存在。笔者试图找出常见摆位误差的原因 ,提高摆位精度 ,尽可能减少随机误差 ,使处方至靶区的剂量转换控制在总不确定度小于5 %。1 材料与方法1.1 用西门子 MEVATRON 型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治疗 ,采用源皮距、等中心两种照射技术。随机抽查 110例患者 ,共 179野 ,其中包括鼻咽癌、喉癌、食道癌、乳腺癌、肺癌、子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兆伏级锥形束CT在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估兆伏级锥形束CT(CBCT)图像引导鼻咽癌调强放射治疗(IMRT)摆位误差和计划靶体积(PTV)的边界.方法 采用头颈肩热塑体膜固定体位,对22例鼻咽癌患者设计IMRT逆向调强放疗计划,采用西门子ONCOR直线加速器配备的MVision兆伏级CBCT容积成像并与计划CT图像进行三维方向(左右、头脚、前后)匹配,获取前5次放射治疗摆位误差调整前和调整后的CBCT数据,分析摆位误差及PTV外扩边界.结果 22例患者三维方向摆位误差分别为左右(-0.03±1.68)mm、头脚(0.17±2.03)mm和前后(0.28±2.15)mm.摆位误差调整后与调整前相比在三维方向均有降低,并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5次CBCT分次间摆位误差在三维方向上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摆位误差调整前PTV外扩边界,左右2.78 mm,头脚3.22mm,前后3.46 mm.摆位误差调整后PTV外扩边界,左右1.74 mm,头脚1.94 mm,前后2.13 mm.结论 鼻咽癌各个方向的计划靶区边界小于4 mm,采用兆伏级CBCT技术对鼻咽恶性肿瘤IMRT治疗分次间摆位误差的纠正和PTV边界的评估对提高鼻咽癌IMRT治疗的精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鼻咽癌放射治疗全颈前切野摆位体位不确定因素的分析,寻找较为理想的体位摆位法。方法:将来30例鼻咽癌患者分为A、B、C组,,楔形枕放置不同的体位情况下,分别测量治疗前后体位的达标率和重复率。结果:治疗前达标:A组占63%,B组占84%,C组占80%;治疗后体位变化A组占6.25%,B组占7.14%C组占22.22%。结论:每个患者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摆位过程要因人而异。通过对比B组为较理想的全颈前切治疗体位。  相似文献   

8.
分析放射治疗过程中定位与摆位误差,尽可能减少误差,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回顾600例病人使用固定辅助装置、固定体位,采用仰卧位体位,利用I View GT验证治疗靶区在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误差,评价误差存在的因素,保证定位、摆位质量控制(QC)符合质量保证(QA)规定的标准。得到部分放射治疗过程中定位与摆位误差造成的原因,提出几点将误差降低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胸部肿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疗时两种不同体位固定技术的摆位误差。方法:选取胸部肿瘤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使用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研究组使用热塑体膜体位固定技术,观察两种技术摆位使用时误差。结果:患者Y轴、Z轴、X轴摆位误差范围,对照组为:0~5 mm、1~6 mm、0~3 mm,研究组为:0~4 mm、0~4 mm、0~3 mm。两组患者I、Y轴、X轴摆位误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Z轴摆位误差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部肿瘤患者在接受放射治疗时采用热塑体膜体固定技术可降低摆位误差,提升精确度的效果优于真空负压袋体位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锥形束CT(cone-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扫描在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中降低摆位误差的方法。方法对调强放疗的15例鼻咽癌患者,使用瓦里安23EX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on-bo-rad-imager),采集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CBCT图像,并与计划系统的模拟定位CT图像靶中心匹配计划,获得首次摆位后、摆位误差纠正后及治疗后在X(左右)、Y(腹背)、Z(头脚)方向摆位误差进行分析。每位患者每周1次,每次采集3组数据,15例患者治疗5~7w。结果 15例鼻咽癌患者CBCT扫描首次摆位误差数据在X、Y、Z轴分别为(0.675±2.023)、(0.337±1.508)、(0.450±1.749)mm;3个轴向摆位误差绝对值的P95分别为4、3、4mm;3轴向的众数分别为1、1、0mm;其中X轴方向91.3%≤3mm,Y轴方向100%≤3mm,Z轴方向92.5%≤3mm。X、Y、Z轴上极小值分别为-6.00、-3.00、-5.00mm,极大值分别为5.00、3.00、5.00mm。分次治疗间摆位误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次治疗内摆位误差及X、Y、Z三维方向上的摆位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CBCT技术对鼻咽癌调强放疗进行摆位纠正,可以缩小鼻咽癌放疗过程中分次间的摆位误差,而分次治疗内误差较小,放疗中只需要在首次摆位后治疗前进行CBCT摆位纠正。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9年3月—2011年5月来该院治疗的鼻咽癌患者120例,将他们随机分成治疗组和观察组,两组患者均用直线加速器9MV的光子线和8MeV的β射线,深部X射线治疗机进行放射治疗,治疗组再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进行治疗,治疗一个月后根据病理组织学和鼻咽纤维镜检查患者的治疗效果。所有患者进行为期1年的随访。结果治疗组的治愈情况:Ⅰ期5例(100%),Ⅱ期12例(85.7%),Ⅲ期26例(89.6%),Ⅳ期10例(83.3%);对照组治愈情况,Ⅰ期1例(33.3%),Ⅱ期10例(58.8%),Ⅲ期17例(63.0%),Ⅳ期6例(46.1%)。