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方法:40例脑转移瘤患者均接受了颅脑放射治疗。脑转移瘤数>2个者全脑放疗DT40~46Gy/(20~23)次;≤2个者全脑放疗DT40Gy/20次后,局部三维适形加量至DT54~60Gy/27~30次;孤立脑转移瘤者病灶直接采用三维适形放疗至DT54~60Gy/(27~30)次。其中34例接受了放化疗综合治疗。多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40例患者临床症状缓解率达92.5%(37/40),总有效率(RR)为62.5%(25/40),临床疾病控制率(CBR)达97.5%(39/40)。颅内中位局部控制时间为7.2个月,颅内6个月及1年局部控制率为47.5%、10.0%。中位生存期为10.5个月,6个月、1年及2年生存率为65.0%、25.0%和5.0%。放化疗综合治疗者生存期较单纯放疗者有延长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90。Cox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KPS体力评分、颅外原发灶控制情况是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P<0.05。结论:脑转移瘤患者适形放疗可明显缓解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并显著延长生存期。体力状况、颅外原发灶控制情况是脑转移瘤适形放疗疗效的独立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的临床疗效.方法 38例脑转移瘤先行全脑放疗30~40 Gy,2 Gy/次,5次/周;然后对残留病灶行三维适形放疗20~30 Gy,2~4 Gy/次,3~5次/周.放疗后评价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 全组38例中,CR 17例(44.7%),PR 14例(36.8%),NC 5例(13.2%),PD 2例(5.3%),有效率为81.6%.1、2年生存率分别为50.1%、29.3%.主要毒副反应为放射性脑水肿、骨髓抑制、脱发.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全脑放疗治疗脑转移瘤疗效较好,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延长其生存期;且毒副反应可耐受.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全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推量组(A组):即全脑放疗后局部三维适形推量;单纯全脑放疗组(B组).A组48例,先予全脑放射治疗30 Gy分10次,2周完成,后予针对颅内病灶行三维适形推量单次量4~6 Gy,3次/周,总剂量16~24 Gy;B组48例全脑放射治疗30 Gy分1O次,2周完成.结果 经治疗前后复查CT或磁共振成像(MRI)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的缓解,A组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81.25%,B组有效率为62.5%.A组比B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推量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结论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配合全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脑转移灶的局控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相似文献   

5.
肺癌脑转移的三维适形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观察分析适形放疗病例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共3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2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均首先经全脑放疗1.8~2Gy/次,5次/周,总量计DT30~40Gy。然后行适形放疗,90%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分割剂量则根据靶区大小分为DT2~6Gy/次,5次/周,累计适形放疗剂量为20~40Gy。结果有效率(CR+PR)为85%(30/35)。治疗前脑部肿瘤直径<3cm患者肿瘤缩小要优于直径>3cm者。生存时间中位生存期10.3个月。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可以提高转移灶剂量,对于提高病灶的局控率明显有效,可以降低死于脑部病变复发比例。三维适形放疗在治疗脑转移的同时,颅外转移灶及原发灶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脑转移癌的放疗疗效.[方法]共收治脑转移癌患者123例,采用全脑放疗方法DT40Gy,2.0Gy次或DT30Gy,3.0Gy/次,如单发病灶缩野针对转移灶加量10~16Gy,3~5周完成,观察其疗效.[结果] 123例中3例家属放弃治疗,1例因肺部重度感染中止放疗.剩余119例均完成放射治疗,其中CR 11例,占9%,PR 65例,占55%,SD 35例,占29%,PD 8例,占7%.总有效(CR+PR)率64%.中位生存期6个月.[结论]全脑放疗能够减轻患者痛苦,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7.
