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主动脉瘤11例外科治疗孙国成蔡振杰万明明⒇1988年至1995年期间,我科收治主动脉瘤病人11例,术中采用自体心包片包绕主动脉断端及人工血管两端,防止术后吻合缘渗漏血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11例病人中男9例,女2例。年龄18~62岁,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诊断与外科治疗。方法:我院从1979年11月至1995年12月,应用外科手术治疗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患者15例,其中男8例,女7例。右心导管检查提示平均肺动脉压5.0~10.4kPa(38~78mmHg),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经1.0~2.5cm,其中I型6例,I型7例,II型2例。手术方法:体外循环并行下结扎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1例;低温体外循环下行心内直视修补术14例(其中1例深低温停循环),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直视缝合2例,补片修补12例。同时纠治合并畸形。结果:全组15例,误诊加漏诊10例,占2/3。术后死亡2例(死亡率13.3%),其中1例死于术后昏迷,合并心室颤动,另1例死于肺动脉高压危象合并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结论:提高对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的认识、减少术前的误诊和漏诊及术中及时的发现主动脉—肺动脉间隔缺损、良好的体外循环和外科手术方法,以及围绕肺动脉高压的积极术后处理,是减少手术并发症、取得良好手术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围手术期情况。方法:整理了1988年至1996年收治的主动脉缩窄患儿40例,其中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DA)26例,心室间隔缺损(VSD)14例,心房间隔缺损(ASD)2例。手术方法包括:Gore-tex补片扩大24例,左锁骨下动脉瓣作主动脉成形术10例,人造血管移植,缩窄端切除端端吻合,狭窄部锲形切除直接缝合各2例。结果:死亡1例,术后高血压35例,乳糜胸1例,喉返神经麻痹2例,肾功能不全10例,未发现下肢活动障碍。结论:术前充分估计侧支循环情况,术中选择合适的手术方法,对术后并发症的防治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内气囊反搏在冠心病外科的应用(摘要)龚庆成高泉鑫1材料与方法选自1985年3月至1996年12月的12例患者,经冠心病手术围术期发生低心输出量,应用主动脉内气囊反搏(IABP)辅助抢救,其中男10例,女2例,年龄47~61岁。12例中7例(5...  相似文献   

5.
对伴心房纤颤的11例风湿性心脏病和1例左心房粘液瘤患者采用改良迷宫Ⅲ式手术,前者同时行二尖瓣替换,后者同时行粘液瘤摘除;5例合并左房血栓者予以清除。结果:1例重度二尖瓣狭窄、小左室及左室纤维化患者术后死于低心排综合征;9例于术后38小时至73天恢复窦性心律(恢复前均为结性心律),以3 ̄18个月随访、心律均正常;1例复跳后即为窦性心律,1例术后为结性心律。认为此种术式可缩短主动脉阻断时间,对心房电位  相似文献   