治疗组复发情况,Ⅰ期0例(0%),Ⅱ期1例(7.1%),Ⅲ期3例(10.3%),Ⅳ期1例(8.3%);对照组复发情况,Ⅰ期1例(33.3%),Ⅱ期4例(25.5%),Ⅲ期6例(22.2%),Ⅳ期3例(23.1%)。两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用高效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联合放射治疗鼻咽癌能提高治愈率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用KANO模型对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吞咽困难健康教育需求进行定性分析,为临床优化健康教育策略提供依据。  方法  基于KANO模型设计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困难知识需求的调查问卷,采用整群抽样法,选取2021年9月至2021年12月某三甲肿瘤专科医院放射治疗科收治的160例鼻咽癌放疗患者为研究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在鼻咽癌放疗患者吞咽困难健康教育需求的23个条目中,必备型需求6个(26.08%),期望型需求9个(39.13%),魅力型需求7 个(30.43%),无差异型需求1个(4.34%),重要度-满意度矩阵图中,2个(8.67%)条目位于待改进区,5个(21.73%)条目位于次要改进区。  结论  KANO模型可用于鼻咽癌放疗患者的健康教育需求调查,使用后能充分全面的了解了患者的需求,并为提升患者对于健康教育的满意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肺耐药相关蛋白LRP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意义。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LRP蛋白在鼻咽癌和慢性鼻咽炎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放疗前后肿瘤残留率。结果 56例鼻咽癌组织中LRP蛋白阳性表达率为41.1%(23/56),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阳性率为7.60%(3/26),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RP蛋白表达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NM分期及性别、年龄无关(P〉0.05)。LRP蛋白表达与放疗鼻咽癌放疗结束时肿瘤残留率率有关,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RP蛋白在鼻咽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鼻咽粘膜组织中的表达,提示LRP蛋白与鼻咽癌的发生有关,鼻咽癌具有较高的原发耐药性。LRP与鼻咽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范围,T分期及性别、年龄无关,但与鼻咽癌放疗结束时肿瘤残留率率有关,LRP蛋白降低了鼻咽癌对放疗的敏感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常规放疗与准适形放疗治疗鼻咽癌的放射反应对比研究,探讨准适形放疗方法的科学性及实用性。方法将156例经病理确诊的初治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准适形组,每组78例,准适形组采用面膜固定、模拟定位、摄片、勾画靶区、制作铅挡块、等中心外照射;常规组行常规放疗。观察两组近期疗效及早期急性放射性反应。结果两组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急性放射性反应如口腔黏膜反应、皮肤反应、胃肠道反应的发生率准适形组低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耳、咽、唾液腺反应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准适形放疗通过鼻咽癌病人的个体化设计,达到对鼻咽照射野的精确适形照射,邻近重要组织器官得到有效遮挡,既不影响治疗疗效又减轻放射反应,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放疗科收治的118例鼻咽癌患者进行随机分组对照,干预组59例,对照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给予专科护理干预,通过评估患者的个人需求,心理过程,不良反应等为患者提供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及放疗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干预组患者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且放疗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有效的护理干预能减轻鼻咽癌患者放疗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33例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2~3月,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及20例健康献血员血清中CD105的水平进行检测.结果初治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放疗前比较放疗后血清CD105水平明显降低(P〈0.01);临床III+IVa期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鼻咽癌患者放疗前血清CD105水平在T、N及临床各分期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单因素分析显示:随访中出现复发转移患者其治疗前、后血清CD105水平均较未出现复发转移患者低(P〈0.01、P〈0.05),放疗前CD105水平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经Logistic回归分析,N分期是影响鼻咽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且N分期为N2+N3的患者其发生复发转移的危险性是N分期为N0+N1患者的8.975倍.结论血清CD105水平可以作为鼻咽癌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7.