三维适形放疗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肺癌脑转移的治疗效果及影响预后的因素.方法 对46例肺癌脑转移患者先给予全颅放疗30 Gy,再局部三维适形放疗9~18 Gy.分割方法均为3 Gy/次,5次/周.与头部同期行肺部放射治疗22例,和(或)后期给予全身化疗26例.结果 疗后1~3个月有38例(69个病灶)复查头部CT、MRI,颅内转移瘤有效率为79.7%(55/69);全组神经系统症状改善率91.3 %(42/46);中位随访13个月,随访率100%,中位生存期11个月,1,2年生存率分别为46.2%(18/39)和13.3%(2/15).单因素分析显示,Karnofsky评分、颅内转移瘤放疗剂量、有无颅外转移、体重变化、是否采用综合治疗对生存期有影响.结论 肺癌脑转移三维适形放疗疗效满意,放疗并发症少;Karnofsky评分、颅内转移瘤放疗剂量、有无颅外转移、体重变化、是否采用综合治疗是影响生存期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3DCRT)配合全脑放疗肺癌脑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96例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推量组A即全脑放疗后局部三维适形推量和单纯全脑放疗组B)。A组48例,先予全脑放射治疗30 Gy分10次,2周完成,后予针对颅内病灶行三维适形推量单次量4~6 Gy,3次/周,总剂量16~24 Gy;B组48例全脑放射治疗30 Gy分10次,2周完成。结果 经治疗前后复查CT或MRI影像学改变和临床症状的缓解,A组有效率[完全缓解(CR)+部分缓解(PR)]为81.25 %,B组有效率为62.5 %。A组比B组疗效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生存率无统计学意义,但推量组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有延长生存期的趋势。结论 三维适形放疗配合全脑放疗肺癌脑转移能提高脑转移灶的局控率。  相似文献   

9.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脑转移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结果,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对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的临床意义。方法:1998年5月-2006年2月41例确诊肺癌脑转移患者,其中合并颅外转移18例,非颅外转移23例。所有患者首先经全脑放疗,2—3Gy/次,5次/周,DT30Gy-40Gy,然后行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局部加量,90%的等剂量曲线包括靶区,DT4—6Gy/次,总剂量12Gy-24Gy。结果:治疗有效率90.2%(37/41),中位生存期18月,半年生存率79.9%,1年生存率66.7%。结论:全脑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可以提高脑转移的靶区剂量,并提高局部控制率,减少脑部复发的机会,同时颅外转移灶及原发灶的治疗也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苯氧胺治疗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0例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苯氧胺组(治疗组)和单纯三维适形放疗组(对照组),每组25例。三维适形放疗采用6MV X线,2Gy/次,1次/d,每周5次,DT5660Gy。治疗组同步口服三苯氧胺,从放射治疗第1天开始,连服2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1、2年生存率分别为64.0%、32.0%和36.0%、8.0%(P<0.05)。三苯氧胺主要不良反应为血栓栓塞,发生率为5.0%。结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三苯氧胺能提高恶性脑胶质瘤术后患者的生存率,且未增加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评价调强放射治疗在脑转移瘤治疗中的疗效.方法 将130例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成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射治疗组.常规放疗组64例,先行全脑放射治疗(WBRT)36~40 Gy后,局部缩野加量,总剂量到50~60 Gy,每次2 Gy,5次/周.调强放射治疗组66例,全脑放射治疗剂量39.2~39.6Gy,脑转移灶剂量54~60 Gy,5次周,共23次.结果 治疗结束后3月、6月复查,对1~3个脑转移灶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月、82%、59%和14月、88%、61%.对于脑转移灶数目大于3个的患者,常规放疗组和调强放疗组的中位生存期、有效率(CR+ PR)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9月、73%、47%和13月、87.5%、59%.结论 调强放射治疗可能是多发脑转移瘤患者的一种较常规全脑放疗更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分割放疗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30例1~4个脑转移瘤患者接受全脑放疗30~36Gy/(15~30f·3~3.5w)后加立体定向分割放疗25Gy/(5f·1周)(WBRT+SRT组)。30例1~4个脑转移瘤患者接受单纯全脑放疗30Gy/(10f·2周)(WBRT组)。分析两组患者的1年局控率和1年生存率。[结果]WBRT+SRT组和WBRT组1年局控率分别为76.3%、23.5%(P〈0.01),1年生存率分别为46.7%、13.3%(P〈0.05)。两组均未出现严重毒副反应。[结论]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分割放疗(WBRT+SRT)治疗脑转移瘤患者安全有效,可提高1~4个脑转移瘤病灶患者的1年局控率和1年生存率。  相似文献   

13.
