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根据广西罗城县的地质条件、岩溶发育特征、含水介质、赋存及水动力等条件,划分其岩溶地下水系统。结合含水层富水性,分别采用降水入渗系数法、容积法和枯季径流模数法对罗城县地下水天然补给量、地下水储存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全区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189.75万m3/a,其中岩溶地下水多年平均天然补给量34 083.32万m3/a,全区岩溶地下水储存量为116 584.25万m3/a;可开采资源量为7125.67万m3/a。研究结果可为广西罗城县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
岩溶地下水是乌蒙山集中连片贫困区内居民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归纳区内地下水富集特征并探讨岩溶地下水的供水意义对于当地地下水资源勘察和开发利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针对乌蒙山以礼河中上游区域,基于现场水文地质调查,对水样进行采样和测试,并结合地下水天然资源量的计算方法,归纳总结了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并结合富水程度、供水条件和水质特征三个方面探讨了岩溶水的供水意义。研究得到以下结论:(1)研究区内岩溶地下水的富集特征可归纳为五种类型:断裂导水带、断裂溶蚀谷、条带溶蚀谷、褶皱溶蚀谷、阻水接触带;(2)富水块段内地下水化学类型以Na-HCO3型和Ca·Mg-HCO3型为主,水质整体较好,Ⅰ~Ⅲ类水占比为79%,超标指标主要为硝酸盐和耗氧量;(3)各富水块段地下水的天然补给量和排泄量分别为329.7~14 512.4万m3·a-1和4.6~1 308.4万m3·a-1,排泄量占补给量比值为0.3%~15.5%,区内地下水资源剩余开发潜力较大;(4)断裂溶蚀...  相似文献   

3.
赵一  李衍青  李军  刘鹏  蓝芙宁 《地球学报》2021,42(3):324-332
本文对滇东断陷盆地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各地下河的水文动态特征进行了分析,推断了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结构特征.根据岩性构造、地下河发育以及补径排关系,将其划分为四个子系统.分别采用降雨入渗系数法和径流模数法对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天然资源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分别为35610.7万m3/a和33460.2万m3/a.用枯季径流模数法对南洞岩溶地下水系统的可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为23407.3万m3/a,其可开采资源量巨大.南洞地下河在没有天然补给量的情况下,120天消耗的调蓄量为4503.3万m3,南洞地下河日允许开采资源量为49.4万m3/d.二号暗河建库蓄水条件下库区上游的日允许开采量为75.9万m3/d,蓄水库容来源于工程设计,资源保证程度高.本次研究可为南洞岩溶地下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和调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地热水属于承压水,其储存量包括容积储存量和弹性储存量两部分,当水位处于含水层顶板以上时,已开采出的地热水只能是弹性储存量。在河北平原区进行区域地热资源评价时,地热水可开采量按照开采系数法、解析法等不同方法计算,与弹性储存量存在巨大差距。为研究地热水开采资源的构成并更加准确评价集中开采区地热水的可开采量,采用地下水均衡法对辛集集中开采区地热水开采资源量进行了计算,结果显示: 侧向补给量为126×104 m3,占开采资源量的60.9%; 越流补给量为19.7×104 m3,占开采资源量的9.55%; 弹性释水量为33.1×104 m3,占开采资源量的16.1%; 弱透水层压密释水量为27.4×104 m3,占开采资源量的13.3%。研究结果说明,集中开采区地热水的开采资源量不仅仅来自于热储层的弹性释水量,还包括侧向补给量、越流补给量和弱透水层的压密释水量。研究成果对于科学合理地开发地热资源、更好地遏制和缓解地热水开采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5.
