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各血清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肾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人工周期疗法加用补肾活血方)与对照组(人工周期疗法),各30例。两组以治疗3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1个疗程后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血清促卵泡生成激素(FSH)、雌二醇(E2)、促黄体生成激素(LH)、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窦卵泡计数(AFC)。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经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血清FSH、LH均显著下降,血清中E2、AMH水平及AFC均明显升高,与本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且观察组对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各项指标的改善作用更加显著,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临床疗效显著,可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证候,下调患者的FSH水平,上调AMH水平,提高雌二醇水平,增进排卵,因而补肾活血方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更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自拟方调经Ⅰ号方对PCOS肾虚痰阻型月经后期患者的内分泌指标(激素水平、痤疮、多毛等)的影响。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165例PCOS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86例,给予调经Ⅰ号方治疗;对照组79例,给予达英-35治疗。治疗时间均为3个月。记录两组治疗前后月经周期,中医证候积分,LH、FSH、LH/FSH、T指标,比较两组调经、改善中医肾虚痰阻证候的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比较,月经周期均有明显缩短,对照组经期短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在改善中医证候方面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H、LH/FSH、T值显著降低;治疗组总有效率89.53%,对照组总有效率48.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调经I号方不仅可有效改善患者月经周期推后症状,肾虚痰阻证候表现,而且存在改善卵巢功能,促进排卵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温灸罐改善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患者卵巢功能以及内分泌指标方面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POI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治疗组采用温灸罐治疗,对照组采用戊酸雌二醇联合地屈孕酮片激素补充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以及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抗苗勒氏管激素(AMH)的变化,阴道超声检查窦状卵泡数变化,评价综合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50%(35/40),对照组为80.00%(32/4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FSH、LH水平均下降,E2、AMH水平均升高,窦状卵泡数均增多,且治疗组的改善程度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温灸罐可改善POI患者的临床症状及卵巢功能,疗效颇佳。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朱氏调经促孕方对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1例,朱氏调经促孕方)和对照组(31例,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6个月经周期,观察治疗前后排卵情况、临床症状疗效以及子宫内膜容受性的改变。结果:(1)治疗组优势卵泡排出率与对照组相当,多卵泡、卵泡黄素化概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2)治疗组可改善月经症状评分、中医证候评分(P<0.05)。(3)治疗组可增加子宫内膜厚度、降低子宫内膜螺旋动脉血流RI值、增加内膜三线型阳性率(P<0.05)。结论:朱氏调经促孕方可有效治疗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肾虚型),同时可减少卵泡黄素化、优势卵泡数量过多的发生,改善临床症状及子宫内膜容受性。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0例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给予补肾活血方口服,对照组给予雌孕激素序贯疗法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症状积分及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_2)、FSH/LH值的变化,统计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治疗组月经停闭时间、经色黯或色紫有块、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经期小腹刺痛、面色及唇甲色泽、潮热汗出、烦躁易怒、倦怠乏力积分及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对照组仅月经停闭时间、潮热汗出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 05),治疗后治疗组经色黯或色紫有块、腰酸膝软、头晕耳鸣、经期小腹刺痛积分和总积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FSH、LH水平及FSH/LH均明显降低(P均0. 05),血清E_2水平均明显增高(P均0. 05),其中治疗组血清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 05)。2组总体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组治疗期间均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补肾活血方较雌孕激素序贯疗法能更有效缓解肾虚血瘀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临床症状,调节FSH作用更强,促进卵巢功能恢复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6.
