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 procalcitonin, PCT )水平在自发性脑出血后卒中相关性肺炎(stroke-associated pneumonia, SAP)抗生素治疗中的指导价值。方法纳入120例急性脑出血后SAP患者并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n=59)和PCT指导治疗组(n=61)。常规治疗组由经治医生按照中国抗生素使用指南进行抗生素治疗并决定抗生素疗程。 PCT 指导治疗组在使用抗生素5 d后连续监测血清PCT ,当PCT<0.25μg/L且体温正常时停用抗生素,当PCT≥0.25μg/L时继续使用抗生素,如果PCT<0.25μg/L但仍有发热,则继续使用抗生素至体温正常。比较2组抗生素疗程、住院时间、30 d病死率。在治疗后90 d时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 mRS)评价神经功能转归,mRS评分0~2分为转归良好,>2分为转归不良。在出院后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采用Kaplan-M eier生存曲线比较2组生存率。结果 PCT 指导治疗组抗生素疗程[(8.95±2.73) d对(13.26±4.11) d;t=6.407,P<0.001]和住院时间[(15.64±2.63) d对(18.36±4.27) d;t=3.967,P<0.001]均显著短于常规治疗组。 PCT指导治疗组30 d病死率(9.8%对10.1%;χ2=0.003,P=0.951)和90 d时转归良好患者比例(60.6%对59.3%;χ2=0.022, P=0.881)与常规治疗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个月随访期结束时共有13例(12.0%)死亡,其中常规治疗组6例,PCT 指导治疗组7例。 Kaplan-Meier分析表明,2组6个月生存率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log-rank检验,χ2=0.070,P=0.791)。结论监测血清PCT水平用于指导自发性脑出血后SAP的抗生素治疗是安全的,且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和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综合性卒中单元对急性卒中后继发肺炎患者的预后、住院时间及抗生素费用的影响。方法连续收集了159例急性卒中后(发病2周内)肺炎的住院患者,随机分组,接受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的为卒中单元组(77例),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的为对照组(82例)。评价两组患者入院时和人院后21d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和Barthel指数(BI)的改善情况;并比较两组的营养不良、并发症发生率、病死率、平均住院天数及抗生素费用。结果①卒中单元组入院后21d NIHSS、mRS、BI的改善值明显优于对照组[-(1.06±1.27),0.18±1.19;-(0.12±0.33),0.03±0.36;3.1±6.0,-(0.5±2.7)。均P〈0.01]。②卒中单元组并发症、营养不良发生率分别为59.7%,32.5%,低于对照组的75.6%,48.8%,均P〈0.05。③卒中单元组住院天数明显短于对照组[(36±17)d,(55±34)d,P〈0.01],抗生素费用明显少于对照组[(2506±893)元,(3070±1455)元,P〈0.05]。结论与在神经科常规病房治疗相比,在综合性卒中单元治疗能减少急性卒中后肺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及残障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减少营养不良及并发症发生率、缩短住院时间及减少抗生素费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抗感染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2月本院住院的老年心衰患者共16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85例)和PCT指导治疗组(80例).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而PCT指导治疗组根据患者血清PCT浓度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住院时间、住院总费用、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二重感染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结果 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81.2% vs 82.5%)、住院病死率(5.9%vs 5.0%)、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32.9% vs 31.3%)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而PCT治疗组患者在住院总费用(5 854元vs 9 652元)、抗菌药物疗程(10.2 d vs 16.7 d)、抗菌药物费用(2 543元vs 3 646元)及二重感染率(2.5%vs 7.1%)等方面均低于常规治疗组(P值均<0.05).结论 老年心衰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降低二重感染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水平在老年心衰患者抗感染治疗策略中的价值。方法选取老年心衰患者185例,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95例和PCT指导治疗组90例。常规治疗组根据患者临床症状和病情变化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而PCT指导组患者根据血清PCT浓度决定抗菌药物的使用。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抗生素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抗生素费用占整体费用比值、医院感染发生率以及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发生率。结果常规治疗组和PCT指导治疗组在临床有效率、住院病死率、半年随访期间肺部感染的发生率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PCT治疗组患者在抗生素使用率、抗菌药物疗程、抗生素费用占整体费用比值及医院感染发生率等方面均显著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结论老年心衰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菌药物,能减少抗菌药物使用量,降低住院费用,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的发生率,但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对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合并细菌感染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1月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呼吸科住院的老年AECOPD患者140例,随机分为PCT指导治疗组(n=72)和常规治疗组(n=68),在相同常规治疗基础上,PCT组通过血清PCT测定来指导抗菌药物的使用,常规治疗组由医师根据临床经验结合患者症状使用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比较两组抗菌药物使用时间、临床有效率、患者住院费用、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及抗生素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炎性指标[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CRP)]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PCT组患者白细胞总数和CRP与常规治疗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PCT组患者住院时间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明显缩短(P0.01),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P0.05)。