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效应与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西南岩溶地区面积78万km2,地下水系统包括裸露岩溶水系统和覆盖-埋藏型岩溶水系统两大类。由于降水丰富、地下岩溶发育,西南岩溶地下水资源丰富,在43万km2调查区内,具有地下水天然资源量1762.82×108m3/a,岩溶地下水允许开采资源量615.70×108m3/a。近年来,通过开展水文地质调查,在地下河、表层岩溶水和蓄水构造岩溶水打井开采方面均取得重要进展,产生了显著的经济和生态环境效应。但由于西南地区岩溶水开发难度大,区域经济落后,西南岩溶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程度普遍较低,已开采量为98.32×108m3/a,仅占允许开采量的15.97%,剩余地下水潜力资源量517.38×108m3/a。  相似文献   

6.
梁靖 《华东地质》2018,(4):299-304
为计算雷州半岛地下水资源量并评价其开采潜力,在分析雷州半岛水文地质条件的基础上,应用水文学与地下水动力学原理,建立雷州半岛地下水补给量和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计算模型。计算获得雷州半岛地下水的总补给量为67.79×10~8 m~3/a,地下水允许开采量为50.19×10~8 m~3/a,其中可供饮用或适当处理后可供饮用的地下水可开采量为48.92×10~8 m~3/a,占地下水允许开采量的97.47%。2015年,雷州半岛各类地下水的实际开采量为9.82×10~8 m~3/a,地下水资源的开采潜力为40.37×10~8 m~3/a,开采程度总体较低,具有较大的开采潜力。  相似文献   

7.
南水北调是国家级的重大水利工程,调水效果最终依赖于接收调水地区对调水的具体利用,引水补源工程是南水北调工程在邹平市的具体利用。为评价引水补源工程对黛溪河流域地下水的补给效果,在分析邹平市引水补源工程实施后黛溪河流域地下水资源的各个补给项的基础上,采用水均衡法计算各个地下水补给量,确定了黛溪河流域引水补源的总补给量。将总补给量视为本区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将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与本区用水所需的地下水开采量相比较,对本区地下水资源可开采潜力进行了评价,论证了引水补源工程可有效缓解区内地下水超采问题。另外,还充分利用年地下水动态和多年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等监测资料,揭示了引水补源工程对区内地下水的有效补充作用,为区内合理开发利用地下水资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宁南深层岩溶地下水系统三维数值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马渠—洪河岩溶水子系统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本区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
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文章以地下水系统理论为指导,对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边界条件、人工干预条件下地下水动力场演化特征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水文地质条件,探究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圈定了系统的范围、边界性质、流动系统内部及其与外部系统之间的关系,确定龙涧泉为系统的唯一天然排泄口,龙涧泉岩溶水系统与白浪岩溶水系统无直接水力联系。龙涧泉岩溶水系统岩溶水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河流入渗及侧向径流补给,现状条件下总补给量为864.42万m3/a,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36.81万m3/a;排泄主要是水源地开采和矿山排水,现状开采量为4 117.2万m3/a。由于开采量大于允许开采量,并超过了总补给量,区内岩溶水一直处于超采状态。2004—2008年矿区岩溶水实测年均下降1.61 m/a,多年(1984—2008)水位平均降幅为5.68 m/a,最大降幅17.42 m/a。此外还讨论了岩溶水系统的补给、排泄条件,提出了龙涧泉岩溶水开发、保护、复泉与管理龙涧泉岩溶水系统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宁南"南北古脊梁"岩溶裂隙水系统的储水空间以岩溶裂隙为主,岩溶水的空间分布明显受南北向大型断裂构造控制。根据水动力场和水化学场特征,划分了 3个相对独立的岩溶水子系统。通过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确定了马渠-洪河岩溶水子系统天然资源量和可开采资源量,为本区的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饮马河中游位于吉林省长春市以东50 km处,具有构建河谷型孔隙地下水库的潜力条件,是长春市重要的战略性后备水源地之一。在满足区内用水和向下泄流需要的前提下,研究区在理论上可以从泄流节流和诱发补给中得到1.88×108m3/a的调蓄水源,但该调蓄水源年内、年际变化剧烈。以第四系砂砾石为主要赋水介质的目标含水层最大调蓄能力为8.21×108m3,在目前条件下实际动用38.98%,另有4.98×108m3的潜力空间。通过模拟布置壅水坝、引渗场、集中采水井等工程,合理干预水更替条件,理论上可以得到8 197.9×104m3/a的采水量。结合实例给出一套能够从调蓄水源的来源、展布规律、质量和数量,调蓄空间的圈闭性、结构和规模,人工干预地下水开采和补给的位置、方式和强度3个方面系统进行地下水库可行性分析、计算和评价的思路方法。  相似文献   

12.