6.
报告84例主动脉窦瘤破裂的临床表现和手术方法。其中男性78例,女性6例,合并畸形37例,包括室间隔缺损,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动脉导管未闭和右室流出道狭窄。术后死亡5例,死亡率5.95%。主动脉窦瘤破裂要完善修补瘤体的基底,切口途径以升主动脉切口为好,可防止主动脉瓣扭曲和损伤冠状动脉。当合并心内畸形时须切开相关心腔,以纠治心内畸形。术中良好的心肌保护和主动脉关闭不全的纠正是心脏顺利复跳和防止术后低心输出量综合征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为评价冠状动脉旁路术在治疗冠心病中的近期临床效果,1994年9月~1996年8月间我们为53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术。采用低温冷血间断灌注心肌保护;体外循环时间平均为149±54分;升主动脉阻断时间平均90±41分;每例平均搭桥3.1根。结果:病死率为1.89%,其余患者心绞痛消失。心输出量术前平均3.89±1.72;术后平均4.98±1.54。心脏指数术前平均2.18±1.04;术后平均2.76±0.75。术前与术后差异有显著性(P<0.01)。认为:(1)低温冷血间断灌注对缺血心肌保护良好;(2)冠状动脉旁路手术能消除心绞痛,改善心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心脏直视术中严重过敏反应中国医学科学院心血管病研究所阜外医院麻醉科孙红,邓硕曾1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性,两岁半,体重15kg。房间隔缺损体外循环下行直视修补术。麻醉平稳,手术顺利,阻断升主动脉时间14min,开放升主动脉1min后心脏自动复跳。当机器...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从1994年1月至1995年3月收治的136例法乐四联症(TOF)中3例合并左肺动脉缺如(absenceofLPA),均行一期根治术,无一例死亡。男1例,女2例年龄4~11岁。1例离断主肺动脉,近端缝闭,远端和右室切口间用同种异体主动脉带瓣管道(AO-VHC)连接,另2例用自身心包片作右室流出道扩大补片。术后并发症主要是肺动脉高压、低氧血症,术后加强右心功能支持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0.
同种异体大血管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90年8月至1993年4月,施行同种异体大血管移植治疗小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5例,死亡1例.5例中男4例女1例,年龄4-8岁,平均体重18Kg,均为复杂畸形,4例严重紫绀,1例轻度紫绀,病理改变主要在肺动脉系统,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共同动脉干、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病种包括肺动脉闭锁、共同动脉干、右肺动脉起源异常、单心室、大动脉转位等.均在深低温低流量或深低温停循环下行根治手术,术式包括Rastelli’s、Fontan’s和肺动脉重建.所用同种血管有带瓣主动脉、带瓣肺动脉及胸主动脉,术后4例恢复良好,无并发症,痊愈出院.1例因严重低心排、肾衰死亡.术后短期随访表明同种异体血管血液动力学良好,瓣膜功能正常,免疫指标正常,无明显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11.
右心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右心系统瓣膜心内膜炎的特点和手术处理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右心系统瓣膜感染性心内膜炎17例,其侵犯三尖瓣6例、肺动脉瓣4例,同时侵犯三尖瓣+肺动脉瓣3例,肺动脉瓣+主动脉瓣3例,主动脉瓣、二尖瓣、三尖瓣与肺动脉瓣同时受累1例。合并心脏畸形14例,室间隔缺损修补术后、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后、起博器安置术后各1例。施行三尖瓣瓣膜游离缘或瓣膜赘生物切除直接缝合5例、三尖瓣瓣膜赘生物切除用自体心包片修补2例、部分瓣叶和瓣下结构切除缝合瓣叶并行人工腱索成形术1例,施行三尖瓣置换术2例;单纯行肺动脉瓣瓣叶赘生物切除4例,部分肺动脉瓣切除用自体心包片瓣叶成形术6例,切除肺动脉瓣用自体心包瓣置换1例。结果:术后早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12%,术后早期并发急性肾功能不全3例,肝功能不全1例。术后随访5个月~18年,平均随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心功能低下的疗效。方法 选择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合并心力衰竭病人20例,所有病人均静脉使用血管活性药物。当药物已不能维持有效血循环时由股动脉置入主动脉球囊反搏导管,行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观察尿量、心率、意识改变,放置漂浮导管测连续心排血量(09)、有创动脉收缩压(SBP)、有创平均动脉压(MABP)、心脏指数(CI)及肺毛细血管楔压(PCWP)。结果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后,SBP、MABP、CO、CI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16例心功能不同程度改善,尿量增多,心率减慢,2例改善不明显,2例病亡。结论 主动脉球囊反搏术能有效地改善PCI术后低心排血量病人的心功能。  相似文献   