另外,PCT组患者抗菌疗程较常规治疗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在老年AECOPD患者治疗中根据PCT水平使用抗生素可以达到有效治疗效果,可避免过度使用抗菌药物,缩短住院时间,同时降低住院费用及抗菌药物费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ω-3鱼油脂肪乳对老年卒中相关性肺炎(SAP)患者血清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及细胞免疫的影响。方法60例老年SAP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和鱼油治疗组。常规治疗组给予常规治疗;鱼油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3鱼油脂肪乳静脉滴注。同时选取30例同期体检健康的老年人作为对照组。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第8d抽取患者肘静脉血,检测血清MCP-1和T细胞亚群水平的变化。结果鱼油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常规治疗组(P〈0.05)=老年SAP患者血清MCP-1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MCP.1水平下降(P〈0.01)。与常规治疗组相比,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MCP.1水平下降更明显(P〈0.01);较正常对照组,老年SAP患者血清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明显降低(P〈0.01),治疗后升高。治疗后第8d鱼油治疗组较常规治疗组CD4+/CD8+/淋巴细胞比率显著升高(P〈0.01)。结论ω-0.3鱼油脂肪乳能够显著增强老年SAP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抑制血清MCP-1水平,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T)检测在老年心力衰竭(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老年心衰患者300例,根据是否合并肺部感染分为单纯心衰组(单纯心衰不合并肺部感染)124例和心衰合并感染组(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176例,选择同期健康体检志愿者150例作为对照组。176例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常规组和PCT组两个亚组,每组88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治疗,PCT组根据PCT指导治疗。采用荧光免疫法测定血清PCT水平,收集患者治疗效果、二重感染情况、住院病死情况、抗菌药物疗程、抗菌药物费用、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等临床资料。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衰组和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与心衰组比较,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组血清PCT水平明显升高(P0.05)。血清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为0.856,标准误为0.027,P值为0.000,95%CI为0.803~0.910;以0.16 ng/ml为最佳诊断界值,PCT诊断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灵敏度为82.14%,特异度为73.24%。常规组和PCT组临床有效率、二重感染率和住院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PCT组抗菌药物疗程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常规组(P0.05),抗菌药物费用和住院费用明显少于常规组(P0.05)。结论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患者血清PCT水平升高,血清PCT水平在老年心衰合并肺部感染的诊断及指导抗菌药物治疗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血清降钙素原(PCT)测定在急性脑梗死后发热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2005年9月至2007年11月年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住院的急性脑梗死伴发热患者133例,分为常规治疗组66例(常规组)和PCT指导治疗组67例(PCT组).常规组由经治医生按照抗生素使用指南决定抗生素治疗方案.PCT组按照血清PCT质量浓度决定是否使用抗生素.观察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抗生素使用率以及治疗后28 d病死率、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BI).结果 两组患者在住院时间、临床有效率、治疗后28 d病死率、NIHSS评分和BI指数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组的平均住院费用、抗生素费用及抗生素使用率[分别为6558(3774,9647)元、2673(1352,5287)元、70.1%]均低于常规组[分别为8373(4852,12533)元、4194(2869,7055)元、85.7%](均P<0.05).结论 急性脑梗死伴发热患者在PCT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能够减少抗生素使用量,降低平均住院费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对照研究利用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判断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CAP)终止抗菌药物治疗的时机的可行性。方法 220例CAP住院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140例,对照组80例。实验组在入院后24 h内采集静脉血清进行PCT检查,血清PCT0.5 ng/ml者隔日进行采血检查,当PCT0.5 ng/ml或者下降超过峰值的80%时停用抗菌药物;对照组则根据医生临床判断决定停用抗菌药物时机。结果共207例患者完成临床试验。实验组抗菌药物使用天数、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对照组(6.7±1.3、7.2±1.4 vs 8.6±1.7、9.1±1.6),(P0.05);实验组住院总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4531±708.3 vs 6067±912.7),(P0.05);两组肺炎复发率无差异(P0.05)。结论 PCT是判断CAP抗菌治疗终止时机的良好指征,此方法具有临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与单纯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232例卒中并发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6例)与对照组(116例),两组常规药物治疗相同。