黄思卿  董莉  黄宏丽 《中成药》2023,(12):3958-3962
目的 探讨朱氏调经促孕方对肾阳虚型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11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7例)和观察组(58例),对照组给予来曲唑片,观察组给予朱氏调经促孕方。检测临床疗效、妊娠率、排卵情况、中医证候评分、性激素(LH、FSH、LH/FSH、E2)、PI3K、AKT、Nrf2变化。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卵泡黄素化率、多卵泡发生率更低(P<0.05);2组妊娠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中医证候评分、LH、LH/FSH降低(P<0.05),E2、PI3K、AKT、Nrf2升高(P<0.05),并比对照组更明显(P<0.05)。结论 朱氏调经促孕方可改善肾阳虚型Ⅱ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中医证候,调控HPO轴,减少卵泡黄素化,降低多卵泡发生率,促进排卵,提高妊娠率,其作用机制可能与PI3K/AKT/Nrf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邝爱华  冯文图 《新中医》2015,47(7):196-198
目的:观察苍附调经汤联合西药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5例肾虚痰湿型PCO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7和实验组48例。2组均采用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和枸橼酸氯米芬片治疗,实验组加用苍附调经汤内服,2组疗程均为4个月经周期。观察2组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类型、宫颈黏液评分及排卵、月经恢复、妊娠情况;检测治疗前后黄体生成素(LH)、睾酮(T)、雌二醇(E2)和卵泡刺激素(FSH)水平。结果:治疗后,2组子宫内膜厚度和宫颈黏液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P<0.01);实验组子宫内膜厚度厚于对照组(P<0.01),宫颈黏液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2组A型子宫内膜所占比例均较治疗前上升(P<0.05),实验组A型子宫内膜占72.92%,高于对照组的55.32%(P<0.05)。实验组妊娠率为60.42%,高于对照组的40.43%(P<0.05);2组T、FSH、LH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1),实验组T、L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1);2组E2水平均较治疗前上升(P<0.01),2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苍附调经汤联合西药治疗肾虚痰湿型PCOS患者,可增加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改善内膜形态,促进月经恢复,调节内分泌状态,从而提高妊娠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补肾活血方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分别给予补肾活血方和炔雌醇环丙孕酮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观察临床疗效及腰/臀比值(WHR)、体质量指数(BMI)、月经周期、性激素及卵巢B超检查变化情况。结果①治疗组、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3.3%、78.6%;组间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月经周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月经周期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两组治疗前后组内比较,LH、LH/FS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LH、LH/FSH、T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治疗前后组内比较,两组卵泡数目、卵巢体积、SA/TA比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比较,卵泡数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能有效治疗肾虚血瘀型多囊卵巢综合征,降低血清LH及T水平,恢复卵巢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调任通督针刺法"与口服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芬吗通)治疗肾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0例肾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25例。观察组采用"调任通督针刺法",针刺百会、中脘、关元、气海、中极、腰阳关、腰俞、命门等穴,隔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对照组口服芬吗通治疗,每次1片,每日1次,1个月为一疗程。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月经改善情况,血清雌二醇(E_2)、促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的变化。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及月经情况均有改善(P0.01),血清FSH、LH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而血清E_2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观察组月经改善率、月经改善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在停经复发率、临床症状评分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E_2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血清LH、FSH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4.0%(1/25),低于对照组的36.0%(9/25,P0.05)。结论:"调任通督针刺法"对于肾虚型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具有很好的疗效,在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停经复发及降低血清FSH、LH水平上优于芬吗通治疗,且不良反应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POI)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POI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30例。对照组口服芬吗通片治疗,治疗组采用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Kupperman评分,血清卵泡刺激素(FSH)、雌二醇(E2)、抗苗勒管激素(AMH)水平,子宫内膜厚度及窦卵泡数量的变化,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Kupperman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AMH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E2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FSH水平较治疗前下降(P<0.05),E2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5),AMH水平较治疗前略有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FSH、E2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AM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子宫内膜厚度均较治疗前增厚(P<0.05),窦卵泡数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治疗组子宫内膜厚度大于对照组(P<0.05),窦卵泡数多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经促孕针法联合灸法治疗POI,可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调节其性激素水平,增加子宫内膜厚度及窦卵泡数量,从而促进卵巢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1.
博落回中1个新的6,6a-断苯菲啶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博落回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个生物碱,鉴定为6'-羟基-2',3'-二甲氧基山椒酰胺(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2.
东北岩高兰中查耳酮类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赵明  黄淑蕾  王丹  李军  王金兰  白丽明  张树军 《中草药》2016,47(24):4318-4321
目的研究东北岩高兰Empetrum nigrum var.japonicum全草的查耳酮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和高效液相色谱等方法进行化学成分分离,并经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用MTT法测试单体化合物对宫颈癌He La细胞的抑制活性。结果从东北岩高兰甲醇浸泡液正己烷萃取物中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二羟基-3′-甲氧基-4′,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1)、4′,5′-二羟基-2′-甲氧基-3′,6′-二甲基二氢查耳酮(2)、2′,4′-二羟基二氢查耳酮(3)、2′,4′-二羟基查耳酮(4)、2′-甲氧基-4′-羟基二氢查耳酮(5)、2′,4′,β-三羟基二氢查耳酮(6)。结论化合物1、2为新化合物,命名为岩高兰素A和B,化合物5、6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6具有一定的抗肿瘤活性。  相似文献   

13.
谢晨琼  吴瑾瑾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9,50(12):2794-2797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14.
刘维  刘晓亚  王熠  张磊  刘滨 《天津中医药》2010,27(2):177-177
<正>本课题围绕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发病机制及中药抑制关节破坏作用的途径与靶点这一主题,综合临床、细胞学及动物实验,分别从形态学、细胞、  相似文献   

15.