COAPC方案联合脑部放射治疗非小细胞肺癌脑转移   总被引:17,自引:2,他引:15  
Chen LK  Xu GC  Liu GZ  Liang Y  Liu JL  Zhou XM 《癌症》2003,22(4):407-410
背景与目的:放射治疗具有治疗脑转移癌的主要手段。而到目前为止化疗与放疗联合治疗脑转移癌的研究较少,本研究旨在观察COAPC方案化疗与脑部放射同时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脑转移患者疗效,不良反应及生存率。方法:45例NSCLC脑转移患者接受COAPC方案化疗,环磷酰胺0.3g/m^2第1天静推,长春新碱1.4mg/m^2第1天静推,阿霉素50mg/m^2第1天静推,顺铂20mg/m^2第1-5天静滴,司莫司汀80mg/m2第1天口服,每3-4周为1疗程,脑部放射治疗于化疗第1疗程的第6天开始,每次2Gy,每天1次,每周5天,脑转移灶1-3个者,全脑放疗40Gy后,缩野放疗至总量60Gy,脑转移灶>3个者,全脑放疗至总量40Gy.结果:治疗后80%患者神经系统症状改善,对脑转移灶的客观有效率为64.4%,对肺原发灶的有效率为40%,治疗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Ⅲ-Ⅳ度占35%),中位生存期10个月,1年生存率44.1%,5年生存率6.7%,单纯脑转移患者的中位生存期14个月,高于多发远处转移患者的9个月(P=0.012)。结论:化疗联合脑部放射治疗NSCLC脑转移患者有效率与生存率较高,且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疗效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176例由病理学证实的肺癌脑转移患者分为4组:单纯全脑放疗(WB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外科(WBRT SRS)组、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T)组、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组.SRS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8~20Gy,总剂量20~32Gy;SRT治疗单次靶区平均周边剂量2~5Gy,总剂量25~60Gy;WBRT1.8~2Gy/次,总剂量30~40Gy.结果四组的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7.0%、87.7%、86.5%和7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0,11.0,11.5和10.0个月;局部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3.33,8.33,9.33和7.67个月;颅脑无新病灶生存期分别为4.11,8.57,9.03和6.12个月.在死因分析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的比率为57.6%,较其他三组高.而WBRT SRS组的晚期放射反应的发生率为12.2%,较其他组高.结论肺癌单发脑转移瘤患者的最佳治疗方式是单纯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治疗失败后再行挽救性全脑照射或立体定向放疗.对于多发脑转移,全脑放疗加立体定向放射治疗(WBRT SRT)在提高生存率以及减少并发症方面优于其他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患者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预后,并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放疗科2001年1 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食管癌根治术后因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而接受根治性三维适形放疗的患者90例,其中79例全程适形放疗处方剂量为50~72Gy/25~36次,11例后程适形放疗的剂量为50~76Gy/25~38次。结果:自手术之日起计算的术后1、3、5 年生存率分别为85.71% 、34.34% 、14.92% ,自复发和(或)淋巴结转移放疗之日起计算的放疗后1、2、3 年生存率分别为43.41% 、18.09% 、7.81% 。单因素分析显示术中测量原发食管病变长度、钡餐造影病变长度、T分期、TNM分期、转移淋巴结个数、淋巴结转移度、术后出现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时间对术后生存均有显著影响。多因素分析显示双肺V35、放疗后近期疗效和淋巴结缩小率是影响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转移放疗疗效的独立性预后因素。结论:双肺V35越小、放疗后近期疗效越好;淋巴结缩小率越大,食管癌术后区域性淋巴结复发和(或)转移者放疗后的生存率越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放射治疗联合替莫唑胺治疗脑转移瘤患者的疗效。方法:将62名脑转移瘤患者随机分为放疗组和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其中放疗组给予全脑照射,采用6MV-X线常规照射,2Gy/次,5次/周,共4周,总量40Gy,全脑放疗后,只对最大的2个病灶缩野加量至50-56Gy。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中,放射治疗方法同放疗组,并在放疗的整个疗程中同步口服替莫唑胺75mg/m2化疗至放疗结束。