刘文峰 《甘肃医药》2014,(6):410-411
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实际疗效,评价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2例中晚期鼻咽癌患者,按照治疗方式分为观察组21例,采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进行治疗;以及对照组21例,采用单纯放疗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结果:应用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治疗的观察组临床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有效率及5年生存率组间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西紫杉醇联合放疗用于中晚期鼻咽癌的治疗,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初治鼻咽癌调强放疗远期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05年5月~2011年12月收治的、经病理确诊的完成调强放射治疗的初治鼻咽癌患者119例,其中52例患者行单纯放疗,67例联合铂类药物为基础的化疗2~6周期。靶区剂量分别为:鼻咽原发灶66~73Gy,颈部淋巴结66~68Gy;高危区60~66Gy,预防区54~59Gy,分30~33次完成,用Kaplan-Meier法测定区域控制率、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为30.1个月(1.6~85.3个月),失访率9.24%;远处转移病例占治疗失败病例的84.6%,死亡病例的63.9%;全组中9例和33例患者出现局部、区域复发和远处转移。3年局部区域控制率、无远处转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分别为90.2%,69.6%,55.5%,68.1%;中位年龄55岁,≤55岁年龄组和>55岁年龄组的3年无瘤生存率(66.7%VS 53.1%,P=0.006)和3年总生存率(82.4%VS 52.7%,P=0.009)有统计学差异;3年局部控制率(93.6% VS 86.1%,P=0.171)和3年无转移生存率(73.6%VS 64.8%,P=0.292),无统计学差异。单纯放疗与放化疗综合治疗组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56.2%VS 76.7%(P<0.05),不同放化疗综合治疗模式(放疗+辅助化疗、诱导化疗+放疗、同步放化疗、诱导化疗+放疗+辅助化疗)间的总生存率、无瘤生存率和无远处转移生存率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IMRT联合化疗较单纯IMRT治疗可提高鼻咽癌的3年总生存率,远处转移是鼻咽癌IMRT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是预后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介绍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技术方法并评价其临床价值.方法 16例鼻咽癌根治性放疗后颈部转移淋巴结行CT引导下125I粒子植入,依据植入前1周内CT图像应用计算机治疗计划系统制定粒子植入计划,按计划在CT引导下穿刺植入125I粒子,术后4~6个月内复查CT观察粒子分布、不良反应及疗效.结果 16例共植入粒子128粒.根据疗效评价标准判定,完全缓解(CR)31.25%(5/16) 部分缓解(PR)43.75%(7/16) 无恶化(AC)18.75%(3/16) 恶化(PD)6.25%(1/16).总有效率(CR+PR)为75.00%(12/16),未见急性并发症和治疗相关的放射损伤.结论 CT引导下125I粒子永久植入治疗鼻咽癌放疗后颈部转移淋巴结是一种安全、可靠,疗效显著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0.
鼻咽癌单程与再程放射治疗后放射性脑损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鼻咽癌单程与再程放疗后放射性脑损伤(REP)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 103例鼻咽癌放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单程放疗后REP和再程放疗后REP患者的临床特点。结果鼻咽癌再程放疗患者REP发生率(9.60%)明显高于单程放疗者(2.07%,P<0.05);再程放疗后REP组REP中位潜伏期(2 a)明显短于单程放疗后REP组(5 a,P<0.05);再程放疗后REP组REP患者死亡率(33.3%)明显高于单程放疗后REP组(7.32%,P<0.05)。结论鼻咽癌放疗后REP发生部位与放疗程数无明显相关性,但放疗后REP发病率、中位潜伏期、及患者死亡率与放疗程数有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