高速公路绿化带能美化环境,吸尘减噪,保持水土,但在降水量少的干旱地区,高速公路绿化带主要依赖地下水补给,会对区域地下水资源分布产生一定影响。以土默川平原北部呼包高速绿化带为研究对象,利用3S技术将研究区的绿化带进行分类,同时,结合ET_0等相关公式计算绿化带的蒸腾耗水量。在收集区域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掌握研究区的地下水补径排特征,计算研究区侧向补给量,进而得出绿化带蒸腾耗水量与地下水补给量之间的关系,定量分析高速公路绿化带建设对区域地下水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区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大青山山前侧向补给,主要排泄为地下水径流排泄及绿化带的蒸腾耗水; 2016-07—2017-06期间,研究区非植被区、植被覆盖区分别占总面积的17%和83%,绿化带年蒸散发量为1006.10 mm,蒸腾耗水量为2434.86×10~4m^3/a;山前侧向补给量为24372.16×10~4m^3/a;绿化带蒸腾耗水量约占山前侧向补给量的10%。由此可见,高速公路绿化带的建设对地下水资源分布有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近20a来黑河中游张掖盆地地下水动态变化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杨玲媛  王根绪 《冰川冻土》2005,27(2):290-296
在研究黑河中游张掖盆地水文地质条件及对区内地下水进行动态分区的基础上, 总结了区内1981-2001年地下水水位、储量的时空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 1)盆地内部沿冲洪积扇自上而下的 4 个区域内由于赋存条件的差异, 地下水多年动态类型分异显著. 其中, 冲洪积扇中上部 20 世纪 80 年代的10 a内地下水储量累积减少56.47×106m3, 90年代地下水储量累积减少150.83×106m3; 冲洪积扇下部80年代储量减少11.80×106m3, 90年代减少77.50×106m3; 细土平原 20 a 内储量累积减少0.56×106m3; 临高河谷平原近20 a内储量增加了 1.78×106m3; 进入 90 年代后, 各区域变化幅度均有不同程度增加. 2)各区域内地下水年内动态类型复杂, 存在显著的季节差异, 在进入 90 年代后年内动态变化也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强.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河流域2005年四源流对干流供水径流情势分析   总被引:14,自引:9,他引:5  
2004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272.1×108m3,属丰水年,比多年平均值224.9×108m3多47.20×108m3,增加21.0%;比20世纪90年代平均241.9×108m3多30.20×108m3,增加12.8%,在1957-2005年49 a水文系列中排名第5位.其中,阿克苏河、叶尔羌河、和田河3条源流与多年均值比较,增幅达22%~25%,开都-孔雀河为平略偏丰.四条源流入塔里木河总水量为56.88×108m3,占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总量的20.9%.根据现今塔里木河综合治理,仍需要制定长远的全面流域规划,以生态系统建设为根本,从工程上、宏观水量控制管理上、经济上和科技手段上,保障实现塔里木河流域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15.