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对照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两组每天治疗1次,15次为1个疗程,疗程间休息2 d,2个疗程后评定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38%,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7.24%,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穴位注射配合吞咽功能康复训练治疗卒中后吞咽障碍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清降钙素原(PC T )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 EC O PD )抗生素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120例 AECOPD老年患者,随机分成3组,分别为 PCT 组(43例)、C反应蛋白(CRP)组(39例)和标准组(38例)。PCT组选择PCT>0.25μg/L时使用抗生素治疗, PCT>0.25μg/L停用抗生素;CRP组选择CRP>20 mg/L 使用抗生素治疗,当复查CRP<20μg/L停用抗生素;标准组由主治医师根据临床症状决定抗生素的使用及停用。主要研究3组患者临床有效率、抗生素治疗时间、抗生素使用率、住院时间、二重感染率等;同时对比PCT与CRP关系。结果 PCT组、CRP组、标准组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0.7%、87.2%、92.1%,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555,P >0.05)。PCT 组患者抗生素使用率48.8%, CRP组抗生素使用率为59.0%,2组均比标准治疗组89.5%明显降低(χ2=15.565, P <0.05)。PC T组抗生素平均使用天数为(5.9±1.9)d,CRP组为(6.2±2.1)d,均比标准组[(9.0±2.6)d]短(F =16.081,P <0.05)。住院天数PCT组为(8.6±2.1) d ,CRP组为(8.9±2.1) d ,均比标准治疗组患者[(11.6±3.0)d]短(F =18.759,P <0.05)。3组的二重感染的发生率(2.3% vs5.1% vs10.5%,χ2=2.522,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CT 组与CRP组2组在抗生素有效率、抗生素使用率、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血 PCT 升高,血CRP也随着升高。结论联合检测PCT与CRP可能提高检验的准确性,更好判断AECOPD合并细菌感染指征,减少抗生素使用时间及费用,减少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Gugging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评分对卒中患者发生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2020年6月至2022年6月江苏省苏北人民医院收治的卒中患者192例,以是否发生SAP将其分为SAP组(n=32)和非SAP组(n=160)。收集所有患者的一般资料、GU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影响因素。绘制决策曲线以探讨GUSS评分对卒中患者发生SAP的预测价值。结果 SAP组年龄大于非SAP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分级≥3级者占比高于非SAP组,GUSS评分低于非SAP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增长、NIHSS评分升高、洼田饮水试验分级≥3级是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危险因素,GUSS评分升高是卒中患者发生SAP的保护因素(P<0.05)。决策曲线分析结果显示,当高风险阈值为0~0.38时,GUSS评分预测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净获益率>0,当高风险阈值为0.16~0.34时,GUSS评分预测卒中患者发生SAP的净获益...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适时抗凝治疗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和治疗组(38例),均在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常规用胞二磷胆碱静滴,治疗组加用低分子量肝素钙。评价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及凝血功能。结果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的基本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前后纤维蛋白原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后Barthel指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卒中单元医疗模式下低分子量肝素钙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安全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患者多靶点治疗的疗效。方法选择急性脑梗死合并高Hcy患者8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依达拉奉(30 mg,1次/d)、阿司匹林(300mg,每晚1次)、叶酸(5 mg,1次/d)、维生素B6(10 mg,1次/d)、维生素B12(500μg,1次/d);对照组仅给予阿司匹林(150 mg,每晚1次)。14 d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积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积分较治疗前均降低(P均〈0.05),BI评分较治疗前均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两组NIHSS积分、BI评分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联合应用依达拉奉等药物多靶点治疗急性脑梗死合并高Hcy疗效更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评价丁苯酞(NBP)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11月陕西省人民医院70例急性脑梗死住院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35)和对照组(n=35),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NBP注射液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后14d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定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评定[Barthel指数(BI)和改良Rankin量表(mRS)]并记录不良反应。90d随访时再次评定BI和mRS。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NIHSS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13.60±4.26) vs (9.31±3.79),对照组(13.57±4.20) vs (11.23±4.06),P=0.045]。