13.
不同体外循环方式在主动脉瘤外科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对不同部位、不同病变程度的主动脉瘤的体外循环方式的选择。方法:本组在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瘤外科手术56例,其中升主动脉瘤38例,降主动脉瘤18例。采用低温全身体外循环31例;左心转流15例;深低温停循环10例,其中深低温停循环上腔静脉逆行灌注脑保护方法9例。结果:术中死亡1例,为巨大升主动脉瘤,因吻合口不能控制出血而死亡。术后死亡3例,1例为突发心室颤动,1例为术中大量气体进入主动脉,术后昏迷、肾功能衰竭死亡,第3例为降主动脉瘤术后突发心肌梗死。除1例因动脉插管进入夹层,在开始体外循环时即血压下降、心跳停止,以及术后长时间有神经精神症状外,其余病例均无神经系统并发症。结论:主动脉瘤手术的体外循环方式要根据病变情况决定。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16例晚期食管癌侵及胸主动脉外科手术的经验。手术方法包括;除常规切除食管癌肿,食管-胃颈部吻合或主动脉弓上吻合外,胸主动脉侧切除直接缝合2例;Gore=Tex补片成形13例;切除胸主动脉段,人工血管植入1例,作者就手术适应证,手术主操作要点,术后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疾病的术中应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的价值及适应证。方法:本文报道8例(15~63岁,平均年龄44.5岁)不同类型胸主动脉疾病术中TEE监测结果。病例包括先天性主动脉瓣上狭窄、升主动脉瘤、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夹层伴假性动脉瘤、胸降主动脉假性动脉瘤、主动脉瓣脱垂等。结果:8例患者的术中检查与术前诊断全部吻合。术中TEE发现1例主动脉夹层累及左锁骨下动脉,而术前磁共振成像未能提示。此外,术中TEE还显示2例胸降主动脉内的粥样硬化斑块。结论:初步显示术中TEE可即刻评价手术效果,对拟行主动脉瓣成形术的患者最有价值;为避免升主动脉粥样斑块的脱落导致术后体循环尤其是脑栓塞,对于高龄患者也积极提倡术中TEE监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的手术效果,并对早期临床效果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及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新术式治疗的28例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0例,女8例,年龄30~74岁。患者夹层均未累及升主动脉后壁,所有患者均采用深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结果:全组28例患者手术顺利,其中25例痊愈出院,2例术后因心包填塞死亡(死亡率7.1%),1例术后因多器官衰竭自动放弃出院,术后随访22例,患者生命质量均较好,复查胸腹联合CTA均未发生内漏及再发夹层现象,术后主动脉瓣均无中到重度反流。结论:应用保留主动脉根部及升主动脉后壁的外科新术式治疗急性Stanford A型主动脉夹层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死亡率、简化手术方式等,具有较好的近期临床疗效,远期临床效果仍需要大量样本的跟踪及随访。  相似文献   

17.
心脏移植受者供心临床心律变化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合3例原位心脏移植受者探讨供心临床心律变化的特点。经动态观察发现:2例供心在术中血运再通后出现心室颤动,电除颤后转为窦性自律,1例自行出现窦性心律;1例供心在术后出现一过性Ⅲ度房室阻滞;2例心电图显示双心房心律,1例为单心房心律;3例供心的特殊传导系统能够维持正常功能.  相似文献   

18.
体外循环期间动脉大量气栓的救治四例于建华李守先卢静李朝晖张彦恩苏润毅我院6年来1714例心脏直视手术体外循环期间发生动脉大量气栓4例(0.23%),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男1例,女3例。年龄1~30岁。2例在停体外循环、经升主动脉插管输血时氧合器排空...  相似文献   

19.
完全型大动脉转位手术治疗二例王维新解士胜万士杰仲京郑光明徐金星⒇1临床资料病例1,女,23岁。13岁以后出现心慌、气短,轻度紫绀。胸骨右缘第2、3肋间有Ⅲ/6级收缩期杂音。超声心动图:肝脏位于右上腹,心房正位,主动脉与肺动脉呈前后关系,主动脉发自右心...  相似文献   

20.
心内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三例报告杨辰垣,刘成珪,孙宗全,蓝鸿钧心内直视手术后迟发性心包填塞系指术后无出血而于手术1周后发生的心包内大量积血引起的心包填塞。迟发性心包填塞较为罕见,易为人忽略,延误诊断,危及生命。我科1991~1993年共进行各种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