黑河流域水资源转化特征及其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黑河流域水资源主要以冰雪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与地下水资源的形式存在.上游祁连山区分布有现代冰川428条, 发育大小河流共计29条, 多年平均出山径流量37.83×108m3·a-1; 中下游走廊平原由松散沉积的第四系盆地组成, 接受出山河水及引灌河水的入渗补给, 是地表水资源的重复表现形式, 地下水补给量为25.637×108m3·a-1.受构造-地貌条件的制约, 自南部山区至北部盆地, 地下水与河水之间经过5个不同地带有规律的、 大数量的、 重复的转化过程, 形成完整统一的"山区地下水-出山地表水-中游盆地地下水-中游盆地地表水(泉水)-下游盆地地下水"水资源循环转化系统.  相似文献   

16.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总结丰沛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华栖隆起区岩溶水可利用资源量,探讨裂隙岩溶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主采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和新近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已形成丰县城关—孙楼—常店和沛县—龙固2个大型超采漏斗区,总面积超过750 km2,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华栖隆起区为裂隙岩溶水的富水地段,总可采资源量为667.51万m3/a,可作为潜在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 裂隙岩溶水过量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后期应对裂隙岩溶水开采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华栖隆起区岩溶水距离城区近,水量大,水质好,开发难度小,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7.
通过总结丰沛平原区水文地质条件和特征,对该区地下水开采利用现状及潜在水源地进行分析,计算了华栖隆起区岩溶水可利用资源量,探讨裂隙岩溶水利用的可行性。研究表明: 丰沛平原区地下水主采层位为中上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和新近系—下更新统孔隙含水层,已形成丰县城关—孙楼—常店和沛县—龙固2个大型超采漏斗区,总面积超过750 km2,引发了大面积地面沉降; 华栖隆起区为裂隙岩溶水的富水地段,总可采资源量为667.51万m3/a,可作为潜在水源地进一步开展地下水勘查评价工作; 裂隙岩溶水过量开采可能引发地面沉降、岩溶地面塌陷等地质灾害,后期应对裂隙岩溶水开采情况进行长期监测,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华栖隆起区岩溶水距离城区近,水量大,水质好,开发难度小,具有可观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8.
塔里木河流域2001年四源一干河川径流运行分析   总被引:21,自引:14,他引:7  
2001年塔里木河流域四条源流出山口天然径流量计266.5×108m3, 比多年平均值多40.70×108m3, 增加1%.源流区在进入塔里木河干流前总耗水量为220.0×108m3, 与多年平均值比较多43.4×108m3, 增加24.6%, 而入塔里木河水量为46.4×108m3, 比多年平均4.12×108m3减少1.64×108m3.塔里木河干流龙头站--阿拉尔站2001年年径流量为45.72×108m3, 接近多年均值46.00×108m3, 属平水年.干流上游区间耗水量24.77×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54.2%; 中游区间耗水量1.94×108m3, 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1.4%; 下游区间耗水2.025×108m3(纯塔里木河水), 仅占阿拉尔站年径流量的4.4%. 2001年从开都河-孔雀河的博斯腾湖和塔里木河向下游绿色走廊的应急输水于11月16日水流到台特玛湖, 从而结束了塔里木河下游近30 a干涸的历史, 使下游绿色走廊恶化环境开始恢复.  相似文献   

19.
李劭宁  贾晓鹏 《冰川冻土》2021,43(4):1190-1199
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区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脆弱,在全球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干扰背景下,采用同位素方法进行精细尺度地表水-地下水交互作用研究是探求当地水循环变化和水资源管理的基本要求。通过测量格尔木河流域河水、地下水样品2019年5月和8月的222Rn浓度和典型断面流量,结果发现:山区河段河水222Rn浓度最高,平均值为948.72 Bq·m-3,指示基岩裂隙水是山区河段重要补给来源;山前冲洪积扇河水222Rn浓度最低,平均值为76.71 Bq·m-3,地下水补给较少;溢出带地区河水222Rn浓度上升至平均676 Bq·m-3,地下水溢出补给河水,向下至细土平原,河水222Rn浓度呈下降趋势。时间变化上,8月与5月相比,河水222Rn浓度下降,表明地下水补给减少。溢出带S1~S2河段河水与地下水交互关系以双向转化为主,基于质量守恒原理计算河水与地下水交互通量,5月和8月累积河水渗漏通量分别为3.87 m3?s-1和0.9 m3?s-1,地下水补给通量分别为0.51 m3?s-1和0.47 m3?s-1,河水渗漏强度大于地下水补给,二者交互通量存在时空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