李岗  王召平  仙云霞  周洪雷  王晓  刘伟  于金倩 《中草药》2016,47(16):2812-2816
目的研究皂角刺Gleditsiae Spina中黄酮类化学成分及其抗肿瘤活性。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等方法对皂角刺中黄酮类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学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采用SRB法测定化合物7~16对人乳腺癌细胞MCF-7的细胞毒活性。结果从皂角刺醋酸乙酯部位中分离得到16个黄酮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tricin(1)、甘草素(2)、7,4′-二羟基-5,3′-二甲氧基黄酮醇(3)、鹰嘴豆醇(4)、7,3′,5′-三羟基二氢黄酮(5)、7,4′-二羟基黄酮醇(6)、双氢山柰素(7)、紫铆查耳酮(8)、(2S)-5,7,3′,5′-四羟基二氢黄酮(9)、7,3′,5′-三羟基-5-甲氧基黄酮醇(10)、槲皮素(11)、黄颜木素(12)、fisetin(13)、leucorobinetinidin(14)、thevetiaflavon(15)、异牡荆素(16);其中化合物8对MCF-7细胞的IC50值为28.53μmol/L。结论化合物1~6、8~10、14、15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8对MCF-7细胞具有明显细胞毒活性。  相似文献   

16.
该文建立一种同时测定4种虫草类药材(冬虫夏草、蛹虫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中虫草素(3'-脱氧腺苷)和2'-脱氧腺苷含量的在线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供试品经ZORBAX SB-AQ(4.6 mm×12.5 mm,5μm)色谱柱富集,水-甲醇(91∶9)洗脱;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色谱柱分离,流动相为0.1%甲酸水溶液-甲醇(91∶9),检测波长260nm,柱温40℃,流速1.0 m L·min~(-1),分别对4种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含量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冬虫夏草、虫草菌丝体和蝉花样品中仅检测到2'-脱氧腺苷,蛹虫草样品中仅检测到虫草素,早期报道的在冬虫夏草中检测到的虫草素色谱峰可能是其同分异构体2'-脱氧腺苷色谱峰或以2'-脱氧腺苷为主的与虫草素的共洗脱色谱峰。该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分析时间短,可用于虫草类药材中虫草素和2'-脱氧腺苷的分析。  相似文献   

17.
介绍宣桂琪教授辨治小儿多发性抽动症的经验。临床辨证突出风邪,兼夹食积、痰滞、血瘀;认为"食积"既为致病因素之一,又是抽动症久治不愈的重要原因;治疗注重熄风通络、平肝止痉、调补心脾肾。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9.
冯思同  张毅 《中草药》2020,51(2):542-548
知母宁是一种具有C-糖苷和氧杂蒽酮成分的天然化合物,具有抗氧化、抗炎性损伤、提高线粒体生物能量和改善认知缺陷等多种生物活性,可以通过血脑屏障在中枢神经系统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对知母宁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此探究其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的潜在分子机制,为其进一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心肌病是独立于冠心病、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情况下的心室功能障碍,可进展为心力衰竭。代谢灵活性失衡是导致糖尿病心肌病变的根本因素,其特点是营养感知扭曲、底物转换迟钝和能量平衡受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状态下,心脏脂肪酸氧化增加而葡萄糖氧化减少,使心脏代谢灵活性失衡,心脏不能根据条件变化(如进食/禁食、休息/运动)灵活转换底物,使心肌细胞能量生成减少,久之引起心脏功能障碍;另一方面,脂肪酸摄取过多超过了线粒体的β氧化能力,引起心脏脂质积聚,葡萄糖氧化减少使进入己糖胺生物合成途径及磷酸戊糖途径的葡萄糖增多,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引起糖脂损伤作用,底物代谢异常的中间产物还会诱发氧化应激、炎症反应、线粒体功能障碍并进一步损伤心肌。气血是维持人体正常运行的主要功能物质,气血之间相互调和共同抵御邪气侵袭及其他应激事件,血气不和则会产生各种病理产物,导致疾病的发生。气血运行与物质代谢在功能及调控方面类似,气虚血瘀、气滞血瘀等“血气不和”贯穿整个糖尿病心肌病过程,“血气不和”会影响全身物质代谢进而导致机体能量代谢受损,通过系统阐释“血气不和”与“代谢灵活性”在糖尿病心肌病的关系,为益气活血中药通过靶向“代谢灵活性”防治糖尿病心肌病提供科学研究及临床组方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