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BI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90d时两组BI均明显升高,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54.57±24.17) vs (77.86±21.46),对照组(54.14±23.81) vs (67.0±23.30),P=0.047]。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14d两组mRS变化不明显(P>0.05);治疗后90d,治疗组mRS较治疗前明显减低,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治疗组(3.40±0.81)vs(2.80±0.96),对照组(3.49±0.82)vs(3.29±0.93),P=0.03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似。结论 NBP注射液可改善急性脑梗死所致的神经功能缺损,改善90d远期预后,安全性良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老年卒中后患者,鼻饲应用营养泵对卒中相关性肺炎发生的影响。方法将70例卒中后需要鼻饲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5例,治疗组3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间断鼻饲治疗,治疗组患者鼻饲给予持续应用营养泵,观察两组患者SAP发生率、营养状况变化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的鼻饲方法治疗后,治疗组SAP发生率(17.1%)明显低于对照组(66.7%,P0.05),治疗组血白蛋白、前白蛋白及血红蛋白优于对照组(t=2.155,t=2.782,t=2.037,P0.05),治疗组胃潴留、腹泻、误吸、高血糖发生率(14.29%,17.14%,25.71%,17.14%)低于对照组(37.14%,40.00%,57.14%,45.72%,P0.05)。结论对老年卒中后患者鼻饲应用营养泵与常规间断鼻饲相比较,能改善患者营养状况,胃潴留、腹泻、误吸、高血糖发生率低,减少SAP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系统性治疗措施治疗卒中后抑郁的效果。方法将80例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系统性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且给予两组患者相应治疗措施,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 3个疗程后,系统性治疗组疗效(痊愈15%,显效47.5%,有效25%,总有效87.5%),优于常规治疗组(痊愈5%,显效25%,有效35%,总有效65%);治疗前两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3个疗程后系统性治疗组汉密顿抑郁量表评分较常规治疗组均低(P〈0.05)。结论系统性治疗措施是卒中后抑郁的有效治疗方法,能显著控制卒中后抑郁,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卒中单元超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脑出血患者的治疗效果,并对治疗费用进行评价. 方法 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急性脑出血患者131例,进入卒中单元病房62例,普通病房69例,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进行超早期康复训练,普通病房组无康复训练计划,且无专业治疗小组对患者进行治疗,依患者意愿进行康复.治疗前后评价两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指数.并比较住院期间的感染率、病死率、住院费用及住院时间. 结果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1.0±8.4)分,普通病房组患者治疗前NIHSS评分为(10.9±7.6)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14,P>0.05),出院时两组NIHSS评分分别为(4.3±3.5)分、(7.9±5.0)分,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NIHSS评分明显改善(t=-3.211,P<0.05).卒中单元病房组和普通病房组治疗前ADL Barthel指数评分分别为(49.4±25.8)分和(51.7±34.3)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43,P>0.05),出院时两组分别为(85.9±29.6)分和(67.1±37.1)分,与普通病房组患者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患者ADL 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改善(t=3.194,P<0.05).与普通病房组比较,卒中单元病房组住院期间的肺部感染率(8.06%与15.94%,χ~2=3.901,P<0.05)、尿路感染率(6.45%与11.59%,χ~2=4.138,P<0.05)、病死率(4.84%与7.25%,χ~2=4.351,P<0.05)降低、人均住院费用[(17 506.9±954.1)元与(21 096.5±923.5)元,t=-20.786,P<0.01]减少及平均住院时间[(20.5±7.0)d与(31.4±8.1)d,t=-8.196,P<0.01]缩短. 结论 卒中单元模式下超早期康复治疗有利于脑出血患者的恢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技术在脑梗死偏瘫患者中的治疗作用。方法 68例患者随机分组,药物+常规康复治疗+肌电生物反馈联合组(治疗组34例),单纯药物+常规康复治疗组(对照组34例)。入组前、治疗2周时应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定神经功能缺失程度,应用Barthel指数(BI)评价日常生活能力。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IHS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NIHSS评分分别为2.91分±1.21分与5.76分±4.17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Barthel指数分别为82.35分±10.32分与67.21分±19.86分,较治疗前比较有明显升高(P<0.05),以肌电生物反馈治疗组提高更显著(P<0.05)。结论肌电生物反馈能有效促进脑梗死偏瘫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的恢复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药物联合饮食调控治疗合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Hcy)的进展性卒中的疗效。方法合并高Hcy的进展性卒中患者114例,随机分为A组(50例)和B组(64例),分别采用药物联合饮食调控治疗和单纯药物治疗。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和Barthel指数(BI)评价疗效和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结果 A、B组治疗后HIHSS分别为(3.28±1.12)(、4.21±1.02)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BI分别为58.88±10.04、42.58±10.32,均明显高于治疗前(P均<0.05);A组治愈好转15例,B组16例(P>0.05)。A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较好者19例,B组13例(P<0.05)。结论对合并高Hcy的进展性卒中患者宜采用药物联合饮食调控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