放疗结束后4周,继续使用替莫唑胺化疗,其中第1周期给量150mg/m2,连续用药5天,28天为一个疗程,若患者耐受良好,在以后化疗疗程中增量至200mg/m2,替莫唑胺推荐化疗6个周期。结果: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为83.9%,高于放疗组的71.0%(P>0.05)。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4个月和58.1%,均高于放疗组的10个月和32.3%(P<0.05)。放疗联合替莫唑胺组的疾病控制率为93.6%,优于放疗组的90.3%。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结论:替莫唑胺联合放疗在脑转移瘤的治疗中有较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背景与目的:脑胶质瘤是颅内常见肿瘤,手术是主要的治疗手段,术后常需补充放射治疗。三维适形放疗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一种特殊放射治疗技术。本文旨在初步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脑胶质瘤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5例脑胶质瘤患者,其中术后残留34例,术后放疗后复发1例,均接受三维适形放射治疗,予4~6个野共面或非共面照射,3例脑干肿瘤DT50~54Gy/25~27F,其他部位肿瘤DT56~60Gy/28~30F,每日一次,每周5次。结果:随访6-38个月,完全缓解25.7%(9/35),部分缓解48.6%(17/35),稳定14.3%(5/35),疾病进展8.6%(3/35),缓解率为74.3%;6个月、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94.3%、78.5%、53.9%。CT或MRI显示脑水肿9例,未见严重放射反应发生。结论: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治疗脑胶质瘤安全、有效,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回顾性分析脑转移瘤采用单纯放射治疗(R)和放疗加化疗(R+C)的治疗效果和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对1992年8月至2004年7月,12年间收治的脑转移瘤中46例,进行回顾性观察分析。R组28例,首先行全脑放疗30~36Gy后,缩野加量至40~60Gy。R+C组18例,首先行全脑放疗30Gy后,在缩野加量的同时,加VM-26100mg+NS 500ml静脉点滴,每天1次,连用3天,第4天口服Me-CCNU 150~200mg,间隔6~8周重复化疗1次,共3~6周期,放疗总量仍为40~60Gy。结果 大于12个月的生存率和局部控制率R+C组明显优于R组(P〈0.05)。原发肿瘤控制与否及其病理类型、颅外转移与疗效有明显相关性。结论 R+C冶疗脑转移瘤在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和局部控制方面明显优于R组。原发肿瘤控制与否及其病理类型、颅外转移对疗效有显著影响。如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RS)配合全脑照射,疗效会更满意。  相似文献   

19.
BACKGROUND: The efficacy and toxicity of hypofractionated stereotactic radiotherapy (HSRT) in combination with whole brain radiotherapy (WBRT), for the treatment of 1-4 brain metastases, using a non invasive fixation of the skull, was investigated. METHODS: Between 04/2001 and 01/2006 30 patients with 44 brain metastases underwent irradiation. Every patient received WBRT (10 x 3 Gy); 41/44 lesions received HSRT boost with a median dose fraction of 6 Gy, the fractionation schemes were 3 x 6 Gy and 4 x 8 Gy; a median total dose of 18 Gy was delivered to the tumor isocenter. RESULTS: The median survival period was 9.15 months, the actuarial 1-year overall survival and freedom from new brain metastases were 36.6% and 87.9%, respectively; at univariate analysis Karnofsky Performance Status (K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the actuarial 1-year local control for the 41/44 lesions was 86.1%. No patient had acute or late complications. CONCLUSIONS: HSRT as a concomitant boost during WBRT is a safe and well tolerated treatment for selected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